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草根奋斗记 > 第88章 凯旋

草根奋斗记 第88章 凯旋

作者:边城明月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09 来源:笔趣阁

转眼已到4月中旬,遵从乡里的决定,王元平着手安排大阳厂驻南方办事处的下一步工作,准备于月底返回大阳。

大阳厂党总支任命隋勇为办事处党支部书记,主持党支部工作;任命杨文为南方办事处副主任,主抓忠州市场工作;另外,设立河西办事处,隶属大阳厂供销科。任命郭大年为河西办事处主任。

正在此时,一件举国震动的大事件发生了。1989年4月开始,首都及地方一些高校的学生大批涌上街头举行游行活动。

吴明德第一时间打电报给王元平,让他暂时先不要回来,电报中再三强调。要加强办事处的人员管理,保证办事处人员不参加任何游行示威活动,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接到电报后,王元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迅速召开了办事处紧急会议。强调这种时候一定要理清思路、认清形势,看好自己的人管好自己的人。

办事处每个党小组要起到作用,要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

对那些思想活跃有倾向的人要密切注意,做好工作。他说无论何种原因在这方面出现问题,是要犯大错误的。办事处绝对不允许出现这样的问题。

与此同时,他紧急发电给二叔和四叔。告诉他们管好家里的人,尤其是元春和自己的两个妹妹,一定要看住。

王可辉回电报说他早已安排好,不需挂念。

王元平见信后这才放心,心里暗赞二叔和四叔不愧是老党员,对形势看的很清楚。

吴明德暗地里给他又发来一封电报,告诉他这时办事处工作可以缓缓,看住人不出问题就是胜利。他说事情不会没完没了。一定会有处理完毕的那天,在事情处理完之前,你先待在南方。哪里也不要去。

有了吴明德的告诫,王元平知道情况比他想的还要严重的多,于是,便老老实实待在南方除了每天看看报、喝喝茶,哪儿也不敢去。

六月份,游行到了最高峰,南方这边局势也十分不安定,王元平和李大海等人不敢稍有放松,每天都要碰碰头了解自己人的情况。

到了七月,因卫副乡长突然调走。乡里连续发了几封电报,催他回来。

王元平把办事处的工作移交给了李大海和隋勇之后,登上了回河东的列车。

路过河东省会昌南时,他专门下车想去看看薛成功,找到他女儿的单位省幼儿园,却得知他女儿早已去世。问起薛成功,幼儿园有人告诉他,现在他在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等他找到省政府政策研究室时,研究室的人告诉他薛成功随省长去国外访问了。

王元平很遗憾,只好转车于第二天早晨六点车到滨海,王元平没有坐去洪南的车,而是坐着公交车来到码头坐上渡轮。海崖镇的地理位置离滨海很近,只隔着一个海湾。相比去洪南,坐渡轮回海崖要比坐车去洪南近得多。

到了镇上,他先到木工机械厂看了看四叔,王可辉见他回来高兴的拉着他问这问那,眼见他比去年瘦了许多,关心的让他回去多补补。

王元平提出要看看海崖厂,王可辉爽快的答应了。带他去各个车间转了转。

此时的海崖厂以比自己去年来的时候规模扩大了许多,工人人数已经快接近两千人了。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随着效益的显著提升,最近镇里已经研究让老厂长到镇里任专职镇长助理。而机械厂的工作由王可辉主持。不出意外的话,阳历年前后应该可以任命书记兼厂长。

短短一年海崖厂的变化这么大,不由得让王元平浮想联翩,大阳厂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王可辉派了一辆车专程把他送回家,等到家门口的时候,他以为走错了地方,回身返回胡同口看了看,没变啊,就是这里。可是房子怎么是新的?正在他错愕时,王可建推着自行车从家门出来一眼看到了儿子。

王可建愣住了,眼前的儿子不仔细看已经认不出了,又瘦又黑。倒是成熟了许多,看着已经不像24岁,而是像30多岁。王可建心里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他心想看来儿子在南方不知道受了多少罪,要不不会瘦成这样。

他把自行车一支,喊着王元平的名字冲着他过来。王元平这时也看见了父亲,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回家,他喊了一声“爸”,眼眶湿润了。

王可建拉住他的手仔细端详着他,手颤巍巍的摸了摸他的脸颊连道:“瘦了,瘦了不少。也黑了。不过看起来好像结实了。快回家”。

王元平跟着父亲一边走,一边奇怪的问:“爸,咱家翻盖房子了?我刚才没认出门来,以为走错了,正退回去踅摸。正好赶上您出来,不然我真不敢进门”。

王可建呵呵大笑,拉着他的手始终没有放开:“你这个孩子,傻不傻。就不能进门喊一声啊。红莉,红莉,快出来看谁回来了”。

正在屋里收拾卫生的李红莉,一边向外走一边嘟嘟囔囔:“你个死老头子,叫魂啊。喊什么,谁来了?谁”。一见王元平,她像被电了似的定在院子里,手里的抹布“啪”掉在了地上。

王元平赶紧上前拉住母亲的手,嘴里道:“妈,是我,元平,我回来了”。

李红莉此时仿佛才回过神来,泪水早已布满脸颊。她抬起胳膊照着王元平的肩头打了几下:“你个死孩子,还知道回来啊。还知道家里有个妈,呜呜”。

见母亲哭泣,王元平心里也非常难过,儿行千里母担忧啊。这一年母亲的头上又增添了不少白发,他抬起胳膊帮母亲擦擦泪,说道:“妈,妈,别哭了。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别难受了,妈”。

一旁的王可建呵呵笑起来,道:“好了好了,儿子都回来了,别哭了。给他心里添堵”。

李红莉这才止住悲声,擦了把脸。用手摩挲着儿子的脸,心疼的问:“儿子,你这是遭了多少罪?看看又黑又瘦的。怎么提前不打个招呼,我们也好接你。累吗?饿不?快进屋。我弄好吃的。你个死老头子,怎么见了儿子不早和我说”。

王可建这时又道:“元平刚才在外边不敢进家了,他以为走错了门呢”。

李红莉听了乐了,和元平说道:“我跟你妹妹说过,你哥哥回来保证找不到家了,果然如此。你个傻儿子,就不能进院喊一声啊”。说着慈爱的拍了拍王元平的脑袋,接着转身麻利的到厨房把饭热上。

王元平呵呵傻笑,进了门一看,屋里全部装修过,木质墙裙包的齐腰高。屋里比先前宽大了许多。一套皮质沙发围着房间转了半圈,大理石茶几散发着黑黝黝的亮光。不待父母说,王元平穿到自己房间看了看,房间与刚才的厅一样,全是木质包裙,不同的是这个房间多了大大的书橱,自己的书整整齐齐的摆在书橱上,自己的老书桌也换成新式的家具。书桌这边一个三人软沙发靠墙而放,床换成了席梦思。再看地面全是用地板砖铺起来的,干净整洁!

再看其它房间装修风格都差不多,这样的房子在农村可以算是首屈一指了。

一家人坐下后,王可建给儿子冲了一杯茶。“爸、妈,这房子什么时候盖的?花了多少钱”?王元平问道。

“年后春天盖的,干透了之后才装修的。连工带料咱这五间正房和平房一共大概花了能有两万四五吧”。王可建征询的眼光看着老伴。

“哪只两万四五,总共就算是两万九吧”。李红莉道。

“两万九”?王元平倒吸一口冷气:“咱家哪来这么多钱?借的”?

“瞧你这孩子,什么借的,是你的提成和奖励钱,前前后后一共四万多,你四叔说还能有个五六千。另外,他说机械厂还准备奖你部分钱。说正在研究”。王元平一听明白了,是自己拉的订单机械厂给的提成。

这个钱敢拿吗?他心里嘀咕。但在父母面前不能显示出来,免得他们担心。

“好了,好了。先别看了。吃饭去,走”。李红莉拉着儿子把刚才热好的饭端上来。

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模样,李红莉眼圈有些红,怕儿子看见扭头擦了擦。李红莉对儿子的工作很满意,但有一桩心事一直挂在她心里。儿子毕业工作都三年了,按说应该谈个恋爱找个对象了。但瞧儿子的样子似乎一点都不急,这可让李红莉有些着急。

自己儿子漂亮在整个村里有名,从他毕业开始,提亲说媒的都快踢破门槛了,每次李红莉说起这事来,王元平总是找个其他话题岔开。时间长了,李红莉也就犯考虑。是不是儿子已经有对象了,这次回来正好问明白。想到这里她陪着小心的问道:“儿子,前些时候你四叔给你说的对象,你有没有考虑过”?

“妈,我的事您就别操心了。您儿子长得这么帅,还愁找不着媳妇吗”?王元平饭在口中含混的说道。

“瞧你说的,你都24了,我能不急吗,你看看咱村里像你一般大的基本都结婚了。结的早的孩子都很大了。早结婚早得力。每次我到街上去耍,人家问起你来,都没法回答人家。年龄到了该考虑还是考虑吧。咱这里是农村不是城市,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不结婚,别人会笑话的”。李红莉有些着急的唠叨着说。

王元平默不做声。母亲这样说确实有与原因,洪南农村一般男孩到了十**岁就要定亲,二十岁左右结婚很正常,超过二十三岁不结婚要么是有疾病,要么就是长的太差找不到媳妇。也难怪母亲着急,自己的虚岁已经25了,这样的年龄在农村算得上大龄青年了。

村里人肯定会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父母亲都是要面子的人,在村里也算得上有头有脸。哪里能受的了这种议论。

因此他们发急也能理解,可是自己真的不愿意想这个事,从师敏到王明华,自己可算是被折磨了够,可以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本書首发于看書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