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草根奋斗记 > 第16章 发奋

草根奋斗记 第16章 发奋

作者:边城明月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9:53 来源:笔趣阁

王元平发现了一个现象,这是以前没有注意过或者说没有留心过的。

每到过年前后农村特别热闹,每个村子里的做买的做卖的络绎不绝。自从发现这个现象后,经过仔细观察觉得蛮有意思的。他开始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渐渐的素材越积越多。他想干脆试着把这种现象试着以小说的形式写出来。

由于从没有写作这类题材,刚下笔时颇费思量,好在素材多。几天后,一部中篇小说《过年》问世了。到春节前的一天,他改完了第三稿放了起来,想等到开学时请薛成功过过目。

农历正月初五,见家里没什么事了,王元平打点行装提前回到学校。经过薛老师宿舍前时看了看,屋顶山的煤炉烟囱冒着淡淡的烟,应该是回来了。他赶快回到放下行李,提着几瓶酒和满满的两大包年货来到薛成功的宿舍。

薛成功回到昌南是腊月二十七。几年来,每年他都是这时候回来,他的儿子早已结婚四年多,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住在他昌南的落实政策的那套房子里。

这套房子总共67平米,一家四口挤在一起没法住。薛成功的女儿今年二十四岁,在省机关幼儿园工作,还住单身宿舍,只是过年这几天到哥哥那里看看他,晚上回自己宿舍,城市人对于过年也看的很淡。由于房子小,再加上住的时间稍微一长,儿媳妇的脸色就不太好看。薛成功是个不太愿意看他人脸色的人,因此几年来都会老早赶回来,正好可以替一下学校值班老师。

薛成功见到王元平很高兴也感到吃惊,问他为何这么早回来,王元平说在家也没有什么事,还是早早回学校好。

他打开两个年货包裹的其中一个,拿出一些猪头肉、肉冻、海蜇皮等菜,又提溜出一包瓜子、糖果来,收拾了一小桌,薛成功见状客气了一番,拿起王元平给他的酒看了看,吃惊的说,你哪里来的茅台酒,王元平答是父亲藏了好几年的酒,特意嘱咐带给他的,并把父亲说他和薛成功是师徒的话转述给他,但把其中要向他学习的话隐去了。薛成功听了感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爷俩落座后开始喝了起来。薛成功说你有好父母。改日我一定亲自登门去拜访感谢他们。王元平说您太客气了,您教我那么多,应该感谢的是我们。薛成功摆了摆手话题转到王元平的学习上,问了问他这些天在家的情况,王元平说这些天在家除了温习以前学过的,又学过一些但不是很多。

薛成功告诉他从明天开始,两人之间的交流全部用英语。他尽量说的慢一些,不懂也要强迫自己听,培养语感强化学习。王元平感激的点头应承,他知道老爷子这是为他好。谈话间,顺便把自己想考学历的想法和薛成功讲了,薛成功表示赞赏。并称青年人就该这样有上进心,只要下决心学,他可以辅导王元平。

王元平自己在家写的那部中篇,拿给了薛成功看。

薛成功读了几页就被迷住了,他对一般人的书不屑于细看,但这个小说写得太好了,朴实感人,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字里行间文采飞扬,微微透出那么一点感伤。

这是他读过不多的好小说之一!

看完后笑着对王元平说,我如果没猜错,你应该是感情受到挫折了,不然这个书里不会有感伤的色彩,王元平脸一红低下头,薛成功见他不说也就不再追问,只是让他把稿子重新用正楷字誊写一遍,邮寄到小说家,王元平听后非常吃惊,小说家是国家级重量刊物,只有知名作家才可能发表,自己第一次写小说邮寄到那里岂不是自不量力,薛成功说大凡真正的好作品一定是朴实无华,感人至深,且能引起共鸣,作品发表不发表不在作者名声的大小,也不在刊物名声大小。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哪个刊物也会发表,你试试,说不定可以。

王元平只好按他说的,回去后用正楷字工工整整誊写一遍之后,又让他过目无误后邮寄到小说家出版社。

也是从那天开始,王元平每天到薛成功那里一待就是一天,也不知那里来的那股劲头,除了吃饭,几乎全是学习。

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一旦有了原动力。也就等同于汽车上了高速路,一日千里。短短十几天时间,在薛成功的浸泡式训练下,王元平的英语口语水平竟然有了惊人的提高,基本能跟薛成功对话,当然听力还不是那么如意,很多句子需要薛成功故意放慢语速才能听得懂。

有一段时间后,他和薛成功基本能用英语交流,让他感到高兴的是,现在薛老师已经不用故意放慢语速了,除了有些单词听不懂需要他重复一下,其它的可以正常交流。至于报纸那基本上可以朗读,薛成功给他定的是每天朗读一篇小文章,但他每天都会坚持把整版报纸都读下来,一到不对的地方薛成功就给他纠正。

一般人学习英语学着学着就坚持不下来了,往往功败垂成。王元平非但不倦且还像打了鸡血似的,越学越有劲。和放假在家的那段时间一样,他每天时间排的很满,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还要继续学习。年前根据父亲的建议他去报考了自学考试,四月份已经考过一次,他报了四门考过了三门,考试时听说今年七月份有次加考,他大体盘算了一下,今年十月份考试完毕后如果不出意外,就可以十几门单科来,明年一年应该可以考完。

1987年的四月末,天开始变暖了,人也变得懒洋洋的。这天,王元平刚到办公室,乡邮局的邮递员敲门进来,拿出一封信让王元平签收,王元平签字后打开心一下子绷紧了。是小说家寄来的信另有一本小说家刊物,信中高度评价了他的作品,说是新时期不可多得一部作品。他亟不可待的翻开刊物,刊物第一版就是他的小说《过年》,一部四万多字的小说整整占了刊物的前四分之一!

王元平高兴极了,如痴如醉的闻着刊物的油墨香。邮递员又从挎包内掏出一个汇款单递给王元平,他接过一看是稿费,上写467元。天哪,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此时他的工资已经涨到了每月近百元,而这个数字是他近半年的工资!

办公室的其它老师也陆续回来了,得知这一喜讯大家都替他高兴,还有嚷嚷着让他请客。

王元平第一时间跑去找到薛成功,告诉他这个好消息,薛成功更为高兴,和王元平近一年的相处,他们早已成为挚友,薛成功甚至常常产生错觉,以为他是自己的儿子,不,某种程度上说,他对他比对自己儿子还要上心!

因为在他的身上,他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没错,他已视王元平为化身!

学校能出一个作家潘黎明也很高兴。但心里总感觉到王元平有些不务正业,出书虽然是好事,但潘黎明总认为他应该把心放到工作上,努力把教学工作搞上去,至于写书,应该是业务的事。

他想,如果是教学工作能在地区或是县上得个奖那就好了,心里这样想着,不自觉的脸上也会溜漏一点点不满。这些王元平没有注意到,而薛成功看到心里了。他是个明白人,知道潘黎明为何不满。

于是,他把王元平叫到自己宿舍,跟他说了让他今后在教学上多下下工夫,多琢磨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把所负责教的班成绩搞上去,王元平本来很高兴,但此时被兜头泼了一瓢冷水,多少有些不服。愤愤的守着薛成功发牢骚,是不是看自己的小说发表他们嫉妒,拿这个说事。

薛成功脸色一沉道你这样想就错了,潘黎明是个很不错的人,一个对工作非常有热情的人,他敬业、善良,事事处处为他人着想。比如学校宿舍,原本是没有的,是他从不多的经费中挤出来一些置办了吃住用品,解决了老师中午休息和两个老师吃住问题。又是他,想方设法改善学校的条件,能让周围片区的孩子们都有学上,有些困难家庭交不起学费,他就创造条件免收。

栗山完小是在潘黎明手里建立起来的,老校址借驻在栗山大队办公室里。刚刚收拾这个破庙宇时,没人管没人问。潘黎明带领一帮老师自己动手修起来这个学校。整整47天,有时天气恶劣,买不到吃的东西只好一天吃一顿饭。白天修房子、推土奠操场,晚上看东西。他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吗。整整47天,谁能坚持住?搁你身上能行吗?你想这样善良、敬业,一心一意为学生着想的校长哪里有?

再有,去年冬天学校特意买了煤,这在栗山小学还是头一次,以前都是烧山上的松笼,乌烟瘴气呛死人还不暖和。现在有煤多好炉火烧的旺旺的,孩子们也不用呵气搓手学习了,这是解决多大的问题,大阳乡几十个小学除了中心小学取暖烧煤,栗山是第一个。

你知道买煤的钱是怎么来的吗,是他去乡里的造纸厂拼酒拼出来的,为了这点煤,他把自己喝进了医院躺了一星期!

你觉得做校长到这个份上还有吗?

你我能遇到一个这样的好校长那是我们的善缘!

王元平沉默了,其实想想校长对自己真的很不错,自己刚来时不知道怎么教学。还记得第一次上课因为紧张忘词,课上的干干巴巴的,再以后就不太敢上讲台了,是他一直在鼓励自己,手把手的教他该怎么上,自己才渐渐的敢上讲台了,也才算是个教师了。如果不是潘黎明,自己能不能站上这三尺讲台难说。

想到这里王元平深深陷入自责中,对薛成功说我错了!

薛成功告诉他今后不管做什么,不要随意讲怪话发牢骚;冲动时不要随意做决定,等冷静下来再开口。这两句话你一定要印在大脑里刻、到骨头上终生记住!我年轻时在这方面的教训太深刻了,也因此吃过大亏。

本部小说来自看书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