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草根奋斗记 > 第32章 清理

草根奋斗记 第32章 清理

作者:边城明月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09 来源:笔趣阁

原定加拿大人迈克要来访问的事情,因迈克临时有事已推迟到11月中旬。

10月底时,眼看离迈克来大阳考察的日期越来越近。吴明德的心里莫名其妙的紧张起来,他多次打电话给县里询问,得到的答复是等待。

等待。等到什么时候?如果客人突然来访,就凭现在栗山的面貌岂不是自找麻烦吗?

他决定不再等了。

在和肖乡长、程长江研究了几次后,决定把乡政府大院的几排房子外墙该修补的修补,院内原来用红砖的地方改用水泥抹平,其它地方则用红砖铺齐。小花园的杂草除干净后载上了一点冬青、菊花什么的。

这样一搞之后,乡政府大院焕然一新。

之后,他特意叫上王元平赶到栗山村开了一个现场会,责成栗山村赶快整改,除了村庄街道打扫干净外,要把迈克祖上的坟地找到重新修整,并让王元平在栗山监督。

现场会开完后,吴明德把王元平留在栗山村,叮嘱他让他住在此地,督促栗山村支书和村长,将这两项工作一个周之内完成。

他的真实用意是要考察一下王元平的协调能力。

王元平哪知道书记的心思,一听书记把他留在这里还很高兴,心说总算是独自负责一个工作了。信心满满的向吴明德保证按期完成任务。

栗山村的支书叫栗世杰,今年整六十岁。十九岁开始参加华东野战军,在部队入党,全国解放时主动要求回家乡种地,被当地选为村支书一直干到现在,这个人不识字,但为人豪爽仗义,办事粗中有细。加之辈分极高,不但在栗山村,即便是在大阳也有着很高的威信。

王元平虽然在栗山教了一年的书,但从没有和栗山村打过交道,初听到这两项工作时认为很简单,当晚住下后便和支书、村长开了一个小会,等到两位村干部和他讲完,他才知道这工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一项清理村里的街道就不太容易。栗山村是典型的北方山村,一般房屋都是南向,三间或四间平房,外面是一个小院,院里有鸡舍、猪舍,人畜混住。条件好的人家会有南屋或南平房,用于晾晒粮食。由于缺少烧的,老百姓收完粮食后,习惯性的将大部分秸秆都堆放在自家的晒粮场里,但平时烧的则一般堆放在自家房子临近的地方,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使得每家每户门前房后都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草垛。

第二修整迈克祖上的坟茔,据了解,迈克祖上的坟茔在栗山。由于时间太久,谁也不知道这些坟茔的具体位置,位置都搞不清楚怎么修整。

王元平一听晕了,心里暗暗叫苦!这两个工作可真够要命的,吴书记派谁不好,偏偏让我来监督。转念一些,办法总比困难多,再难自己也要啃下来这块硬骨头,可是该从哪里下手哪?他、栗世杰和村长栗军经过一阵讨论后没有头绪,三人便不再说话陷入沉默中。

王元平明白此行虽然是来监督的,但书记既然放下他肯定是希望他能引导村里将这项工作完成,怎么办呢?

老支书吧嗒一口烟,烟袋锅的烟旋转着圈向上袅袅升起,他沉默了一会道:“有个办法不知道行不行“。

栗军和王元平目光聚集在老支书脸上,谁也没有说话,静静的等着他往下说。

老支书接着说:“把草垛转移到别处”。

栗军道:“转移?转移到哪”?

王元平静静的等着老支书的下文,就听他接着栗军的话说:“转移到村子外头”。

经他这一说,王元平立马想到了自己村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他想了接着老支书的话:“好主意,我看行。老支书,栗村长,我家是农村的,去年好像曾经这样干过,我听我父亲说过,能记住一些程序。刚才老支书这个主意提醒了我,我梳理一下做这个事的程序,提个建议看能不能行。我认为办这个事第一要广泛宣传,让群众知道此次清理街道不单单是为了迎接迈克来访,而是让大家有个良好的环境,再有就是为了防火,冬季是火灾高发季节,我每年我们村里都会有几次草垛起火事件,为了全村老少爷们的安全我们也要清理。如果可以今晚先开支部和村委会议,明天一早开全体党员和基干民兵会议,会后马上开始广播喇叭宣传,另外,要买些纸张写部分标语口号张贴;第二是要党干带头,即党员干部、基干民兵和优秀群众带头,起到榜样作用;三是重点帮扶,对烈军属和给革命作出贡献的村里民兵营要帮助;四是重点教育,对不配合的群众,我们分工进行说服教育;五是重点奖励,对积极配合的群众要给予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他的嗓子有点冒烟,赶紧找杯子喝了口水。这时,老支书栗世杰和村长栗军眼睛看着他都直了,那眼神里分明透着敬佩和惊奇。栗军连声说:“好好好,王干部,还是你脑袋灵光,这些招你都是怎么想出来的,服了”。

老支书忧虑的说道:“办法是好,但有一样,咱们让群众把草垛什么的清理到村外,存放就是个问题了,这么多的草垛能不能有那么多空场放还是个问题”。

王元平说:“我也考虑了这个问题了,正想请教两位,咱们村周围有多少空闲地属于村里公有的”?

老支书说:“公有的空场”。他略一思索,用征询的眼光看着栗军道:“咱村西头就有一片石头窝子,应该有个五六亩的样子吧”?

栗军摇头说:“不止五六亩,得有七八亩”。

老支书没再接他的话,而是对着王元平说:“怎么,要集中存放到那里?好是好,但是夏天可就麻烦了,因为地势低积水,草堆放在那里容易烂”。

“多低”?王元平问道。

“最低的地方有两米深吗”?老支书依然征询栗军。栗军道:“差不多,差不多有两米深了。您忘了,有一年夏天下雨积水成了湾,老李家孩子掉下去差点淹死。事后,咱们想把这个地方填平计算用多少土来着”。

老支书一拍脑袋:“你瞧我这脑袋,是是是,有这回事。最深的地方两米多”。

王元平说“这个好办,我想如果是两米深。咱们去乡造纸厂协调个铲车,一两天能不能把那个地方推平?

老支书道:“要是大铲车用不了两天吧”。

王元平兴奋的一拍大腿:“既然这样那就好办了,铲车的事交给我”。

老支书又道:“村东和村北的群众怎么办”?

栗军说:“村北没地方,村东是一条小河,冬天河床干涸了,可以堆放,夏天也是和这里一样,不一样的是这是一条小河没法推平”。

王元平又问:“一点也不能推吗?只要推开几亩地的空场就可以”。

老支书和栗军对视了一眼,摇摇头。王元平知道再说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新的结果。于是,他提议,连夜召开支部扩大会讨论。

王元平知道时间紧急,不敢再拖。趁着召集党员的这段空档时间,他拉上在栗军来到了村东部小河旁边实地查看。这条小河宽度有五六十米,冬季河水很少,露出满是鹅卵石的河床,河床最中间依稀还有水流声,紧邻河沿西岸有稀稀拉拉的有几个民房,位置都在河岸边上,显然没有位置。

倒是村东北有块空地,见王元平观望,栗军告诉他这块地是村里公有的。只是现在群众堆放一些杂物在这里,这个地方应该可以存放一些。

王元平点点头没有说话。接下来两个人又到村南和村西实地察看,村西没有问题,村南是山坡,如果用铲车推一推也可以用。如此看起来,推出空场堆放柴草应该可以完成。

本书源自看书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