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草根奋斗记 > 第134章 考察大阳厂

草根奋斗记 第134章 考察大阳厂

作者:边城明月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09 来源:笔趣阁

“哦。”蒋省长略有所思,没再追问下去,而是转头看了看王元平问道:“王厂长,这个叫什么标准的是怎么回事”?

王元平答道:“这个是我在岭南学习到的。叫5S管理,这种管理体系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据说在日本企业界也是刚刚开始,这是一种独特的管理办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展开的活动,称为5S管理活动。我在岭南待了近一年,有个企业也在用这个,我觉得毕竟先进就拿过来改了一下,用于实践中”。

“实践结果怎样”?蒋省长接着追问。

“您都看到了”。王元平指了指车间道。

“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话一点错都没有”。蒋省长点点头,感概的说道。

等到考察团全部转下来后,已经下午三点多了,考察团的成员很兴奋,议论纷纷,很多人已经把没吃饭这事给忘了。

王元平也是高度兴奋,但由于他早上就没顾上吃饭,此时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头昏眼花了。

蒋省长在陆长风的陪同下,一边走对考察团成员道:“大家辛苦了,现在这个点没吃饭一定有人骂我了。呵呵,不过不要紧,我们学习到了新的东西,开阔了眼界,我的感觉啊,比吃顿饭要充饥的多。”

考察团的成员纷纷点头附和。蒋省长顿了顿,转头又对陆长风道:“陆副省长,对不起了,我们这一激动啊,连累的河东的同志们也跟着挨饿了”。

陆长风微微一笑,客气道:“蒋省长说那里话,太客气了。河东和东吴一衣带水,是好邻居。既然东吴的同志们都没有喊饿,我们是地主如果喊饿,那不是丢人现眼啊。哈哈哈。

陆长风的笑声感染了众人,大家开怀大笑。笑声未毕,陆长风接着问道:“蒋省长,玩笑啊。那现在是不是可以开饭了?”

蒋省长点点头,玩笑道:“是啊,是啊。学习到了不少东西,但该喂脑袋还是要喂。不然,同志们该造我的反了。”

陆长风一听,立即转身低声问随行的省政府崔副秘书长:“准备好了吗?”

“陆省长,已经准备好了。不过需要去洪南县城”。崔副秘书长连忙答道。

一听要去洪南县城,蒋省长连忙问道:“秘书长,县城离这里多远”?

“大概”。崔副秘书长答不上来。

李克一见忙小声道:“有三四十公里吧”。

“三四十公里”。崔副秘书长转身鹦鹉学舌答道。

一听说怎么远,蒋省长说什么也不去了,和陆长风小声说了几句。陆长风点点头,转身问王元平:“王厂长,你这里可以就餐吗?我们就在这里吃吧”。

王元平点点头道:“有,但就是家常便饭,不知道行不行”。

蒋省长和陆副省长相互对视了一眼,哈哈大笑道:“小王同志把咱们当成了资本家了,哈哈”。

王元平冲着吴明德吐了一下舌头,心说幸亏准备了,不然可就惨了。吴明德听了这话也感到担心,正向他看来,一见他吐舌头,放下心了,心说这个小鬼头,肯定有所准备。

王元平走到跟在最后的老谢和杨丹面前,低声道:“赶快通知食堂,按照昨天晚上商量好的准备”。

老谢和杨丹出去了,王元平走到领导跟前,道:“各位领导,请到会议室喝口水休息片刻吧”。

考察团和滨海各位官员也确实有些累了,在他的引导下,来到会议室就坐。

这时,考察团就看到的问题一一咨询了王元平,王元平侃侃而谈一一作答。蒋省长饶有兴趣的问道:“王厂长,你们的生产我看了,很好。这几年内我考察的厂不少,但真正做到你们这样管理规范,生产有序的很少。现在我想问的是,你是如何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王元平想了一下,缓缓道:“各位领导,我想大概有这么几条吧。一是物质和工资。我们厂现在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职工的工资保留基础工资,剩下的都是靠自己计件所得,收入相对较高。二是精神奖励。凡是达到规定业绩的干部职工,我们会给予各方面的精神奖励。比如厂、乡、县和市级模范评选。在大阳厂凡是模范,可享有优厚的待遇。比如提拔、调资优先,再如看病全额报销等等。三是制度化管理,我们班子在开始全盘接手大阳厂时,首先统一思想。在大阳厂制度化是管理的基石,任何人都无权凌驾于制度之上。四是率先垂范。要想干部职工有积极性,就不能搞特殊化,在大阳厂,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要做到。要求职工遵守的,领导干部首先要遵守。五是关心职工。在大阳厂,上至厂领导,下至班组长。每个人心中对职工的情况都要烂熟于心,一旦职工有事情,只要不违法违规,大阳厂上下都会齐心协力帮助他。使他感觉到集体的温暖”。

王元平一口气洋洋洒洒讲了一大套。考察团和滨海的官员们鸦雀无声。蒋省长和陆长风也听出了神,心里均想,这个企业如果真像他所讲的这样,那可真了不起。

这时,考察团的一个成员发问:“请问王厂长,你们职工现在的工资能达到多少。你们每年的利税是多少”?

王元平想了一下,道:“最高的技术能手,大概能拿到三千多吧。平均应该在一千多。利税嘛,去年实现的是一百二十多万元吧,今年我想在这个基础上应该上翻十几倍吧”。

一听说上翻十几倍,与会众人皆大吃一惊!

大家议论纷纷,很多人根本不相信!

要知道九十年代初能够达到一千多,这个收入在当时是真正的高收入。一个乡镇企业,平均工资能达到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利税一百多万则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说一年的利税能达到一千多万,这可就是天文数字了。

王元平看出了大家的疑惑,于是,赶快和李大海使了个眼色,李大海会意,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各位领导,是这样的。”

李大海的介绍多少掺杂了一些水分,特别是介绍到是中央电视台一个记者听说大阳厂的事,后来到厂里来暗访,这才知道大阳还有这么一个实力雄厚的工厂,在这个基础上,电视台又主动联系他们是否需要他们推广等等。反正怎么能吹就说什么。王元平听了心里暗暗好笑。但考察团成员不明就里,以为是真的。

那个年代,刚上电视台做广告的企业不多,敢上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企业就更少了。人们对电视台还是比较认可也比较迷信,一听说中央电视台主动联系的大阳厂,心里均想:看来这个大阳厂是真的实力雄厚,不然中央级媒体是不可能联系的。

心里这样一想,便都心里佩服。刚才的疑问也就自然而然的消除了。

王元平又补充道:“各位领导,请从会议室的窗子看这里。”说着,他走到窗前指了指窗外,从会议室的窗子看出去,此时,等着拉机器的车辆已排起了长龙。远远的看不到边。

王元平介绍道:“我们现在每天的产能都是开足马力生产,但即便如此,还是供不应求,像这种排长龙的景象不是一天,那一天都这样。”

考察团的成员向外一看,果真如此,纷纷惊叹不已!

看书网小说首发本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