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草根奋斗记 > 第119章 未雨绸缪

草根奋斗记 第119章 未雨绸缪

作者:边城明月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09 来源:笔趣阁

半晌,王元平转回身靠着窗户,看着几人缓缓道:“我们不再重新上,而是直接买一个。”

“买一个?”三人一听,更晕了,他们实在不知道领导在怎么想得,李大海大着胆子说道:“领导,您怎么打算的,还是给我们讲讲吧。”

“是这样,从南方刚回来时,我与李平讨论过机械厂的前途问题。大家看,现在的木工机械行业,我们雄踞全国前三名。暂时没人能够撼动我们的位置。可是,同志们,木工机械不能一直这样好下去吧。市场总有饱和的那天吧?”

老谢和二李思考了一下,觉得有理,便都点了点头。

王元平继续说道:“真到那天,各位,我们厂怎么办?要知道,我们现在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人了。这么大规模的工厂;这么多的工人,一旦市场萎缩,我们拿什么养活这么多人?”

李平点点头,道:“是啊,领导说的很有道理,真到那时候,恐怕遭殃的就是他们了。”

“人一旦没有饭吃了,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那时三千多人可就是定时炸弹了。”王元平接着说道。

李大海和老谢齐声道:“没错,领导说的有道理,这么多人一旦发不出工资,那肯定会闹起来。”

“且不说他们闹不闹,即便是真到时放假回家,我们也对不起这些工人啊。别忘了,他们可是指着这个厂发工资养活一家人啊!到那时让他们去找谁?我可不想对不起这么多辛勤工作的工人,更不想留下骂名!”王元平斩钉截铁的说道。

老谢眼里充满了敬意,赞道:“我真没想到,领导会想得这么远。咱们大阳厂的工人真是有福啊,摊上了一个好当家人!”

王元平听了,摆摆手道:“不说这个。我接着讲,为什么会考虑到纺机呢,是因为我之前回家时听说的。大家知道柜镇吧?在家里和朋友聊天时聊到了柜镇,我很有兴趣,于是就跑那里连续观察了两天。柜镇离我家很近,有十五公里的样子吧。每天早上六七点钟我就让司机把我送过去,两天我把柜镇的所有纺机厂都观察了个遍。这个镇的纺机规模让我感到震惊!没有想到柜镇的纺机规模做的这么大。在镇周围我数了一下,大概有三十几家做纺机的,当然,除了第一和第四纺机厂之外,其余都很小。产品种类也不全。”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大概是站的时间长了,王元平重新回到沙发上坐下,继续说道:“说来也巧,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就是柜镇的,考察的第二天中午正好碰见了他。我们俩说了会话,我这才知道他就在一个纺机厂工作。他和我详细的介绍了纺机市场和柜镇的情况。也就是这次谈话,促使我下定决心要上这个项目。只是怎么上还没想清楚。”

说到这里,王元平又是一停,扫了一眼三人。见老谢等三人直愣愣的看着自己谁也不说话,便笑了笑,接着说道:“从柜镇回来没几天,我这个同学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这样一个信息。柜镇的一个个体户纺机厂因酒后伤人致死,被抓起来了。家里无心再经营这个小厂,想要连技术带客户一起转让。因为我和我这个同学说过想干这个。所以我同学得知这个信息后,马上就给我打了这个电话。呵呵,正好,借此机会,我做通了他的工作。我们厂可以把这个厂买下来,总共一百万左右。”

老谢和李大海听完后沉默不语。李平看了看他俩,赞道:“领导,这个决定太英明了,我支持。其实,纺机我多少也了解一些。柜镇的纺机属于粗放型的,基本都是买回配件组装,即便是一纺机和四纺机也是这样干,只是这两个厂做的是梳棉机等大型纺机,而其他个体户做的是剑杆织机和喷水织机。纯粹的组装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这也是柜镇之所以有这么多厂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干就不一样了。”

王元平等三人一听,抬起了头,饶有兴趣的看着李平。他们明白,说到机械技术。李大海虽然懂行,但这几年毕竟不太管了,而李平却一直靠在一线,应该是绝对的行家。他说不一样,那肯定是有道理的

就见李平不疾不徐的说道:“我们有铸造和机加工,不用再行投入。找几名纺机装配的技术人员就可以干起来。也正是因为此,只要不是专用的、特别的机械,咱厂都能做的了。而其它个体户想干那就难了,除非和柜镇一样,只是装配。”

李平的这番话说完,李大海首先拍了巴掌:“李厂的话有道理,只要有这两个车间我们什么行业的机械都可以做。关于生产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我关心他们的销售怎么样?”

这才叫卖什么吆喝什么,李平管技术和生产,他关心的是生产能不能搞了,而李大海是搞销售的,自然关心的就是销售。这就叫“术业有专攻”。

看着李大海,王元平笑道:“大海,这个我早已想到了,我这个同学说销售没问题,前几天我让司机小刘去了柜镇私下了解了一下,确实如此。销路没问题。现在的纺机市场,说句不好听的,还是卖方市场。如果我们做,加上中央电视台广告的推广,我想,市场方面应该没问题吧。我现在考虑的是这个厂到底是整体搬到大阳呢还是放在柜镇?”

二李不说话了,又是一阵沉默。一直没有说话的老谢这时说道:“领导,我想还是要整体搬迁到我们这里来。对于纺机我多少也知道一些。搬迁过来也不太麻烦。”

李平插话道:“嗯,谢厂说的有道理,机械厂如果不带铸造和机加工这两块,搬迁很容易的,小个体户没有多少东西。三天之内就会搬利索。”

“那行,就这么定了,关于组织生产和技术研发李平去搞。你组织一个领导小组吧,你来做这个小组的执行组长,名字嘛,就叫纺机分厂吧。地点嘛,把空闲的十六号厂房也就是原定九车间的那个厂房。这个工作作为这段时间厂里的头号工作,所有资源都要向这里倾斜。我的要求,必须在这个周完成。大家看行吗?”

李平思考了一下,拍着胸脯道:“领导,不用一个星期,我想最多四天我就能让纺机分厂转起来。”

“嗯?有那么快吗?那感情好。”王元平喜道。

“领导,既然定了,我这就让赵科长组织一队人,立马赶赴柜镇,今晚我过去,连夜做出方案进行搬迁。”

“用什么手段那是你的事情,我只看结果。”

“好的,我先打个电话。”说完,不等王元平说话,李平径直走到办公桌前拿起话机拨通了总机要了生产科的电话。

李平的电话打得很干脆,在电话中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和赵科长详细说了一番,后又嘱咐赵科长哪些人要参与到这个组里来。等到对方记录好,李平接着吩咐他,马上把这些人找到生产科开个会,等自己回去就要看到搬迁执行方案。

看到李平办事的利索劲,王元平满意的点点头。心想:如果都像李平这样,那么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本书源自看书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