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草根奋斗记 > 第117章 新的商机

草根奋斗记 第117章 新的商机

作者:边城明月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09 来源:笔趣阁

大阳机械厂的大喇叭里每天早上七点,都会准时会播放新闻和报纸摘要。很多干部职工都会在这个点到食堂吃饭,为的是能够边吃边听新闻。

这已经成了大阳厂的一道风景。

从来到大阳厂办公后,王元平也和其它干部职工一样,渐渐养成了早上听广播的习惯。

大阳厂的车间职工是三班运转,即早中夜三个班,人休机器不休。

王元平和厂里部分这个点赶来吃早饭的工人很熟悉,开始,工人离着他远远的,都不敢靠近他。渐渐的熟悉以后,大家觉得这个领导和蔼可亲。而且和工人能够说上话,于是,便和他熟络起来,也是从这以后,大家有什么情况都会通过这顿饭向他反映。

很多非常好的合理化建议就是这时提上来的。

大阳厂食堂的面积很大,大概有几百个平米的上下两层,能够同时容纳上千人用餐。每层都有售卖窗口,伙食也很丰盛。

王元平打了一碗稀饭、一碟榨菜丝、再加上两个馒头。坐下后用小勺舀了一勺小米稀饭慢慢喝着。

这时,两个和王元平熟悉的工人端着饭来到桌旁坐下,王元平抬头一看。认识,是机加工车间的两个车工,一个叫李亮,另一个叫钱大壮。

两人冲着他一笑,李亮道:“王书记,吃着呢”。

钱大壮拿着自己家调制的辣白菜,放下后向王元平的面前一推,道:“书记,这是我媳妇腌制的咸菜,昨天捎来的,挺好的,您尝尝”。

王元平老早就认识两人,这个叫钱大壮的年轻人今年二十八岁,是大阳一村人,来大阳厂有四五年的光景了。由于肯吃苦干活卖力气,很早就被调往机加工车间学的车工,去年又当上了机加工甲班班长。他带的班在机加工算是主力班组了。

王元平刚回大阳厂下车间跟班组熟悉情况时,就是跟的他的班。他对钱大壮很欣赏。此刻听他这样说,也不客气。夹了一口辣白菜尝了尝道:“不错,不错,大壮,你媳妇手艺很不错。你有口福了”。

李亮道:“可不是咋的,他媳妇很能干,家里外边一把好手。比他强多了”。

钱大壮听人夸奖媳妇,心里很受用。尤其在领导面前夸奖那更是令他兴奋。但表面装出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眼一番,道:“什么啊,她就是个家庭妇女,不干这个能干什么”。

李亮坐下后,也夹了一筷子辣白菜放到嘴里,“咯吱咯吱”的使劲嚼着,一边好混不清的对王元平道:“书记,您可别听他的。这个家伙就是大男子主义。他媳妇在咱乡织布厂也不少挣钱,人家是上着班干着家务,空闲时还干着农活。很抓家的一个女人,这小子身在福中不知福”。

“织布厂”三个字一下子击中了王元平,他不由得停住筷子看了看大壮。但没有显得很热忱,而是继续吃他的早点。

这时,钱大壮边吃便说:“你知道什么呀,破织布厂一个月开不了几个钱。上个月好像才开了一百多块钱吧。开不着钱还不干家务啊。哪有那么多好事等着她”。

王元平好像不在意的问了一句:“一百来块钱,还行啊。挣得不如咱们厂,但也可以了”。说着,又夹了一筷子辣白菜。

“嗯,也还行。比咱厂差远了。她也说,什么时候她们厂能赶上咱们厂就好了。书记,您不知道,好多织布厂的人托我问问想进咱厂。我都给拒绝了”。钱大壮讨好的说道。

王元平知道这是事实,好多人都想进机械厂的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关于人事问题,他老早就跟杨丹敲死了,没有自己的签字,办公室人事组不许放进一个人来。这是个死规定,高压线。

杨丹知道厉害,在这个事情上把的非常紧,每个月都要梳理一遍职工花名册。人数烂熟于心。

钱大壮接着道:“我媳妇那边听说下个月工资够呛,发不出来了,唉,也挺愁人的”。

李亮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道:“该!都是叫他们厂那群当官的做的。当初坯布卖的多好!瞧着赚钱脑袋发热,你看看他们的小食堂。那叫一个豪华,我去过一次。比洪南饭店差不到哪里去。听说厂领导都在那里吃饭,每顿饭十几二十几个菜。还经常宴请这个那个呢”。

钱大壮气愤的说:“可不是怎么地,这群王八蛋。不是玩意,听我媳妇说去年组织出去旅游一下子花掉了一万多块钱。您说,能不完蛋吗”。

王元平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继续吃着他的早餐。实际上他的耳朵早就竖起来了。两人说的每个字都记在心里。这时他停住筷子,抬头插话道:“他们坯布都是卖到哪里去”?

钱大壮声音低了许多,道:“听说好像是越州和甬州一带居多。可是价格比别的厂家高。卖不动。他们供销科的人怨声载道”。

王元平知道越州和甬州都是东吴的纺织之乡,那里自古就是丝绸纺织重镇。

说到这里,钱大壮的腿被踢了一下,见李亮看着自己。他刚想说什么,李亮眼神一撇,钱大壮偷眼看了看王元平。见他左手拿着馒头,好像在听着什么。他有些纳闷。刚想说什么,见李亮冲着自己摇摇头。钱大壮仔细一听恍然大悟。是广播新闻吸引了王元平。

广播里的一则新闻引起王元平的注意。“近日,东吴省委副书记、省长蒋高川同志率团访问我省。省长沈建国同志会见了蒋省长一行,宾主双方进行了友好的洽谈”。

东吴?东吴省可是织布重地!

王元平敏锐的感觉到,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他匆匆吃了几口,放下碗筷。和钱李二人打了个招呼,起身走了。

回到办公室的王元平泡上一杯茶,坐下来静心思考。刚才的新闻一直回绕在他耳边,东吴省可是林业大省,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大阳厂说不定会再上一个台阶。可是,省级领导访问,怎么能接触上。谁能有这个能量呢?

“当当当“。敲门声把他从沉思中唤醒。

进来的厂办主任杨丹,快步走到他的办公桌前请示道:“领导,有个叫于得水的人过来找你,说是吴书记让他过来的。我已经让他在办公室等着。您看您见见还是怎么着”?

王元平抬头打量了一下她,见杨丹穿着一身藏青色套装,头发烫的像大波浪一样洒在肩头,脸上含着淡淡的笑,颇有几份职业女性的味道,心里暗赞。脸上却不漏声色的道:“让他过来吧。你去找几份今天的报纸。另外,通知大海、李平和老谢让他们到我这里来一趟”。

说罢,冲着她微微一笑。见他脸上笑容柔和,杨丹脸上飘来一片红晕。赶快答应着出去了。

不一会儿,杨丹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报纸,领着于得水过来了。两人进门后,王元平正站在窗户前思考着什么。见他思考的入神,杨丹过去轻轻道:“领导,于得水来了”。

王元平这才回过神来,“哦”了一声,等他转过身看清来人的模样时吃了一惊。“你,是你,于大哥。太巧了,怎么会是你”。

于得水就是于素素的哥哥,王元平病倒洪南时,在医院和于素素家里见过他。

于得水显然也很吃惊。他上下打量着王元平,又看了一眼杨丹欲言又止。杨丹明白了,忙告诉他这就是我们机械厂的王书记。

于得水这才明白过来,上来握住王元平的手使劲握了握。两个人都很激动,王元平连声招呼道:“于哥,快坐吧,杨丹,倒水”。

尽管遇见熟人,但于得水还是显得有些拘谨,坐下后腿收的紧紧的。两手交叉放在一起,看着王元平有些发愣。

王元平见他这幅神情,笑了。道:“于哥,早知道是你,那就不用刘科长介绍了,呵呵,说说您的情况吧”。

于得水也笑了,紧张的心情略略缓和了一下:“昨天下午刘科长和我谈了机械厂的事,我一大早就来了。在门卫等了一会,哪知道能遇见你,早知道你在这里干我早跑来找你了”。

王元平笑了,等杨丹把茶泡好后,他示意杨丹坐下。

然后冲着于得水道:“于哥,这位是杨主任,我们厂工程基建杨主任负责。围墙的事具体她会和你谈。杨主任,这样,围墙和机加工车间施工的事你不是头疼吗。正好我给你介绍一个队伍。这是在水利局干活的施工队,他是于队长,你把情况和他先谈谈。我还要找大海他们开个会。谈完后你再把情况和我碰一碰。好嘛,于哥,你先和杨主任具体聊聊。中午一起吃饭,杨丹你安排一下”。

杨丹听完后明白了,利索的从沙发上站起身,叫上于得水回自己办公室了。等他们一出门,王元平捡起杨丹送过来的报纸,见报纸版面已经用红笔勾了一下。里面的内容正是他要的。再翻开其他的几张均如此。他暗暗赞许,这个杨丹还真是做办公室主任的料,心思细腻。连这个都想到了。

报纸报道的内容比他听到的新闻能详细一些,说的是蒋省长带来的这个考察团着重考察河东的纺织机械市场情况。

看完报纸后的王元平若有所思:经过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推广,此时的大阳厂名声如日中天,已经超过海崖厂,雄踞木工机械行业前三名。但王元平总惦记着刚来大阳厂上任时和李平的那番谈话。一个工厂如果产品单一,不管这个厂效益如何红火,那都会暂时的,只有扩大经营范围,实行多元化经营,才能永葆企业长青。

看书罔小说首发本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