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草根奋斗记 > 第111章 广告效应

草根奋斗记 第111章 广告效应

作者:边城明月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09 来源:笔趣阁

中央电视台广告播出的第二周开始,大阳厂提货的车开始多了起来。

渐渐的,提货的车辆越来越多,在大阳厂门前排出几公里的长龙去,附近能够停车的地方也挺满了提货的车辆。

大阳厂原有的库存,不到一个月已经全部提空,外面拉货的车辆却丝毫没有减少的意思。

大阳厂的生产吃紧了!

李平急和生产科的赵科长根据厂里的销售任务,把生产计划一改再改,工人统统改为两班生产。大阳厂的产能已经达到了极限!

但即便如此,还是无法满足客户的提货需要。

李平心里火烧火燎,天天给生产科和车间主任们骂的抬不起头来,弄得这些人见到李平就像见到阎王一样,纷纷躲着走。

李平把心一横,干脆住到厂里,没白天没黑夜的在现场工作,他是真的拼命了!

与此同时,大阳厂扩张的速度也很惊人!先后扩建了两个铸造车间、三个机加工生产车间和三个组装车间,工人总数已经到了近三千人,但仍满足不了供货需要。

与生产形势一样喜人的还有驻外业务量成几何倍数增长,此时的大阳厂驻外办事处的总数也已到了惊人的地步。南方十几个省份基本每省一个办事处,这么多驻外机构,业务员的管理成了一个大难题,这事让李大海感到非常头疼。

他心里明镜一样,这些业务员在一线活动,手里攥着钱和产品,说白了全靠自律。对待这些人管理过苛不行,管理过松更不行。尤其不在跟前,管理难度更大!大多数时候,李大海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思虑再三,他向王元平提报了几次成立驻外销售公司,但均被否。

这一次,当他再次旧话重提时,不知为何,王元平却很痛快的答应了。

经过讨论,大阳厂成立东南和西南销售公司,隋勇和郭大年分任两个销售公司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享受副厂级待遇。

同时将十几个办事处按地域划分给了两个销售公司。

面对这么好的形势,很多人开始脑袋发热了,要求再度扩建,但王元平觉得不妥。

此时的王元平对于工厂管理理解的更加深刻,而他自己的性格越来越沉稳。对大家提的建议,刚开始他也觉得有理,但后来仔细琢磨和分析了一段时间,他觉得不妥。

经过反复权衡,王元平觉得还是谨慎一些的好,没敢贸然决定继续加大产能扩建。

对于王元平的谨慎,班子几个人很是不解,现在形势这么好,不趁机扩大再生产,等以后形势下来可就错失良机了。

而王元平此刻心里想的并不是单一增加木工机械的生产产能扩大,此刻的他在琢磨是不是利用这个机会,上马其它行业机械。

还记得刚回厂上任时和李平的那次谈话,也就是那次谈话使他下定决心提拔李平。现在他觉得李平当时提的建议可以实施了。

班子开会时,王元平发现李平竟然睡着了。看着他疲惫的神色,王元平有些不忍,他知道近段时间李平一直住在厂里,盯在生产上,这段时间就没有好好睡过觉,眼睛里充满了血丝,瘦的人都脱相了。

再看李大海和老谢嗓子都是沙哑的,话都说不出来,形容憔悴。

这样下去可不行,王元平心想:这几个人可是自己的左右手啊,一旦有一个趴下,那整个大阳厂的工作都会受很大影响。看来得想个办法让大家放松一下。

放松?去哪里呢?他紧锁着眉头,想了半天,突然想到了一个地方,栗山啊!去那里放松一下,吃吃栗山的栗子鸡,到山上去看看,应该能不错。

王元平打定主意后,抓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栗山的电话。

老支书一听,非常高兴:“我说元平啊,好长时间了,想让你过来一趟咱爷们聊聊天,但每次打电话你都说忙。这回好啊,来吧,就这个星期天来就行。你不知道,咱们栗山现在开了饭店,有了旅馆。跟以前那是大不一样了。过来看看你就知道了。”

王元平听完心里有些纳闷:栗山那地方开饭店?还有旅馆?老支书真能瞎琢磨,那地方弄这个谁去啊?

通完电话之后的周六,他叫上几位副厂长和杨丹开着车去了栗山村。

老支书说的不错,此时的栗山村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砖瓦厂盈利后,在老支书和栗军的努力下,村里先后建成了食品厂、面粉厂和织布厂,在村南的空地上盖起了栗山饭馆和栗山旅馆。

有了集体经济的支撑,栗山的老百姓纷纷安居乐业,再也不用顶风冒雪出去“唱门子”了,大部分村民都在自建的村办企业里工作,有了工作也就有了收入,再加上村里每年的分红,老百姓的日子好了很多。基本实现了老支书的夙愿。

由于砖瓦厂获利巨大。今年开始,老支书和栗军商量,在改善完学校和村委教学和办公条件后。逐步的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

村里改善居住的计划是,由村里统一规划标准,建设新房,今年的计划先暂时建设五十户。

王元平他们来到栗山的时候,这时,栗山的新建房已经建好,正在打室内地面。

一到栗山村口,栗军早早等在哪里了,见了王元平,连忙亲热的迎上去问长问短。大阳厂的几位副厂长见他们如此热烈,感到有些吃惊。

王元平给他们介绍了情况,大家这才明白。

众人说着笑着,进了新修建的栗山村办公室。王元平对这个办公室是很熟悉的,但此时的办公室里面的设置已经完全变样了,墙面洁白干净,显然是新刮的墙皮,地面铺的瓷砖铮明瓦亮。办公家具全部新堂的,看起来非常有档次。

王元平在老支书的办公室转了几圈,不住的点头,老支书和栗军看着他来回转,笑道:“我说元平啊,你就别转了,再转就成那什么了啊,哈哈。”

王元平听了,抬头笑道:“成驴了是不是,老支书啊,你想说什么我还不知道吗?哈哈。”不知为何,一到栗山,王元平整个人变得特别放松,平日紧绷的脸也松弛下来。

大阳厂的几位副厂长和杨丹面面相觑,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王元平这么高兴。

老支书见众人还在站着,赶快客气的说道:“你看看,光顾照顾这个家伙了,竟然慢怠了客人了,对不起!对不起!别怪乎我啊。”

“别怪乎”是洪南话,大概是怪罪的意思。

大阳厂的几位纷纷客气,找了地方坐了下来。

王元平看着老支书开玩笑说道:“老支书,这些天呢,我们厂的干部累惨了,我想找个地方放松放松,想了想,没其他地方可去。没办法,谁让咱们关系好呢,今天你管饭啊。我得宰宰你,吃个大户!哈哈。”

老支书假装脸一沉:“你个刮民党,我这里刚有点小收入了就宰我,太不够意思了,哈哈。”说罢,接着扭脸对着大阳厂几位领导说道:“你们这领导真抠门!你们快别跟着他干了,到我这里来吧,保证不错!”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笑声中,栗军悄悄的走到王元平跟前,附耳问道:“中午咱们去栗氏庄园吧。”

王元平一怔,看了栗军一眼:“栗氏庄园?还有这么个地方?我怎么不知道?”

栗军冲他挤了挤眼,笑道:“去了你就知道了。九叔,咱们走吧?”

老支书抬起手腕看了看表,点点头:“你领大家先走,我和元平在后边吧。”

众人跟随栗军走后,屋里只剩下老支书和王元平,王元平拿起盘子里的栗子剥开一个,填在嘴里嚼着,老支书看着他呵呵笑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说吧,什么事?”

“看你说的,这次真没事,就是这些天厂里的工作太紧张了,大家都快被我逼疯了,照这样下去非撂倒几个,我想着利用周日休息的空挡,到栗山来放松一下。”

“哦,我可都听说了,元平,大阳厂的改革力度非常惊人,职工说什么的都有,总体上表扬大于批评。不过,我还是提醒你一下,那天我听人说了一个词,正好用上,讲欲速则不达。”

“呵呵,老支书,多日不见,您的学问见长啊。”王元平干哈哈了几声。接着说道:“是的,这段时间的变革确实很快,取得的成绩也非常惊人!我也是担心,怕再往下改会出问题,所以,带大家出来,一来是看看栗山放松一下,二来是到这里大家的思想会静下来,专心讨论事情。只是,这样一来给您添麻烦了。”

“嗨!这是什么话,咱们还分彼此啊,就这样吧,走啊,去看看栗氏庄园怎么样?”

跟随这老支书,王元平从栗山村一路走来,说实话,栗山村的改变令他感到震惊!

除了砖瓦厂之外,新建了几个小型工厂也是红红火火,看样子效益不错。村庄南部的坡已经整平了,面积有栗山村那么大!此刻,正在建设民房,工地上人车沸腾。

见王元平疑惑,老支书介绍:这就是集体新盖的房子,第一批五十户,全部是二层小楼,预计再有两个月差不多就盖好了。到时先把一些五保户、困难户和经济能力较差的农户搬进去。

听着老支书的介绍,王元平暗暗赞叹,不由得想起自己家乡,海崖经济发达的村子不少,但这样为百姓考虑的却很少。

老支书确实是为民办实事的好支书。这样的支书恐怕全洪南也找不出几个来。看着老支书佝偻的身影,王元平热血沸腾,心想:这样的支书真的让人肃然起敬,栗山村能够摊上这样的支书是栗山老百姓的福气。

等到两人一起来到栗氏庄园的时候,王元平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栗氏庄园”就是在栗成林的院落旁边盖了一个平房,这个平房是专门供来栗山参观、学习和玩的客人准备的。

自从栗山的砖瓦厂建成后,名气渐渐出去了。来这里参观的县乡和周围的兄弟乡镇干部们渐渐多了起来,人多了,吃饭就变成了一个大难题。

于是,在征得村里大部分人同意后,栗山村盖起了这十几间平房,接待之余也能赚到点钱。

王元平听老支书介绍之后,心里一动:大阳厂每天拉货的车这么多,各地的客商和司机吃住都去乡里,来回几公里不太方便。厂里办公楼前边的外围可以建一排房子,既能解决这拨人的吃住,又能为厂里创收,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对!就是这个主意,待会讨论工作时,一并商量一下。

本文来自看書蛧小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