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草根奋斗记 > 第97章 整合架构

草根奋斗记 第97章 整合架构

作者:边城明月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09 来源:笔趣阁

十天后,河西办事处的善后事宜圆满处理完毕。

在谢副厂长和郭大年的努力下,客户被大阳厂的诚意和勇敢的认错态度感动,不但没有取消订单。还临时决定今后河西木材加工基地的机器全部使用大阳厂的,胜利完成使命后,谢副厂长返回厂里。

一个月后,在把南方办事处工作交给隋勇后,李大海回到厂里任副厂长,分管供销。李大海回归的同时,厂办主任李平被提拔任为大阳厂副厂长,分管生产、技术、机电、动力等工作。

李平出身于生产,对生产各环节可说是了如指掌,一上任,在王元平的大力支持下,李平对生产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整个改革措施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前卫的。

一是设立考核制度。设立质量、产量、能耗、安全等指标,实行厂对车间、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三级考核制度。完成重奖,完不成处罚;

二是推行浮动工资制度。改变了原来吃大锅饭的局面,生产车间各个岗位只保留很少一部分基本工资,其余的按产品单价核算出具体价格,据此决定岗位的工资,职工完成多少量,发多少工资。完不成只吃基本工资;

三是推行奖金二次分配制。即每月底根据厂里制定的生产任务标准,完成或超额完成的车间可以享受奖金,完不成的一律不发。劳资科据此把奖金打包一起发到各车间。由各车间根据工人的各方面的表现进行二次分配。

几项措施并举之后,各生产车间的干部和工人,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各项生产指标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产量,较以前同期相比,增加了一倍多。

大阳厂的生产管理抓上来之后,效率比原来提高了一倍都不止。看着这些数据,王元平打心眼里高兴:这个李平自己没看错,确实是生产管理的能人。

敢于管理的干部肯定会得罪人,这是定律。李平也一样,从他到生产之后,王元平不止一次接到厂里和乡里对李平的投诉,很多人都骂李平是资本家的孝子贤孙,是个吸血恶鬼。

对此,王元平根本不予理睬!要想做事哪能不得罪人!不得罪人的干部不是大阳厂需要的。越是坚持原则敢于做“恶人”,王元平越是高兴,越是欣赏。

因为,他记得南方工厂的管理,要比这个严厉和苛刻多了。一句话,市场化企业不养闲人、懒人和老好人。

就在李平的生产管理整顿的同时,王元平开始思考着手整合大阳厂的中层部门。

借鉴南方木器公司的部门设立原则,他的思路一是设立新的党政办公室,将原来的行政、劳资、办公室和保卫几个部门职能,全部合并到新的党政办公室,四部门变为一部门,部门下设二级主管分职能组别管理。二是设立新的机电动力车间。合并机电、动力、计量三大职能;三是供销分离。将供销科拆分为采购科和销售科。

之所以采取这种设置。是因为他在南方时,发现大部分工厂部门设置非常简单,即使是大厂如木器公司这样的厂,也没有设立很多部门。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可以减少后勤冗员,有效降低成本;二是可以打破部门间壁垒,避免推诿扯皮甚至不合作的现象出现;三是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有了这三项好处,为什么不采用呢,王元平的决心很大!他不但要整合部门,还要利用整合部门之后的契机,逐渐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大阳厂经营方针。

之所以没有明着说,是因为这个提法和国家的政策似乎有些不太协调,八十年代末的市场还是计划经济为主。

这个提法违规不违规,他心里没有把握。但他经历过南方市场的淬火,对这十个字的理解是深入骨髓的。怎么能够引导把这十个字牢牢的刻进大阳厂的每个人心中,可能是他今后一段时间内很重要的任务之一。

涉及到人事变动又让他不得不谨慎。他知道,必须取得乡里的支持,否则,这么大动作的变革,恐怕会引起混乱。

在和吴明德等乡里领导沟通得到支持后。王元平召集了大阳厂的厂级领导们开了一个会,这事太敏感,首先要统一厂级领导的思想才能推行。

会上,几位副厂长就整合部门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李平和李大海相当支持,老谢基本也支持,但他尚存一丝忧虑,那就是这些合并后的部门领导怎么办。王元平让大家思考一下。都想想办法。

李平道:“机电和动力好说,这两部门本来就缺一个科长,上次不是因为偷盗电机的事情处理了机电车间的主任吗,这段时间一直都是副主任在主持工作。应该可以。动力车间的老石年龄也大了,反应有些迟钝。原来厂里的效率比较慢,还能适应。但现在,各车间的工作效率这么高,他跟都跟不上。投诉一个挨着一个到我这里。说实在的,他不太适合当这个部门的的头了。我正想着跟您汇报一下把他调到二线部门呢。但唯独计量科不好撤,这个科室主管咱厂的水电气和一切量具,这个部门的工作很重要。姚科长又比较年轻,裁撤后不知道怎么安排”。

他这么一说,众人均都沉默不语,良久,王元平打破沉默。微微一笑:“这段时间的生产管理非常到位。单从效率上提高了一倍吧。很好。我很欣赏。但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粗暴。接刚才的话题,姚科长先放放。你觉得老石去那个部门合适”?

李平思考了一下:“我原来想他可以去行政吧,但现在讨论撤行政那不合适吧”。

李大海点头表示赞赏:“我觉得可以去行政,但不要再有什么职务了”。

这次,王元平没有表态,而是转头看了一眼老谢。

老谢忙装着咳嗽几声,道歉道:“这几天有些感冒。我同意大海的意见。免去职务,去行政待着就行”。

王元平知道他的个性,除非在重大问题上他会表明个人立场,一般的都会遵从提议人的意见。刚来的时候王元平很看不上他。觉得他是个无用之人。但自从他去河西十天把河西客户弄的服服帖帖,非但把客户挽回,还将订单量上升了一大块。这让王元平不得不佩服,高手在民间,这话一点错没有。也是从那以后对老谢肃然起敬!

老谢这样说,是他的性格使然,也是王元平意料中的事,他知道这种人事的事情,老谢不太愿意参与其中,这人就这个性格,也不好勉强。因此拍板道:“那就这样定了,老石去行政。不担任职务。新合并的动力和机电还叫机电动力车间吧,主任嘛,就由李平提名吧,正好大家都在,今天一并研究”。

李平道:“那就提名原动力车间副主任刘艺为新的动力车间主任”。

李大海问道:“小姚怎么办”?

李平看了一眼王元平的脸色,谨慎的说道:“还是任命动力车间任副主任吧,书记,你觉得怎样?”

“可以,但有一点。你要和他充分沟通,说明厉害关系,不要让他有想法,如果合适以后我们还可以使用嘛。”王元平利索的拍板。

两李和老谢都表示同意。

轮到行政、办公室和劳资了。王元平笑道:“老谢,这是你的分管范围,你觉得怎么样办合适?”

老谢有些为难,他不知道怎么安排好,这个事情明摆着,合并后肯定会有一个要下来,这事自己太为难了。

他期期艾艾的道:“这个还真不好说,到底怎么弄还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吧”。

李大海看了王元平一眼道:“我觉得这三个部门可以合并,只是合并以后叫什么部门比较麻烦,再有主任的人选也比较难选,办公室好说,李平走了以后,一直是谢厂长兼任,但其它杨丹和王力我不太了解这两个人”。

李平歪着头,想了想。插话道:“我觉得还是叫办公室吧。人选嘛,这两个人各有优缺点。杨丹是党校毕业,做事谨慎,细致周全。但文笔似乎不太行。王力嘛”。说到此,他看了王元平一眼,见王元平注意在听他的话,于是接着说道:“人不错,但有时会犯糊涂,劳资工作说实话做的也还行。”

王元平点点头,看了老谢一眼,后者没有说话,低着头看着脚尖。

王元平冲着二李笑了笑。直截了当的说道:“按李平说的吧,只是要增加一个党总支办公室,这样吧,党办和厂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主任的人选嘛,我想杨丹可以胜任,至于王科长,任命副主任,主抓劳资工作”。

李大海和李平均表示同意,老谢有些犹豫,道:“王科长能不能有意见呢”?

“管不了那么多了,老谢,王科长的工作由你去做。如果有问题,再让他来找我,好吧”。

供销的分开则简单许多,王元平的意见是李大海暂时兼任销售科科长。至于采购,李大海说让田鹏临时负责,王元平没有同意,他的意见采购科长由原来的办公室职员向小楠担任。他提出的人选大家肯定不能反对,一致通过。

散会后,在宣布任职之前,王元平挨个找了任职的部门领导谈话,肯定他们的成绩的同时指出他们的问题。希望他们能在新岗位兢兢业业做出贡献。

大阳厂的部门整合设置和新的部门领导任命几天后下发个各部门、车间。

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大阳厂像开了锅一样,大家议论纷纷,有哭的有笑的,有骂的有较好的。总之,千奇百怪,什么样的笑话都有。王力科长甚至找到了乡里哭诉,说王元平一手遮天,对他打击报复。

此事恰巧被被乡人大主任知道了,把他找去给骂的狗血喷头。让他不要多事。他这才偃旗息鼓悻悻而回。在中国,最难的就是人事变动,不管在那个组织,这块骨头永远是最难啃的。大阳厂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啃下来之后,不但是王元平,整个班子算是松了一口气!

本書源自看書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