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家园 > 第二章 虎雏 (一下)

家园 第二章 虎雏 (一下)

作者:酒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8:33 来源:笔趣阁

第三卷大风歌第二章虎雏(一下)

唐公李渊带着建成、世民和一干亲卫目送十万骁果渡过辽河。没经过良好训练的骁果们秩序很混乱不停地有人从浮桥上被挤下水里。每当这时桥上的人总是出哄堂大笑一边互相“问候”着彼此的父母亲人一边扔下救命的绳索。水里的人拉住绳子的一端哭叫着回骂南腔北调的声音不绝于耳。

“儿戏他们把战争当成了儿戏!”李渊忧心忡忡地想。他不认为十余万地痞无赖们到了辽东城下就足以突破辽东城墙。六十万大军没完成的任务增加十万人于事无补。攻不下辽东城的原因并非是兵力不足而是因为如今的百万大军中几乎尽是新丁。有经验的老府兵都在去年的那场糊涂仗中葬送尽了新兵们以前连血都没见过怎么可能攻下一座坚城?

大隋朝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度衰败了下去如果说第一次征辽失败是由于皇帝陛下任性胡闹朝中文官迂腐误事的话第二次久攻辽东城不下正是对大隋此时军力的真实写照。每当想到这一点李渊心里总是觉得很失落。在他年青时代的大隋可不是今天这个模样。当年的大隋可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抵挡住突厥人二十万大军的狂攻然后将那些来自草原的劫掠们杀得望风而逃。当年的大隋只用了四十几万人就彻底扫平了南陈金陵、岳州这些号称固若金汤的城池无不席卷而下。但现在这头老虎却失去了当年的牙齿和利爪除了模样还是头老虎外武力已经不足以拍死一头野鹿。

大隋朝老了他也老了。李渊的目光投向远方注视着最先过河此时正在整理队伍的一营人马。队伍中那袭黑色的铠甲是他年青时从西域得来的当年李渊曾穿着它追随大将军杨素北定大漠。如今这身铠甲对于了福的身体而言已经太沉重穿上它后用不了多久脸上汗就会像雨一样滚落下来。

河对岸身穿黑色铠甲骑着黑色战马的旭子看起来非常扎眼。即便隔着一条辽河李渊也能清楚地将他从人群中分辩出来。这个被唐公李渊白拣回来的同族晚辈像及了李渊当年的模样。谦和的外表下隐藏着不甘、孤傲。“他还是一头没被人驯服的老虎!”李渊微笑着想“总有一天他会明白这世界不像他想得那样简单!”

“仲坚的兵练得不错!”唐公府第一谋士陈演寿凑上前来说道。虽然同样是训练不足在乱糟糟的人流中雄武骁果营那一万多士兵却依旧显得鹤立鸡群。专门为了应付皇帝校阅的针对性训练很好地维系了他们军容与同样是由骁果组成的其他各营相比雄武营更像正规军而其他各营的表现就像山贼流寇。

“如果再给他一年时间说不定仲坚能训练出一支真正可战的精锐来!”李渊没有回头目光依旧望着对岸。谁会第一个出手驯服这头年幼的老虎或成为幼虎爪下的牺牲呢他不想知道。他有充足的把握保证那些看不见的牢笼和枷锁足够让旭子撞个头破血流。哪一天旭子撞累了倦了自然会想起李家的温暖来。那时候他再回头就会成为李家最得力的干将。

“唐公的意思是说骁果诸营的力量尚不足一战?”陈演寿笑了笑追问。

“六十万大军都不能攻下的城市你以为去了一伙流寇就能解决么?”李渊摇了摇头反问拨转马头缓缓向西。河畔上其他看热闹的李家亲信见状赶紧策动战马跟了过来。

“不是说陛下已经垒土与城头齐平了么?”迷惑的问话出自李建成之口他刚才将父亲和陈夫子的对话一字不落地听进了耳朵。虽然旭子已经脱离李家建成还是希望他能够做到别人无法完成的事。也许是为了面子也许在内心深处此刻他已经把旭子真正当成了朋友。

“如果破城指日可待兵部就不会调骁果上前。第一个入城的将军升三级封万户是万岁亲口许诺的。如果这果子很容易摘到你会拿来给别人分么?”李渊回头看了看儿子淡淡地回答。

“他那人忘恩负义又言而无信轮到谁立功也轮不到他!”李婉儿的话听起来异常尖刻自从李旭被任命为郎将那一天起提到旭子她就是这幅咬牙切齿的模样。

“的确轮不到他却不是因为他的人品不好。这十营骁果除了仲坚一个其他哪个为的郎将不是出于高门大户之家?封妻荫子的机会他们不可能让给别人不过这样也好仲坚不用冲上城墙去送死!”李渊瞪了一眼女儿低声解释道。

“爹认为辽东城短时间内很难被攻下?”李世民也赶了过来追问。

“三十步宽的土垒只能保证咱们的人冲上城头。冲上城头后还得找马道下城斩关落锁。地方越狭窄人数的优势就越显不出来。相反老兵数量和士兵个人战斗力却成了关键…….”李渊没有直接回答儿子的提问而是用自己的战争经验来分析眼前难题。

“不过高句丽人也耗不了多久了。宇文述大人已经在马砦水边伐树造桥来护儿将军的水师也已经扬帆出海!辽东城即使能守到冬天平壤被咱们拿下来高句丽人一样要亡国!”李建成一厢情愿地分析道。作为大隋朝子民他总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能百战百胜。

“希望咱们这次东征能耗到冬天!”李渊苦笑着说道。建成是个好兄长好朋友却缺乏做一个好家主的战略眼光。这正是他最担心的事情。乱世即将到来了每个家族都可能有机会向上展同时也有消失的可能。百年之前江南大地上人们言必称王谢如今谁还看得到王谢两家的门窗在哪里?

“礼部尚书杨玄感大人说运河的河道被淤泥堵塞暂时不得军粮!”陈演寿不忍心看建成继续令他父亲失望故意把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杂务在这个时候重新提起。

“这个杨大人也是怎么不早早提疏通一下。大军已经出一个多月了他又喊起河道淤积来?”李建成皱了皱眉头信口说道。猛然他仿佛意识到了什么目光扫向陈演寿却看到陈演寿的目光正向自己看过来里面充满了鼓励。

“那那咱们怎么办?”李建成目瞪口呆半晌后才期期艾艾地追问。他是长史对辽西各地存粮的数量一清二楚。如果杨玄感造反切断粮道不出两个月百万征辽大军就无粮可食!

“我们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杨玄感意图谋反!杨家两代俱为上柱国玄感又素得贤名。我们李家背不起一个“害贤”的名义也不能胡乱向皇上进谗言!”李渊皱着鼻子仿佛空气中也充满了苦涩的味道。

杨玄感是前上柱国杨素的儿子相貌英伟文武双全少年时即名满天下。自从他继承了楚国公的爵位后门下贤者云集英才无数。连观德王飞*库*网之子杨恭道、名将韩擒虎之子韩世谔和少年即有才名世袭蒲山郡公的李密都做了他的幕僚。此人当年曾随宇文述一同西征吐谷浑战功卓著。转任地方大吏后察纠贪污弹劾奸佞也使得治下歌舞升平。如果是这么一个既会治国又懂得兵略的人在后方造了反大隋朝国运岌岌可危!

在东征之前早有言官劝阻过皇帝陛下请他不要将向前方督运军粮的事情交给杨玄感。但杨家在朝中门生故旧无数随便一个人的担保都比言官的捕风捉影之词更能让皇帝陛下信服。一番私下运作后皇帝陛下不但不怀疑杨玄感的忠心还赐了他不少金银珠宝以示安抚。

即使有确凿证据李渊也没勇气向皇帝陛下揭。大隋皇帝陛下最不信任的人就是姓李的一旦他的怀疑有误对李家就是灭门之祸。所以眼下李渊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军书一遍遍地催促礼部尚书杨大人尽早将囤积在中原的粮草运过来。

“陛下以倾国之兵孤悬辽东怀远诸郡所存军粮不足一月。若粮草迟迟不致大军危矣!”当晚李渊四日前以八百里加急送出的军书再一次递到了杨玄感的手上。

“大军不危我又怎能成得了事!这个李叔德真够婆婆妈妈的!”杨玄感不屑地将军书掷到了地上心中对李渊充满了轻蔑。

六月乙巳(初三)杨玄感反。天下震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