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家园 > 第一章 盛世 (五)

家园 第一章 盛世 (五)

作者:酒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1:41 来源:笔趣阁

第一卷塞下曲第一章盛世(五)

李懋和妻子见儿子目光热切想想白天从官府小跑腿赵二哥那里打听来的内部消息没来由地心里软相继表示了妥协。

“你要留着就留着吧。反正这东西逆了季节而生从来没人养得活!”老李懋一边给自己倒酒一边唠叨。

大凡野兽都是春天受孕夏初生养。小崽子趁着食物富足的夏秋两季拼了命生长这样待冬天来临时它们才能长到足够体重熬过冬天的严寒和饥饿。而李旭猎来的这头小狼崽子显然是刚刚出生没满月的成活的可能不到一成。所以李懋纵使心里不喜欢也犯不着为了一个不可能养大的狼崽子跟儿子较真儿。

“记得别太娇宠它一旦现它露了野性。要么杀掉要么赶走千万别让它反咬你一口!”李张氏端起碗给儿子盛上满满一碗肉羹。“先喝一碗羹然后再去碰酒。你舅舅送来的酒多着呢没半个月喝不尽!”

“谢谢爹谢谢娘!”李旭高兴地答应着根本没听进老两口唠叨些什么。飞也般跑出门去把狼崽子安顿到自己床头下又冲进厨房调了碗米汤给它。然后才兴冲冲跑回来陪着父母吃饭。

当年亮子也是这般跳脱可惜……。李张氏看着来回忙碌的儿子眼角上又见了泪光。白天丈夫赶到城里打听消息花了二十几个钱才买得官府跑腿赵二狗子松口。据那姓赵的透漏皇上正筹划着御驾亲征高丽。上谷、涿郡、渔阳、卢龙(北平)四个边郡的官员已经急乱了套。这几个地方地靠边境士兵能适应辽东的气候所以也是抽丁的重点地区。

“我说大木兄弟你可得早做准备!”下午十分收了李懋好处赵二官人神秘兮兮地透漏“据说皇上了话边郡良家子尽数入伍。无论家中兄弟几个上自四十下到十四…”

“我家就剩下旭子一个孩了还不到十四我也过了四十!”李懋至今还记得自己扯谎时的窘迫口袋中最后几个钱也塞到了赵二手里希望对方届时能高抬贵手。

“仗也不是立刻就打啊我的大木兄弟!”心满意足的赵二官人拍着李懋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开导他“上边说了今年备粮食、衣甲明年春耕后抽丁然后集结整训真正出兵估计得后年开春儿。实话实说咱俩交情归交情兄弟我真不敢保证还能照看你三年。若是头上换了个实心眼的郡守老爷我们这些当差的还不是人家怎么说咱怎么答应着!”

想到赵二官人善意的提醒李懋嘴里的酒就开始苦。大隋朝有过规定禁止征老弱入伍也禁止征家中独子从军。可那都是老皇上规定的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老皇上活着的时候新皇上就没把他的规定当回事情更何况眼下老皇上已经死了那么多年!

无论心里多苦多不情愿有些事情还必须去做。逃避是逃避不了的越是逃避事到临头时也越慌乱。李懋叹了口气轻轻地放下酒杯对着正在大口吃饭的儿子说道:“下月初的时候有一支商队要去塞外带队的是我的一个老相识姓孙…….”

“嗯嗯!”李旭心不在焉地答应着一手托着大碗羊肉羹另一手抓着只咬去半边的胡饼大抵是在外边玩了一整天饿得很了吃得如风卷残云般利落。李张氏心疼儿子不断地在旁边温言相劝:“慢点慢点别噎着锅里多着呢!”

“带队的叫孙安祖是我一个老相识。我想你年龄也大了该出去见见市面!”李懋狠了狠心低着头大声道。

“好啊我还没见过大商队什么样子呢!”李旭放下碗爽快地回答。突然他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瞪大眼睛喃喃地叫:“爹您您是说…….!”

“爹年龄大了想让你替我跑塞外!”李懋不敢看儿子的双眼尽量用平缓的语调把自己的意思重复了一遍。

“我我策论是学堂里最好的。我我能默写整本论语!我……”李旭手中的半块胡饼掉到了地上。昨天这个时候父亲还在和自己讨论是考明经还是考进士到了今天就变成了替他出塞行商。

在李旭的梦想里有过考取进士立于朝堂也有过持槊上马称雄疆场平素梦想最多的则是穿一身户槽的官衣在上谷郡的县学边上买所大宅子把自己的父母都接进去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还能让赵二当家杨老秃子这些场面人物俯帖耳。所有少年的梦里唯独没有像父亲一样作个商人每年塞外中原地跑日晒雨淋也落不了几个钱还要受官府差人、族中长者和地痞流氓的欺负。

而且一旦从了商按大隋朝惯例他就等于自动放弃了良家子弟的身份永远不可能再参加科举。

“爹爹这这也是没办法!”老李懋无颜面对儿子得目光躲闪着解释。

李旭看着父亲永远不肯相信这个答案。家中虽然穷困但比起乡邻中的赤贫人家还能算得上富裕。读县学不需要给先生礼金平时官府还为学子们提供一日两餐。尽管那饭菜里鲜有油腥如果不是需要帮着母亲料理家务自己几乎可以赖在学堂里每月只回家吃一次饭…….

李张氏默默无言转过身子不住地擦泪。儿子不是不懂事正因为他太懂事了做父母替他做出如此大的决定时才分外艰难。如果没有这该死的高丽如果皇帝老爷不老想着四夷宾服……。那都是她管不了的事如今她能做主的只有自己的儿子。

“家里不是没钱供你!要打仗了上谷郡一抽一所有良家子弟自备铠甲兵器从军。爹想让你借着行商的理由出塞避一避等后年大军开拔了再回来照顾你娘!”李懋耐不住心中压力终于决定实话实说。虽然逼着儿子当逃兵不是什么光彩的举动比起让儿子误会自己为了省钱而葬送他的前程这个理由多少能让人透过口气来。

“我不去塞外当兵就当兵功名但在马上取……!”李旭听父亲说出真实原因心里一块石头当即落地漫不在乎地说道。

“啪!”腮边一阵火辣辣的疼痛打断了他的话。素来和睦的父亲站了起来批手抽了他一记耳光。刹那间李懋被风霜和日子划得满是皱纹的老脸涨成了青黑色竖起眼睛大声骂道:“闭嘴功名但在马上取。你瞪大眼睛瞅瞅同乡数百户那家有人活着取过功名回来!开皇十八年东征去了三十万死了二十九万九……”

“好好地你动什么手你!”李张氏扑将过了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想安慰一下儿子没待开口眼泪先落了满脸。

“爹――”李旭捂着脸轻轻叫了一声豆大的泪珠顺着手指滚滚而下。这一记耳光完全把他打楞了本能地想说几句软话向父亲赔罪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了何处。‘功名但在马上取’族里的祖训和先生的教诲都如此偏偏此道理在自己父亲面前变成了忤逆不孝的言辞。

李懋看看儿子再看看妻子心中一痛火气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重重跌坐回胡凳上沮丧地说道:“明天你向夫子辞了行准备出塞吧!你哥已经做了孤魂野鬼我不能再送你出去那样将来我死了也没脸去见祖宗。”

听丈夫说起长子李张氏更是悲从心来抱着儿子的肩头呜咽出声:“旭子听你爹的话吧。娘不指望你光宗耀祖。只指望你平平安安地过完这辈子娶个媳妇生个儿子。你哥当年跟着高大人出塞三百个人里骑射最精…….”

在李旭的记忆里已经根本不记得哥哥的模样。开皇十八年他才两岁据娘说终日骑在哥哥的脖颈上看过兵。后来哥哥也被征入伍再后来记忆里只剩下了父亲的叹息和母亲的眼泪…….

县学的杨老夫在李旭眼里总是那么睿智。当他喃喃地说出自己准备辞学替父亲跑塞外行商时杨老夫子立刻惊叫道:“难道又要打仗了么?你连书都顾不得读?”

“先生父命父命难违!”李旭登时面红过耳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蚋。

“也难怪也难怪你在家中已是独子。而令尊年近五十若让你去做辽东枯骨你们李家就得断了香火。唉只可惜你一笔文章我本来给几个旧友写了信准备在来年明经试后叫他们照看一二的!”杨老夫子的话语里没有任何责怪之意只是带着股说不出的惋惜。

“多谢先生抬爱弟子虽然福薄这份恩情却永不敢忘!”李旭俯下身去长揖及地。求学这几年来杨夫子对他颇为看顾人后小灶不知开了多少回。从经、算诸学到诗歌策论几乎是倾囊相受。甚至连当年追随越公杨素南征时于军旅中写下的笔记都不禁止他这个挂名弟子翻阅。只是以李旭的年龄和见识背诵起来可以做到滚瓜烂熟真正理解却十中不及一二。

杨老夫子摆了摆手回以一声长叹。“罢了你爹这么做自有他的有道理。此番东征有败无胜。升斗小民看得出可朝廷诸公却做了睁眼瞎子!”

“弟子受教多年无以为报。这几坛淡酒不值一醉!”李旭叹了口气指着放于院外的几坛老酒说道。东征成败与他已经无关。今日之后他就不再算良家子弟按汉代以来的规矩商乃贱业像东征这等国家大事商人是没有资格议论的。此后杨老夫子的家门非有事相求他也不能再像原来那样随便来访。否则即便杨家老小不赶他出门其他饱学鸿儒也要嘲笑杨老夫子交游不甚自甘于商人为伍。

杨老夫子对于这个赖上门来又主动请辞的弟子向来觉得投缘。他半生沉浮见得风浪颇多到老时心里也没那么多羁绊。笑了笑说道:“人家说行商是贱业为师从来没这么看。人之贵贱在乎于心其心贵虽为贩夫走卒难掩浩然之气。其心贱纵立身于庙堂之上亦是卑鄙龌龊臭名远播。你的表字为我所赐自然是我名下弟子。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无论将来为商为盗师门终是向你敞开!”

“多谢师父指点!”李旭撩起长衣下摆拜了下去。自幼读的是圣贤书各行各业的高低贵贱早已如铭文一样刻在了他的心里。所以自从昨晚得知自己难脱行商命运来李旭一直为此耿耿于怀。杨老夫子的一句话等同于在他头顶上开了一扇窗。让他在突然变得灰蒙蒙的天空中瞬间看到了阳光的颜色。

“你起来吧为师授业多年弟子之中你天分不算高但胜在性子耿直心地淳厚。”杨老夫子阅人多年岂又听不出李旭话语中的不甘。有心再指点此子一次语重心长地说道:“恐怕你将来吃亏也要吃在这耿直与淳厚上!须知人生充满变数是非善恶俱不在表面。眼中看到的未必是事实亲耳听到的也未必是真相!”

看了看李旭茫然的脸老夫子知道自己此刻说这些话为时尚嫌太早。虽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李旭毕竟才十四岁有些话他根本听不懂。有些话即使他能听明白没有相应的人生波折他也无法领悟到其中真谛。

人生就像一坛子酒经历过岁月的酝酿才能酿出其中甘冽味道。少年人就如一坛新焙即便再是精粮所凝甘泉所制依然要带着几分摆不脱的青涩。

“弟子日后若有所得必登门来求教!”李旭亦是心思剔透之人笑了笑脸上带出了几分讪讪之色。

“若能来则早来。过了明年恐怕为师的安稳日子也到了头该动一动了!”杨老夫微笑着摇头。

“师父难道要去远游么?还是应朝廷之聘?”李旭不解地追问完全没看见杨夫子笑容里透出的淡淡苦涩。

“也是为师命中该有之数吧。毕竟我曾受人之恩!”杨老夫子继续摇头终是不愿把话说明。

“那是师父曾经教我受人滴水之恩必相报以涌泉!”李旭顺着夫子的话回答。

“此语未必尽对但人生在世心中羁绊几人挣得脱!”老夫子大笑几声故意把话题岔到了他处“不提不提。尽人力安天命而已。趁你今日还未出我门咱师父先论一论东征胜败之道!”

“师父是考我么?”解脱了心结的李旭笑着问。他昨晚曾经听父亲说此番朝廷为了东征下足血本。现在已经开始筹备粮草、衣甲明年春天征集举国青壮冬天或者后年春天才正式开拔。以他的理解这么大个国家耗费两年的时间来准备一场战争断然没有战败之理。但今天在夫子口中听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论断。

“先生莫非不看好这次东征么?我听父亲说要明春征兵后年出。朝廷如此充分的准备想必是谋定而后动怎会奈何不得一个小小高丽?”按照平日师父所教反复推敲了大隋与高丽之间的实力差距李旭依然得出同样的结论。“我有备攻其无防。我军械精良兵多将广…….”

“打仗未必凭得是人多天时地利人和哪一点能够忽视。此去辽东天时在我么?此去辽东地利在我么?此去辽东表面是我大隋征讨高丽以众击寡。实际上靺鞨、契丹、室韦还有辽东说不上名字来的数百部族哪个不是与高丽唇亡齿寒。如此一来人和又岂在我?”谈及军务杨老夫子脸上颓废之色尽去须皆飞扬而起。

“可可我大隋天朝上国持戟何止百万!”李旭兀自强辩。虽然被迫做了逃兵内心深处他依然期待着大隋朝能横扫辽东打出赫赫声威。作为一个在大隋朝长大的少年有种荣誉感与生俱来。虽然这个朝廷从来没给他予任何实际好处。

“持戟何须百万如能指使如一十万足以荡平辽东。大隋朝之危不在高丽而在萧樯之内。一旦变生大军之后恐怕又是百万雄鬼不得还乡!”老夫子摇头拍案。

临别在即一老一小均知日后相见怕是不易。一个借着难得的好例子用心指点一个借着最后的机会专心领会感叹几声大笑几声不知不觉间声音已经穿出了窗外。

“这老东西前些日子就像霜打了的庄稼般。今儿个怎么又缓过了神!”窗外杨师母纳闷道。

二更点击推荐收藏。请大伙支持酒徒新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