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家园 > 第三章 扶摇(五下)

家园 第三章 扶摇(五下)

作者:酒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1:41 来源:笔趣阁

愿与六郡共进退者皆可捐财得官!此例一开无疑在科举之外又增加了一条选仕的渠道。对于已经习惯于彼此勾结起来把持地方的豪门世家而言这也无异于在他们的特权中又狠狠地割下了一大块。然而无论是崔家、张家、还是王家几个跺一跺脚能让六郡晃半天的豪门大户和他们的代言人居然没表示任何反对!

以崔潜和张九艺的聪明和练达他们不会看不出李旭隐藏在卖官粥爵名目下的另一个用意。但在看到了危险的同时二人也清楚地看到了这条政策中给自己家族带来的机会。放眼六郡能像林全忠这样一下子凑出两万四千八百石米的大富豪不会绝对过三家其中另外两家恰恰姓崔和姓张!这也就意味着李旭即将推行的粥爵之策受益者不仅仅是各郡的爆户。以那些人的家底顶多捐到价值一千六百石米的正八品散官自从七品至正六品这四个级别除了崔、张这些传统的大户外其他人几乎没机会也没勇气问津。

比起那些小门小院豪门大姓更希望有机会涉足官场。他们的子侄中的确不乏身居高位者但那毕竟是少数几人。对于一个拥有上千户口的大家族而言每代仅仅有少数几个佼佼者出去做官是远远不够的。而李旭的卖官粥爵之策等同于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条通往仕途的捷径。

散官没有实权但散官却可以通过活动、打点而转为实职。比起那些刚刚崛起的新锐传统世家的人脉远非他们所能相提并论。更重要一点是此刻李旭依旧是大隋的六郡总管他所授予的散职在法理上无懈可击。将来无论谁人取代了大隋为了证明自己的取代大隋的合理性同时也为了安抚地方必然会对这些散职保持一定范围内的认可。

当然如果将来李旭能登基坐殿现在买了他的官更为划算。那相当于从龙之功地位将随着一代人在朝廷中的地位而长时间辉煌。

所以对于六郡豪门而言。此刻买了李旭的官无异于一笔极具前景的投入。有最差情况下为不升不降也许会如夏天得烟云般扶摇直上直到高与天齐。

‘正九四百从八八百正八一千六……’不止崔潜和张九艺看得明白很多见多识广的地方官员对机会敏锐度一点儿不比崔、张等人差。自从李旭的话音落下那一刻起他们的手指就在背后曲曲伸伸。虽然没有将小算盘念出声音来却给家中的几个儿子早就选好的相应的捐获目标。

‘我家还有一个弟弟怎么看也不像读书的料!’方延年的眼睛不停转动算着自己干多长时间能攒够给弟弟买一个九品散职的收入。他现在为正五品长史年俸两百石。不吃不喝刚好能为弟弟买到最低级的从九品将仕郎。虽然没有俸禄但在等级相对森严的大隋哪怕是最低级的官位也能保证你不受衙门里的帮闲欺负。并且见官不跪拜的特权是平头百姓做梦也求不来的。双膝顶在地上说话无论如何也没有站直身体时说得痛快。

看到底下的官员们反应如此热烈。李旭和赵子铭、时德方三人相视而笑。昨天得到萁儿的提示后他们几个连夜探讨终于将一个不完善的想法扩展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政令。对李旭而言此举并不仅仅是为了筹集安顿流民的米粮也不仅仅是为了…打破世家豪门对官场的垄断。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之所以要推行这条政令还是为了给六郡豪门一个下台之阶。

乱世已经到来双方不能永远同床异梦。如今的六郡离不开李旭和他的麾下的将士同样也不能少了那些豪门的支撑。如果双方继续保持目前这种虚与委蛇的态度除非李旭能狠下心来学习窦建德将治下所有大姓连根拔出否则他的内部永远不会安稳。

但那样做很难说对六郡到底破坏性大还是建设性大。豪门子弟飞扬跋扈同时他们以受过最纯粹的政务熏陶和最完善的谋略、武学教育。如今朝廷对豪门的吸引力已经不再了各家各姓正忙着找新的依附者。此刻若能把握住机会让他们全心全意地为大将军府卖命等同于给老虎添上的翅膀。

眼下李旭的幕府里边以寒门士子和军队悍将为主所以他不能像当年的刘备一样以三顾的姿态换取六郡豪强的支持。而出于先前对李旭漠视的惯性几大豪门即便被罗艺和窦建德逼得直跳脚也拉不下脸来主动到大将军府投效。卖官粥爵令一下双方之间便架起了一座桥。豪门子弟可以打着捐赠地方的名义光明正大地向李旭这里靠拢。李旭也可以凭着各家的捐献名正言顺地将一些闻名以久的人才揽入自己麾下。

“敢问大帅家中若有子侄想想捐个武职能能否通融一二……”人心永远不会知足刚得到获取文职散官的机会立刻有人把目光盯到了博陵军中。

无论是眼下的六郡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六郡武将肯定比文官吃得开。这是乱世乱世中掌握了什么都不如掌握了刀剑好使。这一点从窦建德和罗艺、李旭等人的崛起过程就能看得出。只是博陵军不像其他朝廷的军队无法凭借父辈的余荫混进去当官。博陵军内部的晋升标准完全以战功来算想当官容易提刀到沙场上拼。哪怕你出身比周大牛当年还低只要能在数年中连续你砍一百个以上敌人的级而自己不死就不愁无法脱颖而出!

“如果仅凭捐些钱财便可以授予武职。若贼寇杀来还会有人为六郡而战么?”李旭看了一眼问话的人回答得像先前准备好的一样从容不迫。

“如今我六郡疲弱而天下纷乱。必须尚武以自保。必使壮者务于战老弱者务于守死者不悔生者务劝。若能做到民闻战而相贺也天下谁人敢来侵我。若士皆能凭战而得富贵还会有谁闻金鼓而匿身?”他微笑着将古人的智慧与自己的心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当年如果朝廷真的能做到“功名但在马上取!”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逃避辽东之战。自己之所以这些年来驰骋沙场之上不知疲倦与陛下一直能以适当的鼓励酬谢自己的战功密不可分。所以不管将来天下大势如何他治下的六郡必须尚武必须让百姓以家中有子侄从军为荣。让为这片土地流血又流汗的人永远不再淌下委屈的眼泪。

“主公居然引用了商君书上的文字?”时德方听得心中一喜猛然抬起头来目光直直地看向李旭。

他现才几个时辰不见自家主公的眼神中又少了很多迷茫又多了几分成熟。

仿佛感觉到了众人的瞩目李旭笑着环视四周然后继续说道:“为了六郡和各位的将来我即便不能做到让‘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绝不会委屈了麾下的弟兄。所以我决定从今之后非有实战得功者永远不会被授予武职!”

武职不卖功名但在马上取。这话说了无数年终于有人认认真真地让其变成了现实!刹那间张江、吕钦、王须拔、周大牛等人都挺直了身躯在众人的羡慕的目光里高高地抬起了头颅。

他们不是兵痞他们是这片土地的保护者和乱世中安宁的缔造者。如果没有他们所有繁华都将成为过眼云烟。

仿佛没看见张江、吕钦而周大牛眼神里的激动旭子顿了顿继续道:“非但武职武勋不可通过捐赠获得。并且自即日起从九品陪戎副尉以上军职一概授地五十亩可转卖亦可租赁于人。武职无论实、虚每升一级另外授田五十亩。将士每策勋一转奖励良田五亩绢一匹永不封顶!”

“哄!”这下非但一些低级官吏因为受不了震惊窃窃私语了起来连一些郡守、郡丞之类的地方官员也按耐不住迅加入了讨论行列。今天李旭引用的《商君书》和尊武养士之策皆出自已经灭亡近八百年的大秦。当年就是凭着尚武之道位处于西陲的大秦最终横扫**将比土地他富庶得多人口数量比他高出数倍的山东六国一一荡平。

由汉以降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大秦的快消亡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的赫赫武功。他横扫**混同宇内。他北筑长城而收藩篱令塞上诸胡在秦亡之际依然不敢南下而牧马!

可以说如果没有大秦的武功就不会有大汉的辉煌。更不会让其后数百年人人以拥有中原姓氏为荣。

文人可以将这一切忽略但作为武者李旭却不能不仰慕前辈曾经的辉煌!

“将军养兵之策甚妙!”崔潜犹豫了好一会终于在身后众同僚的恳请下代表大伙出来进谏“但六郡之地有限而咱博陵将士骁勇每战因功授勋者都不下百人。因战而得武散职者至今人数已经近千……”

他的意思李旭非常清楚。在乱世之中养军备战任何有头脑的人都不会反对。但如果养军所需要的资源乃至土地伤害到某些人的利益他们肯定要死死地捂住自家的口袋。

那不是十亩二十亩以大隋计算战功方式每战斩三则策勋一转。策勋三转则职进一级。用不了多久博陵六郡的空闲土地将全部落入将士们之手。其他人想要将家业扬光大将无土地可买无佃户可雇!

如果是在昨天李旭无法解决这个困境。

但今天他已经找到了合适答案。

“涿郡!”用手一指高挂在墙壁的舆图旭子大声回答。将所有人的目光引领向长城内外那数万里大好河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