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家园 > 第四章 国殇 (七 下)

家园 第四章 国殇 (七 下)

作者:酒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1:41 来源:笔趣阁

第二卷功名误第四章国殇(七下)

自从唐公李渊升迁为卫慰少卿负责掌管三镇粮草军械后他已经很久不干涉护粮军运作。这次猛然在军中吹起号角来将士们皆大吃一惊须臾校尉以上将领聚齐立于帐下静待唐公吩咐。

“东征大军来信前日已与高句丽签订城下之盟。高元小丑称臣愿割萨水以北所有土地给大隋永不反悔!”唐公李渊朗声对大伙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护粮军众将校平素于李旭、刘弘基等人交往密切受对方的影响太重对于此番东征的前景都不抱什么乐观态度。猛然听捷报传来大伙悬在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登时落地彼此之间互相击掌大声欢呼。

唐公李渊脸上却未带出半点儿喜悦之色轻轻按了按手臂压下大伙出的吵闹继续说道:“许国公宇文述同时遣快马来信说军中粮食缺口甚巨请护粮军运十万石粮食到马砦水西岸接应!”

话音落下众人俱是一愣。许国公宇文述和唐公李渊彼此之间素来不合这一点人尽皆知。若是大军已经锁定胜局他万没有在这个节骨眼上把功劳分给唐公一半儿的道理。刹那间众人脸上的表情由喜悦变为困惑几个心思缜密如长孙顺德、陈演寿、马元规等眼中已经露出了一片忧虑。

“怕是军粮已经断了!”陈演寿第一个站出来忧心忡忡地分析道。虽然作为李府席幕僚他知道宇文述求援的消息却并不比其他人早。大军告捷的信使今天上午才到达皇帝陛下的御帐而宇文述的求粮信紧跟着报捷信使的马尾就追了过来。

“现在向马砦水送粮沿途还要防备乱匪袭扰快也得七天才能到!”唐公府侍卫长钱九珑低声补充。论谋划他自认不如长孙顺德等人。论行军打仗的经验在座众人却没有一个高得过他。

“若能送到还好最怕莫过于高句丽人言而无信!”马元规的话把众人的心情一同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在辽东城下大伙已经充分领略过高句丽人的狡诈与无信如果他们假意求和待宇文述等人撤军时再衔尾巴来追沿途处处截杀没有粮草支撑的三十万隋军危在旦夕。

“宇文述这个老匹夫居然不早些告诉咱们他断了顿!”钱九珑的眼睛登时就红了起来。他从过军知道当兵的苦与难。如果真的战败了将领们被俘后还可以投降敌国或作为俘虏被对手拿来换取赎金而士兵们能剩下的只会是一个无头的身子。

高句丽集倾国之兵才凑了二十余万众。没有一个将军敢冒险收留比本部人马还多俘虏从秦将白起到楚霸王项羽对于人数远过本军的降卒只有一个处理手段。其中原因未必全是他们天性残忍更大程度是因为没有更安全的解决办法。

况且高句丽人开化未久性子本来就比中原人野蛮。

军帐中瞬间就安静了下来众将士面面相觑脸色比冻过的雪还要苍白。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刘弘基叹了口气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如果事实真如陈大人所料恐怕没等咱们把粮食运到大军已经溃了。但无论如何咱们不能坐视大军灭亡不理。不如先凑两千匹战马轻装运送一万石粮食过去救急。然后唐公再禀明圣上调集民壮徐徐粮力争能救更多的人回来!”

“只怕圣上不肯相信大军会战败!”陈演寿苦着脸惨笑。

如果不是熟知宇文述的秉性李渊麾下众幕僚也不敢推测大军会遇到风险。眼下皇上正沉浸在伐辽功成的喜讯中。这个节骨眼上有人跟他说宇文述可能大败而归不被他当做故意搅人雅兴才怪。

唐公李渊在皇帝陛下面前本来就不受宠平素跟宇文述又不和睦他去提醒大军已陷入危急即使不受责罚也没有人会相信。想到这大伙脸上的表情更苦真的是任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既让皇帝陛下相信唐公的忠心又能及时把粮草送到宇文述手上的良策来。

“就按弘基的建议办!”片刻后唐公李渊长出了一口气仿佛豁出身家性命般决然地说道。

“是!”刘弘基大声答应着转身便欲出门。才挪动身体又被李渊叫住。

“且慢你先回库中领出粮食。我将战马征集好后直接派到你营中。小规模向前线补给是我分内之责不必向皇上请旨。运粮队今晚出一刻不停。”李渊向前几步靠近刘弘基低声吩咐。

“末将遵命!”刘弘基知道事关重大拱手向李渊行了个军礼正色回答。

“仲坚所部一团骑兵行动度最快你全带上头前打探大军消息。”李渊上前轻轻拍了拍刘弘基的肩膀语气听起来无比沉重“建成和九珑也与你同去九珑的仗打得过凡事多听他的建议。你们这些后生没打过什么仗但现在也没办法了。总不能让三十万大军活活饿死在撤兵途中!去吧能救一个算一个救不得别人也要让自己平安回来!”

“是末将遵命!”李建成、钱九珑二人同时答应不待长孙顺德等人出言反对从桌案上抓起了军令。

“唐公世子……”长孙顺德张了张口想建议李渊不要派儿子去冒险看看对方的脸色又把剩下的半句话憋回了肚子。

李渊的手离开了刘弘基的肩膀尽力站直身体。一瞬间他脸上的表情从惨然变成了庄重仿佛在送千军万马出征。

“刘洪听令!”李渊站稳身躯大声喊道。

“末将在!”刘弘基肃手直立。

“立刻回库中调粮战马一到旋即出!”李渊把将令交到刘弘基手上接着抓起了另一根将令:“李旭听令!”

“卑职在!”李旭前跨半步肃立。

“你带本部兵马头前为刘弘基探路。如有大军消息立刻派快马回报!”

“卑职遵命!”李旭大声答应嗓音里带着一点紧张。刚才众人的议论他一个字没落听了个清清楚楚。可眼下除了尽力救人之外他顾不上想任何风险。

“周文远!”唐公拿起第三根将令。

“卑职在!”周文远鼓足勇气上前心中有一点点害怕还有一点点兴奋。

…….

护粮军兵马只留下了五百人守卫粮仓其余的都被李渊派遣了出去。有的随刘弘基去运粮有的向附近高句丽人龟缩的新城国内城两个方向警戒以免那两所城池中的高句丽人听闻风吹草动再打大军粮草的主意。待众将校都走远了李渊招了招手把两个心腹幕僚叫到了身边。

“顺德、演寿你们二人带领咱们李家所有侍卫这几天盯紧河上浮桥。只要建成他们没回来无论谁的命令也不能让人毁桥!”李渊沉声命令。

如果军情真如陈演寿所推断五日之内围攻辽东的其余七十万大军必然军心动摇。皇帝陛下自十六岁领兵以来从没打过败仗。他不敢保证听闻伐辽失败消息后的陛下能否表现得如他平时一样勇敢。

“唐公应与朝臣沟通想办法让陛下做最坏打算!”陈演寿接过将令后低低地提醒了一句。宇文述和刘世龙等人带三十万大军绕路奇袭平壤人数虽然只占了东征大军的三分之一但其中七成以上是府兵。多年来大隋兵威无敌于天下靠得就是这些训练有素的府兵精锐。如果他们丧尽了皇帝陛下需要考虑的事情则不仅仅是一个辽东。

“纳言苏威病重兵部尚书段文振病危!”没有外人在侧的时候李渊的脊背又驮了起来。屋漏偏逢连夜雨自征辽以来能让万岁听下几句谏言的权臣病得病死的死如今朝中剩下的不是没远见之辈就是趋炎附势之徒。对于李渊这种皇帝不待见的倒霉蛋大伙躲还躲不及有谁愿意跟他交流对战局的看法!

“黄门侍郎裴矩最近受宠!”长孙顺德见唐公为给皇帝进言的事情烦恼低声在一旁提醒。

闻此言李渊觉得嗓子眼里都开始冒苦水。黄门侍郎裴矩出身于河东裴家对先皇受禅和今上即位都有拥立大功。此人知道皇帝陛下志向高远所以征突厥、伐契丹、讨高昌开疆拓土的建议一个接着一个。大隋皇帝在他的谏言下继位十年来几乎每年都兴兵讨伐不臣之国把国力挥霍到了极限。此番东征高丽也是裴矩一直主张的。请他向皇帝陛下提醒注意兵败风险岂不是等同于虎谋皮!

“裴矩素怀奸险巧于附会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但小人往往比君子更善于审时度势。他喜欢名马珠玉唐公投其所好再晓之以形势以他的为人未必肯在辽东作个为国尽忠的孤臣。况且将来在朝中此人也是一个助力!”陈演寿想了想也附和长孙顺德的提议。(注1)“也只能如此了!”李渊叹了口气说道。无论心中多么不情愿他今天也得去拜见一下裴大人。即便不为了那三十万东征大军也要为了自己的儿子为了李家的将来…….

八百护粮兵快集结了起来闲得关节都开始痒的大伙听闻去前线送粮心中的兴奋远远高过了恐惧。

为了避免军心混乱刘弘基严格命令麾下将校不得将军情不利的推测透漏出去。“那只是推测未必是真。如果因为谣言扰乱而耽误了粮草运送诸位知道军法会如何处置!”对着平素交往密切的几个朋友他大声叮嘱。

“是!将军尽可放心!”参与运粮的众将校齐声答应。刘弘基素得众望关键时刻大伙愿意跟他携手共渡难关。

李渊利用手头职权征集来的战马稍后一些到来随同战马前来的还有李建成和钱九珑李府侍卫樊兴也带了二十名亲兵跟在了建成身后这是唐公世子第一次单独执行军务他们要誓死保护其平安。

李婉儿和李世民在大军出前也赶了过来他们和哥哥建成自幼形影不离所以特地赶来给哥哥送行。二人都穿了一身戎装看上去英姿薄。一入军营李世民就冲向了整装待的士卒之前一手提缰一手擎槊仿佛他是此番出征的主帅。李婉儿则难得地显出了几分小女儿的温柔之态走到李建成的身边低声叮嘱道:“哥哥路上小心些沿途多注意两边树林、山谷等隐蔽处。高句丽人不愿投降想必有些顽固之徒会伺机而动!”

“你尽管放心我们一人双骑此地到马砦水之间又以平川居多!”李建成点点头笑着安慰道。第一次独领一路兵马他心中也没底。但是作为一军之胆无论如何也得装出些恢宏大气的模样来。

“哥哥有主张就好!”婉儿给了自家兄长一个微笑策了策马靠近了刘弘基叮嘱:“刘家哥哥你也小心些。我知道你武艺高强但领兵打仗……”

“好了我保证把你哥哥和麾下这些弟兄们平安送回来!”刘弘基大咧咧地打断了李婉儿的话。能为李家尽一点力他非常高兴。至于沿途凶险对于早已闯荡多年的他来说那不过是一碟开胃小菜而已。高句丽人再凶凶得过边塞上的马贼和突厥人么?

李婉儿扁扁嘴抗议刘弘基自逞英雄。转过头目光看到李旭她脸上的笑容慢慢黯淡。

“仲坚大哥!”李婉儿低声叫道她想说两句和对刘弘基一样的叮嘱之词却突然觉没有合适的词汇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思。

李旭的年龄仅仅比她大了几个月像对待刘弘基那样把他真正当作哥哥婉儿有些不愿意。但除了把他当作哥哥外女孩子家一时又找不到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想来想去终于压低了声音蚊蚋般嘟囔了一句“你自己小心些平安回来!”

“我知道你和世民也小心些!”李旭的回答比李婉儿的叮嘱更不着边际。二人相对看了看都笑了笑轻轻把马头错了开去。

五百人两千匹马带着一万石救命粮草快奔向东方。比起辽东城下七十万大军这点人马微乎其微除了几双不舍的目光几乎没人关注他们的去向。

“我本来想说……”李婉儿站在一个高坡上望着远去的哥哥和众人默默地想。

“你答应过要保护我的!答应过的!”她折下一根柳枝霹雳吧啦抽得地面尘土飞扬。

注1:裴矩隋唐名臣三度东征高丽的主要提议者。曾经在北周、隋、宇文化及麾下和唐做过高官以雅淡、廉谨成为后世楷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