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红楼小婢 > 第九十六章

红楼小婢 第九十六章

作者:双面人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29:45 来源:笔趣阁

见到一名官员带着官兵过来,已经到了荣国府三间兽头大门前,刚出了仪门的贾琏顿时心惊胆战起来,脸色苍白,神情惶恐,唯恐自己家和宁国府同样被抄家,不想那个官员和官兵并没有进门,只停在门口抬头看高挂的匾额,点头微笑。

见那官员身后跟着十来名官兵,神情举止十分严肃,不像是来自己家生事的模样,贾琏心神稍定,走上前去,拱手道:“不知大人到了门前,有什么吩咐?”

那官员看向贾琏,面露疑惑之色,道:“你是?”贾琏虽然常替府中办事,但也只是和家中有来往的世交应袭相熟,朝中还有许多官员他不认得,别人也不认得他,何况这二年多在家中守孝,这两位官员瞧着他面生,故有此问。

贾琏忙道:“家父为荣国府世袭一等将军。”

那官员听了便即了然,脸上流露出一丝莫名的神色,隐隐有几分憎恨,含笑问道:“你便是荣国府的琏二爷?久闻大名,怎么今儿却站在门口?”

贾琏陪笑道:“听说宁国府被抄了,过来瞧瞧,到底为的是什么。”

那官员诧异道:“难道你们没听说?”

贾琏面上一红,十分羞愧,贾赦虽是袭爵,却并没有实缺,贾政虽是实缺,却品级太低,平素都不能上朝议事,因此朝中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不大容易知道,贾琏一叹,随即焦急起来,便是家中还有昔日荣光,如今也都不中用了,只得开口道:“因家中父母刚出孝,外头的消息一概不知,敢问两位大人,今儿团团围着宁国府,果然是罪名已定?查抄其家?”

拔出萝卜带出泥,贾琏最担忧的便是因宁国府之事牵扯到自己家。

那官员闻得贾琏之语,静静凝视着他,半日方笑道:“圣人仁厚,若不是罪名已定,怎会忽然查抄其家?此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乃是有人弹劾宁国府违制亏空、国孝家孝聚赌、并与男女厮混,还有草菅人命、包揽诉讼、重利盘剥等等。”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罪名,最大的罪名便是亏空和结党。宁国府虽不如荣国府赫赫扬扬,但是毕竟是贾家之长房,亦有许多不法之事,较之荣国府更为不堪入目。

说完这话,这官员又笑道:“眼下并非牵扯到府上,琏二爷大可放心。”

贾琏闻言一怔,随即讪讪一笑,刚刚放下心来,却听这官员仿佛不经意地提醒道:“听说不仅宁国府做了这些事,琏二爷也做了不少?若是圣人知道了,恐怕府上也逃不过。”

贾琏登时大吃一惊,慌忙道:“我做了什么?我并没有做什么,怎么就说到这里了?”

那官员冷笑一声,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贾琏忙道:“我并没有做过,哪敢承认?还请老大人明示。”

那官员看了他一眼,微微冷笑不已,眉梢眼角俱是不屑,道:“听说琏二爷很是帮人办了许多官司,不知道一年能得几万两银子?说出来好叫咱们知道,也倚仗权势去包揽诉讼。”

贾琏听得一脸震惊,忙摆手道:“我并没有做过。”

那官员道:“我不过是外人,今儿来抄宁国府,琏二爷做没做过,自个儿心里明白。”

贾琏道:“我这就去查,到底是谁诬陷于我。”说着,告罪一声,退回了仪门,然后转身匆匆往贾赦房中去禀告,途中又打发小厮去打探消息。

瞧着贾琏的背影,那官员默默地望着敕造荣国府的匾额,心道:“牧儿,你放心,爹终究有一日叫这荣国府自食恶果,替你和你媳妇讨回公道。我已经查得了许多证据,等到明年便替你报仇雪恨,眼下就先让荣国府再过一个好年,也叫他们自相残杀。”

他查出来的消息说,荣国府主妇皆包揽诉讼,并重利盘剥,不过二太太王氏上了年纪便不曾再做过,而其侄女却很是做了几年,他儿子的官司便是其中之一。如今,他将此事透露给贾琏知道,贾琏去查探后,定然会与其妻反目,他早已听说贾琏和其妻王氏脾气并不相投,王氏善妒,若非有子,早已没了地位,但是此事出来,贾琏就算不会休了她,也会处置。

想完,转身往宁国府走去,行走间吩咐道:“仔细些,别叫宁国府里有人逃逸出去。”

诸位官兵躬身应是。

却说贾赦听说宁国府被参,顿时焦心不已,道:“好好的怎么抄了?”

贾琏叹道:“想是从前做的事情露了行迹。”

贾赦道:“你去打听打听,到底是谁管着查抄东府的,另外,得想个法子打点一二,打着骨头连着筋,总不能对东府里不闻不问。”

贾琏答应了一声,道:“眼下不急着这件事,才听到一件大事,来问老爷的示下。”

贾赦因担忧宁国府的事情,坐卧不宁,闻言道:“什么大事值得你慌慌张张地进来?难道是东府被抄家,牵扯到咱们身上了?”

贾琏摇摇头,道:“不是这件事,乃是咱们府上也有罪名。”

贾赦闻听此言,奇道:“难道有人弹劾咱们府上了?若真是如此,先撂下东府里的事情,你说的那些罪名,东府里都是有的,只怕咱们家也有几个罪名,东府已经败了,若是咱们被弹劾,恐怕亦难逃抄家之祸。”

贾琏心中一跳,暗自忧虑,将那官员在门口的言语说了出来。

贾赦一听,跳起身来,衣襟带起茶碗,落在地上打得粉碎,看着贾琏他厉声喝道:“你老实告诉我,到底有没有做过这些事?既然那人说了这样的话,必然不是空穴来风,若是以往咱们倒也不怕,只是眼下薛家王家史家都败了,东府也抄了,咱们宁可小心谨慎些。”

贾琏哭道:“老爷放心,儿子虽也做过一两件,不过都是为世交人家门下门生打点,哪家没有几件这样的事情?只是儿子着实不曾为此一年收几万的银子。”

若他有这样的心思,当初也不会说贾雨村为了几把扇子要人命了,还被贾赦打了一顿。

贾赦闻言颔首,沉吟不语。

过了半日,在贾琏心急火燎之时,贾赦面色沉怒地冷声道:“查,速速去查,必须查个水落石出,让我知道是谁胆子这么大,竟然为了银子去做这些事情,若是从前也罢了,咱们家也不怕,现今夹着尾巴做人还来不及,偏还落几个罪名在别人手里,难道要等着抄家不成?东府里已经如此了,可见咱们家也岌岌可危,决不能置之不理。”

贾琏连忙答应了一声,随即道:“查出来又能如何?事情都在那里放着。”

贾赦犹未言语,去打探消息的小厮已经回来了,说是周元带着官兵过来查抄宁国府。贾赦和贾琏登时想起周元是黛玉的公公,两家也算是亲戚,贾赦忙命贾琏过去。

却说凤姐等人在家中听说了宁国府被抄的消息,虽说两府有园子相连,但是分家之后,大观园已经封锁,故不曾来往,想来抄家来得突然,尤氏等人也没能来得及送些财物出来,凤姐长叹一声,暗暗忧心。

平儿走过来道:“方才我在二门处听小子们说,老爷打发大爷去查府上包揽诉讼和重利盘剥一事,说是有个查抄东府里的官员说给大爷听的。”

说到这里,平儿忧心忡忡地道:“奶奶总得想个法子,别叫老爷和大爷知道了。”

凤姐心中一凉,忙问道:“你听谁说的?”

平儿想了想,道:“是跟着大爷的兴儿说的,说等去了东府回来,就着人去打探这件事,说不能任由外人败坏府中名声,但若是真的,必定严办。”

凤姐只觉得耳畔嗡嗡作响,好半日方忍住了,低声道:“你怕什么?当初既做了,便没有后悔的余地。你出去吩咐一声,让旺儿两口子避避,也敲打一番,倘或叫我知道他们嘴里说了什么出来,我即便不揭了他们的皮,也会将他们卖到煤窑子里去。”

平儿听了,忙出去了,旺儿两口子会意,果然借口去看庄子上的雪灾出城去了。

贾琏对此一无所知,到了宁国府门口,求见周元。

周元并没有见他,反令官兵将其驱逐离开,回头看着伏在地上的贾珍贾蓉父子一眼,说道:“一概闲杂人等不得入内,若是入内当以阻碍公务为名拿下。”

吩咐完,问刚从荣国府门口回来的官员道:“李大人,你去看着些,别打坏了东西。”

李昭笑道:“这些士兵手脚没个轻重,虽说十分仔细,也不能十全十美,终究要损伤几件,不过大人既如此吩咐了,我就过去看着,将其家业账册悉数查封。”

周元点头不语,这些都要入库的,宁可都完整地封存。

到了晚间,诸事妥当,周元已算是驾轻就熟,命人押送出去。

贾琏远远看着,急得暴跳如雷,只见无数官兵如狼似虎地押着贾珍、贾蓉父子两个出来,两人都神情惊慌,扛着枷锁,跟在后面的是尤氏、蓉妻、一干姬妾并丫头仆妇等,他们被官兵从府里拉出来,衣衫凌乱,钗歪鬓松,只怕首饰都被官兵抢了去,在他们的后面,便是查抄出来的东西,宁国府子孙少,又不曾建园子,即使这些年贾珍奢靡花费,也还有无数。

不知何时,一点微雪飘落,寒风吹过,贾珍人等冻得瑟瑟发抖,幸而出来时钗环配饰被士兵抢走,皮衣却没有剥下,倒还足以御寒。

贾琏不忍再看,却不知怎地挪不动脚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贾珍父子被拉上囚车,尤氏等女眷下人被拴成一串拉走,浩浩荡荡,仿佛看到了荣国府的前景,待得周元带人里面出来,先前提醒贾琏的官员亦在其内,指挥士兵将宁国府封了,并摘下敕造宁国府的匾额。

李昭笑了一声,道:“赫赫扬扬的宁国府,终究也到了这一日。”

周元闻听此言,看着他笑道:“我却不知你为何请命过来,按理说,你如今也是三品大员了,跟着我做这些事情岂不是委屈了你?”

李昭呵呵一笑,道:“下官不过就是为了寻求两个字罢了。”

周元一怔,问是哪两个字,却听李昭道:“公道。”

听说李昭寻求公道二字,周元心中十分纳闷,难道李昭和贾家有嫌隙不成?此事却未曾听说过,但是瞧着李昭并不想多说,便没有继续追问,而是上了轿子,回宫奏事。

周元办事,长乾帝十分满意,批复后又问了几句,便放他出宫。

于连生送上热茶上来,长乾帝喝了一口,问道:“李昭的家事,你打听出来了?”

于连生道:“此事已经过去多年,好容易才打听到。”

长乾帝听完来龙去脉,点头道:“李昭已得了证据,想来不日便要弹劾荣国府,也好,我正要从宁国府一案上,牵扯出荣国府。”

于连生笑道:“老爷英明,这些勋贵世家作恶多端,总要得到报应。”

长乾帝却是一笑,道:“报应二字简单,谈何容易。虽说什么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可我冷眼看着,满朝文武里头做了恶事的,有几个得到了报应?李昭为官以来,兢兢业业,何曾玩忽职守?却要受丧子之痛。”

于连生十分赞同,道:“老爷说得是。”

周元从宫中出来后,夜色已深,回到家中,却见周夫人尚在等着。

周元一面脱了大氅,一面道:“这几日忙得很,你们在家早早用饭歇息便是,不必等我。”

周夫人接了大氅递给丫鬟拿过去抖落雪花然后搭在衣架子上,闻言道:“并没有多等,眼下也不晚,外头传得沸沸扬扬,说是宁国府抄家了。”

周元接了丫鬟递上来的手炉,道:“有极多的罪名,不抄不足以平民愤。”

周夫人道:“怕荣国府也逃不过罢?”

周元点头道:“荣国府暂时无妨,日后谁也无法确定,眼下圣人已经着手料理勋贵世家,西宁王府已败,南安王府无势,宁国府乃是八公之首。”

周夫人道:“幸亏鸿儿媳妇出京了,不然这会子便上门来了。”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宁国府和荣国府乃是一家,对于史家他们尚且不能袖手旁观,何况宁国府,若是黛玉在家的话,荣国府定然会有太太奶奶过来请黛玉从中斡旋,毕竟是周元管着此事,纵然不会徇私,但是他们在牢里的日子也好过些。

周元长叹道:“既是亲戚,总是避不开的。”

周夫人微微一叹。

周元忽道:“你可知道李李大人家的事情?是否和贾家有什么嫌隙?”

周夫人问道:“哪个李家?”

周元道:“就是李昭李大人。他如今已经升了从三品的官员,按理说不该跟我去料理宁国府的事情,偏他请旨前往,说只为了求公道。”

周夫人想了半日,蓦地抚掌道:“我记起来了,倒真有这么一件事。”

周元听了,忙问是什么事。

周夫人道:“我也只是听人说过一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甚明白。李大人在长安县做守备的时候,原有个儿子,结了一门亲事,偏那家小姐被什么衙内看上了,那家父母便要悔婚,李大人家不愿意,上门说斥责他们家一女许两家,不想那家反赌气要退婚,打官司,不知怎么着就求到了荣国府门下,转而写信给长安节度使云光,李大人那时势不及人,只得忍气吞声退了亲,倒是那家小姐知道廉耻,自缢死了,李大人家里的儿子也跟着跳河死了。”

周元骇然道:“竟然出了人命?”

周夫人感叹道:“李太太这些年病重,一直未曾外出,我也没见过她,终究怎么样,还得问李大人自己。”

周元道:“李大人既云公道二字,可见已经查得十分清楚了。”

周夫人想到李家之事十分悲惨,慨然道:“这荣国府真真是作孽,宁国府如此,何况他们?这样的事情还不知道有多少,即便是抄家,也是他们自作自受。”若不是因为怕他们说黛玉凉薄,她也不想对荣国府援手,幸而黛玉远离京城,不然,他们家不得不管。

周元并没有说话,心里却知道如果真因荣国府丧子的话,李昭绝不会饶了荣国府。

宁国府的事情并没有急着判处,乃因次日各处报了雪灾,长乾帝命周元总管,暂且将宁国府一事搁下,只将贾珍父子和尤氏婆媳姬妾、倚仗权势为非作歹之下人等皆押入大牢,余者下人一并发卖,又将所抄没之财物充入国库以赈灾,约莫百万之数。

因旧年黛玉赈灾得了封赏,今年雪灾虽比旧年又重些,倒有条不紊地办好了。

等到此事料理完,已经是年下了。

贾琏刚刚将李昭所说的事打探清楚,包揽诉讼乃是凤姐,王夫人从前亦曾做过,也曾重利盘剥,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心腹,定然知道,但因旺儿夫妇两个都出城未回,不曾确认。

一得到消息,贾琏便急急去请贾赦和邢夫人,又请了贾政和王夫人来,自己回了房,见凤姐正抱着葵哥儿顽耍,脸容俏丽,气度娴雅,却哪知在这样的皮囊之下竟藏着蛇蝎心肠,贾琏走过去,一把抢过葵哥儿,他绝不能让凤姐教坏了自己唯一的儿子。

凤姐近因旺儿夫妇离去,心中略略放心,即便贾琏查到什么也找不出证据来,毕竟印子钱的凭据都已经烧了,见到贾琏如此举动,登时横眉怒目道:“大爷在哪里生了气,过来拿我们娘儿俩出气?”

贾琏一手抱着葵哥儿,一手指着她,咬牙切齿地道:“你还敢问我,都是你做的孽!”

凤姐早已预料到贾琏有此举,倒也不惊慌,道:“我竟不懂你这话是何意。”

贾琏冷笑道:“你从中捞了不知多少银子,你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今日定要休了你,免得我替你顶了罪名,也免得你害我全家!”

平儿凄然劝道:“大爷有什么事情不能跟奶奶好好说?奶奶做了错事,大爷教训便是,何苦说休书二字?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大爷和奶奶那么多年的夫妻,又有了巧姐和葵哥儿,难道要让葵哥儿看着大爷和奶奶吵架受惊?”

贾琏闻声,低头一看,果见葵哥儿吓得面色惨白。

凤姐心中大恸,上前去抱葵哥儿,一面轻拍,一面道:“葵哥儿乖,妈在这里,没人敢说你,葵哥儿乖,妈一会子拿点心给你吃,咱们不怕啊。”

葵哥儿到了凤姐怀里,哇哇大哭起来。

凤姐心疼不已,细声细气地安抚,好半日方止了哭声,只在凤姐怀里打嗝,听得院中贾赦道:“谁惹我孙子哭了?”

贾琏忙出去请贾赦夫妇和贾政夫妇上座,滴泪道:“还请老爷太太给我做主。”

贾赦皱眉道:“做什么主?什么事儿吓到葵哥儿了?”

贾琏忙将包揽诉讼和重利盘剥两件事一一道来,瞅了王夫人一眼,指着里间避着没出来的凤姐道:“老爷太太明见,东府里被抄家便有这两项罪名,咱们家如何担当得起?我媳妇用的是我的名义,做下来的桩桩件件,我都不知道从何说起。”

闻听此言,贾赦登时吃了一惊,邢夫人似笑非笑地看着王夫人,道:“原来二太太也做了这些事,怎么得的银子咱们都不知道呢?想必都是进了自己的私库了。”

王夫人脸色大变,犹未言语,贾政已经气得浑身颤抖,站起来指着她大喝道:“你竟做过这些事?你给我说明白,你将咱们府中的声名体面置于何地?”

听了他的指责,王夫人低头不语。

凤姐在里间微微冷笑,横竖这件事闹出来,为了名声体面,贾政不会休妻,毕竟王夫人还是元春之母,自己也不会被休,虽然自己父亲不在了,老娘病了,王仁也没什么本事,只知道败家,但是为了葵哥儿贾琏便不会休自己,只要能留下来,按着自己的心机本事,终究能反败为胜,她有嫁妆,有梯己,多送些东西给邢夫人,邢夫人便不在意了。

贾赦冷着脸道:“二老爷和二太太如何料理,你们回去自己解决罢,眼下是我们家的事情,你们知道这件事便罢了。”

贾政听了,登时羞愧不已,道:“叫大哥和琏儿见笑了。”

果然,他不想在众人跟前和王夫人翻脸,携着王夫人告辞离去。

贾赦等他们离开后,便向贾琏道:“琏儿,你打算怎么做?虽说这样的事情十分要紧,但是你媳妇并没有亲手害死人命,起先也是张家自己所求,事后是小两口自己寻死,再说,比之二太太,你媳妇倒是良善多了,未曾放印子钱。”

平儿听到贾赦的话,情不自禁地看了凤姐一眼,幸亏收手快,不然只怕死路一条。

凤姐亦暗暗庆幸,幸亏已经将利钱一事抹平了。

却听贾琏道:“这样的毒妇,家里如何能容得下?我竟是休了的好。我也不想白白顶着这个罪名,外面的人可都对咱们家虎视眈眈呢。”

贾赦道:“你原先也说了,咱们这样的人家,哪一家没做过包揽诉讼一事?你说休了你媳妇,你让葵哥儿怎么办?我已经六十多岁了,你也三十几岁了,咱们家只这么一个孙子,宝贝似的命根子,万万不能有所疏忽。”

提到葵哥儿,贾琏不禁面有难色,的确,若是休了凤姐,于葵哥儿出身上不好。

邢夫人道:“总得将她包揽诉讼所得的银子都拿出来。”

听了这话,贾赦狠狠瞪了她一眼,道:“你就只记得银子,不能想些别的。”

邢夫人撇嘴道:“这样的媳妇,有什么好?留着也只是为夫招祸,难道要等着外头弹劾咱们家才好?我瞧着,就算不休了她,也不能轻饶,那些她作恶得来的银子更不能便宜了她,咱们家如今艰难得很,正说公中没钱,就用这些填补罢。”

贾赦等人虽说担心此罪,但是自恃是元春的娘家人,且许多事情都做出来了,这些事查出来后有所处置便过去了,也不在意,反在意凤姐历年所得,便依了邢夫人所说。

贾赦又吩咐贾琏道:“你拿些银子,去那几家打点一二。”

贾琏闻声会意,只要各处打点了,抹平此事,日后便不会有什么了,想罢,首先便是出了人命的守备家和人财两空的张家,打点需要银子,转而便带人进了凤姐的耳房。

凤姐抱着葵哥儿坐在炕上,冷冷地看着贾琏带人翻箱倒柜。

平儿几次阻碍不得,只得站在凤姐身边安慰她,低声道:“好歹大爷没有休了奶奶,银子东西没了,命和体面还在。”

凤姐冷冷一笑,道:“大爷不念夫妻之情,我何必为他着想?”她本想着贾琏若是念旧情护着自己的话,自己便将包揽诉讼和放印子钱得来的都交给他料理,但是他并没有,反想休了自己另娶佳人,如何能忍?幸而早已先将许多东西分赏众人了,都是陪嫁的,包揽诉讼所得任由贾琏弄走,和这些相比,凤姐更愿意自己能留下来好好陪着一双儿女。

贾琏拿走银子后,虽然担心,但是想到宁国府抄家,并未殃及自己,随即便丢开了,只拿着这些银子先去长安县打点,打点了张家,闻得原长安县守备已经高升了,忙循着消息到了李昭府邸门前。

李昭闻得贾琏来拜,想起打探来的消息,说他和凤姐为了这些事,夫妻反目,情分愈加冷淡,若不是因为葵哥儿,早已劳燕分飞了。

李昭道:“请进来罢。”

贾琏进门后,见到李昭,顿时为之一怔。

李昭微微一笑,道:“不知道琏二爷今日大驾光临,有什么事情?”

贾琏惶恐道:“今日过来,特为请罪。”

李昭看着贾琏带来的礼物和银钱,缓缓地道:“东西银钱就不必了,琏二爷还是带回去罢,我们并不敢收下。”

贾琏羞愧地道:“令公子一事乃是内子假充我名所为,我若不知倒也罢了,既然知道了,如何能当做没有发生过?因此只能来祈求大人的原谅。”

李昭看着他,半日方道:“你放心,东西我不收,也不会弹劾你们府上。”

贾琏此来便是为此,听到李昭如此言语,忙再三道谢。

李昭命人送他出去,目光如刀锋冷冷,他说不弹劾荣国府,但没说不能弹劾长安节度使云光,拔出萝卜带出泥,还怕不能牵扯到他们头上为子报仇。

贾琏丝毫不知李昭的想法,办完事情后,便用剩下的这些钱花天酒地,贾赦邢夫人等听说事情已经打点妥当,亦觉放心,凭空白得许多银子,过了个好年景。

凤姐一心照料儿女,并不在意贾琏今儿有艳红,明儿有烟翠,十分风流快活,连带也宠爱平儿,反将凤姐丢到了一边,府中下人瞧出了几分眉目,未免怠慢了凤姐院中,时常短缺些东西,有几次东西也是剩的,幸而平儿为人厚道,每每过去一趟,并没有人敢轻视她。

李纨听说贾琏和凤姐反目成仇,只不知道出了何事,心中暗暗叹息,本想冷眼旁观,但是想到当年黛玉分金之时的言语,便过来探望凤姐,凤姐若无其事地道:“你常说,瞧着平儿也是大家奶奶似的,该和我换一个过子,如今大约就应验了。”

李纨瞅着过来端茶倒水的平儿一眼,道:“平儿对你忠心耿耿,你何必猜疑她。”

凤姐淡淡一笑,道:“我如今算什么?哪敢猜疑她呢?大爷若知道了,不揭了我的皮才怪。我现今只是为了葵哥儿苟延残喘罢了,横竖也没人替我做主。”

李纨一阵叹息,道:“谁承想,咱们竟都落到这样的下场。”

凤姐却是抿嘴一笑,道:“我以往并不信什么阴司报应,如今风大闪了舌头,倒也好笑。对了,嫂子过来,兰哥儿呢?”

李纨道:“我托了叔叔,将兰哥儿送到书院里读书了。”

凤姐一怔,问道:“你们老爷太太愿意?”

李纨道:“不愿意也没法,我们住在东院地处狭小,没有书房请先生教兰儿读书,兰儿亲自去求老爷,老爷便应了他,老爷如今并不如何管我们。”何况贾政和王夫人现今都不说话了,也不管这些事。

凤姐笑问道:“你们老爷太太就没生分?”

李纨纳闷道:“何以生分?不过近来都不说话了,到底那日在你们这里出了什么事情?回去老爷大发雷霆,虽说没如何责备太太,到底也给了太太没脸,现今都歇在赵姨娘房中,任由赵姨娘在院中撒泼。”

凤姐道:“你们不知道?”

李纨摇摇头,只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却不知道是何事。

凤姐一想也是,毕竟是家丑,家丑不可外扬,贾赦和贾琏尚且不愿多说,何况贾政,便没回答李纨的问题,只笑道:“横竖不是什么好事,大嫂子竟是不知道的好。倒是兰哥儿已经到了娶亲的年纪,你有什么好人家?”

李纨垂泪道:“我能有什么好人家?自打先珠大爷去了,我何尝出过门?便是想给兰儿想看人家也是有心无力,太太也不管。”

凤姐轻叹道:“若是我还像从前一样,你来求我,我或者能帮你一把,眼下我自身难保,娘家无人,竟是不能了。”

李纨本和凤姐没什么来往交情,并不如何在意,原也没奢求凤姐如何帮衬,但是想到贾兰迟迟没有人家,她心里十分难过,从凤姐院中回来,仍是难解烦闷,想跟王夫人商议贾兰的亲事,但是想到王夫人近日被贾政冷落,在房中诵经念佛,只得作罢。

转眼到了二月,长乾帝判了宁国府之罪,当日便牵扯到了荣国府,长乾帝命人核查。

当日,李昭又弹劾长安节度使倚仗权势,逼自家退婚,导致儿子儿媳双双死去,长乾帝龙颜大怒,命人押长安节度使审讯,最终得出乃是得了荣国府的书信。

然后,又有一干人等弹劾荣国府任上亏空等事。

闻听区区一个荣国府罪名不下数十个,长乾帝便派张璇主审此事,一旦审查如实,便将其抄家,步宁国府之后尘。因周元的长媳林黛玉是荣国府的外孙女,追根究底,也算得上是亲戚,因此周元避开,长乾帝交给了张璇审理。

听到这样的消息,虽未抄家,但是罪名属实,荣国府上下登时人心惶惶,急急忙忙地上下打点疏通,只想着息事宁人,早日将罪过免去。

唯有贾宝玉一如既往,采摘鲜花来做胭脂,叹道:“往年做胭脂,姐妹们都用,现今也没人用了,二姐姐自然有二姐夫,三妹妹远嫁千里,四妹妹出家了,云妹妹失踪了,只剩我一个孤鬼,守着这些劳什子罢。”

凝碧笑道:“二爷送给我使唤可好?奶奶现今守孝,也不能使。”

宝玉听了,看她一眼,虽然凝碧和流朱都是王夫人给的,但是他看破红尘后,反不和她们亲密了,惹得莺儿等人暗地里笑话不提。

宝钗走过来道:“宝玉,你好歹争争气罢,咱们家已经不是以前了。”听到府中因宁国府一事正被审查,宝钗格外忧心,荣国府做的事情她大多都知道,宁国府已经定罪,恐怕自己府中是逃不过了。

宝玉道:“不如从前又如何?倒好。”

宝钗闻言一怔,道:“你又糊涂了,怎么说不如从前倒好呢?”

宝玉站起身,将花篮里的鲜花统统放进臼中,一面拿着石杵捣烂,一面道:“不如从前不过是没了从前的权势,没了权势,就不会以势压人,没了权势,也不必作恶多端依旧逍遥法外,岂不是好?家里为此少做了孽,难道不是好事?”

听了这话,宝钗顿时惊呆了,道:“你是从哪里听来这些话的?”

宝玉看了她一眼,道:“我又不是傻子,我有耳朵能听,有眼睛能看,有心能分辨,从前我不管,如今在外面见识到了,还能跟傻子似的?”

宝钗无言以对,却也知道宝玉对府里有所不满了,但是又能如何?

忽听王夫人打发人来叫宝玉,金环掀了帘子近来,看到案上的胭脂,又见宝玉的动作,笑道:“每回太太问二爷,二爷房里都说二爷在用功,怎么二爷是用这个功?又做胭脂,别人也罢了,若叫老爷知道,仔细打二爷板子。”

宝玉问道:“太太叫我做什么?”

金环摇头道:“才得了几样好东西,叫二爷过去吃。”

宝玉便跟着她过去了,到了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因事迹败露,为贾政所不容,但是贾政毕竟好名声,也没有为难她,因此一如既往,只是担心宝玉。

母子两个十分亲热,宝玉想起甄宝玉所言,面上终究带了几分出来,王夫人正欲问个明白,却见宝钗跌跌撞撞地进来,不复端庄,道:“太太,不好了,宝玉不好了。”

王夫人沉下脸来,道:“宝玉好好儿地在我这里,怎么不好了?”

宝钗连忙摇头,道:“是有人弹劾了宝玉,宝玉写了反诗,眼下官兵已经来捉拿宝玉了。”

作者有话要说:慢刀子割肉,先搞宝玉,再抄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