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红楼小婢 > 第一百零四章

红楼小婢 第一百零四章

作者:双面人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38:36 来源:笔趣阁

转眼又是一年春,花开正好,春意盎然,雪雁坐在上房,一面查阅薛蝌送来的账册,一面估算家中今年的花销,又有丫头仆妇来回话。

这些年将钱投到薛蝌的生意上,年年都有进账,即使薛蝌不出远门,也自有他们家中掌柜的去料理,一年二三万,三四年下来,自己的梯己已经攒到了十万之数,家里公中的银钱也在自己的经营下翻了十几倍,约摸三四万两,他们家如今虽比不得百万致富,但也不算薄了。

薛蝌这些年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隐隐越过了当年薛家长房的百万之富,故此薛蝌意欲携妻带子,返乡回京,想在户部门下谋个差事,重复昔日祖上皇商的风光,雪雁心知不能贪心不足,闻得他有如此打算,便想着将分子都取回来。

算了一笔总账,雪雁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等到今年收回,自己的梯己还能翻一番,只是,她脸上的笑容旋即消逝,看着家中的进账叹了一口气,在这里广置良田,进项却不好,头一年便遇到大旱,反赔进去几千两,次年方略好些,即使风调雨顺,进项也不及京城附近的良田和江南的地,她名下的良田已经不必交税了,饶是这么着,一亩地最多也只能收上两石粮食,她又因佃户卖粮不易,便没让他们折变成银钱交上来,只收了粮食,堆在家中库中。

常与人来往,雪雁方知,佃户都愿意交粮食,而非交钱,交钱虽说轻便,但是粮食的价格时高时低,他们常被卖不出好价钱,雪雁想起头一年买地就遇到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好几个县遭灾,等到京城派钦差送赈灾粮款时已是数月之后,因此雪雁便收了粮食储存在家中以防万一,若是不遇灾次年收新粮时,便前一年的作陈粮卖出,这几年都是这般。

小兰问道:“奶奶,年下各处交了租子过来,今年该将前一年的粮食卖了罢?若是卖,我让观月去料理,总得卖个好价钱。”

观月和赏风成亲之后,小兰和翠柳两个在家中做管事媳妇,雪雁便让观月和赏风在外面管着地租子和商铺等事,除了买地,雪雁很是买了几处房舍商铺,年年收租。

雪雁摇了摇头,道:“咱们这里最易大旱,去年没下几点子雨,且先留着罢。”

小兰听了,便不言语。

自从收粮之后,赵家很是修建了几座大粮仓,都是赵云带着营地中的兵士修的,十分结实,里面又阔朗,即使前一年的陈粮不卖,也能装得下。

雪雁吩咐道:“一会子打发人去薛家,给薛大奶奶下帖子,请她明儿来赏花。”薛蝌既然另有打算,雪雁也不想拖泥带水,只想早些收回来,家中采买置办东西,也花了不少钱。

小兰笑道:“知道了,这就送去。”

小兰前脚从香橘处拿了帖子送去薛家,翠柳后脚进来,道:“奶奶,上回奶奶看中的一棵紫檀木,外面已经料理好了送来,请奶奶查看。”

雪雁忙命人抬进院中,紫檀价比黄金,她自己陪嫁中倒有两件小的,但是家具却没有一件,这些年她给好儿置办嫁妆时,很是费了些力气,也没有得到能打大件家具的紫檀木,因朝中豪富之家皆喜紫檀,紫檀多以被砍伐殆尽,即便有些上好的紫檀,也都是外国人带过来的,所以如此,这一回她看中的也是外国带过来的。

爱丽丝的哥哥初次坐船过来做生意,上岸后登门拜见,闻得雪雁意欲购买紫檀,便带了与他同行的好友过来,正带了一棵很有些年月的紫檀,足够雪雁给好儿打一张千工拔步床还绰绰有余,虽然紫檀价格昂贵,但是他们却不要黄金,而是请求雪雁将送给爱丽丝的回礼送他们一些,他们采买的丝绸瓷器终究比不得这些上用的。

这些年因薛家做生意的缘故,雪雁和于连生彼此间常托他们捎带东西,于连生送她的绫罗绸缎瓷器茶叶皆是上用的,她也乐得这些外国人只要这些东西,而非别的。

紫檀抬进来后,雪雁收了账册,命人送进卧室锁起来,方走过去细细查看。

今日送来的紫檀是整棵紫檀截作数段,十分完整,十檀九空,这一棵却并不空,其色浓重,暗紫带红,又有许多暗朱红色的纹路,雪雁见了十分欢喜,道:“是极好的紫檀,这样的紫檀不大常见,若不是跟着周大奶奶,我还认不出来。”

翠柳笑道:“大爷和奶奶真真疼咱们姑娘,这样一张拔步床陪嫁出去,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姑娘。只是是不是早了些?姑娘今年才四岁。”

雪雁对眼前的紫檀十分满意,一面叫人将早已预备好的上用绸缎官窑瓷器和贡茶送过去,一面命人将紫檀收入库中,道:“这样的好木头,必然得托给江南的工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动工,且一做三年,不知什么时候能得,哪里还早?”

千工即一千日,千工拔步床便是花费三年的工夫做出来,到那时,按着江南的风俗,工匠做床不好,所以也不能请工匠做,而是须得工匠做完了将床送进家中,家中送红封谢礼答谢工匠,而非付工钱。

雪雁给好儿置办嫁妆时,黛玉特特提醒她采买打家具的木头,好木头可遇而不可求,听黛玉说她出生之时,贾敏已经开始给她置办嫁妆了,小到珍珠宝石,大到床榻几案,寻了极好的黄花梨木和紫檀木,只是贾敏一病没了,她又进了京城,尚未打家具的紫檀黄花梨木等,跟着林如海留下的家业都由贾琏做主,再也没有见到。

当世规矩,上到书香世家勋贵名门,下到殷实耕读之户,家里正经的嫡出姑娘,其嫁妆都是自出生时便开始置办,寒门小户预备的东西不多倒罢了,但是世家名门却往往都要给姑娘置办十几年,雪雁虽不是什么世家名门,但是丈夫步步高升,自然不愿委屈了女儿。

翠柳跟着雪雁日久,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笑着称是。

收好紫檀,雪雁又备了礼物答谢爱丽丝的哥哥,虽仍在采买木头,却再也没有遇到上等的紫檀,倒是黄花梨木也买了一棵,攒将起来。

彼时邢岫烟已经回了帖子,雪雁忙在家中相候。

邢岫烟嫁给薛蝌后,与人应酬交际,落落大方,不似在荣国府中那般不大显眼,且薛家豪富,锦衣玉食,打扮得也颇富丽,很有当家奶奶的气势,到了雪雁这里,意欲请安,被雪雁一把扶起,各自分宾主落座。

寒暄过后,邢岫烟笑问道:“麒哥儿和好姐儿呢?”

雪雁抿嘴笑道:“麒哥儿在周家和玄哥儿一同上课,周大奶奶说身边寂寞,便接了好儿过去住几日,还没接回来呢。”

邢岫烟心中了然,这几年冷眼看来,黛玉和雪雁的情分非比寻常,若不是知道她们是主仆,只当是亲姐妹了,两家也亲厚得如一家,事事同进退,黛玉对待赵麒和好儿如同亲生子侄一般,即使雪雁不说她也知道。

雪雁笑道:“这会子请你来,不为别的,就是听说你们家要返乡回京了?”

邢岫烟忙道:“正是,这几年蒙林姐姐照应,家里的生意一日比一日好,我们大爷便想重复祖上风光,想着回京,在户部谋个差事。”她素知雪雁的心性,随即暗暗一叹,难怪都说她聪明伶俐,果然如此。

雪雁点头道:“薛大爷有本事,又能闯荡,安安稳稳本本分分地做生意,未尝不能重复旧日之威。既这么着,我就开门见山了,你们回京,虽说这里仍有你们的铺子,但是毕竟不及薛家行商时的便宜,因此我想着将分子抽回来。”

邢岫烟迟疑了一下,道:“年年都有二三万两的进项,你舍得?”

雪雁听了却是淡淡一笑,说道:“没什么舍不得的,当初也是想着我们家底子薄,我们大爷不做官时还罢了,做了官,各项应酬往来,哪一样不花钱?单凭那几亩地的进项,竟是远远不够使费,我又想着多给儿女攒些本钱,因此才随着柳大奶奶凑了分子,不想倒攒下这样的家业来,如此已经足够了。”

有了这些本钱,日后家里多添些房地商铺,年年的进项虽不及薛蝌做生意给的分红,却也足够他们这样一家人的花销了,很不必再继续从薛家得分红,倒落个不好的名声。

邢岫烟沉吟片刻,道:“我回去跟我大爷商量一番再回复你可好?”

雪雁笑道:“理当如此。”

话题一转,雪雁又问道:“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启程?”

邢岫烟忙道:“还没定日子呢,不过行李东西都已经收拾妥当了,只等日子一定,便即启程,大约三四月份,最迟也不过六月。”

雪雁屈指一算,道:“若是三四月份启程,也不过一个多月。倒好,去年虽说随着周家进京送了家书东西,但是一别几年,终究记挂着,恨不得年年都有书信往来,到时候我再收拾些东西,你们进京,好歹替我捎给我哥哥他们。”

年年往来,不但有于连生的,也有赵家老宅和韩家的,只是她都托送到了于连生处,然后再书信中托于连生打发人送到八景镇分送众人,免得赵家老宅说他们一走几年,只记着于连生等人,不记得他们,若说送东西,仍是给于连生的多,别人少些。

邢岫烟笑道:“到时候你只管打发人送到我们家,我们必然安安稳稳地替你送到。”

雪雁含笑道谢。

邢岫烟又坐了一回,赏了花,吃了酒,方告辞离去,回到家中告诉薛蝌,薛蝌却不舍雪雁将分子抽回去,毕竟有雪雁凑了分子在内,自家也仰仗了赵家良多,外人不敢欺负,只是他也知道雪雁的思量,毕竟是读书人家,长此以往不好。想罢,薛蝌便让邢岫烟去回了雪雁,三日后便将雪雁该得的分子钱送了过去,一共五万两,连同账册。

薛家的货尚未卖出,雪雁的钱亦在其内,但是薛蝌却想得周全,等到货物卖完得等好几个月,不如先将银子给了雪雁,货物卖完所得便是自家的了。

雪雁看过账册,发现银子多了三千两,便退了回去,只收四万七千两。

薛蝌和邢岫烟夫妇两个相视苦笑,只得作罢。

雪雁将四万两归拢到自己的私房里,七千两放在公中,如今投在薛家的分子都是她的陪嫁银子,并没有动用公中的,赵云从外面回来后得知,道:“都是你的嫁妆钱,放在公中作甚?你只管自己留着,这几年因你做主,公中并不缺钱。”

雪雁嗔道:“你我还分什么彼此?公中也好,私房也罢,都是咱们家的。”

赵云低声一笑,道:“放在公中就算咱们家的了,若是你的私房,外人却不能得,只能给孩子们,你说哪个好?”

雪雁想了想,抬头看他一眼,点头道:“既这么着,就罢了。”

的确,她的私房将来只能给自己的亲生儿女,而放在公中的却不同。

赵云莞尔一笑,拉着雪雁的手,叹道:“这些年,我一年中倒是二百多天在外面,家里的事情都交给你,实在是苦了你了,白哥儿生病那会子,周将军也不在家,后来知道后,心里悔得什么似的,跟了我们这些出征打仗的,真真没个安稳。”

雪雁一怔,随即笑道:“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怎么说起这个了?我早就知道你们是常年在外的,现今还后悔不成?我却不曾后悔。你们为国,不也是为了家里过得平安和乐?”

他们海上训练水师,一去几近半年,听说在海上设防,很是抵御了几处小国年年的骚扰,还解决了一批海寇,过年时都没有回来,直到年初方回,其时周白已经渐愈,但是听说周鸿得知后,抱着周白枯坐了半夜,只跟黛玉说自己对不住他们母子。

赵云歉然道:“虽说如此,到底对不住你。”

雪雁横了他一眼,一脸不悦,道:“你这样说,越发让我无地自容了,难道因为你们保家卫国,我和周大奶奶便怨你和周将军在白哥儿生病时不在家不成?白哥儿病了,周将军又不是大夫,虽说你医术好,到底不如随军的大夫医术精湛,何苦觉得过意不去?若是觉得过意不去,在家时就多陪陪家里,不就两全了?”

赵云听了这一番肺腑之言,只觉得心头一热。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赵云长年累月在外面,经历周白一事,恍然发觉在家事上终究是雪雁费心的多,因此满怀愧疚,幸而是雪雁,若是别人,指不定如何闹呢。

经此一事,夫妇两个情分愈加深厚,倒有些新婚时的亲密。

不但他们夫妇如此,就是周鸿和黛玉,亦是如此,较之赵云,周鸿更为愧疚,虽然带了黛玉一同过来,却是黛玉吃苦多些,外面既要应酬,里面还要照料孩子,和京城里也要常来往,竟比他这个行军打仗的都劳心劳力。

夜深人静之时,黛玉耳畔常能听到周鸿的诉说。

在周白重病之时,黛玉心里怨过周鸿没有陪在自己母子身边,但是想到周鸿的志向,想到因为周鸿坐镇西海,边疆小国不敢骚扰,百姓安居乐业,那一年大旱也没有官员敢中饱私囊,贪墨赈灾粮款,她便不再怨周鸿了。

正如雪雁曾经说过的,国在家之上,她不能因家里的事情约束了周鸿的志向。

外面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周鸿这回倒能多陪着黛玉母子,五日在营地,一日在家,这日刚从营地回来,和赵云骑马说笑,尚未抵达家门,便见观月匆匆跑过来,请了安后,对赵云道:“大爷,家里出事了,奶奶请大爷早些回去。”

赵云心中大惊,连忙别过周鸿往家里赶去。

周鸿不知赵家出了何事,自己回到家中告诉黛玉,黛玉想了想,打发人去探听消息。

半日后,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道:“听说是赵家老太太没了,送了信儿来,叫赵大人和赵大奶奶回京奔丧呢。”

周鸿一听,眉头一皱,道:“怎么竟是这样的消息?”

黛玉也觉得十分不舍,叹道:“这就是说,赵先生一家都得回京了。”

赵云是承重孙,赵老太太没了,赵云不但必须得回京,还得丁忧三年,雪雁和赵云素来是夫唱妇随,这会子家里出了这样的事情,都必须尽早回京。

周鸿点头道:“先打发人给他们预备船只,多多派些亲兵相随。”

黛玉又打发人去赵家道恼,并送赵麒和好儿回家。

赵家里里外外一片素色,雪雁亦穿了孝服,也给赵云预备好了。

来送信的却是三叔赵立,赵云拜见毕,痛哭过后,忙上了折子请求丁忧,并交卸职务,但是此处距离京城有千里之遥,等到折子发下也得一年以后了,幸而他是周鸿的幕僚,有周鸿做主,即刻便能启程。

赵立彼时方知赵云已经做到了四品,不由得暗暗吃惊不已。

按理说,赵立是赵老太太跟前唯一的儿子,该在家中料理丧事,而不是亲自过来告知赵云赵老太太没了的消息才是,他们家也不是没有长工短工,但是牛氏想知道赵云夫妇在西海沿子的景况,三言两语便劝了赵老爷子,先将赵老太太收殓,等到赵云回来后发丧,又叫赵立亲自过来,然后和赵云夫妇一同回京。

赵云夫妇离京五六年,赵锋考了两回,都没有考中举人,家里花费日益增多,既要给赵锋打点,又要笔墨之用,因此牛氏愈加想依附赵云之势做些别的有进账的营生。

雪雁丝毫不知牛氏已经想着怎么依靠他们家做有钱的营生,她忙着收拾行李东西,分派下人,家里留了观月和赏风两夫妇,余者跟着进京,房舍田地商铺和家里的粮食等等都托给了黛玉,他们这次回京,即便回来了,也是二三年后,若是那时周鸿仍旧在此处,他们自然也跟着回来,若是周鸿不在这里了,这些便托黛玉帮着料理,黛玉自然无有不应。

赵家这些年堂了不少东西,尤其是给女儿预备的嫁妆,很是忙乱了几日。

可巧薛蝌尚未启程,闻得他们回京奔丧,便请求同路。

赵家这些年堂了不少东西,尤其是给女儿预备的嫁妆,很是忙乱了几日,雪雁料想自己家十有□还得回来,便没有将家中之物悉数带走,只带了家常之物,又将公中和私房的银钱送到黛玉处寄存。

黛玉深知雪雁的心思,兼之也知道都带走十分不便,便替她收了。

可巧薛蝌尚未启程,闻得他们回京奔丧,便请求同路。

一行人四月上路,到了□月间方抵达京城,弃船登岸,此时赵云已经不是当初被赵家老宅分出去的少年举人,而是有四品官职在身的老爷,赵家宗族早早就打发人来接,多是族中的年轻子弟,簇拥着赵云一家回八景镇。

赵云和雪雁带着一双儿女先拜了赵老太太之灵,痛哭一番,方与众人见过,除了赵老爷子、韩青山以及赵家宗族中的几位族老外,其余人等都不敢受礼,反都来拜见他们。

好容易方彼此见过,各自落座。

韩青山见他们夫妇儿女双全,形容举止与众不同,心里暗暗欢喜,但知道不是自己开口之时,便只坐着不说话,反倒是赵老爷子问起赵云西海诸事。

赵云在外面和堂客同坐,雪雁自在里面和女眷一处。

豆母见了雪雁,心中十分欢喜,若不是正逢赵老太太之丧,只怕早已喜极而泣了,正要开口说话,却听米氏抢先开口道:“听说大哥哥如今已经升了四品了?”

雪雁心中微微一动,颔首道:“都是圣人恩典,也是大爷拼杀沙场立的功。”

听了这话,米氏心里既羡慕又嫉妒,这些年赵锋屡试不第,她又急又气,但是也知道赵锋天资不及赵云,科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是见到赵云和雪雁夫妇两个衣锦还乡,气势超然,难免觉得有些不自在,道:“大哥哥既有这样的本事,也该拉扯些家里才是。”

话音未落,便听长氏道:“云儿媳妇刚回来,茶水都没沾唇,锋儿媳妇,你去催催。”

米氏听了,只得出去。

雪雁甚感诧异,面上却不动声色,等到米氏端了茶水过来,豆母侧身接过一碗,递到雪雁跟前,雪雁忽觉豆母趁势悄悄在自己手上写了几个字,不由得吃了一大惊。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比昨天好了很多,再休养两日,大概就能恢复了,恢复后立即多多更,前面这几章也会略略修改润色一下,群抱大家,多谢大家的关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