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红楼小婢 > 第六十七章

红楼小婢 第六十七章

作者:双面人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38:36 来源:笔趣阁

赵家今日十分热闹,喜事在赵云家操办,席开五十桌,京城中和赵云有交情的同窗好友来了七七八八,周鸿是最后一个到的,坐了上首,镇上有头有脸地都过来了,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带着三房儿孙女媳等人过来张罗,韩青山家里来的人更是一个没少。

赵云已去迎亲未归,赵老爷子看着周鸿一身常服,难掩威势,再看赵云的几个同窗好友,已有一个名唤霍秀者中了进士,在翰林院做庶吉士,端的清贵体面,赵老爷不禁心中大痛,若是赵云脸上无伤,以他的才华,想必早已金榜题名进入翰林院了,只可恨二儿子赵启一家竟是脑子糊涂了,做下这等狠毒之事,毁了赵家的根基,绝了赵家的愿望。

想到这里,赵老爷子只恨没能在赵启出生之时将他沉在马桶里活活溺死,不然自家现今定然已经出了一个官大人,娶媳嫁女门第上都要更高一层。

韩青山是货商,当年走南闯北,去了不少地方,颇有见识,近年方不再做这些事,只在家种田养老,他又是赵云的外祖父,故和赵家几个族老陪着周鸿说话。

周鸿虽然面冷,且沉默寡言,但是性情却好,多是众人说了他听着。

赵老太太和韩母等人则在后头招待各家女眷,有昨儿没来的亲友,言谈过后,都道:“说你们家媳妇的嫁妆丰厚得很,更有圣人赏赐之物,快叫我们去拜拜。”说话间,满是羡慕,毕竟多少官宦人家一辈子也没进过宫,见过圣人,得过御赐。

赵老太太听了,自觉脸上颇有光彩,忙让进新房。

拜过了御赐之物,众人方打量新房的摆设,一水儿的红酸枝木家具摆在新房里,几案床榻,桌椅案柜一应齐全,花瓶茗碗皆是官窑所出,十分精致,尤其是一座架子床摆在卧室中,上面吊着百子千孙大红缎子床帘帐幔,用铜钩挽起,露出床上的鸳鸯枕和锦被缎褥,端的体面,又有无数箱笼妆奁用铜锁紧紧锁着,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因有人笑问道:“听说云儿媳妇单是金珠首饰就有十来匣,更别提绫罗绸缎四季衣裳这些了,可是真的?可惜昨儿我们没来得及过来,不然也长长见识。”

众人都点头道:“正是呢,可惜我们昨儿也没来。”

又有人笑道:“真真是可惜了,你们没见昨儿那场面,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

赵老太太见最后说话的人乃是自家妯娌,赵老爷子的兄弟媳妇长氏,便谦逊道:“都是宫里的恩典和各处得的赏赐,以及她干娘家亲友的添妆,不然凭她一个小人儿,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如何积攒得出这些嫁妆来。”

长氏笑道:“可见是云儿有造化,我一辈子都没见过像周将军这样大的官儿。”

赵老太太眯着眼睛,微微点头一笑。

因长氏带着小重孙豆子过来,在新房里乱跑,指着墙角的珊瑚惊叫道:“太奶奶,这树是红的,真好看,像我今天穿的红褂子。”

长氏看了过去,忙拉他到身边,道:“别乱指,我也没见过这是什么树?”

赵老太太闻言尚未说话,江大财主的太太和赵家是姻亲,先笑道:“这是珊瑚,从海里出来的,像这么高这么大又这么奇巧鲜艳的珊瑚,贵重着呢,大户人家也不多见,我们家好容易有一个珊瑚盆景儿,花了上千的银子,却比这个小得多。”

唬得众人都念佛不绝,道:“竟这样贵?不过就是一件摆设,不能吃只能看。”

江太太笑道:“便是这些不能吃只能看的东西才贵呢,咱们吃的鸡鸭鱼肉才几十个钱一斤?我看了,赵家这长孙媳妇儿的陪嫁里有好些稀世罕见之物,也有我都不认得的。”

长氏道:“咱们这里是天子脚下,你们家是一等一的,好东西无数,没想到连你都称赞。”

江家虽然有钱,偏是商家,长氏家的赵二老太爷却是个秀才,因此说话十分自在。

江太太道:“我们家自然有比云哥儿媳妇嫁妆更多的钱,只是好东西却没有这么多罢了,随便拿出一件东西来,在我们家都是上上等的,有钱都买不到。你瞧这柜子上镶嵌的穿衣镜,是西洋货,是不是比咱们的大铜镜看得清楚?我有一块巴掌大的,当宝贝似的收着。”

众人早留意到柜子上的一面镜子了,一照面就看到了自己,一点儿都不模糊,豆子和几个小孩儿正趴在镜子边对着里头扮鬼脸,俱是惊奇非常。

好在他们居住在镇上,都是殷实之家,虽然知道这些东西价值不菲,但因为没有见过这些东西的好处,只是觉得好看,兼之笑赞赵云有福。

正赞叹间,忽听外面一阵吵闹,赵老太太忙问出了何事。

米氏出去一趟,他们因是镇上寻常百姓之家,并不似大户人家那样避讳,少时匆忙回来,脸上还有掩饰不住的惊慌,道:“老太太,是二伯和二伯母他们来了,老爷子正拿着拐杖撵他们出去,他们不依,正在门外闹腾呢。”

一听到二伯和二伯母几个字,房中众人便知是赵启夫妻两个,想起旧事,不约而同沉下脸来,胸臆之间怒火熊熊,咬牙切齿地道:“他们还敢回来!”

寻常百姓之家出个有本事的读书人不容易,他们整个镇上的秀才没有十个,举人更是只有赵云一个,因赵家多年耕读,出的秀才最多,赵老爷子兄弟二人是秀才,赵云没了的爹是秀才,伤了赵云脸的老二赵启也是秀才,下面老三赵立的儿子赵锋还是秀才,因此大家十分敬重赵家,当初不知道在赵云身上寄托了赵家乃至于全镇多少希望,都盼着他这位少年举人一举高中,不但赵家跃身为官宦之家,日后也能庇护全镇,不必忍受小官小吏的盘剥欺侮。

他们的田地都托在赵云名下,不必上缴赋税,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送赵云,岂料他中举那一年,赵启和他一起去考试,结果赵云高中第二,赵启名落孙山,赵启自忖自己年过四十,愈加妒恨赵云年少有为,竟而生出歹毒之意,毁了赵云的脸,绝了赵云的前程。

此事一出,不止赵家一干族人恨死了赵启,就是镇上各家各户也将赵启一家打了个臭死,他们毁了的不止是赵家的前程,还有镇上百姓的殷殷期盼,故最后赵家将其逐出宗族,镇上将其赶出八景镇。

这些年,大家都不愿提起此事,好在赵云是有本事的人,做了周鸿的幕僚,仍旧庇护了不仅赵家,还有全镇的百姓,从前常来镇上搜刮油水的一些官吏近些年都不敢来了。

赵启一家三口离去,多年来没有音信,没想到今日赵云成亲,他们居然回来了。

长氏放着小重孙去顽,自己抽出房中大瓷瓶内插着的红绿鸡毛掸子,恨恨地道:“他们居然还敢回来,毁了咱们家的云儿,瞧我不敲折了他们的腿!”

说着,气冲冲地出了新房,径自到了门外。

果然见到赵启在赵老爷子的拐杖下抱头鼠窜,赵启之妻常氏拉着儿子赵锐,在旁边哭哭啼啼,衣衫破旧,面黄肌瘦,长氏停住脚步,微有诧异。

当初赵家分家时,赵老爷子跟族老说得明白,倒不是心疼儿子分了一成家产给他们,而是想着他们手里没钱,不知道会再出什么幺蛾子,到时候定然会上门来打扰家人,倒不如破财免灾,叫他们带着钱滚出去就罢了,他们家也得了上千银钱,怎么竟落魄如斯?

不等长氏想完,赵启躲过赵老爷子的拐杖,大嚷道:“爹啊,你是我亲爹,你怎么能不管儿子呢?侄儿娶亲,儿子怎么就不能来喝一杯喜酒了?哪有赶人出门的?”

赵老爷子毕竟年纪老迈,赶着上前打了赵启几下便觉得气力不济,扶着赵锋的手挡在门口,气喘吁吁地道:“我们赵家没有你们这等不肖子孙,你早早就不是赵家人了,云儿也没有你这样的叔叔,你给我滚,滚得远远的!”

赵老太太跟在长氏后头出来,见状闻言,淌眼抹泪地撇过头去,儿子哪怕再坏,都是娘心头的肉,她虽然心疼儿子,但是知道赵启一家对于赵家而言有多大的罪,当初分他们一成家业,一是赵老爷子的说法,二则也未尝不是叫他们即使出了族离了家,也能衣食不愁。

牛氏扶着婆婆低声安慰,眼里闪过一丝恨意,倘若当初赵云中了进士,他们家早已不是耕读之家而是官宦之家,自己的女儿也不必嫁给江财主家不能考科举的大儿子。

米氏嫁过来时,赵启一家已经被赶出去了,并没有见过他们,此时见他们死皮赖脸的模样,亦心生厌恶。

赵启今年不足五十,头发竟花白了大半,神色愁苦,眼神闪烁,跪在地上狠狠磕了几个头,然后伏地大哭道:“爹,你就让儿子回来罢,儿子以后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孝敬你们两位老人家。爹,打断骨头连着筋,何况咱们是亲父子,怎能说不是就不是了?”

赵老爷子大怒,冷声道:“你们恐怕是花光了钱又走投无路了才回来罢?不然这五六年怎么就不说回来?现今知道云儿娶妻了,又是好人家的女儿,就上赶着巴结,当我是老糊涂了,不知道你们的心思不成?我跟你说,赵启,你已非我儿,我儿现今只剩立儿一个,孙子只有云儿和锋儿,我不记得还有你们这一房儿孙,正经给我滚,再不滚,我就叫人打出去!”

一语未完,赵老族长便走了出来,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咱们家决不能容下这等不肖子孙。你们哥几个愣着作甚?赶紧将他们一家都撵出去,别坏了云儿的喜事!”

老族长这话却是对着年轻力壮的本家子弟说的,他们一听这话,立时上前就要动作。

常氏大惊失色,旋即上前一步,挺胸抬头,挡在赵启前面,道:“我看你们谁敢上前,谁上前,我就告他一个调戏民妇之罪!”

说完这话,常氏脸上笑得十分得意而张狂,听说赵云娶的老婆嫁妆丰厚得跟大户人家的千金似的,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应有尽有,从指缝里漏一点子出来就够他们几年的嚼用了,今日无论如何都要留在本家,她可不想跟着赵启带着儿子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赵家一干子弟见状,不由得退后两步,神情尴尬,进退两难,他们虽然在田里耕种劳作时私下常常说些荤话,但是并不敢轻易碰触女子之身,以免坏了家风和族中子弟的前程。

正在这时,长氏走了过来,拿着鸡毛掸子往常氏身上一阵乱打,打过她,在往赵启头上身上抽,怒道:“居然还敢威胁我们家的子弟,好大的胆子!赶紧滚,你们毁了我们赵家的前程,还想回来捞好处?想得倒好,可惜我们都不是瞎子!”

常氏一时得意,没有防备长氏突然出手,立时便挨了好几下,疼得她连连闪躲,呲牙咧嘴地道:“二婶子,这是我们家的事,你多管闲事作甚?”

长氏冷笑道:“这是我们赵家的事,你们是哪一门子的赵?我们赵家可没你们这些人!”

说完,扭头朝族中旁观的妇人们大声喝道:“还不过来撵走这个泼妇,自家儿子动不得她,难道咱们娘儿们动不得?别等他们坏了云哥儿的喜气!”

话音一落,几个常在田里耕种劳作的粗壮村妇过来,扭着常氏往外拖。

赵锐先前只是看着父母挨打,自己剔了剔牙,他怕自己过去也会挨打,没想到赵家竟然真的翻脸不认人,村妇扭了他娘,族中子弟拽了他爹,他顿时手忙脚乱起来,离了这里,哪里能填饱肚子,眼珠一转,他扑通一声跪倒在赵老太太跟前,哭道:“奶奶,奶奶叫我回来罢,我们现在苦得很啊,孙子我到现在都还没娶上媳妇,三弟的儿子都好几岁了!”

赵老太太正在抹泪,听了这话,抬头看他,见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神情猥琐,举止荒疏,哪有赵云之俊美,赵锋之儒雅,再想起他们一房做下的恶事,不禁心生厌恶,尔后扭过头去,道:“自作孽不可活,你们自己做的孽,自己受着罢!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总不能因为你们几个坏了族中子弟的前程。”

闻得老妻没有姑息他们,赵老爷子微微放下心来,挥手道:“把他们都撵出去!”

立时过来几个人,将赵锐拖了出去。

长氏跟在后面追打了一阵,方略略解气,回来便听赵老爷子向今日来的亲友等人告罪。

赵老族长拍了拍他的肩,叹道:“哪家哪户都有几个不肖子孙,你心里有数便是了,让你亲自打撵儿子,我也知道你心里的苦。”

赵老爷子听了,苦笑不已。

长氏等人都过来安慰赵老太太,韩母指着长氏手里的鸡毛掸子道:“眼错不见,这才看出是红绿两色,你从哪里拿来的?别是新房里的陪嫁罢?”

长氏一怔,看着略略有些弯的鸡毛掸子,似乎在追打之时还掉了几根鸡毛,脸上不禁一红,随即辣气壮地道:“拿着云儿媳妇的陪嫁给云儿出气,难道云儿媳妇进门了还怨我不成?”说完,不同众人说话,加快脚步进屋,将鸡毛掸子放回原处。

一眼瞥见豆子仰脸看自己,长氏道:“看着我做什么?”

豆子年方四岁,也是今儿的滚床童子,穿着红袄绿裤,十分可爱,捧着脸道:“太奶奶,你动了新婶婶的掸子,等新婶婶来我就告诉婶婶,叫婶婶给我糖吃。”

长氏撑不住一笑,闻得外面一阵鞭炮声响,便知新人到了,抱着豆子出去,途中道:“一会子别忘喊婶婶,讨你婶婶的喜欢,你婶婶有见面礼给你。”

豆子用力点头答应,喜得眉开眼笑。

众人多已出来,仿佛赵启闹事没发生过似的。

京城距离赵家所在的八景镇较之荣国府和周家远了十倍不止,雪雁坐在轿子里只觉得浑身酸痛,好容易方等到花轿停下,轿门卸下,又有小手拽了自己的衣袖三下,和黛玉成亲时差不多的礼数,雪雁脸上一热,忙下了花轿。

众人见她一身凤冠霞帔,霞帔上光晕流转,更显得身姿袅娜,风度翩然,虽未见到红盖头下面的容貌,但是瞧见她皓如白玉的一双小手,便知长相生得必定不俗。

赵老太太见过雪雁倒还罢了,韩母却是久闻其名,未见其人,见她举手投足间和镇上的人大为不同,便暗赞了一声。

拜堂的礼数和黛玉成亲一样,礼毕送入洞房并揭开红盖头,其繁琐亦难以尽述。

房内本有许多亲友女眷过来看热闹,眼见雪雁生得粉面桃腮,若嫩柳鲜花,端端正正地坐在床上,不觉一怔,再看赵云脸上的深疤,心里不免有一种鲜花插在牛粪上之感,若是去了他面上的疤,真真是一双天造地设的璧人,可惜了。

雪雁受各人打量,微微低着头,并没有说话。

长氏先大声赞了一句,问豆子道:“豆子,你说新婶婶好看不好看?”

豆子睁大眼睛,点头道:“好看。”

长氏又问道:“你说你大叔叔有没有福气?”

豆子道:“有!太奶奶,什么是福气?我也要。”

众人听了,登时轰然一笑,道:“你这么个三寸小豆丁,这么早就想着娶媳妇了?还得等十来年才轮到你有福气呢!”

豆子眨眨眼,不解。

众人又是一阵笑语,打趣赵云和雪雁,羞得雪雁面红耳赤,更增风韵。

少时催促换妆,赵云并众人都出去,只有米氏同豆子之母李氏端了热水上来,小兰和翠柳忙开箱取衣服,打开镜匣和妆奁,服侍雪雁梳洗。

雪雁卸了凤冠,脱了霞帔,换上新衣,乃是松花棉纱小袄儿,罩着银红缂丝百子对襟褂,底下系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绉裙,小兰在她出阁前已经学会梳妇人发髻了,与她细细挽了发髻,取出皇太后所赏的一副赤金累丝珍珠头面与她戴上。

米氏和豆母见那头面上的珍珠都是莲子大小,正面是一副单凤五尾挂珠钗,凤身镶嵌几颗大珠子,嘴里衔着两串小珠,缀以玛瑙,摇曳生姿,虽然昨日都已见过,但是戴在雪雁的头上,更见富贵逼人,不禁暗暗叫好。

雪雁看她们脸上虽有惊讶,却无贪婪之色,登时生出三分好感。

米氏开门,捧回汤果,悄声笑道:“嫂子先垫垫肚子,一会子给家里长辈亲友行礼,咱们家人多,得忙乱好半日呢,到那时定然吃不到什么。”

雪雁连忙道谢,也知道辛苦,忙先用了些。

一时拜见亲友,米氏和豆母都陪着她出去,迎面赵云过来,像豆母和米氏颔首道谢,扶着雪雁到了堂上,给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磕头行礼。

赵老爷子见到雪雁,神色间十分欣慰,向赵云道:“都是成家立业,你先立了业,今儿成了家,我这心总算放下来了,日后你们两口子须得相互扶持,好生过日子才是。”

赵云点头称是,雪雁亦应了。

赵老爷子给了红封,赵老太太却给了一副赤金镶白玉的镯子。

因镇上百姓的田地多都托在赵云名下,得了赵云的庇佑,故亲友长辈受礼时,给的红封都不薄,似江大财主这些人家给的是金锞子,赵老族长和赵二老爷子这些给的是银锞子,各是一对,余者乡邻多则一吊钱,少则几百钱,不一而足。

拜见过长辈亲友后,接下来是同辈晚辈来拜他们。

豆子跑得比赵锋之子威哥儿还快,到雪雁跟前磕了头,仰脸大声道:“婶婶!”

雪雁莞尔一笑,弯腰拉起她,命小兰和翠柳将早已预备好的荷包拿出来,每人一个,按着适才各家送礼的厚薄,按着亲疏远近,各人荷包里的东西也不一样,像威哥儿是亲侄子,荷包里便放着一个黄澄澄的金锁片,豆子的便是一个小金锞子,余下也有银锞子等等。

众人见她出手不薄,都十分喜欢,毕竟人情就是有来有往,遂替孩子将荷包里的东西收了,只留了荷包与他们顽,唯有米氏将金锁片顺势戴在威哥儿的项圈上。

晚宴后好容易诸般事毕,夫妻二人回到洞房。

此时却亦非歇息之时,早有族中子弟眷属孩童等人过来闹洞房,一时在他们喝合卺酒时拍手大笑,一时又有几个极促狭的子侄将床头果子用丝线吊起,非让两人一同吃,今日原可没大没小,越热闹昭示着日后日子越红火,故长辈亲友都由着他们闹腾。

直至三更,外头方有人催着闹洞房的人都散了,道:“可不能打搅云哥儿!”

众人出去后,雪雁仍是红潮满脸,头上微见凌乱。

一时有本家年纪最小的女孩子端着面进来,笑盈盈地道:“请嫂嫂吃面。”

雪雁见她不过五六岁年纪,记得她是赵二老爷子的小孙女,名唤芳儿,端着碗摇摇晃晃地站在自己跟前,忙起身接了碗,并叫小兰拿荷包给她。

芳儿见荷包是大红缎面绣着鲜花嫩柳,十分精致,心里很是喜欢,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个梅花式的小金锞子,这原是她该得的红封,立时弯腰向雪雁一礼,道:“嫂嫂吃面。”

等雪雁吃完,她接了碗,道:“我就不打扰嫂嫂和大哥哥了。”说完,跑了出去。

赵云叫人送水上来服侍雪雁漱口梳洗,并卸妆更衣。

雪雁从未想过竟有人与自己同房,好在虽未经过人事,但毕竟年纪大,也懂得好些,脸上红过,便强自镇定,赵云在灯光下见她如此,却看出了她眼神闪烁不定,不禁低低笑了起来,使得雪雁恼羞成怒,横了他一眼,难道自己竟然连古人都比不上不成?

赵云见她神态说不出的可爱,反而大笑起来,正欲揽他同寝,忽听窗外声响,便走过去打开窗户,果然见到几双眼睛不约而同地望过来,十分尴尬。

带头听洞房的却是芳儿的哥哥赵铖,今年十二岁,挠头道:“大哥,你可别怨我,是大家都要来的。我们就不打扰你和嫂嫂了。”说完,往左右一拉,一干人等一溜烟儿似的跑了出去,途中还不断回头看新房灯火,暗暗可惜没有听到云大哥哥说甜言蜜语。

赵云关上窗子,回头见到雪雁抿嘴微笑,当真是美人如玉。

赵云顿时有些心猿意马,走过去放下帐幔,掩住一室春光,还特地开箱看画,并拿出一对瓷人儿来观摩半日,方才尽兴。

第二日一早,雪雁在赵云怀中醒来,想起昨日之事,又是羞涩,又是好笑。虽说两人的洞房花烛夜须得看花赏瓷,各自紧张不已,但是对于雪雁而言却很满意,自己清清白白,找个干干净净的男人总比身经百战的强。

雪雁天生有一种癖性喜洁,黛玉尚能接受姬妾存在,皆因她父亲亦有姬妾,然而她却不能,故当初也是看中了赵云这一点才应了亲事,于连生知她心思,早打听得十分详细。

赵云比雪雁醒得还早,但没有起身,睁着眼睛只看着她的睡容,心里十分满足,此时见她长睫微颤,随即睁开一双明净的秋水眸,不禁一笑,道:“咱们家并没有长辈,你不必起得太早,只是今儿去给老爷子老太太请安罢了。”

雪雁披衣起身,伸手挽了挽散落一夜的青丝,道:“一日之计在于晨,即便不用给父母长辈请安,也得早些起来,读书练字习武,哪一样都不能等到日上三竿。”

赵云见她皓腕如玉,顿时想起昨夜一身凝脂雪肤,亦坐起身,道:“也好,都说你读书识字,书法极好,我也想见见。”

说毕,夫妻起身,叫人送了热水进来梳洗。

赵云梳洗完,见雪雁正由着小兰梳头,等她梳好了头发,戴的首饰并不多,除了正面的衔珠大凤钗外,便只戴了挑心和压鬓两样,腕上各自戴着昨日赵老太太给的金镶玉镯和一只白玉镯子,金玉两锂间又戴了一个红藤圈子,赵云看毕走过来,道:“我给你画眉。”

雪雁一怔,随即抿嘴一笑,仰脸让他出手。

赵云一手拿笔,一手扶着她脸,细细端详了一番,尔后往她眉上轻轻一描,长眉如烟,红唇若樱,待得收拾好了起身,恰似天边一朵轻云出岫。

小兰在旁边看着,收拾妆奁,笑道:“都说张敞画眉,今儿见到姑爷给姑娘画眉,我料想那张敞画眉的场面一定不如眼前好看,像画儿似的。”若是赵云脸上没有那一道疤痕,方才所见的画面就更好看了。

雪雁笑道:“就你们多嘴。”

赵云叫人家里的人给雪雁请安,雪雁只带了小兰和翠柳两个陪嫁丫头,赵家只有两个小厮和两个婆子,雪雁尽知,因镇上的规矩并不似豪门大户,所以也受了小厮的礼,她原本见过这二人,此事亦是一笑,叫小兰赏了荷包给众人。

其中观月跟赵云日久,最为赵云欢喜,当初他还想着雪雁那么好,不知道便宜了谁,没想到最后竟然会便宜了他们家的大爷,真是天造一对,地设一双。

赵云道:“咱们先去老宅,一会子在老宅陪着祖父和祖母们用饭,自己家里的事情回来再料理不迟。”

雪雁微微颔首,由着他拉着自己出门,并没有带上小兰和翠柳。

赵云对路边向自己问好的乡邻人等点了点头,然后对雪雁道:“镇上乡邻十分淳朴,日子也过得并不奢华,咱们家只仅次于江大财主家和我外祖父家,且咱们家离老宅并不甚远,因此步行过去便好,若是驾车,虽然轻便,却难免惹来一些闲话,你千万担待些。”

雪雁笑道:“放心,我岂能不知入乡随俗的道理?”

赵云眼里闪过一抹赞许,又道:“等从老宅回来,我将家里的东西和钥匙都交给你管,去了成亲的花费,加上各处的礼金,大概还有四百两上下,都给你收着。咱们家在京城里有一处宅子,一共前后两进,离周家不远,先前赁出去了,一年有二百两的进项,还有十顷良田,只是京城附近的好地都被权贵所占,所以咱们家的地离得远,足有三百里,平时都交给佃户耕种,一年收两季租子,约莫五六百两的进项。”

雪雁听了,满心疑惑,她想起自己二百亩地一年收了二百两银子,是因为交了税,但是从前听赖家说过,紫鹃一百亩地一年的进项是二三百两,如何赵云五百亩地的进项只有五六百两?他还不必交税呢,竟和自己的差相仿佛,不知不觉问出了口。

赵云叹了一口气,道:“那荣国府对佃户盘剥极狠,我素有耳闻,兼之庄头也想得到好处,所以收的租子极高。你那姐妹的父母都是荣国府的管事,自然和荣国府一般行事,由此可见林淑人也是厚道人。咱们家的佃户过得也苦,一年一季一亩地不过打几石粮食,每逢天灾*时,连糊口的粮食都没有了,我没那心思盘剥得太狠,便只收他们一亩地一年一两银,好歹他们能过得丰足的年景,因那个村子的地都叫我买了,他们也机灵,并不敢叫外人知道。”

雪雁听到这里,由衷生出一种敬佩之意,毕竟百姓是最苦的,能略作相助,何乐而不为?此是善事,而非为名为利,何况赵云并不出仕,要名利何用。

赵云又道:“咱们镇上附近乡邻的田地多在我名下,不必交税,因此比别处的百姓富足些。说实话,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规矩,因为如此行事,导致达官显贵俱是广置田,多置房,门人经商,不交赋税,国库日益空虚,百姓愈加困苦,可惜我一人不能扭转乾坤。”

说到这里,赵云自嘲道:“眼下我也违了心意,受了乡邻之托,真真可笑,我说的那样动听,还不是一样不必交税,得了这样的好处,站着说话不腰疼。”

雪雁甚为赞同,安慰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你也不是给百姓伸张正义,而是从国之立场所言。其实我也觉得一视同仁最好,因为天底下最有钱的正是达官显贵,他们置办了大片的良田,留下零星给百姓的都不是什么好地,若说天下百姓得其五,达官显贵亦得其五,但是达官显贵的数目岂能比得上百姓之多?若是和百姓一样交税,国库绝无空虚之理。都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你也是不忍乡邻受到盘剥如此罢了。”

听了雪雁的话,赵云顿觉惊喜交集,道:“你也赞同我的意思?”

雪雁微微一笑,道:“你说的有理,我自然赞同,你若说得无理,我便是反驳了。”

赵云握着她的手不禁紧了紧,道:“当初我如此言论,曾惹得老师和同窗嘲讽不已,都说我异想天开,若是读书上进为官做宰没有这些好处,怎么说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没想到,继周将军之后,竟然有你懂我。”

雪雁笑道:“你想得虽好,只是恐怕不易实现。”

赵云叹了一口气,道:“正是,我无法出仕,言论也不过是在嘴上说说,若想真的天下大同,岂是朝夕之谋。”

雪雁点头道:“没个百八十年,怕是不能的。”

赵云道:“原来你也知道这些,真真是家学渊源,你有如此见识,可以想象得到林淑人是何等样人。倒是我的造化,我本来只以为你略识得几个字罢了。”

雪雁横了他一眼,既打算和赵云好好过日子,她自然会将自己的好处一一展示出来。

赵云见她眼波如水,心中一荡,只是赵家老宅已在眼前,便拉着她进门,道:“祖父和祖母现今同三叔一家住在一起,这些你知道,除了三叔一家,只有两个做粗活的婆子和外头的几个长短工,许多针线细事仍是由三婶带着弟妹等人料理。”

雪雁点了点头,记在心里。

及至到了上房外,早有人通报进去,牛氏和米氏婆媳二人迎了出来,满脸堆笑,牛氏开口道:“老爷子和老太太正念叨着呢,可巧你们就来了。”

夫妻两个进去请了安,亦陪着两老用饭,因雪雁是新妇,得以上桌,并没有隔开。

正用着,忽听外面一阵吵嚷,婆子匆匆进来,气喘吁吁地道:“老爷子,老太太,昨儿在云哥儿婚事上闹事的一家子又来了。”她深知赵家之事,也厌恶赵启一房,且他们被逐出宗族,亦不能再以二爷呼之,故有此语。

赵老爷子筷子往桌上一拍,怒道:“他们还有脸再过来?昨天没被打够?”

赵云昨日已知赵启一家在自己成亲时闹事,立时站起身,道:“祖父,让我去料理他们。”

赵老爷子无力地摆摆手,道:“你打一顿出气便是了,别出了人命,他们倒没什么可惜的,只是你可不能惹事。明儿我跟族长说一声,叫镇上乡邻百姓都看着,他们若敢踏进镇上半步,腿打折了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电脑今天修,昨天还是二十分钟一死机,没能写完,好容易写完了,~~~~(>_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