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浮霜 > 第三百二十二章 谋断

浮霜 第三百二十二章 谋断

作者:照烧茄子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7:10 来源:笔趣阁

物资源源不断的以润州为中心,通过各路途径运送到宁州道。南洋的大米、成批的火器、甚至还有搭载大船,从福广运来的各色水果!

开春之后,外洋海船的到港,令江淮的粮食价格跌入了底谷。倾全力囤积了一年的茶叶创下了巨额销售量,依照定下的远期合约,浮霜为江淮换来了足够吃一年的粮食,于是江淮灾年的人均生活水平甚至超过了丰年。

经济作物通常都是比农业作物要更值钱的,江淮人突然发现,土地用来种植粮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是种无耻浪费!

有了余粮心中不慌。新兵招募工作进行的越发顺利,虽然这些新兵一时也不会直接派上战场,但预备队的组建,令后勤运输水平大为提高,也储备了足够发力的后劲。

润州,就仿佛一座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的马达,正飞快的往战场最前沿输送着血液。

西蜀的夏季则远没有江淮轻松,虽然蜀中平原连续三年的丰收,可睿王为了开战对蜀地的压榨,反而令蜀地民不聊生。乘着季氏大战的契机,蜀中富户豪门开始偷偷的转移资产,家中的核心人物也想尽了办法的往广东福建逃离,那里没有战事,又远离西蜀,虽然背井离乡,但至少不用担心时不时会闯进家中勒索的官兵。

普通老百姓没地方搬家,则干脆跑进了山里。蜀中山区很多地方人烟罕至,道路不通,官兵根本追不进来。也没精力追捕,这里便成了贫苦的底层百姓最后的避风港。

赋税的压力、官吏的诈取。迅速抽空着西蜀的繁华,不少小城镇已经被废弃。荒无人烟,中型和大型城市的人口也骤减,白日里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就生怕被官兵盯上,商业瘫痪、交易停顿,整个西蜀退回到了最原始的小农经济时期。

而此时季景斋已经停不下来了,五十多万大军驻守郦城,每日的消耗简直令人咋舌,若不是他攻克北地怀王时。损耗甚微,后来又养精蓄锐的了一年多两年,此刻早就断了粮。

其实说到底,战争,最终比拼的其实还是经济实力。

豫州城内,季清诚焦头烂额,作为豫州代留守,他父王出战的时候,他便是负责调集物资的人。玩花观鸟、斗鸡走狗惯了的睿王世子突然发现。经营调度其实比算计阴人更加复杂百倍。他的父王不断的从郦城来信催促,要物资、要粮草、要钱银,这些信几乎将他逼疯了!

他不敢不给,甚至不敢延迟!他很清楚自己的父王是疑心病多么重的一个家伙。只要自己稍有推脱之词,怕是即刻会引起父王的猜忌,怀疑他别有企图!

因此季清诚从豫州人人称赞的翩翩公子。化身为了逼人破产的阎罗,他成日带着官兵扫荡着富户豪门。在挖地三尺之后,又开始把目光盯上了中产之家……

睿王府打了无数的白条。许诺了成百上千的官职,只可惜这些利益和官位都是需要季景斋击败卫东鋆,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才能实现的。

驻守郦城的季景斋心情十分糟糕,上辈子,西蜀与江淮在郦城和宁州之间对峙的情况并未发生过,因此他也没有了参照,不知道卫东鋆下一步会怎么走。失去了依仗的季景斋开始惴惴不安,这数年来,无论是布局联姻,还是攻打怀王,他都习惯了参考上辈子的经验,他每走一步都喜欢保持与上辈子趋同,生怕因为变数破坏了自己的优势,事实上却因此也失去了冒险冲击的勇气。

他反复推敲着卫东鋆会如何、应该如何、却没有丝毫头绪。从与卫氏开战以来,卫东鋆给他的感觉就十分陌生,稳扎稳打的战术甚至令他怀疑对手根本换了个人!

卫东鋆不应该是最喜欢冒险的吗?他的战术和他的为人一样,充满了赌徒一掷千金的豪气。可如今这位对手宁可毁掉好不容易攻下的廖州,退守宁州道,都不涉足三百里外的郦城,就仿佛郦城毫无吸引力!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季景斋百思不得其解,难道郦城不够令人动心吗?攻下了郦城,可就是攻下了西蜀半壁江山啊!何况还有他季景斋本人坐镇!最初他设下这个局的时候,就算定了,卫东鋆即便是知道后方会有人偷袭粮道,也定然舍不得这块到嘴的肉,却没想到事实上他却如同一位心如止水的老头般,挥挥手走的干脆!

派出去偷袭粮道的三股部队全军覆没,宁州被掐断,卫氏大军来回清扫,他们根本没有活下去的机会。又是四万人的损失,虽然不至于伤筋动骨,也算是损失不小了。季景斋气的咬牙切齿。

可若说这辈子的卫东鋆与上辈子截然不同,却又并非完全如此,起码双方对峙廖州时,卫东鋆偷袭郦城的举动却与上辈子分毫不差,连选择的路径都是同一条!此外还有几次小交锋,也令季景斋有种熟悉的感觉。

正是这种感情,使得季景斋不舍得完全放弃自己的计划,他最大的胜招便是两世为人的先见,这是上天给他的机会!是命运赐予他的金手指!

所有的变化都必须扭回正道!只要营造出与上辈子相似的局势,卫东鋆便会做出同样的决断,他才有机可寻!

仔细想想上辈子是怎么打的?季景斋打定了主意,便仔细回忆推敲起来。

上辈子双方开战时,兵力悬殊比当下更甚,西蜀五十多万大军对战江淮三十二万人。江淮由于卫东淳、卫齐瑞闹的分裂,由于广州福建的收复战争,损耗了许多人口,因此兵力一直处于下风。

双方交战开始之后,季氏试图围剿卫氏,在宁州、廖州和荆州地区各分布了近二十万大军,从三路进逼江淮,江淮由于人数受制,外加浮霜出卖的情报,屡次失利,卫东鋆一直处于下风。直到卫东鋆奇迹般的摆脱了围剿,从西蜀三路大军中间绕了过去,奇袭郦城,占据了这座西蜀的屏障。

西蜀大军后路被断,卫东鋆乘机直线西进,进逼季氏老巢豫州,最终与季景斋交战于豫州城下,剩余的两路西蜀军头领心存不轨,未能及时回援,以至于豫州城被克,季景斋才兵败自尽。

因此这辈子季景斋早已找了个借口,斩了自己手下这两名大将,此次出兵也是自己把控着全军,并未分兵作战。

可此刻,他突然觉得或许还是应该和上辈子一样,分兵三路,然后引诱卫东鋆决战与豫州城下才是!

上辈子是被卫东鋆出人意料的绕过了围剿,进逼豫州城下,这回却可以‘故意’放卫东鋆的大军西进,随后从后方包抄!

最主要的是,如此一来,他西蜀军的主力便可以后撤回豫州,粮草供给的压力也会有所减缓,总比在郦城对峙要好的多。

于是于是恒顺十七年八月,季景斋分兵三路,一路留守郦城,一路驻守到原廖州的位置,自己则带着十八万大军往豫州撤离。廖州和郦城之间间隔较短,可以互为犄角,与驻扎在宁州道的卫家军呈品字形对峙起来。

季氏的变阵撤退,令卫东鋆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没有想到促成季景斋做出如此决断主要是因为上辈子的经历,和越来越难以为续的粮草供给。他只觉得季氏这撤军实在是古怪。

季景斋带走了十多万人,虽然难以估量留下的具体兵力,可从探子回报的信息推断,郦城和廖州的总兵力应该和他相差不了多少了,甚至可能还要稍微欠缺些。

兵法上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对方相比弱势的部分而制胜,为上兵之策。分散兵力通常为兵家大忌,但事实上任何策略都是因地制宜、利弊相存的。在卫东鋆看来,季景斋留下的这两个‘钳子’固守郦城和廖州,虽然总兵力有所欠缺,然而一旦发动进攻,实施两面嵌击,有主有次或有佯有真的出击,反倒是会使得卫家军首尾不得相顾,十分被动。

看样子宁州是不能呆了,得‘绕过去’摆脱这两路西蜀军的围剿!

只要绕过了这两处屏障,大军便可以直下蜀中平原!届时进逼豫州也是指日可待!

三日后,卫氏发兵廖州,缺乏城防的廖州守军几乎等同于野地遭遇战,与卫家军试探性的交手半日,双方鸣金收兵。第二日卫氏又围攻郦城,投石机火炮随意乱射,却并不登城,不紧不慢的攻打了四个时辰,在廖州军赶来援助前撤退。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小规模缠斗了有半月之久,双方每日交战,不是在郦城之下,便是在廖州旧址,却从未真心对战,每次最长不超过半天,最短有时候就打一个时辰,如练兵般的收发自如。

渐渐的,对战成了习惯之后,八月末的一日,卫氏突然两面同时强攻,实际掩护着卫氏主力从中路突围。

或许是半个月来挠痒痒似得战事麻痹了西蜀军,又或者是旁的缘故,反正两日后,卫东鋆带着主力成功从两军之间穿过,进入了蜀中平原。

望着一眼平川的广柔土地,卫东鋆心中蠢蠢欲动,径直向西,进逼豫州?或许这会是尽快结束争斗的最佳方案。(未完待续……)

PS:感谢程恋轶的粉红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