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昨日之门 > 第171章 出路

昨日之门 第171章 出路

作者:土土的包子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5:52 来源:笔趣阁

按照地理划分来说,兴安隶属于内蒙,毗邻北疆边界。境内的大兴安岭物产富饶,野生浆果类资源丰富,唯一要命的是这地方只能走公路运输,不通火车。

最近的车站要在八十公里之外的大杨树站,这大杨树站隶属于北疆。从事生产、制造,首要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据说前几年几个韩国商人兴冲冲的跑来兴安考察了一番,当时瞧见漫山遍野的野果眼睛都直了,这些东西只要运出去就是成捆的美元。结果回去一核算成本,运输费用太高,走公路运输运到外面,完全没了成本优势。

刘石侃侃而谈,在饮料厂他做过技术员,也曾经全国各地到处跑,去知名企业学习、考察过,见识放在这年头已经算是不凡。依着刘石的诉说,余杉琢磨了下,否定了当初完全走公路运输的路子。没别的,太贵。

而且这些浆果不耐存储,想要运出去,最好的办法是在当面进行粗加工,将蓝莓之类的做成浓缩果汁。然后再走公路加铁路的运输模式,运到齐北,进行第二步的深加工,做成各类果汁饮料,销往全国各地。

余杉计算了一下,他这饮料厂短时间内根本就开不起来。现在眼瞅着都要十月份,山上的野果马上就过了收获季,就算一切顺利,连跑手续带谈判再带工厂建设,余杉的饮料厂最快明年六月份能投入生产就不错了。

而六月份的时候,大部分的野果刚刚开花,有的都没坐果,没有原材料余杉的饮料厂拿什么生产?

说这话不过瘾,刘石瞧着余杉三人穿着不凡,门口停着的那辆三菱吉普也充分说明了仨人的财力,于是热情的起身,招呼着余杉等人进了一趟上。

山路难行,刘石边走边介绍,说是以前根本就没有路,脚下这条土道还是伐木工人用拖拽原木的拖拉机生生碾压出来的。进到山里,时不时的就能瞧见一些野果,余杉还在树上发现了猴头菇。

瞧着野生木耳、蘑菇,张铭晟动了心思:“我在澳洲留学的时候,超市里头野生的蘑菇可是比牛排还要贵。余总,不如我们再开一家山货处理厂?”

没用余杉回答,前面领路的刘石就笑着说:“别看野果没人要,可这山货早就预定出去了。”不论是木耳还是各色菌菇,处理起来都很简单,晒干了,除了水分也不占多少重量。兴安当地的土产公司以及各地的贩子,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进山收山货。

有道是物以稀为贵,这年头也不讲究什么野生、养殖的,当地居民都是上山采摘山货,什么成本都没有,权当是无本的买卖了,是以这时候野生木耳、菌菇的价格甚至比养殖的还要低。

余杉可是知道,进入二十一世纪,有识之士就瞧准了商机,愈发注重环保与品牌意识,依靠绵延的兴安岭,创出了好大的局面。那时候一等品山货直接出口创汇,销售国内的所谓一等品其实大部分都是养殖的。

这是一条不错的财路,但余杉投资的目的本身就不是为了赚钱。如果想赚钱,他莫不如继续投身国际金融市场,在不影响大方向走势的情况下,一年随随便便赚几个亿很轻松。

走了一段,几个人都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俯瞰下去,漫山遍野红、黄斑驳,极为赏心悦目。余杉叉着腰,舒缓着酸涩的双腿,这时候就听见一声汽笛响,山脚下的林间钻出一辆蒸汽火车来。

余杉诧异的问:“这地方还有铁路?”

刘石说:“窄轨铁路,都是林场的。不过近几年封山育林,十天半个月也不见过一辆火车。”

甭管是不是窄轨,有铁路就能将运输成本降下来。余杉兴奋的问:“那这条铁路通向哪儿?”

“一直通到红宴……余总,你是想打这条铁路的主意?”

余杉点头:“是有这个想法。怎么,以前也有人这么想过?”

刘石笑了两声说:“当初那几个韩国人也想过,跟林场谈了谈,没谈成。”

九十年代初期,整个东北还没有下岗潮,各个国营单位依旧牛气冲天,甭管是不是外商,说不给你面子就不给你面子。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这都封山育林了,林场一年能有三个月开工,上上下下的领导也意识到了再这么下去不是办法,这时候去谈比当初难度降了不少。

余杉琢磨了下,心里差不多有了谱。休息了一阵,余杉陡然说:“刘老弟,我看你对这片山有很深的认识,有没有兴趣到我的公司来上班?”

张铭晟察言观色的功夫炉火纯青,适时的说:“刘老弟,这位是我们乐果集团的余总,我们集团打算在北疆建一座天然果汁饮料厂。”

刘石有些诧异,说:“饮料厂为什么建在北疆?放在兴安不是更好?”

更接近原材料产地,可以就地加工,省去了不少成本。但这不是余杉想要的,于是他想了想说:“刘老弟,你只考虑了运输成本,有没有考虑人力成本?”

兴安这地方在齐北北面,一年七个月都是冬天,九月末就开始下雪,当地的主要经济就是林木业,农贸产品全靠外地运输。不说别的,盛夏时节,齐北的茄子最便宜的时候一块钱能买一麻袋,可兴安这地方居然还能卖到八毛钱一斤,生活成本极高。

花的多,赚的自然也不少。就说伐木工人,一个月能赚一千多块钱。更为要命的是,兴安人口不多,没那么多富余的劳动力。

如果在这里投资建厂,的确是省了运输成本,可人力成本却贵了不少。

听了余杉的话,刘石想了想,叹息一声,没再说什么。余杉能看出来,而立之年的刘石还是想为家乡做点儿什么。

于是他再次邀请,说:“我们乐果的初步规划是,在齐北投资建厂,在兴安当地建一个初加工中心。刘老弟,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希望你能把这个粗加工中心负责起来。”

凭着余杉的感官,现在的刘石还青涩、稚嫩的很,跟后来呼风唤雨的刘石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差了十七年的经历与见识,眼前的刘石就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余杉改变了想法,他不可能把这样的刘石推到总经理的位置上,那是对公司的不负责,恐怕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没几个能服刘石的。

“我?”刘石惊讶了下,随即兴奋起来:“我能行么?”

“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也要对我的眼光有信心。”余杉看了看天色:“肚子也饿了,咱们边下山边说。”

下山的路上,刘石对余杉的态度愈发恭谦,说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依着刘石的意思,粗加工要做的不多,与其重新择址建设,莫不如把兴安饮品厂给收购了。既然饮料厂最快投产要在明年六月,那现在不如未雨绸缪,提前存储野生果汁。

收购了饮品厂,完全可以在厂区内扩建冷库。现在是九月末,如果操作得当,今年还能收购、存储一部分野生果汁。余杉觉得刘石说的有道理,下了山,众人在镇子里找了家饭店用了餐。

刘石详细介绍了饮料厂的情况,兴安饮品厂,总计有工人五十八人,历年经营下来,不但没有盈余,反倒欠了银行七十多万,开不出工资,也没钱生产,妥妥的成了政府包袱。上头有两个意见,一个是承包给个人,另一个是干脆打包发卖。

吃过午饭,余杉觉着时间紧迫,干脆让张铭晟跟着刘石去饮品厂谈了谈。两个人去的快,回来的更快。张铭晟脸上倒是没什么,刘石的脸上则写满了愤怒。

余杉看了一眼,就大概能猜出来大概的结果了。这年头倒闭的国营厂家,一部分是经济转型让厂家无所适从,而另一部分则是妥妥的**。

厂里的头头以厂为家,赚的钱倒倒手揣自己兜里,东西没少卖,结果一年到头算下来不但没赚钱,还亏了不少。眼见厂子经营不下去了,这帮人又有了别的念头。他们很清楚究竟赚没赚钱,所以就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把厂子承包下来。当然,这帮人也有破产清算后,生怕上头发现他们做假账的顾虑。

余杉不知道几个月后刘石是怎么从一堆蛀虫中脱颖而出,承包了饮品厂的,但他觉着,既然刘石最后能承包到手,就说明事情后来有了转机。退一步来讲,余杉挥舞着钞票,只要找到当地招商局,一准被待为上宾。没准建一个新的,比买现在的饮料厂还便宜呢。

这事儿他没往心里去,真正让他在意的是那条小铁路。窄轨铁路的重点在红宴,而红宴已经在齐北范围之内了,后续的车皮问题完全可以跟齐北市政府去谈。这一趟兴安之行,余杉心里逐渐已经有了对公司主营业务的大概脉络。运输、生产都不是问题,果汁配方都不用自己研究,直接跑去一五年购买成熟配方。接下来只剩下一个问题,产品的出路在哪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