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昨日之门 > 第144章 末班车

昨日之门 第144章 末班车

作者:土土的包子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5:52 来源:笔趣阁

徐惠唱的很投入,余杉用数码相机忠实的记录下了她的首演。一曲唱完,掌声依旧。余杉听见后座有人赞称歌词写的很好,至于初次登台的徐惠,根本就没人提。

这也很正常,持票进场的观众,大多数都是从企事业单位拿的赠票,年龄普遍都三十往上,退休的老干部都有,根本就没多少年轻人。对于他们来说,刘焕唱的很好,而徐惠唱的也就是那么回事。余杉相信,如果换一个舞台,换一批更年轻的观众,徐惠的唱法肯定会收到追捧。

徐惠唱完了,余杉没急着离开,而是一直坐在那儿等到了演出结束,他生怕演出结束之后秦部长找不到他人。果然,演员们齐齐上台谢幕,歌声中老电影院灯光亮起。秦部长回头张望了一眼,随即引着一个高瘦的中年人找上了余杉。

秦部长一介绍,这位姓吕,是齐北主管经济的副市长。第一次见面,吕副市长说了些感谢的话,说了些欢迎的话,握过手互留了电话,旋即分开。又跟秦部长聊了几句,余杉就带着杨睿去了后台。演出结束,后台一片忙碌,余杉跟杨睿西装革履的即便有人瞧见了也没人上前阻拦。

俩人找了半天,才找到徐惠。不但徐惠在,好姐妹谭淼也在。瞧见余杉跟杨睿,徐惠赶忙起身打招呼。

余杉笑着说:“唱的不错,祝贺你演出成功。”

徐惠拍着胸口后怕的说:“吓死了,一上台脑子一片空,总算是没出错。”

这会儿的徐惠已经换回了原本的衣服,只是脸上的妆还没卸。如刘焕那样的大腕,自然有化妆师给卸妆。而徐惠这样没名气的新人,就得自己动手。

余杉将数码相机回放给几个人看,徐惠看完了有些讶异的说:“这是我么?我自己都认不出来了。”

“第一次登台什么感觉?”余杉收了数码相机问。

徐惠蹙着眉头想了半天,摇摇脑袋,说:“不知道。我现在脑子还是空的……不过,啧,说不上来,感觉这不是我想要的。”

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余杉知道徐惠想要的是什么。他说:“就当练胆子了,以后你会登上更专业的舞台,唱你自己喜欢的歌。”

“恩!”徐惠用力点头,甜甜的笑了。

房门推开,穿着长袖衬衫的刘焕出现在了门口:“哟,余老弟你也在啊?正好,我还找你有事儿呢。”

“焕哥辛苦了,赶紧坐。”

正跟大木头杨睿闹别扭的谭淼立刻放过了杨睿,尖叫着迎上去:“刘焕老师,待会儿能给我签个名合个影么?”

“好啊,没问题。”

刘焕给谭淼签了名,又合了影,这才坐下跟余杉说:“余老弟,我昨儿晚上就想起这事儿了,一直忙,现在才有时间问你。你那歌我唱了,以后没准还得放进专辑,这词曲作者怎么写?”

依着余杉的意思,这歌就送给刘焕了,他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结果人家刘焕不想占这个便宜,不要钱也就罢了,作者跟版权必须得掰扯清楚喽。

余杉拗不过刘焕,随口说:“那就把词曲作者都写成杉子吧。”

“好,”说完了这事儿,刘焕转头看向徐惠,说:“小惠这嗓子真不错,我昨天给她测了下,她最高唱到了highf。高音强烈,平缓的时候又能娓娓道来,非常有天赋。”他组织了下语言,说:“天赋归天赋,但继续留在齐北唱酒吧,那就等于浪费天赋。我有个建议啊,我觉着小惠应该去专业的音乐院校进修一下,她有底子,乐理部分很容易就能捡起来。在学校里进修一下,等再出来可就了不得了。”

听了刘焕的话,徐惠一声不吭,只是看向余杉。她已经习惯于让余杉给她拿主意了。

去音乐学院进修是好事儿啊!余杉说:“去进修当然是好事,可我就是个商人,实在没有这方面的人脉。”

刘焕笑了,伸手指点着余杉说:“余老弟你这人不实在,这是又把我往上架呢?行,等我回头联系联系。”

余杉一琢磨,一个主意跃出脑海,他说:“焕哥,我看不如让小惠跟着你学习。”

“不行不行,我这要是教不好不是误人子弟么?”刘焕一个劲的推辞。

这回不用余杉使眼色了,一旁的谭淼赶忙用胳膊碰了碰好姐妹徐惠,哪怕再傻,徐惠也明白什么意思了。于是不好意思的站起来,朝着刘焕鞠了个躬:“刘老师。”

“诶哟,这是干什么?”刘焕赶忙站起身:“我这水平有限……”

余杉在一旁说:“焕哥,你这话可就不实在了。你专业科班出身,又教了这么多年书,国内比你水平高的可真没多少。”

刘焕的确是很欣赏徐惠,在他眼里徐惠就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原石,稍稍打磨就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所以他只是推让了一阵,就答应下来:“行,那我先帮小惠联系个学校。平时我再给她指导指导……诶?怎么说着说着把我给绕进去了?”

余杉笑而不语。刘焕待了一阵就走了,他还一直遗憾,说原本打算演出之后请余杉吃顿饭,结果时间太紧,他明天一早就得飞回首都准备央视举办的抗洪抢险晚会。所以只能留待以后,等余杉到了首都,他一定尽地主之谊。

刘焕一走,徐惠卸掉身上、头上的配饰,几个人一台车也走了。

回到家的余杉脑子里很乱,那隐藏在幕后的家伙再一次向他伸出的触手,要命的是余杉至今不知道对方是谁,更不知道这一切是因为什么;结识了秦部长与徐惠拜师刘焕倒是两件好事。有了刘焕这位未来月坛大佬级人物保驾护航,徐惠的音乐之路会变得更好走。

幕后黑手与徐惠的事儿余杉暂且放在一边,一个毫无头绪,一个还需等待。倒是与秦部长的接触,让他与齐北的高层领导搭上了线。

与秦部长的一番谈话,鉴定了余杉在齐北投资实业的念头。一来实业投资会给余杉带来保护,让他能从官方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二来他是真心看着齐北乱成这样于心不忍。

具体的投资项目余杉已经有了初步打算,他放弃了自己比较熟悉的信息技术、it,在齐北搞信息技术跟软件,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儿。一五年都没搞成的事儿,放在九八年同样不可能。不论从气候角度,还是从其他角度来看,这两样放在齐北都不合适。

余杉选择的是可以吸纳大量下岗职工的密集劳动力产业,与北疆兴安岭的特产相结合,复制出一条果汁饮料产业的广阔道路。没错,是复制而不是开创。身为穿越者,余杉完全可以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他没搞过,心目中却选定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合作者。这人余杉还见过,就是在一五年买他画的那位兴安集团董事长刘石。

因着看过齐北电视台的采访,余杉倒是知道这会儿的刘总日子过得可不太好。他如今还委身在一家濒临破产的汽水厂里做技术员,等到了年底,汽水厂破产,刘石下岗,这才开始琢磨着去承包汽水厂。而刘石正是靠着承包汽水厂,才一步步的发展处兴安集团这么个庞然大物。

合作对象有了,资金却成了问题。九八年这会儿,饮料、饮用水厂商的竞争已经日趋激烈。投个几百万小打小闹,想要偏安一隅都是做梦,残酷的竞争会迅速把余杉的投资挤出市场。想要在市场中抢占份额,就得有足够的规模。

余杉的手头还有几百万资金,期货市场每个月都会给他带来至少四百万的收益。但这远远不够,余杉需要更多的钱。

可是从哪儿弄钱呢?余杉开始琢磨着要不要回去一趟,利用一五年的资讯好好查查这会儿的赚钱机会。一边这么想着,余杉打开卧室抽屉,翻起了来自一五年的交易记录与苏眉复印的旧报纸。

翻着翻着,余杉突然从复印的旧报纸上发现了机会!八月十三号的新商报记载了俄国股指下跌了百分之五十五,八月十七号,俄国政府与银行出台稳定金融秩序的政策与措施,结果金融市场形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恶化。等到了九月二号,卢布贬值百分之七十,带动欧美汇市全面波动。

九月九号最后一份报纸,零星记载着此次俄国经济动荡,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延续,也称为第三阶段。其结果是俄国经济一蹶不振,国际炒家血本无归。

余杉从中看到了机会,俄国股市也就罢了,单单是卢布的贬值,就是天大的机遇。因着这一段时间进入了期货市场,余杉对金融操作有了一些肤浅的了解。他知道怎么利用货币贬值去赚钱。

说起来很简单,首先,利用手头的资金存入在国际上有信用的银行,以这笔存款作为抵押,从俄国银行贷出一笔卢布。利用金融杠杆抛售贷到的卢布,兑换成美元或者其他货币。等到卢布贬值到了一定程度,再用手中的别国货币购买卢布。因为汇率的变动,剩下的钱就是余杉赚到的。

比方说现在卢比与美元的汇率是6.2:1,卢布贬值之后变成了20:1,那结余的这13.8卢布所兑换的货币就是利润。

什么事儿都是想着容易,做起来难。现如今国际上货币结算根本就不用人民币,余杉必须得想办法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余杉出过国,也兑换过美元,所以多少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政策。拿着身份证去银行按照官方汇率一次能兑换两千美元,全年累计最多能兑换五万美元。想要再多,就得多预备几个身份证。

余杉既没那么多身份证,更没那么多时间去浪费。再者说,即便换了美元,还涉及到一个汇出的问题。即便汇出去了,余杉也没门路找俄国银行办贷款。想了想,余杉觉着两眼一片漆黑,完全不知道如何着手。可要让他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他又不太甘心。

瞧瞧时间都过了零点,思来想去,余杉给张铭晟打了个电话。

电话响铃好半天,张铭晟才从睡梦里醒来接了电话。

“老板?”

“是我。我有一个想法,你看看有没有可行性。”

余杉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张铭晟琢磨了一下,说:“兑换美元汇出去这个问题不大,不走官方渠道,可以走地下钱庄。我在银行的时候接触过一些地下钱庄,兑换美元要抽一部分,往境外汇出一百美元抽成不超过五毛人民币。”

随着改革开放,南方沿海地区经济活力十足,与此同时地下钱庄应运而生。进行非法外汇交易的,大多都是企业。这些企业对外汇的需求量很大,国家又实行外汇管制,通过正常渠道得到的外汇数额有限,于是这些企业干脆知法犯法。地下钱庄的兑换手续费不高,一般维持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之间,手续简单,机具诱惑力。

解决了一个问题,张铭晟又开始说第二个:“老板,我在澳洲上学的时候倒是对炒货币有一些了解。咱们的资金太少,在俄国也没有关系,所以想要操作这事儿,就得委托那些基金。不过,按照老板您的想法,这种委托,基金抽的佣金不会少。”

“会抽多少?”

张铭晟说了个数字区间,余杉盘算了下,还有赚头,于是追问:“老张,你有门路么?”

张铭晟说:“我试试看吧,以前在澳洲留学的时候认识个香港同学。刚毕业那会儿还有联系,听说他去了一家基金公司。好多年不联系了,就是不知道他还做不做这一行。”

“好,你明天一早就联系。如果这事情成了,我一定给你包一个大红包。”

听余杉这么说,老张倒是没了自信:“我先试试吧。”

能做的余杉都已经做了,不管多不甘心,余杉都得等待。第二天一早,余杉依照惯例把今日的期货操作指示给了张铭晟,又嘱咐了一遍,催着老张赶紧联系。老张这人倒是靠谱,十点多的时候,回电话告诉余杉,他跟那同学联系上了,那人还在基金公司干。

这事儿有门啊!听老张这么说,余杉心里已经兴奋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