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时空行走者 > 第六十章 好大一番忽悠

时空行走者 第六十章 好大一番忽悠

作者:夜雨天启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0:31:41 来源:笔趣阁

(求推荐,求收藏,觉得合适的朋友,请给予一下支持。谢谢!)

“大王现在地区不广,军士不足,妄动刀兵,唯有死路一条。”

陶元宗沉声说道,仿佛他已看见白夜兵败身死,国破家亡的一日。

“为何?”

白夜用急切的语气问道,装出好奇想知晓的模样。

陶元宗很认真,语气严肃,动作一丝不苟,不复进门时的傲慢,完全像是站在白夜角度考虑,他道:“大王岂不知现在很危险!”

说着,他偷偷瞄了眼白夜,见白夜一脸深思,他心中更得意几分,手捻胡须,在大厅内来回踱了几步,继续问道:“大王如今土地,比之我家主公如何?”

白夜摇了摇头,略带叹息答道:“不如!”

“大王领地内,人口比之,又如何?”

“不如!”

“大王旗下,可有高人义士来投?”

白夜再次摇了摇头,似是十分遗憾和疑惑道:“没有!”

“正是如此,大王地不广,民不多,人才稀疏,妄动刀兵,岂有不危之理?”

陶元宗一脸肯定,白夜没说话,装作皱眉凝思,任由这人卖弄下去。

只见他又神色恭敬,拱手朝着北方鞠了一礼,道:“当今天下之势,蒙古暴虐,一家独立北方,我主杨公顾天下安危,兴义师以拒蒙古,转战四野,所至处,莫不顺从降伏。主上亦感势单力孤,疲乏无力,遂促成盟约,号召天下以攻蒙古。而今大王不入联盟,不攻蒙古,反取主上之地,岂不有违大义?”

“主上心有雄才,腹有韬略。不过五年,地之大,比大王数倍有余,人口之多,城池内摩肩接踵,人潮如海。又有高人义士接相来投,主上门庭宾客如云,高朋满座。如此兴盛之事,主上尚经营细微,行寸步如履薄冰,与邻修睦,相约取蒙,不敢妄动。”

“吾听闻大王不慕王道,不施仁政。于境内,教化顽民习旁门左道之学,修奇技淫巧之工,而将儒门正学,先贤圣师之言,弃之如敝履。此其一也!”

“大王在境内,滥用民力,大肆兴建土木水利,岂不闻民力有限,需修养生息?此其二也!”

“大王境内法度严苛,稍有过错,即施以惩罚,岂不知律法存乎人情之间,酷法苛律,致秦二世亡国灭种之祸?此其三也!”

“大王对治下贩夫走卒,与士人乡绅视之同等,此乃何理?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士安则治天下,不安则乱世间,大王此举,无疑于自绝于天下士人,****前路。此其四也!”

“我尝于府听人言,大王所办之学,女子亦可就学,有成者,可出将为相,入廷为官。岂不晓昔唐时,一介宫廷女子****,霍乱天下,成牝鸡司晨之事。大王欲效前朝旧事?此其五也!”

“有此五条,大王却不听,不改之,反误听谗言,趁我主北伐蒙古,兴兵入侵我家主公之地,无疑于背信弃义,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之举,待我主率兵回伐,以众盟友助之,大王岂不危矣?”

陶元宗一番话说的头头是道,语气慷慨激昂,颇有些指点江山,谈笑间纵论天下的风采。

白夜和那端茶水的人都听得愣了,白夜张了张嘴巴,虽然知道这家伙是在胡扯,可听着,好像还真有几分道理。

白夜从位置上站起,一脸震惊不敢相信的神色,几步走到陶元宗面前,一把拉住陶元宗的手,脸色急切,声音诚恳中透露一点慌张,“还请先生救我!”

目光恳切,直直盯着陶元宗,那动作,那神态,那语气,仿佛他真的到了危境,要求陶元宗指教。

屋外端水的那人眼睛一眯,弯成了月牙儿,她眉目含笑,知道自家儿子是在逗那个说客。

索性,她也不送茶水进去了,就站在外边偷听,看自家儿子耍弄什么把戏。

“这……”

陶元宗手抚胡须,故作沉吟,一脸的纠结,想开口,又张嘴不说。实际他心里早已乐翻了天,以为白夜被他一席话忽悠住了。

“还请先生教我!”

白夜做戏做全套,也没顾什么尊严面皮,折腰下拜,一揖到底。

这极大地满足了陶元宗的虚荣心,他伸手将白夜一扶。

白夜站好,他也不回主位坐好,而是拉着陶元宗的手到两张椅子处坐下,两人平起平坐,这番举动,让陶元宗更是满意至极。

坐在椅子上,陶元宗开始思考怎么进一步忽悠白夜,只是他心中对白夜的鄙视之感越来越浓。心里想到,这家伙果然是不学无术,江湖草莽之辈,一番论调就让他找不到北,还求着请人指教。

尽管暗里鄙夷,但表面可不能露出半点,他装作了沉思一阵,在白夜期待的目光下,方才道:“大王虽形势危急,却未到绝境。陶某不才,为大王想出了三策。”

“哦,那三策?先生还请快快道来。”

陶元宗也不再故作姿态,从椅子上站起,来回踱步,一手背负,一手捻着胡须,笑言:“一是大王要立即召回入侵我家主公领地的军队,退还已占领的城池,发布明文通传天下,向我家主公道歉。我家主公宽厚仁慈,有长者之风,必然不与大王计较。”

陶元宗还有点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来此的主要目的,是忽悠白夜退军,要是再想什么割地赔偿,说不得会弄巧成拙。

“二是尊贤重士,大王开设学堂,教化百姓乃是好事,只是学堂书馆应以圣人学说为先。圣人所言所著,均为千古至理,流芳百世而不朽,为治世之经要,牧民之根本。大王也是胸有厚望之辈,如尊贤重士,大彰儒学,善待乡绅士子,必然有高人贤才来投,势力必将昌盛,基业必将广大。”

白夜皱了皱眉,眼里放光,好似十分赞同地点了点头。

“三是大王要慕王道,施仁政,古之有圣君贤人,无不是宽以待人,以忠孝礼仪而治天下,至圣先师也曾倡导以礼,以仁治天下,方可得万事之太平。如今大王法律严苛,滥用民力,百姓早已怨声载道,迟早民不聊生。到时,大王悔之晚矣。”

陶元宗侃侃而谈,总结起来,其实也就那么几条。一是要白夜退军,给杨元洪部道歉;二是尊重士族,给予儒生士子相应的优越地位,倡导儒学,废除那些奇技淫巧,在儒家看来,没有作用的学问;三是要施以仁政,将法律更改,以人治,而非法治,倡导儒家的忠孝礼仪,三纲五常治国。

白夜笑了笑,陶元宗一回头,没看到白夜赞同的声音,稍稍奇怪,正欲开口时,却听白夜言道:“陶先生,陶使者,我首先要纠正你几个问题。”

“第一,我不是什么大王,我是这个势力最高的行政长官,也是最高的军事长官。解释起来,有点复杂,我想你可能理解不了。”

白夜笑着,语气平淡,陶元宗却听出了一种嘲讽,心道,“什么叫我听不懂?你是想说我很愚蠢?”

不管陶元宗如何想,白夜伸出一根手指,又道:“第二,我的地盘好像跟贵方地盘差不多大,而且,我的人口似乎比你们多得多。所以,请不要当我是傻子,你早生了几年,不代表你就比我聪明。”

白夜摇了摇伸出的手指,陶元宗脸色难堪,满脸羞红。

“第三,你所谓的仁政圣贤,尊贤重士那套,都是老掉牙的说辞,没有半点新意。古人,也即是你们说的圣贤,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和我们不同,他们的话并非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非全盘接收。世间,没有人是圣贤,没有人是完美的,完美崇高的先圣,都是后人封的。”

陶元宗身体颤抖,手指指着白夜,不断打着哆嗦。他那是被气的,他从小熟读儒家之书,听儒家之言,老师也教导他们圣贤如何如何伟大,至圣先师如何如何正确。

可现在,却有人告诉他,儒家圣贤也是一届凡人,说的话并不全对。他又怎能不气?

“你,你…,你……”

陶元宗脸色陡然铁青一片,跟刚在云淡风轻,随手纵论天下,将一方势力忽悠在手的状态彻底翻转。

“陶先生,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五年来,我一直没有向外动手?”

白夜微微一笑,此言一出,不单陶元宗被吸引住了,就连门外,本来端茶送水的黄蓉也竖起耳朵,她亦是好奇不已。

两年前,黄蓉为了周伯通的事,和郭靖、耶律齐一起到了白夜这里,从此之后,她就留在白夜身边,帮助白夜处理一些政事。

以前她还觉得自家儿子实力不足,才没有出兵攻打四周,可等她进入白夜势力内部了解,才发现并非如此。反而,白夜势力极其强盛,虽声明不显,但那些武器装备,严格训练后的军队,足以扫平四周。

因此,她很疑问,只是碍于时代的眼光,她想不出这是为了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