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神踪 > 第九章:地底玄机现,神庙在眼前

神踪 第九章:地底玄机现,神庙在眼前

作者:孤尊听夜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2:27:28 来源:笔趣阁

河南省内黄县梁庄乡三杨庄。属于濮阳市区与内黄县交界,《山海经》中这里东属帝丘,西曰顿丘。——这是两处中国史从传说时代到信史时代都无法错过的名字。

三皇五帝中的颛顼与帝喾,建都并安葬于此,现在三杨庄还有二帝陵,每年都有几十万民众包括海内外华人华侨前来寻根问祖,传说创造出文字的仓颉安葬于此,孔子的高徒子路也是安葬于这片区域,这里,更是走出了商鞅与吕不韦两个改变了中国王朝史的牛人。

历史都成为了过往,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豫北小村庄实在是太陌生了,但当内黄县文物局张局长注视着地图上这片黄沙遍布的区域时,他还是一次次的被三杨庄在那历史长河中散发出璀璨光芒而感染得心潮澎湃。

内黄县,这个因黄河得名的豫北小县城,尽管有着灿烂的历史:从颛顼帝喾到商中宗,一直到“五胡乱华”时期以一己之力挽救汉民族的“武悼天王”冉闵,都是成长,建都于此,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于此,岳飞成长于此,这里还是唐代大诗人沈全期的故里,“铁骨铮铮”的唐名臣魏征安家于此,坠子皇后乔清秀、“水彩画之父”李建晨……可是,黄河的泛滥,让这座县域竟然文物古迹寥寥,除了大兴寺塔、商中宗陵与二帝陵之外,可以说,面对漫漫黄沙,内黄县的考古史,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给人带来惊喜了。

谁知道,刚进入新世纪,只是一次普通的村民挖沙,竟然一下子挖出了一座中国的“庞贝古城”出来。——2003年,在三杨庄,就在二帝陵附近,发现了足以改变中国农业发展史的汉代村庄遗址。这里保存了大量西汉晚期社会结构、农业生产、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向世人展示了约2000年前的中国农家院布局,三杨庄遗址也以其独特的考古研究地位、极大的考古艺术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唯一完整的汉代遗存珍贵资料,被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十年的考古步伐,竟然没有完全揭露这座汉代村庄遗址神秘的面纱。这真是让人又喜又忧,今天的县文物局张局长西装革履,打扮得十分的精神,与平日里休闲随意的衣着打扮的作风大相径庭。

“头儿,你今天真精神呀。”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同张局长开着玩笑说道。

“那是,你不想想今天来的都是什么人,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及中国各地考古文博机构、有关高等院校的130余名专家、学者今天全部来到咱们这里,咱们可不能堕了咱们县的威风呀。”张局长笑着说道。

“哇,这么多?”司机惊讶的说道。“好想听你说还有你一个老同学要来?”

“是啊,三杨庄杨家的人,杨健岳,人家现在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了,可不像我,还窝在这一个小县城里。”张局长撇撇嘴,说道。

“头儿,咱们县发现了这么轰动的考古奇迹,你还害怕英雄无用武之地么?”司机说道。

“这才是我又喜又忧的地方啊。”张局长说道。

“怎么说?这是好事啊。”司机不解地说道。

“是好事,咱们县文物考古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可是,这都挖了八年了,还没个最终结果呢。再挖,我都该退休了。”张局长说道。

“头儿,不是现场传来消息有新的发现了么?应该很快就有结果了,你担心什么。”

“希望吧。”张局长说道。

从河村回来,杨健岳教授已经带着杨晓茹和东方进来到了三杨庄的考古现场。

“也没什么啊。”东方进看了看漫漫的黄沙以及几个大的考古坑洞说道。

“你还想看到什么?又一处秦始皇陵兵马俑么?”杨晓茹瞥了一样东方进说道。

现在已经是下午四点,昏黄的冬日懒懒地荡在空中,三杨庄附近多沙岗,越有十几米高,上面稀稀疏疏地长着荆棘与矮树,站到沙岗上,远处是高高低低的槐树林,汉代聚落遗址就位于一座沙岗背后,这里本是老的硝河河道遗址,本来地势就低,在沙岗的对比下,显得落差更大。如今,在发掘出遗址的地方都搭满了遮阳挡雨的大棚子。

杨健岳等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最早发现的庭院遗址的地方,还没走到地点,就听见七嘴八舌各种语言的人在热烈地讨论着。虽然说的大多都是让翻译们头疼的专业术语,但杨健岳还是从翻译们生硬的翻译中听出其他学者们无外乎是关于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手工业考古、农业考古、墓葬考古、简牍研究、汉文化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及东亚考古等内容展开研讨的。

如今,这些人站立是其中一处庭院内房屋较多,正房使用“益寿万岁”瓦当的区域,这一区域发现的东西最多,地面遗留有陶壶、碗、盆等陶器和石臼等石器,以及砖瓦等残块。还发现了很多铜钱,大家讨论更多的还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活生生的农家庭院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年且保存完好?

争论了一会儿,大家一致认为这里遗址保存完好的原因是因为这里应该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黄河泛滥,整个区域被黄河淹没,所以才保存完好到今天的。

这时,杨健岳忍不住了,又好气又好笑,这都从哪里找了一堆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专家啊,纯粹是无稽之谈。于是,杨健岳走上前说道:“你们难道没有看出来,这些庭院好像并没有遭到洪水的直接冲击,因为一般洪水有一个缓慢上涨的过程,庭院应该因为浸泡而坍塌,但你们看看现在的样子,这些房屋应该是突然遭受了一种灭顶之灾的,应该是一夜之间被黄沙掩埋了,就像是沙漠中突然出现的沙尘暴一样。”

“这里是平原,怎么会有出现这种情况呢发生啊。”有人迟疑道。

还有人不满杨健岳打断大家讨论的兴致,立刻问到:

“谁啊,这是?”

“这位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的所长,杨健岳博士,考古方面的权威,古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权威。”工作人员介绍道。

一听杨健岳的名头,现场的很多人都不说话了。

这时,一位看起来像是东南亚华人的专家走过来热情地和杨健岳博士握起手来:“杨教授,你好。咱们见过面的。”

“你是?”杨健岳觉得这个人虽有点儿面熟,但实在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我儿子是你的学生。老夫旺帧*干乍那越”

“啊,我想起来了。”这时,东方进在旁边突然喊道,“你儿子是不是旌隆*干乍那越?汉名叫杨越的?”

“是的,你也是杨越的同学?”这老者问道。

“是啊。”东方进说道,“我们这次是跟着老师一块儿来的。”

“哦,原来是旌隆的父亲。”杨健岳恍然大悟道,“旌隆在学校表现不错的。”

“那是你这个做老师的教的好。”旺帧*干乍那越笑着说道。

“你看起来应该有中国血统?”杨健岳问了一句。

“是啊,老夫祖上是中国人。”

“很难得了,汉语说得真不错。”

“久在异乡为异客,位鄙不敢望乡音啊。”旺帧*干乍那越说道。“这么多年生意很多都在中国,所以这中国话一直在锻炼,在家里我都规定了,必须使用中国话。”

“难得您的这份故土情结了。”杨健岳感叹道。

几个人正在聊,突然,县文物局的张局长忧心忡忡地走了过来。杨健岳一把拉住了他。

“老同学,怎么,看见我连个招呼都不打了么?”杨健岳笑着说道。“县里有着这么大的发现,你也要平步青云了,怎么,走路都开始不看人了啊?”

“哎呀,老同学,我正找你呢!”张局长看见杨健岳,急忙拉住他说道。“走,这边说话。”

杨晓茹和东方进也跟了过来。

“这两位是?”张局长问道,

“我女儿和学生,我的助手。”杨健岳回答道,“怎么了这是,看你一脸的着急样儿。”

张局长低声地说道,“走,赶紧跟我过去看看,出事故了,人命关天!”

杨健岳不由得心里一怔,问道:“这平原地区考古还能出什么事?该不是塌方了吧?”

“不是,你跟我过来就是,不要让其他人知道。”张局长小声地说道。

张局长带着杨健岳他们三人踏上了那条20多米宽的神奇的大路,一直走到了尽头,却发现是一座沙丘。

沙丘的下方已经掏出了一个大洞,门口守卫森严。

沿着这个大洞下去,里面灯火通明。

一边走,张局长一边说道,“多亏你是咱们县的人,咱俩又是同学,我信任你才叫你过来的。你看看这些。”说完,张局长指了指洞里的发现。

杨健岳吸了一口凉气,“这是……”

只见呈现在眼前的是众多精美的祭祀用品,玉器,金银器,青铜器都有,其精美程度,竟然堪比皇家,这怎么可能是在一座汉代的农村庭院聚落遗址里发现呢?

“出事地点在哪里?”杨健岳问道。

“还在下方。”张局长说道,“考古人员已经证实了,这里是一座神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