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神踪 > 第16章:洞底玄机现,炎黄二系传

神踪 第16章:洞底玄机现,炎黄二系传

作者:孤尊听夜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5:43 来源:笔趣阁

师慕泽在暗门后的神台前看见了标有五大家族姓氏的石盘,心想道:“难不成这是我们五大家族先祖们祭祀颛顼帝的场所?”

“既然有缘,我就代表我们萧家祭拜一下吧,毕竟,颛顼帝可是人文共祖的。”说完,师慕泽就像模像样地一下子跪在了写有“师”字的中间的石盘上。

萧泽刚一跪定,就听见神台上的雕像底座前的一块石板一下子就陷了进去,只听见“吱吱咯咯”的几声过后,三个精美的玉匣升了上来。

“原来玄机在这。”师慕泽大喜,鼎鼎大名的颛顼神庙肯定大有玄机,说不定破解谜团的钥匙就在这三个玉匣之内呢。

师慕泽刚想用手去拿玉匣,突然,又觉得有点儿不妥。

不要鲁莽。

师慕泽暗自告诫自己。

颛顼帝一生大战共工,统一九黎,绝地通天,灭巫驱鬼,每一件事情都是惊天动地,不可能不产生很多力量强大的仇家。

而从壁画的更改,和考古专家们推断,这颛顼神庙突然失踪之谜和护灵的五大家族曾经遭遇灭顶之灾这些事情上来看,颛顼神庙肯定是遭受过不明势力的严重破坏,不然,也不会在历史上一消失就是两千多年。

颛顼帝也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十岁就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辅助叔父白帝少昊治理天下,二十岁正式登上帝位,成为和黄帝,少昊,伏羲,神农并称的五帝之一,从他身边五大护灵家族师、杨、司马、沈、冉等身上就可以看出颛顼帝有着怎样巨大的能量,珍珑棋局般的石板机关都显示出他的神庙的匠心独运,如今,这轻易就出现在神台上的玉匣,肯定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能够让人得到。

可是,如果是敌人过来的话,肯定不会像颛顼帝的神像下跪的,那么不下跪,也就不可能出现玉匣,那么也可以反证出,这玉匣有可能是真的呢。

这还真是一个两难的境地。

三个玉匣,师慕泽仔细地端详了一下,是高古玉中的昆仑玉一脉。

昆仑玉是一种软玉。又称青海玉。产自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与和田玉同处于一个成矿带上,昆仑山之东曰昆仑玉,山之北曰和田玉,两者直线距离约三百公里。昆仑玉质地细润、淡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高。这玉匣的用料属于白玉中的下品,虽然这样,但因为它的年代久远,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历史上昆仑玉并不出名,应该说被开发得很少。因为提到美玉,很多人第一位想到的应该是和田玉。

在收藏古玩界,昆仑玉都是被当做下品的。

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其金牌采用的金镶玉工艺,上面的玉就是昆仑玉,这才让昆仑玉名声大噪。

但其实并不然。

昆仑玉不被民间所接受,但其实,有一个行当,昆仑玉可是很走俏的。那就是宗教界。

昆仑玉玉质是比不上和田玉,但昆仑毕竟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是中国古神话中的神山,道教奉为神仙所居的仙山。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作为中国第一神山,千百年来昆仑山留下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和难解之迷。共工氏驾龙凌空,猛地撞向昆仑山。一声震天巨响,昆仑山拦腰折断,山体轰然崩塌。天地发生巨变,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大地向东南塌陷。天空向西北倾倒,日月星辰都改变了位置……

上古的神话也许应验了亿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从大约4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以片麻岩、板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组成太古代地层到使亚洲发生褶皱、变质、断裂的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新生代地层,地球内部经历了多代地壳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石类。据当代科学考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地质板块活动之剧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交汇处也是两大地质板块交汇点。不断的运动和撞击,在板块间巨大的挤压力量和地底岩浆的共同作用下,一种神奇的矿物结构形成了,那就是神奇美妙、独一无二的昆仑玉石。……

在道家和佛家,昆仑玉都是制造礼器和法宝的首选。但也都是自唐代以后,中华加强西域的交流和控制之后才产生的事情。

可这先秦时代的颛顼神庙里,竟然出现了昆仑玉,这难道不是另外一个谜团么?

难道在那个时候,这中原地区就已经和西域联系紧密了么?

突然,师慕泽想起来一个名字,周穆王。

《列子周穆王》记载:“穆王不恤国是,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瑶,王和之,其辞哀焉。”

周穆王是西周朝王的第五位帝王,关于穆天子西游遇见昆仑西王母的传说故事除了战国时期《列子》中记载之外,大约1700年前,时当西晋太康年间,在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里,盗墓者意外地发现一批埋藏了五六百年的竹简,有数十车之多,计十余万言。经人整理,写定为75篇,《竹书纪年》和《穆

天子传》即其中两篇,而《穆天子传》又是唯一能完整保存至今的。

从这些证据可以看出来,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和西域其实还是有联系的。

如果说这些玉匣所用的昆仑玉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话,那么,这座黑帝颛顼之神庙在当时应该是存在的,可是,为什么突然在汉初刘邦时期就突然消失不见了呢?

五大家族传说当年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正是秦汉时期,也就是说,毁灭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

如此规模宏大的颛顼神庙,要想被毁灭而又不留任何痕迹,谁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师慕泽突然想到了焚书坑儒的秦始皇。

也只有在那样的时期,那样中央集权的时候,才有可能彻底抹杀一段历史。

为了证明自己心中所想,师慕泽再次打量起这座神台。

神像早已被毁,神台是普通的青石雕刻而成的,并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突然,慕泽在神台的一角发现了几个浅浅的坑洞,锥形的。很显然是被什么兵器所刺进去的。

在当时,青铜器兵器向铁制兵器进化的时代,什么兵器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很显然不是剑,因为剑是扁尖开刃的,要想造成这样的坑洞是根本不可能的。

难不成,是当时秦军管制很严的秦弩?

如果猜测无误的话,是不是可以说,这座黑帝神庙,毁在了秦始皇之手呢?

师慕泽突然发现自己的心跳加速了。

就好像是一道无形的线在牵引着自己,一步步的靠近一个惊人的秘密一般。

炎黄子孙,虽然后人都这样说,但其实,炎黄两大世系可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征战才最终统一成为中华民族的共祖的。

师慕泽静静地站在神台前开始梳理起炎黄两大世系之间的代表人物来,希望能够找到黑帝神庙与秦始皇之间的联系来。毕竟,黑帝神庙消失在秦朝时期,那么,这二者之间,肯定应该有一定的联系。

慕泽开始默默地排列其黄帝世系来,其实很简单,黄帝世系的传承是史书记载中最为清晰的:

1、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取代神农氏

2、少昊,一说为黄帝之子玄嚣,母曰女节。另有一说为太白金星之子,故为白帝。

3、颛顼:黄帝之曾孙,少昊之侄孙。为黑帝。

4、帝喾:黄帝五世孙,颛顼之侄。少昊之曾孙。

以上四位是黄帝世系的四大先祖,再往下,则是他们的分支传承了:

1、后稷:帝喾与长妃姜原之子,为周族的祖先。

2、契:帝喾与次妃简狄之子,为商族的祖先。

3、尧:帝喾与三妃庆都之子。

4、舜:黄帝的八世孙,颛顼后裔。

5、禹:帝颛顼的曾孙。

可以这样说,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一直到商周,也就是秦朝之前,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其实都是黄帝世系的人。

那么,炎帝世系的人,在其中,又占有什么地位呢?

师慕泽仔细地想了想自己以前看过的一些资料:

1、神农氏:首领称炎帝,名石年,姜姓,羊图腾。传说在位140年(约公元前3216~前3077年),一说在位120年,卒葬湖南茶陵(今酃县塘田乡鹿原陂,又名炎陵山、皇山)。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2、蚩尤氏:炎帝之后(一曰先仕于炎帝),出自羊水,仕于黄帝。为主金之官,默观神农世衰,潜铸金类,以为利器,举兵逐榆罔(炎帝裔),自号炎帝。后作兵伐黄帝,并曾请风伯雨师助战,终为黄帝击败于涿鹿之野,被杀。他是战神和兵器之神,而兵器的发明乃源自农具和其他生产工具。

3、共工氏:亦名共攻氏,炎帝后裔。性格暴戾,易于为非。相传因与颛顼争强为帝,曾与东夷族大战,不胜,而怒触不周之山,致使天倾地陷,造成人间大灾难。

4、四岳氏:首领为伯夷,传为共工之从孙,曾助禹平治水土。本为大禹选出的接替王位之人,后大禹之子启接替王位,伯夷不服,率兵讨伐,遭启镇压。

就是这里了,师慕泽猛地一拍脑袋,原来答案竟然这样简单,师慕泽兴奋地叫了起来,他想起了初中历史课本上的一段话,就是尧舜禹禅让制被夏启终结的那段故事,伯夷与夏启是主要竞争对手。师慕泽记得很清楚,伯夷原是舜帝的大臣,后帮助大禹治理天下,伯夷,曾经被舜帝赐姓位嬴,正是秦始皇的祖先!

黄帝夺了神农的天下,从此黄帝世系取代了炎帝世系的统治地位,而秦朝统一六国,终结了大周八百年的统治,正是结束了黄帝世系的统治,标志着炎帝世系重新的崛起。

对炎帝世系打压最狠戾的就是颛顼帝,那么,秦始皇为祖先报仇,进而抹去了黑帝颛顼在历史上的痕迹还毁了颛顼神庙,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吧?

想到这里,师慕泽突然觉得,这座神庙,越来越好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