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丈六金身 > 第696回 远古七佛

丈六金身 第696回 远古七佛

作者:吾心飞扬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27:15 来源:笔趣阁

知道眼前的一切,对于元一来说没有半点吸引力,因此,面前的一切,如同破碎的镜子一般,转眼之间消散一空。

不过很快,又有新的场面出现在元一的面前。

最先出现的一个场面,是天道宗追杀他妹妹小莲的场景,只不过这一场景当中,并没有元一的插手,因此,小莲就在两大强者的联手绞杀之下,血染衣襟,香消玉殒。

看到这一幕后,元一也有些后怕,当初要不是他在场,小莲可就丧命了,天道宗因为一己之私,追杀无辜之人,而这个人还是他的妹妹,曾几何时,他对这个愤怒不已,只是现如今,他不敢有任何的愤怒,因为一旦他生气,动了嗔念,他可就输了。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一本叫做《大智度论》的佛经认为,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此刻,元一就陷入的沉默,思考着一个问题,要不要继续记恨天道宗。如果不记恨,他又不甘心,记恨。他就无法过眼前这关,而且这还仅仅只是天道宗,后面还有亡灵巫宗和浩然宗,等他们出场的时候,自己到底该不该放下仇恨。

“如果我放下仇恨,不去追求,那他们会放过我吗?不。恐怕不可能,这个修士的世界就是这样残酷,我就算有心想要宽恕他人。他人也不会愿意放过我”。

就这般,元一陷入了嗔念当中,他没有发现,在他还在痛苦思索到底要不要放下这仇恨时。他的身体竟然从脚开始。一点点消失,他现如今这个身体,并不是他真正的身体,而可以当做是他的神魂,他若是神魂消失,就等于是彻底消失,而之所以会如此,是对他沉迷于嗔念当中不得自拔。

元一没有注意到这点。他压根就没有感觉到有任何的疼痛,甚至不觉得有任何的异样。

而眼前一幕。果不其然,出现了亡灵巫宗的场面,他好端端去赌个石,没有想到却因为切出宝物,受到这个宗门修士的出手攻击,反击之下,这才引发了滔天的瘟疫,可以说,当初他名声那么臭,都是来源于这个宗门。

而这下,元一更无法释怀了,他可是自认为,到现在都还没有能够成功报复到亡灵巫宗,心中怎么能够甘心。

他没有发现,他身体消失的速度又在加快,已经到了腰部,可是他却对此丝毫没有察觉。

而最后,跟浩然宗的一幕幕出现,里面甚至有浩然宗追杀他弟子满月、造成他惨死的一幕,这下,元一更加沉迷于嗔念当中不得自拔了。

很快,他的胸部也消失了,只剩下一个头部,若是连头部都无法幸免,那他的下场可以预料。

就在这危机关头,一阵梵音,从不知何处传来,“离婆离婆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尼诃啰帝,毗黎你帝,摩诃伽帝,真陵乾帝,莎婆诃”。

本来还在嗔念当中不得自拔的元一,在听到这梵音后,忽然一愣,不明白哪里传来的梵音,不过这一愣,救了他的性命,他回过神来,眼睛就看到头部之下全部消失,只剩下了一个脑袋,要不是此时根本不是实体的话,肯定要一阵大声尖叫。

“好险,差点中了天魔的招,刚刚那是,对了,七佛灭罪真言”。

七佛指释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现的六位佛陀,即过去庄严劫末的毗婆尸、尸弃、毗舍浮三佛,与现在贤劫初的拘留孙、俱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四佛,因为不包括未来星宿劫的佛陀,因此被称之为远古七佛。

远古七佛,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佛门最古老的佛陀了,上到过去庄严劫,一直到现在贤劫万佛之祖释迦摩尼统领佛门,佛祖一次讲经之时,向诸多佛子提到了前面六佛,因为前面六佛都已入灭,并且传下了这七佛灭罪真言,诵念此真言,便可以消除贪嗔痴三毒,集齐奇怪佛子力,灭除诸多罪恶。

想到这后,元一也就不在追究到底是哪里传来的梵音,当下就默默念诵此真言。

“离婆离婆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尼诃啰帝,毗黎你帝,摩诃伽帝,真陵乾帝,莎婆诃”。

伴随着元一无声的诵经,背后出现了一尊佛陀的法相,此法相一出现,如千百亿日照紫金山,光明艳起化佛无数,这是第一尊佛陀,毗婆尸佛,是属于佛教教义还没有完善,最先出来披荆斩棘的一位佛陀,佛经颂曰:忍辱为第一,佛说无为最,不以剃须发,害他为沙门。

紧接着,第二位佛陀法相出现,顶上有髻(就是脑袋上一坨),这是佛门第一位顶上结髻的人,自他之后,佛门的僧人才有了结髻的习惯,他头上结髻,象征火焰与光明,佛经颂曰“若眼见非邪,慧者护不着,弃捐于众恶,在世为黠慧”。

第三位佛陀,是毗舍浮,他是作为过去庄严劫的最后一位佛陀,有着无上智慧,为了后来现在贤劫的佛陀承前启后,拥有无量光明,佛经颂曰:“不害亦不非,奉行于大戒,于食知止足,床座亦复然,执志为专一,是则诸佛教”。

第四佛陀,是拘留孙佛,可以说是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的佛陀,是现在贤劫第一位佛陀,在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拘留孙佛出现于世,为婆罗门种姓,姓为迦叶,父名为记得,母名为善枝,他在尸利沙树下成道,度化弟子四万,佛经诵曰:“譬如蜂采华,其色甚香洁,以味惠施他,道士游聚落,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