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丈六金身 > 第1014回 主夜神

丈六金身 第1014回 主夜神

作者:吾心飞扬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0:29:50 来源:笔趣阁

这一点在只有法身大士明白的华严经之中就完美体现,华严经之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分别拜访不同的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五十三位善知识仅仅是略显菩萨摩诃萨的甚深菩萨行,甚至于这五十三位善知识并非都现同一身份。

其中有两位菩萨对于现代众生非常有警醒意味,其中一位就是婆须蜜多女,这一位婆须蜜多女在凡夫俗子的眼中是不堪入目的,以她的示现就是一个风尘女子,给人的印象就是风骚入骨,专门破坏别人家庭幸福和谐的狐狸精,善财童子前来拜访她,和别人打听她还遭遇他人的白眼,觉得善财童子那么正经的一个人怎么也会被狐狸精迷住。

但实则所见即心现,婆须蜜多女示现的是一个风尘女子,对于贪嗔痴严重的人而言她就是一个地道的风尘女子,除了令女人抓狂嫉妒男人甘拜石榴裙下无丝毫长处,但真相是不论男人女人,喜欢她的讨厌她的,只要和她有缘能够亲见她,与她对视,说话,同坐,牵手,拥抱,亲吻,最下等的滚个床单,就能立即获得菩萨地,安住不退转境界中。

菩萨与凡夫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事求是,菩萨不会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说的简单点就是不会为了要面子去装逼,但凡夫不同,经常会说大话,爱出风头,面对错误不肯承认,现实之中有很多喜欢以修行骗人财色者,常用的话术套路就是暗示自己有神通,是菩萨,观察到的就是法界真理,会千方百计的令你坠入套路而不自知,到最后被骗财骗色。

另外一位于华严经之中示现的菩萨名为婆珊婆演底主夜神,这一位菩萨的示现大有深意,这一位菩萨说他为主夜神,专门救济在暗夜之中被恶鬼恶神恶人所谋害的众生,保护众生不受众难生发众善,一般的人在阅读五十三参的时候会把这一位菩萨给忽略,实则这一位菩萨乃是开权显实,转凡为圣的关键。

针对这一位菩萨,他的名号婆珊婆演底就是一句咒语,叫做主夜神咒,对于此还有一个故事,在三言二拍之中记载,讲的是一个孤儿叫寄儿,生来愚蠢,不识一字,替人家做苦力为生,后来又签字画押,被土财主雇去放牛,穿着破布袄,晚上睡在草房里。

一个道人看中了寄儿的道骨,想带他出家,寄儿不愿意,于是道人就传授了寄儿一句五字真言,就是“婆珊婆演底”,说是睡觉前将这五字真言念上一百遍,就可以夜夜安乐。

寄儿遵照道人的嘱咐,睡觉前整整念了一百遍,然后入睡,在梦里进入了华胥国,在华胥国里,寄儿献万言长策,被任命为著作郎,旗帜鼓乐,高头骏马,送入衙门上任。

从此以后,寄儿白天劳苦,晚上就念“婆珊婆演底”进入梦中华胥国,饮美酒,享佳肴,看歌舞。被招为驸马后,又因消除玄菟、乐浪两个邻国的威胁,立了大功,被封为黑甜乡侯,富贵到了极点。

到后来寄儿在放牛时发现了一窖金银,献给土财主,被土财主收为养子,开始享受富裕生活,五字真言也不念了。但从此以后,白天和晚上开始颠倒过来,白天享富贵,晚上做恶梦。

原来传授五字真言的道人又来了,他向寄儿讲明了其中的道理:白天享富贵的,晚上就要做恶梦;白天劳苦的,晚上就进华胥国享受富贵。

婆珊婆演底是佛教中主夜晚的神,佛教经典《华严经》中说,摩竭提国迦毗罗城有主夜神,名叫婆珊婆演底。

在夜深人静、鬼怪盗贼开始横行时,夜神就出来保护善良众生,驱除恶梦。

后来的道教将“婆珊婆演底”当作驱除恶梦的符咒,所以上面故事中的道人将这五字真言传授给牧童,不仅驱除恶梦,而且能入美梦了。

至于那个寄儿,最终则是心开悟解,随仙人修道成仙而去。

佛教之中有云迷则凡夫,觉则为佛,暗夜正是众生睡眠做梦之时,于梦中有种种境,现实之中有种种差别,生死如梦,若能于梦境现实顿见苦空无常无我,心生厌离,发蛰惊栖,此菩萨即摄受令置不退转地,此时方真正如梦初醒,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散脂大将以药叉神身显化十方世界,在金光明疏钞之中有称谓其菩萨境地,那还是属于从浅出而言,但如果以深层次而论,散脂大将这一位药叉神境界如佛,他明白了知一切诸法及性相差别,他亦能如同观世音菩萨一般随类现身,为不同境界的众生说不同的法,随缘济度。

对于凡夫而言,散脂大将可谓是一位慈悲至极的完美护法,散脂大将说出的明咒,有非常安稳的利益,这种利益也就是现代社会中凡夫所缺乏的一切,如同金钱,后代,健康等。

散脂大将之所以化现药叉神身,本意就是在于速疾灵感,修持密咒真言能够获得本尊摄受,这个就如同把一块普通的铁放到磁铁旁边,只要日子久了,普通的铁就会逐渐吸收够磁性,最后与磁铁无别,但现代人缺乏的成就关键就是耐性,无法克制自己骚动的心猿意马。

这一点其实早在藏密的大成就者住世时传金刚萨埵灌顶时就提及过,他说的非常重要的精华就是要求弟子,在念诵金刚萨埵心咒的时候要从心上认知到这一句心咒与金刚萨埵无别,持念一句即如同获得金刚萨埵本尊无量劫以来成就的功德来清洗自己的罪业。

无独有偶,在一字心咒经之中释迦牟尼佛也提及我灭度之后,分布舍利已,当隐诸相好,变身为此咒,可以说咒语就是本尊在娑婆世界的音像身,众生能持念咒语,就会获得本尊的加持。

但现实之中众生是麻烦的,也是矫情的,一持咒如果出现一些境界或者出现一些违缘,就会立即心神动摇,甚至会产生持咒带来恶运的念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