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时空收割者 > 006:装逼就要往大里装(上)

时空收割者 006:装逼就要往大里装(上)

作者:六月鹰飞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0:28:12 来源:笔趣阁

这人好大的气魄,竟敢纵论诸子百家!

汲黯有些理解为什么刘德一看到这道题目就忍不住神情变幻,实在是诸子百家这道题实在是太大了,大的没有人敢轻易说出口。现如今汉室政坛上最大的黄老道家,自晁错玩了一出儒皮法骨之后重返政坛的法家,并入法家的名家和农家,被汉室政权打压的墨家,始终不曾为汉室接受的儒家,自孙武吴起以来一直传承的兵家,乃至已经落寞的纵横家和阴阳家,这诸子百家哪一派会承认自家学派的学说不如其他学派?

光是抛出这个题目,就足够让诸子百家的传承者互相之间打破头了。而抛出这个题目的人,只怕稍有不慎,就是被诸子百家生撕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你要兼论百家,首先你必须要了解百家,甚至于仅仅是了解的程度根本不够,你必须要在百家学说之中都取得一定的成就甚至必须要是最高级别的成就,你才有资格纵论起百家之学。

否则你凭什么纵论百家,谁给你的资格纵论百家?

“大则大亦,未免太过气盛。”汲黯乃道家一脉秉承的乃是道家清静无为而治的思想,从道德上而言可以称之为君子。一个秉承清静无为之守则的君子,对于刘健纵论诸子百家的‘大言’自然是有所厌恶。

再看刘健的第一句话:“余自幼揽书二十万言,自上古三皇至今,未闻有万世不变之法!”

“又是一个法家!”面上看不见表情,汲黯的心中却忍不住低骂了一声。

没有万世不变之法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需要变法。

而这天下最喜欢折腾变法的是哪一家,毫无疑问是法家。这天下最讨厌变法的是哪一家,自然是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

带着这样的印象,汲黯再看下去,只觉得这份卷子满满都是法家的思想和主张。

等到看到刘健纵论诸子百家作用时,汲黯又忍不住点了点头,觉得这刘健文中所述的还算有些道理。

道家:国之根本守静固本。

法家,**除旧革新。

兵家,国之爪牙圣人持之,护佑万民喝阻四夷,以汉家之兵持汉家之刃为汉家之民犁汉家之土!

汲黯不是道家极端分子,实际上道家也没有什么极端分子。要他承认诸子百家在道家之上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汲黯承认诸子百家各有其用,汲黯也不是那么难接受。更何况这上面将道家列为国之根本,显然是将道家摆在了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汲黯看了自然高兴,看着刘健下面的文章也就顺眼了许多。

不过汲黯却敏锐的注意到,这个刘健诸子百家论述下来道家排在第一,然后是法家、兵家、墨家、农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甚至连不入流的小说家都提了,还说小说家可以使民闲暇有乐不至枯燥的作用,偏偏在民间势力最大的儒家连一个字都没有。

“论及诸子百家却不论儒家,也不知道是这人觉得儒家不好议论还是……觉得儒家根本不入流?”汲黯想了想,最终没有从刘健的文字之中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至于刘健最后的三权分立论述,汲黯只是匆匆扫了一遍就罢。在汲黯看来这不过是细枝末节,一些施政的想法罢了并不怎么重要。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刘健的这篇文章实在是有些太长了,洋洋洒洒只怕不下五千字。汲黯已经看的有些久了,

看完之后,汲黯将这篇与其说是考卷更多是奏疏的文章传给了张汤。

或许是因为所学不同,又或许是因为出身不同。张汤的关注点和汲黯完全相左,张汤只对刘健开头的那句未闻有万世不变之法投入了一些关注,对于之后刘健纵论百家的内容却是一扫而过。因为思想和天性的原因,张汤本能的对这些嘴炮理论并不感冒,等到他看到刘健所写的三权分立却忍不住兴奋的拍起了大腿。

刘健当然不可能照搬后世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他在参考了这本书之中所描述的西汉政体之后花费了不少心思搞出了一套西汉版的三权分立法案。

在地方上,司法权、行政权和兵权三权分立,限制过往地方郡守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在长安中央,则采取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开,让廷尉从九卿之中独立,强化法律的独立性,以避开丞相及三公对司法独立的干扰。至于兵权和立法权,当然是一切唯上,归天子所有。

在西汉,这是政治正确。

刘德要是不想因为什么莫名其妙的原因被明君汉景帝砍了脑袋就必须要这么写。

所以,刘健的三权分立实际上是在地方上分割了郡守的权利,让郡守不能在地方一家独大。同时在中央分割了宰相的权利,让宰相的手再也不能轻易的伸入司法体系之中只保留行政权利,大大的加强了皇帝的权柄。

所以,刘健的三权分立实质上是为了给封建帝制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西汉版皇帝唯上之三权分立。

至于真的按照孟德斯鸠的民主型三权分立来写……刘健觉得自己的脑袋一定保不住。搞不好还有可能被按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车裂分尸腰斩,那样就死的太惨了。

而这,彻底的对了张汤这个法家官僚的胃口。

“妙~~~~妙啊~~~~太妙了!”张汤拍着大腿眉飞色舞的道。

“我欲将一百位考过本轮考举的士子分列为甲乙两榜……”刘德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的道:“八十七位答对四题者,列为甲榜,余者列入乙榜……”

刘德环视三人一眼,问道:“百人中,答对第五题者只有刘健一人,吾欲以刘健为甲榜第一,诸卿以为然否。”

“臣谨遵令。”张汤和汲黯同时答道。

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一百人里只有一个人答对了第五题,不将刘健列为第一是不可能的。

“诸卿以为谁可为第二第三?”刘德又问道。

张汤跟汲黯对视了一眼。

这个问题就有些难以回答了。

不像刘健答对了第五题,高居第一几乎无可争议。八十七名士子之中,有贵族,也有寒门,而且因为成绩几乎相差无几,所以没有一个准确的评判标准,这样一来,你说张三是第一,他认为李四是第一,想要界定清楚,真是有难度!

况且文人们是个什么脾气,谁不知道?

平日里为了一点虚名都能打出狗脑子,更何况是这象征着第一次考举的头名荣誉?

想都不用想,不管选谁,另外八十六人都不太可能服气!

(济南人颜异为第二,郑庄第三,宁成第四这些我就不写了,再写下去就不是穿越是抄袭了。在这里再度隆重推荐一下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皇帝》如果是历史小说的爱好者,不看这本书真是可惜了。)

论定了名次,这次考举的主要工作就定下来了,拿起了刘健的卷子,刘德又看了起来。刘德已经决定了将刘健加入自己的十二人名单之中。在开考举的时候他就想过这次考举能否挖掘出历史上不曾闻名的大鱼,只是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他眼前,让他觉得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

没想到最终还是出现了。

和汲黯与张汤皆不同,刘德在这篇文章之中看重的并非是刘健对诸子百家的论述也不是三权分立的设计,而是这篇文章之中透露出的强烈的扩张倾向和诸子百家并举的大一统思想,用汉家之剑为汉家之民犁田取土,调和阴阳齐并左右上下一之。

这些想法都让刘健忍不住有一种赞同的感觉,尤其是那种行文风格,每列出一个题目就举例一二三来证实,简直让刘健在后世论坛上与理据服一同论战的感觉。

实际上,这篇文章刘健也写的十分用心,在考试开始之前为了弄好这篇文章他可是抓掉了不少头发。因此不但内容充满了干货,行文习惯也十分贴合西汉的书写,甚至刘健有的时候会忍不住想,如果当初他考大学的时候能有这般用功,清华北大不敢想却怎么也不会沦落到二本去。

这般用心又有着后世的见识,还有着原著作为参考,刘健做出的文章自然让刘德看的十分舒服。

等等……不对!

刘健揉了揉眼睛再看,他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第二张白纸上从第二列开始,第二列的第一个字和第三列的第二个字第四列的第三个字第五列的第四个字乃至第六列第七列……这斜斜的一行字汇成了一句让刘德心脏猛地漏了一拍的话……‘吾也是穿越者’

“是巧合?不,不可能是巧合!”刘德再细看,赫然发现这几个字竟然是用简体写就。在字形上来看,简体字和小篆其实已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了,不注意仔细看的话很容易就会忽略过去。

“居然还有其他的穿越者?”刘德脸色猛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