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空间种田 > 78 春耕前的大插曲

重生空间种田 78 春耕前的大插曲

作者:MS芙子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4:25 来源:笔趣阁

收费章节

78‘春’耕前的大‘插’曲

“雨停了之后,是不是就该播种了?”相同的问题,村长金大福从年初一之后,就开始问了。

比起康奈尔大学里的暴风雪,山区里的这场雨还算是含蓄的。雨不大,可就是下个不停,年初开始一直下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等到家家户户都捣起了芝麻陷,准备起了十五元宵要用的汤圆时,村长金大福坐在了诸家的饭厅里,还唏嘘着这句话。

小鲜坐在了一旁,手里剥着‘花’生壳,准备‘花’生仁包汤圆用。

“差不多了,去年我记得小鲜那一过完年,就种下了,我还说那稻子咋那么耐寒,原来是种子好。”莲嫂手里拿着个杵,将炒好的黑芝麻倒进了舂米器里,一捣一捣着,喷香的芝麻味惹得人的鼻尖直发痒。

糯米粉是村里的王麻子家种得糯米磨出来的,葛村里啥都缺,就是不缺手工磨米捣芝麻的工具。

新磨好的糯米颜‘色’比城里卖得要灰一些,自家吃也就挑剔不了那么多了,‘揉’汤圆团时要加些米粉进去,煮出来的汤圆口感软糯中带了点粘牙,让人回味无穷。

“不成,我还是去寺庙里求个签,选个黄道吉日把稻子种下去,”去年那场全村大会结束后,村长就早早地将稻种照着一户五十斤的份额发下去了。

等着今年一开‘春’,就可以播下去了。正说着,诸家的大‘门’被敲开了。

“村长,我听嫂子说你在这里,就找过来了,”葛村能有多大,留村里的老弱病残一共也才多少人,来得人是村里最穷的旺财嫂,是个****,一个人拉扯着两个七八岁的孩子,其中有一个还是小鲜的同学,是个长得干巴巴的矮个小‘女’孩。

“旺财嫂啊,进来进来,外面风大雨大的,莲嫂的汤圆快煮好了,一起进来吃吧。”葛村里的村民除了特定的那几户,很少有和诸家走得近的,在他们眼里,诸时军还是带着几分神秘的。

一个老人拉扯着个外孙‘女’,来村里没多久,就有了大动静,又是种田又和苗民走得近。很多人经过了诸时军的家‘门’口,都要绕开几步走。

旺财嫂看着有些犹豫,还是莲嫂将她拉了进来,让她坐下来。汤圆很快就上了桌,小鲜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幸福地含了嘴的烫舌头的猪油芝麻‘花’生馅。

“村长,我今天来是想问问,能不能再要个二十斤稻种。”旺财嫂握着碗口,手上满是冻疮印。

“旺财嫂,你们家男人去得早,又只有五亩地,五十斤稻种发下去,应该足够了。”村长当初发稻种时,就是特意照顾了旺财嫂家孤儿寡母的。本来一家照着大人二十斤,小孩减半的份额,旺财嫂家只能发四十斤稻种,村长还是刻意把她家的男娃当做了成年人算的。

“都怪我糊涂,稻种刚发下来时,没照看好,年初一看,全都被老鼠偷吃了,”旺财嫂低着头,鼻尖发红,‘抽’搭了起来。

村长没法子了,只好是去领了五十斤稻种给她,并再三叮嘱着这一次可是要看好了。

旺财嫂临走前还将那碗汤圆端走了,说是大过节的,家里的两孩子都还没吃到汤圆,带回去给孩子一起吃。

莲嫂听了,止不住抹了抹眼角,“也难为了她了。”小鲜听着话,没了胃口,碗里的最后那颗汤圆就这样含在了嘴里,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就担心自个儿一个不小心,就把真话说了出来。

汤圆的碗还没撤下去呢,诸家的‘门’又被敲响了,这回来得是村里年岁最长的白阿婆,八十七岁的人了,也不顾着下雨天,就拖着个拐杖上‘门’了。

“小金啊,”赵阿婆张着那张没有几颗牙的嘴,村里金大福那个年龄的,全都是赵阿婆看着长大的。“我是来和你要稻种的,你也知道我家里漏雨,那二十斤稻种全都泡了水了,种不得了。”

好不容易搀扶着送走了赵阿婆,村长还没坐下来和诸时军说上一句话,又一人来了。

小鲜佯装着打了个哈欠,说是要先去睡了,心里却嘀咕着:“他们在撒谎。”

她亲手种出来的稻种,她还能不知道,播种那阵子,刚好遇到了铁品空间“吃”了那辆铁皮子车,沾了铁品空间灵气的稻种,那可是防虫害一流,稻壳坚硬,就跟铁皮一样。

刚旺财嫂说稻种被老鼠偷吃了,她就已经在怀疑了,老鼠真要吃了那样的稻种,准保消化不掉,得胀死了。

好好的正月十五,‘门’庭冷落的的诸家前后来了二十几批人,从遭老鼠偷到被遭雨水泡,最离谱的说法是一大早起来一看,米缸里的稻种全都没了影,就算村长再憨厚,再老实也听出了些不对劲来。

“咋回事,这究竟是咋回事,二十几户人,近八百斤的稻种,咋全没了。”村长急得直搔头,诸时军默不作声着。稻种是村里统一用一元一斤的优惠价从诸时军那买过来的,几乎是半卖半送了。

可还是‘花’了几千块的稻种钱,加上村里后期还要补贴的农‘肥’钱,这稻种还没种下去,葛村就要破产了。

“不成,今晚的事,我得去问问,”村长起身告辞了,连伞也不打一把,就走近了夜幕,看着他的背影,很是可怜。

葛村里,先前讨粮的那二十多人,都先后进了同一户人家的房子。

钱永富接过了最后一口袋的稻种,数出了一百块钱,打发走了最后一拨子村民。

王‘春’华点着满满一地的稻种,“孩子他爹,你收那么多稻种做啥,你不是和金大福说不种地吗?种地有啥好,又苦又累的,‘弄’得两手泥巴。”

“你懂啥,这个是进口水稻,用来做种还是‘浪’费了的。市面上卖脱壳的四块钱一斤,一转手我们就赚了一倍的钱,明个儿叫多多回来,倒手一卖,又是一笔钱,”支书瞪了老伴一眼,葛村就是有太多她这种愚笨的‘妇’孺,才会到现在都还是一穷二白。

“好一个村支书,你要是肯分一半的心思在了村里的事上,金大伯也就不用那么头疼了。”小鲜鉴着睡觉的借口,进了里屋,后脚就跟着赵阿婆找到了钱支书家,说来说去,还是钱支书使得坏,真是个没肝没肺的黑心狗。

“把稻种都堆到角落里,等儿子回来了,运到山下卖个好价钱,”钱支书夫‘妇’俩在屋里‘摸’索了一阵,等到屋里熄了灯后,小鲜贼贼笑了一声。

第二天一早,钱支书被推醒了,“老头子,不得了了。”和王‘春’‘花’过了大半辈子的钱支书还是头一次听见了老伴用上这样的语气。

“嚷啥嚷,大清早的,跟发羊癫疯似的,”钱支书翻了个身,只觉得‘床’上冰凉凉的,这一冰,可不了的,支书连棉‘裤’都来不及扯上,轱辘爬了起来。

他家的瓦房居然漏水了,那可是前年年底才刚盖好的,他要去找村里盖房子的黄麻子算账去。

这一醒更了不得了,钱支书那间在全村都数得上号的气派瓦房全泡水了。泡水的缘故倒不是因为房屋修得不好,进了水,而是因为他们家的屋顶破了个大口子。

“老头子,那是啥玩意啊?好多稻子啊,”王‘春’‘花’吓得连嘴都合不拢了。

“是稻子,咋会有那么多的稻子?还是一晚上长起来的?”钱永富连滚带爬地下了‘床’,跑到了昨晚堆放稻种的墙角,那八百多斤的稻种不翼而飞了,屋子长满了‘腿’肚高的稻草,屋顶上也不知为啥破了个大口子,雨水不停地往里灌。

“哎呀,不会是菩萨知道我们挪了村里的稻种,来报应了吧,”王‘春’‘花’嘴里阿弥陀佛着,她长那么大还没看过****长成稻子。要不是脚下踩着半尺深的水,她还真以为是做梦呢。

钱永富夫妻的脚下的水里,飘着一层看不见的绿‘色’。

“说啥屁话,你是上回吃屎吃坏了脑子是不?还愣着干啥,去找把镰刀拿来,趁着村里还没人发现,把那些玩意砍了,真是活见鬼了。”钱支书喝骂着,看着一屋子的家具都泡了水,连米缸子都进了水,急得只想骂爹。

屋顶破了个大口子,要‘花’大价钱去修,家具又进了水,又是一笔钱,最糟糕的还要数那笔平白无故‘花’了出去的买稻钱,那可是‘花’了他近两千块钱了。

村长金大福也起了个大早,想挨家挨户去村民家问问具体的稻种问题,脚才刚出了大‘门’,就留意到家里的屋檐下,靠着一包包整齐的稻种,最上面的稻种上,还用笔画了只老鼠。

“难不成,还是偷了米的老鼠把稻种运了回来,”村长看看四周,没人呀,再看看那些稻种,不就是早前他发给村民的那些稻种吗?

下了半个多月的雨总算是停了,村长重新得了稻种,甭提有多乐呵了,一早就扯着村广播站的喇叭,让村民挨个过来领,并一再说明,这一回要是再丢了稻种,可就没得赔了。

正月十六,正是‘春’寒乍暖时,天空出了个太阳,葛村的地头上,诸时军捻着胡须,看着地里变得‘肥’沃起来的土壤,不住地点着头,‘春’播就要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