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天下 > 第一百七十章 步步官场

天下 第一百七十章 步步官场

作者:高月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2:37 来源:笔趣阁

品州,安思顺背着年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的心情十分洲甘二权网网得到消息,羌胡在瓜州大败。被沙陀人追杀,几近全军覆没。

安思顺多少也有点懊恼,事实上他袭击李庆安车队的决定,是在李庆安抵达凉州的前一天才刚刚做出,他收到了安禄山的请求信,请求他在半路截杀李庆安,当然,杀掉李庆安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要给李庆安一个沉重的打击。

安思顺对安禄山的请求一般不会拒绝,但这一次他却有点迟疑。毕竟袭击新任北庭节度使不是一件小事,但安思顺也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他在思考了一夜后,便做出了决定。

他如果能成功栽赃在沙陀人的身上,那李庆安主政北庭后,将是沙陀人的恶梦,那么沙陀人会不会由此迁到河西瓜州?

答案是肯定的,以回讫人习惯于征服同化,沙陀人是不会去投靠回讫人,只能选择东迁,如果他在善加诱导,再加上朝廷影响,沙陀人一定会留在河西,让他安思顺得到一支犀利的骑兵。

只有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就在于他低估了李庆安的敏锐,就在于他无法远距离操控实战,如果他知道最终演变为攻城战,那或许他就不会冒这个险了,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安思顺只能把这个苦果咽进肚子里,从此北庭河西不睦,不过北庭是更多有求于河西,他不怕李庆安向朝廷告状,死的人全部都是羌胡,和他河西军何干?倒是如何安抚羌胡,才是令他头疼之事。

安思顺站在桌前沉思,他对李庆安使出的天雷非常感兴趣,据他所知。在应龙城之战中,李庆安就使用了这种威力巨大的火雷,当然不会是什么天神降雷,那这种火雷究竟是什么东西,至今还是个谜。

“这究竟是什么呢?”

安思顺轻轻敲打着桌子,他立刻走到桌后,盘腿坐下,铺开一张纸,提笔写起信来。

李庆安来北庭已经三天了。视察仓库,操练军队,听取钱粮开支汇报,但更多的是接见官员,文官、武将,林林总总将近百人,忙得他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但至始至终有一个人他没有见到,那就是副都护程千里,程千里依然借口在家养病,而李庆安也没有去他家里探望,两人似乎都在等待着对方的让步,但谁也没有走出关键的第一步。

明察仍然是李庆安当前的要务。三天来。他接见了近百名安西文武官员。说得都是官话和场面话。他仍然看不透北庭官场,在北庭官场上似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这天晚上,李庆安从北庭城回到了金满县,北庭城离金满县极近,相隔不过三里,北庭城是北庭军政署衙集中之地,生活很不便利,因此北庭官员们基本上都安家在金满县,也有住在附近的村庄里。

金满县城不大也不按内地的人口规模,算得上是一座上县。城池周长二十余里,约有居民近二万户,大半是汉民,汉民中又有一半是军户,整个县城有四条大街。呈“井。字形布置,沿街种满了胡杨树,各种大型的商铺和仓库,以及客栈、酒肆、青楼、赌馆等等商业店铺比比皆是。商业十分繁荣,和内地城市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东市西市。没有坊墙。也没有限时关门的规定,所有店铺都是沿街而开,大多经营到深夜。

李庆安的府邸位于金满县的东北角,这里全城风景最美的地方。有一片数百亩大的湖泊,每年会有几次湖水变成乳白色,因为叫做白湖,金满河穿湖而过,湖泊两岸垂柳绿杨,风景秀丽,沿湖分布着几十栋大宅,大多是高官巨贾的府邸,李庆安的府邸便是其中之一,原本是前任节度副使卢奉远的家,他已经调走,这座巨宅便顺理成章地归李庆安居住。

不过李庆安今天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副都护杨奉车的家杨奉车的宅子位于湖西,与李庆安的府邸隔湖相望,宅子占地三十亩,是整个金满县最漂亮的一座住宅,住着杨奉车的一妻三妾,一儿一女,以及十几名仆役,另外杨奉车在城外有十顷上田,在城内有一座商铺,可以说他的根已经扎在北庭了。

李庆安来到杨奉车的府邸前。片刻,杨奉车迎了出来,他和李庆安的办公之地相隔不到二十步。呆了一天,两人不知见了多少面,可晚上在家中见面,意义又大不相同。

杨奉车笑容中带着谄色,跑下台阶拱手施礼道:“欢迎李将军光临鄙宅。”

“夜晚来打扰杨都护休息。不好意思。”李庆安微微还礼笑道。

“李将军这是说哪里的话。我早想把李将军请来,可一直不好意思开口。李将军自己前来,那是最好不过了。”

杨奉车躬身虚摆手,又道:“夜风颇凉。请将军进屋去说。”

两人寒暄着走进了大门,李庆安见他宅子的雕梁画栋,屋舍精雅,进门便是池塘,池塘中种满了荷花,四周被垂柳包围,一架廊桥如飞虹,直通大堂,设计得独具匠心。令人赞叹,李庆安走在桥上,只觉凉风扑面,令人心旷神怡,他也不由点点头笑道:“都说杨都护恋家,现在理解了,我若有这样的宅子,一定也会时时惦念。”

走过廊桥,两人来到大堂前。一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上前施礼,“参见李将军。”

李庆安见他和杨奉车长得颇为相似,眉清目秀,算得上一表人才,便笑道:“这位便是令郎吧!”

“呵呵!这就是戏川初占,准备今年秋天讲京,参加明年的春※

“我也听说令郎要参加科举,这可是杨家盛事啊!正好我新任命的屯田使王昌龄,还有判官举参都是进士出身,文采斐然,杨公子不妨向他们请教一二

杨吉欣喜万分,但他还是有些迟疑道:“只是我觉得有些唐充。

他父亲杨奉车捋须笑道:“我儿不通时务,既然李将军已经开口了,自会给他们打招呼,你担心什么?”

杨吉恍然大悟。连忙深深向李庆安施一礼,“多谢李将军安排。我明天便去拜玉壶先生为师

李庆安却瞥了杨奉车一眼。都说此人是个老好人,现在看来,其实此人是个官场老油条,这样,事情倒好办了。“杨都护,咱们坐下谈吧!”

杨奉车一拍脑门,歉然道:“看我,只顾说话了,却忘了最基本的礼节。李将军,请”。

“请!”

两人来到大堂坐下,北庭受胡人习惯影响较深,很多人家都有椅子,杨奉车家也不是跪坐,而是坐圈椅,后来这种椅子渐渐流入中原,晚唐时慢慢盛行起来。

杨奉车请李庆安坐下,命左右道:“上一桌酒菜来。”

李庆安连忙止住,笑道:“刚才与几个手下已经吃过来,上一杯茶便可

“那好吧!上一碗马奶茶

片宏。一名丫鬟端匕来一碗热腾腾的奶茶,放在李庆安面前,唐朝的茶叶没有炒过,都是用水煮。放以各种佐料,而北庭安西则大多随胡风,喜欢喝奶茶,杨奉车久居北庭,也习惯了。

李庆安却一直不大习惯奶茶那股腥擅味。细细喝了一口,摇摇头笑道:“我带来了上好的蒙顶茶,等会儿我让亲兵给杨都护送几斤来。”

“那就太感谢了。来人!换一杯香茶

杨奉车见李庆安不习惯,连忙命人换了一杯普通茶,李庆安喝了一口,这才笑道:“今天我看了看官员们的履历,杨都护今年就要任职满十年了吧!”

“正是!一晃我已在北庭呆了十年了,岁月催人老,我今年已经四十有八。再过几年就该退仕了

杨奉车虽然感慨青春不再。但他眼睛里却闪过一丝紧张,他听得出李庆安有言外之意,在暗示他。他的副都护做得太久了,确实,大唐还没有做了十年副都护的先例,连杨奉车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能做这么久,或许他表现平常,无功无过,再加上他这个职务没有什么实权,仅仅是个虚职,不受人重视,所以朝廷既不升职。也不降职,就让他一年一年地耗了下来。

杨奉车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也不喜欢做事,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再生一个儿子,因此在北庭,他是出了名的恋家,北庭副都护清闲最适合他,他希望自己能在北庭副都护这个职位做到退仕,挣一份不菲的家产,给儿子谋个,好职,这就是他最大的人生理想。

前几任上司都知道他有胸无大志,也乐得不干涉他,但到了李庆安这一任。他感觉自己的危机来了。

这种危机并不是李庆安要把他怎么样,而是北庭官场目前的局势和前几年不一样了,北庭居然出现了两雄争强的局面,一个李庆安,一个,程千里。李庆安是太子党,而程千里是庆王党,也就是说,北庭竟是太子党和庆王党的较量,真不知是谁布置的这个局?

他偏偏夹在中间,杨奉车暗暗叹了一办气,他知道李庆安今晚上门,可不是为了什么闲情雅志。

“李将军任职三天,感觉如何?。杨奉车勉强笑了笑问道。

“还好吧!感觉北庭生机勃勃,是个做事业的地方,而且生活也很不错。我今天来,就是要感谢杨都护事先给我安排好了宅子,让我的家人有一个安身之处。”

杨奉车连忙谦虚道:“哪里!哪里!这只是一点绵薄之力,当不得李将军的亲自上门感谢

李庆安笑了笑,他话题一转又问道:“不知令郎进京赶考,可有了准备?。

杨奉车一愣,“要什么准备?”

李庆安呵呵笑了,“我虽然没有参加过科举,但我也知道一二。各地考生都是早早进京参加省试。倒不是为了临时抱佛脚复习经文,而是为投贴拜门第。我亲眼看见过各个宰相府门前挤满了士子,都打破头要做相国的门生,杨都护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杨奉车点了点头,这个缘故他倒也知道一些,金满县令陈忠和给他说过,大唐科举不糊名,考官在批卷时不仅要看学问。还要看考生的德行。其实就是看考生的背景,考官松紧和这个大有关系,但省试只是第一步。

省试中,不管是进士科考中还是明经考中,只是得一个做官的资格。要想做官还得经过吏部考。这才是关键。吏部考相当于面试,主要看外貌人品,其实这也是看背景关系,有后台背景。或是世家名门就容易被录取。这一关只有少数人能通过,但吏部考还是第二步。

第三步就是放官,这就更要后台背景了,后台硬便能得到好职位,留京或者去富裕县,政绩容易。提拔也容易。官运畅通,像金满县县令陈忠和。因为家境贫寒,开元二十七年只因考中进士探花,才得以授官,但无后台无背景,被放到北庭来,做了十年的官,能力卓著,就因京中无人,到现在还是个小小的县令。

杨奉车苦笑了一声,他网要开口说京中无人,忽然心念一转。他顿时明白过来,李庆安这是

他立玄试探地问道:“李将军的意思是?”

李庆安淡淡一笑道:“如果杨都护不嫌弃的话,我可以把令郎推荐到高力士门下

李庆安喝一杯茶,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家常,便告辞了,杨奉车却盯着桌上的茶杯,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李庆安拉拢的意思太明显了,但也让他十分心动,虽然他渴望能再生了一个儿子,为此连娶了三房妾,但折腾了十几年小妾们连蛋都没下一个,他便知道恐怕是自己下种出了问题”

他今年四十八岁,只有膝下一子,儿子是他全部的希望所在,如果儿子能拜在第一权宦高力士门下,有高力士做后台,就算科举不中,走门荫入仕这条路,儿子的仕途也会一片光明,杨奉车当然知道李庆安的后台就是高力士,可投靠李庆安,势必就会得罪程千里,这让他十分为难。

杨奉车坐在桌前,按着太阳穴哀叹,“这可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一名家人快步跑来,在大堂前禀报,“老爷,程都护在门外求见!”“神”

“程都护,程千里

“啊!”地一声,杨奉车惊得站了起来,目瞪口呆。

李庆安的府邸位于白湖的东面,是一座占地二十余亩的大宅,是金满县仅次于杨奉车府宅的第二名宅,房子在前年翻修过,大部分屋子都是新建,分为前后左右中五个院子,各种屋堂楼阁足一百多间,虽然府宅比不上杨府的精雅别致,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一个是树荫茂盛,整个府宅掩映在绿树丛中;其二便是院墙高大坚固,仿佛一座城堡一般,极难攀越,而且四周驻扎有军营,这就保证了府邸的安全。

李庆安网到北庭,还没有来得及采办家仆下人,他府中就只有如诗如画她们几个人居住,绝大部份房间都空置着,黑漆漆地没有灯光,除了西院住李庆安的几十名亲兵外,整个府宅只有后院三四间屋子住了人,他已经命人去高昌替采办一些丫鬟佣人,到时严庄也会住进东院。

随着李庆安回家,府邸里顿时热闹起来小莲安着迎了出来,“大哥,饭菜都准备好了,大家一起吃饭吧”。

“这么晚了,我们都吃过了他看了看后面,又笑问道:“她们几个呢?”

“她们几个在学六弦琴呢!我没叫她们。”

“嗯!就不要打扰她们

李庆安回头对亲兵们笑道:“大家都散了吧!如果肚子饿,就先去厨房吃饭,想出去喝酒也行,别给我惹事

亲兵各自散了,李庆安回到了内宅,他来到自己书房,他换了一身宽松的禅衣,舒服地坐了下来。

书房里灯光柔和明亮,屋角的铜炉中点着百合香,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书房共有里外两间,里间是他休息用的,只有一张床榻,铺着厚厚的褥子,以后他准备改成沙盘室,而外间四周墙边摆满了书架,各种书籍图画堆积在架上,靠北墙是一张宽大的桌子。

桌上摆了厚厚一叠杂报,都是从京中送来的,只是时间上晚了一个月,李庆安坐下,随手从桌子取过一本今天网送来的杂报。

这可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份报纸,只是内容十分枯燥无聊,记录朝廷生的各个主要事件,李隆基的各项朝政活动,比如李隆基亲自下地耕田,以示劝农等等。

不过今天倒有两件事情吸引了他的注意,都和剑南有关,一是升任剑南节度府判官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府长史,这是杨钊原来的职务,其二是李隆基批准杨钊改名为杨国忠,加授太府寺卿。

“杨国忠!,李庆安冷笑了一声,杨国忠终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就不知他是否会像历史上那样,把南诏问题处理得一团糟糕。

这时,房门开了,如诗端着一杯茶快步走了进来,李庆安的书房也是一个禁地,由如诗替他整理,除了她之外,别人一概不准进来。

“哥,先喝杯茶吧!”

如诗浅浅一笑,桃花般的脸颊上梨涡隐现,她把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便跪在他身后,温柔地替他按摩头颈,李庆安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以示谢意。

“怎么不去习琴?”

“如画在学呢!我来侍奉阿哥,昨天这具酸痛,今天好点了吗?。如诗轻轻揉着他后颈问道。

“今天稍微好一点了,昨晚多亏你用热水替我敷一下。”

“嗯!等会儿我再去烧点滚水,给哥好好再敷一敷。”

李庆安忽然想起一事,便笑道:“明天你拿五斤蒙顶茶,让我亲兵给杨都护府送去,我今天答应他的

“好的。”

如诗也想起一事,连忙道:“对了,今天下午,一队安西士兵押送来一批箱子,说是你命他们送来的,好像都是铜佛像。”

“啊!佛像在哪里?”

“我让他们放在东院呢”。

李庆安大喜,他一直很担心这批铜佛像,真的送来了,他连忙站起身笑道:“我要去看一看

他快步走出书房,却迎面见莲匆匆跑来,“大哥,有客人要见你

“是谁?”

“是杨都护,他说有急事!”

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