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后宫甄嬛传 > 第三十章 新酿梅子应春来

后宫甄嬛传 第三十章 新酿梅子应春来

作者:流潋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2:19 来源:笔趣阁

自玉隐出阁那rì起,玉娆唇边的笑意逐渐多了起来。每每对月临花,那些融融欢意便似轻俏的蝴蝶停在她眉梢眼角不肯离去。除此,她又多了一个酿酒的爱好,她喜欢把应季的花卉泡入酒中酿成美酒,而所用的,都是汾酒做底。酿得最佳的一味,是以红梅酿成的梅馨酿。

我曾经出言询问,她只说家中复兴,自然欢喜。而且她笑:“姐姐不是也喜欢酿桂花酒么?”与此同时,她离开未央宫的次数也多起来。直到那一rì我与她从太后宫中请安出来,恰逢陪着德太妃来与太后说话的玄汾,在我与德太妃寒暄的片刻,他用掩饰着的恋恋目光不时吻上玉娆发际眉梢,我才解开心中积存的疑惑。我不禁莞尔,小儿女初萌的情意,如何懂得掩饰呢。

待回到宫中,我摒开众人问她,“是什么时候的事?”

她脸上浮起的红晕给我的揣测以明确的答案,全不似她此刻含糊的回答,“姐姐说什么?”

“九王。”我明白无误地再次问她,“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事?”

她扭着襦裙上柔软的丝带,凝神细想,“大约……我也不记得了。”

我笑着猜测,“是那rì在昭阳殿他遮住你的眼睛,还是在观武台shè落你的玉凤?”我思忖片刻,认真看她,“你不介意九王出身寒微?”

她捋一捋垂落的发丝,眉目如蕴rì月之光,清凌凌道:“汾也从未嫌弃我是罪臣之女。”

“汾?”我恍然忆起数年前的凌云峰,我这般唤那个对我一往情深,气宇如云中君的男子——清。我回过神来微笑,“这样唤他,已知情深。”我笑她,“我记得曾有人说,我情愿嫁与匹夫草草一生,也断不入宫门王府半步!可不知那人是谁?”

玉娆羞红了脸,摇着我的手道:“姐姐莫笑我。”她咬一咬唇,“他和皇上,和岐山王不是一样的人。他……很好。”

“他的心意,你也这样确定么?”

玉娆点头,“那rì为二姐姐送嫁去王府,他也在。他说,他说……”玉娆说不下去,羞极顿足,“反正我是知道的。”

“若你们真有此意,我也可去问问太后的意思,请她老人家指婚。”我含笑嗔她,“只是不许你偷偷跑出去,被人知道了笑话。”

玉娆含羞答应了一声,飞跑回永宝堂中。

待她走后,槿汐问我,“娘娘下定决心了么?”

我郑重颔首,沉吟道:“皇上对玉娆的意思你我不是看不出来。趁现在事情还好办,把玉娆嫁出去也好。我思来想去,若嫁给寻常人家总是无用,只有嫁给皇上的亲兄弟才能彻底断了皇上的念头。否则终究是后患无穷。”

槿汐肃容道:“这样也好。幸好四小姐与九王爷是两情相悦,到底也是省去不少麻烦。”

这一rì冬寒初起,我披了一件蜜腊黄折枝牡丹披风,便带着三个孩子去太后宫中请安。太后抱着涵儿与润儿看了又看,喜不自胜道:“润儿倒是越来越壮实了,可见你养育jīng心,想来德妃在天之灵也能有所安慰。”说着又叫芳若取出松软清甜的点心给几个孩子吃。

我卸去披风,只着一袭浅紫折枝梅花对襟缕银褙子,jīng致的立领愈发衬得气质端和。太后笑道:“外头那件披风倒华丽,只是里头又穿得这么清寒颜sè。冬rì里是该穿些织金团花的富丽衣裳,看着也热闹些。”她又细看两眼,“我记得你这件衣裳还是去年冬天做的,怎么还穿着。”

我笑答:“年节下必定穿得热闹些。如今来太后跟前请安,正是为了一家人的缘故,才不须着意打点的。何况这衣裳也不旧。”

她笑吟吟道:“到底是你当年懂得节蓄,织造局如今做敏妃的衣裳也够呛了。”说罢道,“皇上最近还去安氏那里么?”

“也不常去,一月里不过去上两三次。”

太后颔首道:“那也罢了。”

我正思忖着如何开口,外头帘子一掀,却是庄和德太妃扶了宫女的手进来,才看了我一眼便抿嘴笑:“淑妃也在。”我忙起身见礼。

寒暄过几句,因这rì太妃穿着一件新做的瑰紫泥金五彩云纹西番莲帔裳,众人忍不住赞了几句,又道瑰紫衬得太妃愈发有jīng神了。太妃笑得合不拢嘴,“那rì我在织造局选料子,正好碰见淑妃家的四小姐也在,替我挑了这样一个颜sè。我原说年纪大了压不住瑰紫这样艳的颜sè,织金又太普通,她便说拿了这个颜sè去泥金便显得大气,再绣五彩丝线的纹路便不死板了。今rì做出来一看果然好,到底四小姐有眼力。”

我忙谦道:“太妃过奖了,小孩子家能懂什么。”

太妃笑着看我一眼,“这样灵巧的丫头你还说不好,你若嫌不好,我可要去做儿媳了。”我心中一动,果见太妃拿眼瞧着我直笑,旋即明白必是玄汾求了她来。太妃笑向太后道,“汾儿如今也大了,那天看老六那孩子都娶了侧妃,我难免动起这个心思来。汾儿不是我亲生的,我可不敢耽误了他叫顺陈太妃埋怨,是该物sè起人家来了。我倒瞧着甄四小姐机灵乖巧,很不错呢。”

太后打量她片刻,呵呵一笑,“玉娆那孩子哀家也喜欢得很,如今甄家又兴旺起来,门楣既高了,来求亲的人家也不少了。前两rì瑞安郡王家的老太妃来见过哀家,倒是说起瑞安郡王的年纪不小,哀家倒有心撮合跟玉娆一对呢。妹妹可不早说,我要知道你有这意思,必然也不和老太妃提了。”

德太妃闻言便有些讪讪,“我也不知太后已有心了,真是冒昧。只是瑞安郡王的封地远在青海呢。”

我心中一惊,才要说话,太后看了我一眼道:“青海是远了些,但王府里到底也金尊玉贵的,不会亏待了孩子。”她又笑,“淑妃的二妹才嫁了老六,再来一个妹妹,岂非她甄家的好姑娘全进了咱们家?有好儿也别独吞呢。等开了chūn,哀家再好好为汾儿留意个名门闺秀。”

德太妃闻得如此,也不好再开口,略坐了一坐便告辞了。

太后见阁中只有我,方才施施然道:“玉娆是你的妹妹,哀家很想听听你的意见,是嫁与瑞安郡王好还是平阳王好?”

我沉吟不语,只揣测太后在这件事到底已知道多少。一席冷风从半扣的朱漆棱花长窗下穿过,衔着初冬干燥冰凉的气息扑进殿中。太后的声音仿佛也沾染了干涩的凉气,“你那样聪明,应该知道皇上对你妹妹的心思。”_

仿若一卷冰浪迎头痛拍而下,我激灵灵一冷,无言以对。

太后叹息一声,“哀家自己的儿子又怎会不明白他的心思,又何尝不知道玉娆是个好孩子。只是……”她皱纹暗生的苍迈容颜上有沉重的痛惜,“这孩子太像已经过世的纯元皇后,脾xìng又似初入宫时的华妃。哀家怕皇上不能自已。已经有过一个傅如吟,哀家不敢再冒险了。”

我俯身跪下,沉静道:“太后,玉娆没有要为皇上妃嫔之心,她连想都没有想过。”

“哀家知道。哀家还知道若非玄汾对你妹妹有意,今rì德太妃也不会来开口。”

“九王的确有心。”

太后起身行至窗前,望着窗外无叶片点缀的干净枝条,“正因为是九王,哀家才不允许。兄弟若为女人而起纷争,哀家断断容不得。”她的声音沉着而有力,一字一字敲在我心头,“你妹妹若在京中嫁给寻常臣子,难保皇上不会再眷恋,而瑞安郡王是皇上的从弟,他总不至于抢占弟媳。所以,眼不见为净,远嫁青海是最好的办法。”

我心中大震,急急唤道:“太后!”

“哀家知道你舍不得。”她挽我起身,“可是,皇上不能纳玉娆。纳了她会有再蹈傅如吟之祸的可能。且如你所说玉娆无意于皇上,逼急了难保会做出什么伤害皇上的事。所以这件事哀家先知会你,等过了夏天瑞安郡王亲自进京时,哀家自会安排。”

我背脊上如被芒刺刺满,嘴唇微微动了动,终究未发一言,黯然告退。

我一言不发回到宫中,急命小连子去请玉隐入宫。

玉隐匆匆到来时尚不知何事,听我细细说完,不禁蹙了眉头,“太后既有了这意思,只怕不好办。但是长姊,玉娆既与九王两情相悦,若生生隔离还嫁去青海这种不毛之地,只怕我们姐妹也终身不得相见了。”

玉娆听完反而沉默不言,良久,才吐出一句,“我不会去。”

我道:“自然知道你不肯去的。否则明年新酒酿成,你的梅馨酿还巴巴从青海送来么。”

玉隐愁眉深锁,攥着绢子道:“爹爹与母亲知道不急死才怪。先不能跟他们说呢。”

我道:“自是先不能说。此事太后还在思虑,说明或许还有转机,我们且不急。最坏的打算瑞安郡王也要等明年夏天以后才会进京。要紧的是这半年不要逼急了皇上先对玉娆开口,才好慢慢筹谋。”

我心里细细盘算着,平阳王玄汾是先皇幼子,生母顺陈太妃出身寒微,原是绣院的一名织补宫女,终先帝隆庆一朝,最高的位份亦不过是恩嫔。虽然得以进了太妃,完全是因为儿子的缘故。饶是这样,平阳王自幼也是由早薨的先头五皇子的生母庄和德太妃抚养长大的。如今甄氏一门在前朝虽然人丁凋零,但却是本朝仅次于朱氏的贵戚之家。我身为正一品的淑妃,协理六宫事务,膝下所出又是最多的,两位帝姬,一位皇子,又养着眉庄的予润。在外人眼里,何尝不是我手中有着两位太子的人选。

顺陈太妃为了儿子的前程计自然是千愿万愿的。平阳王自出生以来便受了生母不少连累,而庄和德太妃自己没有亲生的孩子,为了自己将来在后宫安老的rì子,虽然不敢明里得罪了太后,但心里定是十分赞成的,否则今rì也不会主动向太后提起。如今,只是太后那一关难过,除非……我心下一动。

如今我在深宫里,执掌着六宫事务,要见一见九王自然不会十分困难。只是太后已经知道了他与玉娆的事,我为着避嫌,也为了防着犯太后的忌讳,反而不能出面了。而且这话,必定要至亲去问才好。玄凌自然不会,岐山王虽长,却是个最怕事不过的,怎肯得罪太后。

我思来想去,如今肯帮忙又帮得上忙的,只有他了。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玄清我多么不愿意给你添一丁点的麻烦叫你担心我,可是总是不得不麻烦你要你扶持我。

我微微怅然了片刻,然而多少事,根本由不得我怅然,于是扶着玉隐的手起来,极轻声地道:“这件事,唯有请你和六王帮忙,另外还得去向九王问出一句准话来。”

这句准话,由清向玄汾问到了。是最让我与玉娆安心的一句话,“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有他对玉娆如此心意,费尽心机也是值得的。

玉娆辗转听到这句话后虽然十分感动,然而未至落泪,她笑吟吟向我道:“我早知道他的心意。”

那样笃定,连我与玉隐也欣慰良多。

宫中暂无选秀之事,年下嫔妃朝见时并无新人,加之安陵容渐有失宠之势,陪伴玄凌的唯有敏妃与余容娘子最多。因而作为清河王侧妃的玉隐联络各家亲王王妃,各选了一位妙龄女子入宫,因是王府举荐,我也不便薄待,请旨之后皆封做常在。岐山王府推荐的罗氏为瑃常在,清河王府推荐的祝氏为珝常在,平阳王无妃,便由德太妃推荐了江氏为瑛常在。

三位常在入宫倒是喜事,各家王府为进宫嫔,皆是挑了妍丽多慧的女子。瑃常在擅弹月琴,瑛常在擅跳胡旋舞,珝常在尤擅昆曲,入宫后便一同住在玉屏宫中。三人一团锦绣,玄凌又喜她们新鲜可人,每每闲暇时便逗留于玉屏宫,于是三人入宫不过两月便已从才人、美人成为正六品贵人,尤以珝贵人祝氏最得恩幸。恰逢贞贵嫔缠绵已久的身子终得痊愈,玄凌欢喜之下便进了她为九嫔之一的淑容。然而六宫里议论起来,总说安陵容所得恩宠虽已大不如前,但皇上长女的生母吕昭容与皇子生母徐淑容皆在位序上排列其后,总叫人愤愤不平。

而余容娘子亦在新年时进为贵人,连封号亦不更改,人皆称“余容贵人”,领尽风sāo。或许这两字的封号更看出玄凌对她的宠爱,自从那rì观武台驰马之后,玄凌对赤芍的爱重rì益明显,即便三美入宫,也未曾分去她几许恩宠。

玄凌新得三美,往我宫中走动自然少了些,新年中事多忙碌,后宫如此,前朝也如是。大年初一那一rì立予漓为齐王,予沛为晋王,予涵为赵王,予润为楚王,四王并立,尤其是襁褓中的三子与长子一同封王,之前立长子予漓为太子的言论也逐渐平息了不少。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chūn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