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茅山后裔 > 第十一章 纸头坊

茅山后裔 第十一章 纸头坊

作者:大力金刚掌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26 来源:笔趣阁

“原来是这样……”张毅城虽说表面上大彻大悟,但内心的纠结却丝毫没有减少,以眼下的情况看,刀的渊源虽然折腾清楚了,但线索却似乎离冯向京的磨刀病越来越远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是调查冯向京的磨刀病,而并非是研究那把日本刀啊……

“也难怪日本就巴掌大个国家,能侵略咱们八年,难怪堂堂一个大国,连个沧县都保不住!”刘宝昌貌似也是个愤青,“想当年,铸刀的技术,是从咱们中国传到日本的,结果真到比刀的时候,人家的刀砍咱们,就跟砍烧火棍子一样!我告诉你,就四个字:不思进取!就像现在这个社会!眼瞅着都21世纪了,还天天念叨四大发明,一百年前就念叨四大发明,到了现在还是四大发明,这么多年,人家都发明多少东西了?这就是不思进取!”说到这,这刘宝昌的情绪似乎是有些激动,“不发明也便罢了,好东西还不知道爱惜,这么多年,有用的玩意没看见有谁去发明,祖宗上留下来的好东西你看看还剩下什么了?现在这社会上,有几个会拿毛笔的?三字经、弟子规,放在过去那都是托儿所的课本,现在的大学教授,有几个会背的……?”

只见这刘宝昌越说越激动,把个张毅城说的浑身直打冷战,心说这大爷可真够能上纲上线的,自己本来就是来打听林学义的,此刻眼看着就要发展成政治课了,妈的什么三字经弟子规那堆东西自己也不会,放任这老爷子继续愤青下去,不会把自己也卷进去吧?“刘前辈,别着急,别着急,一切都会好的,现在有这个趋势……”发现形势不对,张毅城赶紧转移话题,“对了刘前辈,按您的说法,林学义家里有钱有势,又是武林高手,他的佩刀应该是好刀啊,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说实话,张毅城问这个问题,也不是完全为了转移话题,因为张毅城自己也确实有些纳闷,中国传统的单刀,尺寸都比较宽大,而日本刀的雏形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中国苗刀,所谓苗刀并不是苗族人用的刀,而是因为刀的形状类似秧苗而得名。苗刀的设计初衷并不是纯粹的砍杀,而是集“刺”、“挑”、“砍”为一体的综合形近战兵器,此类刀刀身细长,分量也比较轻,本身并不适合纯粹的砍杀,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中国单刀质量更大也就是说更重,日本刀要轻一些,日本刀砍断中国刀,无外乎是细刀砍断宽刀、轻刀砍断重刀,本就是一件有悖常理的事,两把刀的质量究竟要有多大差距,才会差的如此悬殊?

“这个事……一言难尽……!”说到这,刘宝昌长叹一口气,“林学义要真是用自己的刀,没准不会败,那把豆腐渣刀,并不是林学义自己的刀!”

“哦?”张毅城一愣,“难不成是找人借的?”

“错!”刘宝昌摇头,“那是本地有名的刀剑坊专程为林学义打的刀!”

按刘宝昌的话说,本来,林学义在决战书上约定的比武时间就在三天之后,可日本那边虽说答应派人应战,却总是借口战事繁忙一拖再拖,到了真正比武那天,距离林学义战书上约定的时间已经足足过一个多月。

在当时,沧州最有名的刀剑坊叫“纸头坊”,咋一听倒像是个卖马粪纸的,相传前清时期,满洲八旗老爷们最为追捧的京城铸剑师傅杨传良为避战祸从京城来到沧州开设此店,取这个怪名的用意原本有二,一来在本店的刀剑之下,敌人的头颅就如同草纸一样不堪一击;二来只有死人出殡陪葬时才糊纸人,也寓意用这里的刀剑去打架,敌人就得糊好纸人准备后事。

抗战初期,杨传良已经不在人世,因长子杨云兴早逝,传承纸头坊手艺的任务便落到了二儿子杨云旺身上,但杨云旺却没有儿子,只能把手艺传给已逝大哥的儿子杨钊。

林学义挑战日本军官的事轰动沧州城,也让杨云旺热血沸腾的不行,立志要为林学义打造一把好刀以供比武之用,但打造好刀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就在老百姓都盼着日本人早日应战的时候,全沧州唯一盼着日本人能拖就拖的便是杨云旺,好在当时杨云旺手里已经有了一把比较靠谱的半成品,本来是应河间一位大款的高价订单精心打造的,已经打了一半,杨云旺便准备把这把刀精心打好以赠林学义比武之用,大款的订单那就到时候再说了。

就在战书下给日本人的第七天前后,矶谷廉介终于给出了明确的应战时间,就在一个月之后,这个消息让杨云旺更是心急如焚,不惜带着侄子杨钊和一干学徒伙计三班倒彻夜打造,终于在第二十七八天头上将刀铸毕,学着林学义下战书的样子,杨云旺也找了一个锣鼓队,敲锣打鼓的把刀送到了林家,看着本地的刀剑大师如此高调的赠刀,林学义也不好意思不收,继林学义锣鼓下战书之后,杨云旺锣鼓赠宝刀再一次成为沧州城家喻户晓的佳话。要说挑战日本人让林学义出了大风头,那风头第二大的人就是杨云旺了,用现代的眼光看,这人应该也挺会借势炒作的。不过俗话说的好,爬得越高,摔的越惨,林学义比武战败,反而是第二丢人,最丢人的反倒成了杨云旺。毕竟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林学义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刀不如人。

“一个月就把刀打好了?这也太大*跃进了吧?”张毅城呵呵一笑,“古代那些大师铸刀造剑,哪把刀剑不得铸个十年八年的?”

“古代那是古代!十年八年也都是传说,谁给他数着了?”刘宝昌呵呵一笑,“古代的生产力水平,能跟民国比么?一个月虽说的确是快了点,但铸一把能用的刀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尤其还是集中他纸头坊的所有人马,歇人不歇炉的那么打,刀的质量再差,哪怕换成草台班子唱戏使的花刀,也没那么容易齐根断啊,换做旁人,想把刀打成这么脆都难!我也不晓得这杨云旺到底是哪副药吃错了,能打出这么一把破刀来……”

林学义战败之后,整个沧州武术圈一片哗然,一些愤怒的年轻人在第一时间便砸了纸头坊的牌匾。在过去,被人摘牌砸匾这可是做生意死忌中的死忌,杨云旺气得大口吐血,当天晚上就一命呜呼了,而杨钊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没多久便成了疯癫,纸头坊几十年的名号瞬间灰飞烟灭,房顶的烟囱再也没冒过烟。按刘宝昌的话说,精神失常之后,杨钊彻夜磨刀,最后活活累死在了炉子旁边。

“磨……磨刀!?”刘宝昌最后提到的“磨刀”,差点导致张毅城也大口吐血,瞪大了眼珠子,磕巴了大半天才把磨刀两个字蹦出来。

“是啊……是磨刀……小伙子,你怎么了?”看见张毅城忽然间目光呆散,刘宝昌下意识的用手在张毅城眼前晃了晃。

“没……没事……”张毅城定了定神,把脑袋凑近了刘宝昌,“刘前辈,我想问您个问题……您,相信这世界上有鬼么?”

“鬼?……小伙子,我是研究民俗的。”刘宝昌先是一皱眉,而后又是诡异一笑,没说信,但也没说不信。

“是这样的……”张毅城把冯向京买日本刀之后半夜磨刀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其实,我是受冯向京的委托,来调查这件事的,怕您不信所以事先没跟您细说,希望您别见怪……”

“我早就看出来你小子不是单为打听林学义的事!”刘宝昌呵呵一笑,“这些事你要是早告诉我,咱爷俩根本就不用费那么多唾沫……”

“您别见怪,别见怪……”看着刘宝昌笑呵呵的似乎还有存货,张毅城知道事情有门,赶紧赔上笑脸,“实不相瞒,我家是个道术世家,本来,冯向京以为自己是撞邪了,想找我做法驱邪,但以我的本事看,冯向京身上根本没有任何不干净的东西,这才来沧州追查日本刀的渊源,听您这么一说,冯向京磨刀的毛病,似乎与那个杨钊的死有些瓜葛……”

“你?懂做法?”,刘宝昌眨着眼把张毅城重新打量了一下,似乎有点不大相信,“你师父是谁?”

“我爸跟我大爷教的,然后我自学了一点……”张毅城道。

“敢问,你父亲,师从何人?”

“通天观马淳一真人!”张毅城道。

“哦!我说呢!”刘宝昌呵呵一笑,“你父亲是不是有个师兄叫刘凤岩?”

“呃?”听刘宝昌这么一说,张毅城的眼珠子都瞪直了,心说这世界不会真他娘的这么小吧?“刘前辈,刘凤岩就是我大爷,怎么您认识他?”

“哈哈哈哈……”刘宝昌捧着肚子哈哈大笑,伸手指了指墙上挂的一副书法作品,虽说字体是草书,以张毅城的学问还真看不出来写的什么内容,但一大串的落款里明显有刘凤岩三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