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一品富贵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唯快不破

一品富贵 第三百六十五章 唯快不破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9:09 来源:笔趣阁

赵普恶整卢多逊时,宋九未说话,不能说卢多逊多恶,为相时也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宰相,然而他担任宰相多年,甚至担任了近七年首相,所以越来越骄纵,得罪了许多人。

但沈义伦不同,开国元勋,老好人,人缘比较好,而且沈义伦自觉地请求致仕,也不同意,非得要恶搞成一个虚官兵部尚书,然后再想搞臭他的名声,连儿子一个小官也不放过。这做得太过份了。

有的大臣眼中闪过一丝怨怼。

还有一个背景,这几年虽然战事多,但在赵匡义带领下,时政不算太糟,然而远不能与宋九为参知政事时相比,或者能说那时不打仗,内库充盈,赋税良好,国家支出又不象现在那么多,所以能轻征薄敛。

然而有人能察觉到不同的,至少那几年宋九起了一个极重要的润滑剂作用,从中书到地方产生了良好互动,整个官场很少有戾气之争,充满了正能量。

但宋九走了后,卢多逊骄狂,赵普狠辣,官场的阳光气氛转眼消失,一个个变得勾心斗角,这让许多埋头苦干不长于朝争的大臣十分地不习惯。

王溥不能说话了。

人家巴结赵普还可以,他不同啊,那是两国四朝宰相,五朝老人,带头做赵普打手,过于谄媚了。

赵匡义忽然说道:“宋卿,你越来越猖獗。”

争可以,那怕这几个月来各种可笑瘪脚的理由,但不能放在台面上。

然而不放在台面上。宋九如何是赵普的对手?只有放在台面上,赵普才会难受。

“散朝。宋卿,你马上进宫。”

奇怪的一道命令。若说赵匡义动手,为何又要让宋九进宫单独面谈?

宋九来到内宫。

赵匡义问道:“朕问你,沈义伦为相能力如何?”

“平庸……”

“卢多逊是否是一个温良恭谦之辈?”

“陛下,赵普也不是。”

“且不管赵普,朕再问你,王仁赡贪不贪?”

宋九叹了一口气,王仁赡主管三司做得还不错的,可确实贪婪了,而且做得很过份。这才让赵普抓住了把柄。

“至于楚昭辅,朕若给他一个评价,尸位素餐如何?”

“……”

“你不用争,这也不是你的所长,安心做事,只要你象以前那样,有朕在,就会保你平安无事。”赵匡义说完,不由地摇了摇头。这小子,犯傻了。

宋九开始有些恍惚,忽然会意,王仁赡、沈义伦、楚昭辅、卢多逊……但这时不好再说话了。

赵匡义没有多说。而且说起正事:“宋卿,你说辽东大捷,为何契丹兵分三路前袭我朝?”

“陛下。以臣想,可能是我朝于前线构建砦堡。又增加驻兵,隐隐对契丹产生了严重威胁。使契丹无法安心剿灭后方。正好新兵才至,又修筑砦堡,军队有些紊乱,所以契丹想以攻代守,取得一场胜利,使我朝大军不敢深入,好安心对付辽东。而且想对付辽东,再也不能象春天时那样了,这一回兵力肯定重,纵然是契丹若出动太多的兵力,同样要时间准备。而此时在燕云,契丹就有现成的驻兵……”

“大约是这样。”

“但陛下勿用担心,契丹这次所用兵力本身不多,再兵分三路,东路三关,中路雁门,西路府丰,以臣之见,这次我朝一定会大捷,即便是府州,折家也会给他们迎头痛击。”

宋九忽然沉思起来。

“你在想什么?”

“臣在想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攻防。”

“攻防?”

“从战斗力来看,我朝与契丹相差无几,若是我朝大军深入,天时地利人和不在,依然不会大捷。然而契丹来到我朝边境,那么结果会相反。而且以臣看,若是仓促的再次轻敌出兵,一旦大败,后果不堪设想,不仅是丧失士气,总体而言,契丹是骑兵,也比我朝将士勇武,之所以现在僵持起来,互有胜负,主要原因是军中的精锐还在,他们这十几年南征北战,富有战斗经验。 一旦这些兵士牺牲了,全部是新兵……”

“与攻防何关?”

“有关,臣刚刚产生一个想法,有计划的推进式的建砦堡。”

“哦。”

“分成两部分,三关一部分,三关以西一部分。三关不能向北推进,三关的北面是拒马河,拒马河北边多是平原地带,敌人以骑兵为主,速度快,后方又有河流拒挡,不易建砦,就算建砦了,也不易守住。然而从三关以西则不同,多是山区,在这里敌人骑兵优势不大。利用敌人即将分心辽东时机,再加上这几年苦战,边境百姓稀少,有计划地向北推进,岐沟关,飞狐关,恒山。占领这些地方,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其次多是崎岖的山道,只要在几处险要所在建上数关砦,就能守住了。而且步步推进,某些方面也是替辽东减压,保住这个棋子。敌人更不善长攻城战术,又可以对幽州南部地区形成夹攻之势。同时,利用我方之长,以实战练兵,以新兵迅速成长。”

“以实战练兵?”

“陛下,古今将才天生如霍去病者有几人?即便是先帝武功盖世,也是在军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比如臣,初到军中,什么也不懂,即便在广南还是不懂。直到辽东数年,才稍稍成长一点。将是如此,兵也是如此。为何每一朝建国之初军队强大,正是军中全部是久战之老兵也。”

“那样要花许多钱帛啊,也要增兵。”

宋朝初年,只有禁兵十来万,到了赵匡胤末年。禁兵已增加到二十万,京城十万。外面十万轮戍。这是一个合理增涨的数字,例如荆湖。夔峡,若不驻扎禁兵,那些生蛮还不知道会怎么猖獗呢。

到了赵匡义手中,想要收回燕云,禁兵数字增加到三十余万,同时厢兵也在增加,河北河东又增加了许多壮丁弓箭手。后者是兵役性质,但前面两者都要花钱帛来豢养的。

再加上宋九提出的高薪抚恤与奖励制度。

不过宋九的提议并没有增加朝廷负担,随着七成以上的禁兵从城市转移到乡村。赡养费用在下降,用它足以弥补高薪抚恤与奖励了,然而从另一方面却刺激了将士敢于英勇作战。

然而前者费用并没有省下来。

这已成了朝廷严重负担。

宋九提议虽好,可那样建设堡砦要花钱,同时每增一堡砦,又要增加兵士,那么朝廷必须要扩军。不要拿后来宋朝一百多万禁厢兵与现在相比,那时候宋朝人口是一千多万户,这时候才四百多万户。中间最少还有二十万户是宋九的功劳。

宋九想了好一会,道:“陛下,臣是一个想法,陛下三思一下。”

“说说。”

“增加禁兵是不大可能了。那样朝廷负担必重,但臣想到了杨广修大运河,若没有大运河。唐朝会不会有盛世到来,就连我朝也受到大运河之惠。”

“是啊。”

“大运河不是不好。而是杨广修得太急竣。其实增兵是谓必然,一旦到了可以再度出兵燕云之时。仅是朝廷手中的兵力也不足也。例如交趾,正是兵力不足,故候仁宝败后,黎氏归顺,我朝虽不满,也默视之了。然而臣想到了黑齿常之在青海的时候。所以臣有一个想法,不过怕有人用它来抵毁潘美。”

“说吧,是想法,何来抵毁?”

“臣的想法就是于前线将一些弓箭手与壮丁转化为非正式兵源,或者取名为乡兵,朝廷少许补贴一些费用,提供其武器,农耕时耕作,农闲时训练,战时配合军队作战,即便战斗力差,用来守砦堡还是可以的。”

这个想法用钱不会很多,而且于河东河北训练乡兵,他们对契丹熟悉,将来征讨燕云时,会有地利之长。边境多遭契丹侵犯,他们对契丹也有仇恨,作战时会十分勇敢。也将兵力问题解决了。

但它最大的缺陷就是潘美。

河北诸将分领各州兵力,这一条与宋九提议得一样,取消节度使,置观察使,观察使管辖面积小,危害不大,就可以给他们独立指挥权利了。现在再增设一些乡兵,并没有增加什么危害。然而河东不同,整个河东战区都属于潘美管辖,一旦此举落实,潘美手中等于有了一支属于他自己的兵力,并且这个范围从太原往北起一起属于潘美的,兵力数量不会少。那么潘美又会变成一个真正的节度使,还是一个强大的节度使。

赵匡义犹豫不决。

无论宋九或潘美,他还是相信的,尽管潘美在幽州一役中表现得不大好,但在涿州与宋九表现得很忠诚。

但这对翁婿,一是西府首相,一是管辖着河东,多疑的赵匡义一点不担心也不大可能。

如果不是宋九与潘美,是其他人,赵匡义会立即否决。

然而这条建议确实不错,宋九说的是一些,不是很多,反正河东与河北有了一些弓箭手与壮丁,只不过稍稍改进一点罢了,给一些补贴,发放一些武器,增加一些训练以及义务。那么朝廷等于花很少的钱,却得到一支机动的军队,同时前线空旷,也能划出大量营田供这些乡兵耕种,养活一家老小。若是敌人来犯,这些乡兵家属进入堡砦,不用朝廷激励,他们也会英勇保卫各堡各砦。

但就是……潘美啊。

赵匡义苦笑了一下:“宋九,你果然是一个实诚君子。”

“实际臣都可以替潘美作保,非是潘美,是怕坏了制度,就象唐玄宗以薛讷为节度使,起初也是好的,可开了这个头,往后越来越没节制,最终造成不好的后果。”

“你说说第二条吧。”

“第二条就是盔甲。”

“盔甲?”

“正是盔甲,臣以为盔甲要重新改进,让军队速度快起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