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一品富贵 > 第四百七十一章 驱(上)

一品富贵 第四百七十一章 驱(上)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8:49 来源:笔趣阁

“卿置朕于何地?”赵匡义干笑几声。

感觉到神情不自然,赵匡义又说道:“国家多秋多难之时,卿回来了,要替朕分忧解难啊。”

一行人进了皇宫。

赵匡义设宴款待。

宋九徐徐又说道:“陛下,太祖权衡轻重,因此知道巴蜀弊端,没有革除,说起来是朝廷愧对巴蜀百姓,陛下是天下君父,巴蜀的百姓也是陛下子民。手掌心是肉,手掌背也是肉。所以臣进谏勿务不杀,至少少杀。”

赵匡义面色才霁了起来。

刚才他表情有些不大自然,不是宋九要下去让他不乐,别人他不会相信,但绝对相信宋九是想国家好的。

主要就是宋九说的不杀。

对前朝前代或者他国,能夸夸其谈。但轮到自己是两回事,换谁,或者皇帝,总统,主席,总理,无论什么呼喟吧,都不希望自己手下老百姓动不动就造反起义。

宋九说不杀,不惩,赵匡义能快活么。不过这一说,就辨了过来。

不是俺的错,是俺大哥的错,由俺来承担了。

宋九又说:“但陛下勿要担心,好在那片地区没有得到陛下仁泽,其他地区都得到了陛下光茫笼罩,因此乱就乱在巴蜀,其他地区影响不大,那么就不会动摇国家根本。唯今之计,而在天下。天下稳,则巴蜀乱平。天下不稳,则巴蜀平天下更乱。臣一路前来,陆续看到一些流民。于是停下肩舆,问询原因。实际原因很简单。历年来北方陆续种植了一些棉花,有的以旱地种植。但有的图收益,以腴膏之地载种。加上北方粮食产量偏低,国家承平已久,人口增加,因此倚重于南方之粮。然去年边事动用了无数兵士,持续的时间又长,粮草消耗巨大,加上去年又有涝灾。实际也无事,南方丰收。粮食足矣。可国库里备粮不足,春荒到来,难免有许多奸商囤积居奇,导致粮价上扬。于是一些百姓买不起这个贵粮,开始成为逃户流民。不过好在夏收即将到来,国家也不用在北边用兵了,若是朝廷下诏,禁三四两月部分地区酿酒,以示拯民之决心。粮价必会大跌。”

吕蒙正说得很严重。

但实际没那么严重,有些流民。朝廷同样也想了办法,包括从两浙荆湖江南调粮食过来,所以宋九提都不提。

还有一处粮食很贱。广南,当年宋九让潘美调粮食过来,但当时的情况不同。大家顺便替朝廷带一带,权当来密州港投石问路的。如今航路打通。商人以利为己任,不可能再学雷锋。做好事了。

但根本原因,还是这几年灾害有些频繁,有的地区今年旱灾,明年蝗灾,后年河决,大后年内涝,即便朝廷免赋税,也活不下去了,只好做逃户。

至于边境用粮还不是主要原因,大多数储粮是宋九在河东刻意储备的粮食,朝廷提供的粮食很少,可不能说一点原因不是,多少起了一些抬扬粮价的因素。

朝廷禁酿酒,会有很重损失。

每年榷酒的盈利,渐渐都超过榷盐专营的所得,但这道诏书一下,朝廷减少一部分收入,那么就能挤出部分粮食,也会逼得一些商人出手,粮食越不紧张就越不紧张了。

没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什么圣人大义。

然而句句说到实处。

实际宋朝开国之初,不是宋九一个人重视实用,然而这群饱读诗书经义的进士上位后,喜欢夸夸其谈了。

但还不是宋九要说的重点,他又说道:“巴蜀之乱,根本原因非是朝廷不义,乃是主户苛剥旁户,大肆兼并,让旁户无法度日。于是王李二人喊出均贫富的口号,杀劣绅,分土地,一呼百应。随着我朝内治,人口渐渐增多,臣担心的巴蜀的今天,就是朝廷的明天。因此臣以为朝廷必须明确进一步的齐人之策,反对兼并,鼓励大户义举善行,惩治一些劣绅为恶乡里的做为。这才是百年千年永安之计。”

“卿言如朕之意也。”赵匡义嗟叹道。

他登基之初,先是卢多逊,后是赵普,宋九又杂相协助,感很很满意。

可是后面就不那么美满了。

这有一个比喻,好比夫妻离婚,为什么二婚离婚率更高,主要容易与前面的比较,这一比较反而多数时候更糟糕……

这才是名相啊,不用拽俺龙袍,也不用语出惊人,更不用吵吵闹闹,而且再不用,也不大象话了。

难道让此子真的成为宋朝一奇,奇在不居首相!

下面几个官员低下头。

吕蒙正与宋九不恶,不过好不容易上来了,也准备大有作为了,马上就要交位子,心情肯定有些不大好儿。

吕端无所谓,现在几个宰执中,他的权利**最低。而且某种意义上,吕端也能算是宋九的长辈,难道父母会吃孩子的味吗?

苏易简以才学进,喜酒,但为人有城府。恐怕宋九回归,最不开心的就是他。

还有一个人,赵昌言,这是一个超级大嘴巴,为人刚腹自用,然而识人很有本领,他有两个女婿,一是李沆,一是王旦,都成为宋朝的一代名相。

去年王小波李顺起义,朝廷困于北境边事,而且如宋九所说,巴蜀旁户那是真正的逼反的,许多人有同情心,因此诸人认为要安抚招降。只有赵昌言一人建议发兵。于是王继恩下去后,又调赵昌言下去督战,命其为川陕五十二州招安行营马步军都部署。赵昌言推辞,赵匡义不许,又赐其铠甲宝马与白金五千两,令从王继恩以下,均受赵昌言节度。然而这个大嘴巴委实得罪了许多人。因此有人诬蔑赵昌言无子,鼻梁不直。有反相,不宜使之手握重兵入蜀。

为什么宋九回来明明有功。反而请罪。

赵昌言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但也没有关系,如赵普,赵匡义就没有怀疑过,再如宋九,赵匡义也没有怀疑过。真假未怀疑,不大好说,不过赵匡义肯定心中说俺从未怀疑过。

还是看各自怎么去做。

不是每一个人都让赵匡义相信的,赵匡义看到后,便在北苑门说。昨令昌言入蜀,我想了想,还是有所不便,况且蜀贼是小丑,赵昌言是大臣,没必须让赵昌言前往,暂令他驻守凤翔,只派内侍卫绍钦带朕的手书指挥军事就可以了。

诏书到时,赵昌言已到凤州。只好留在驿馆……

宋九还不知道,因此他说要下去,所有大臣脸上都感到有些古怪。不过宋九并没有坚持,否则赵匡义会尴尬了。

至于西府就好玩了。柴禹锡当时附从赵普,与宋九闹了一些矛盾。

赵镕在西府时就有反骨,一度让宋九大恶。

向敏中还可以吧。而且他的妻子是张去华的女儿,也就是宋宝的联亲。不过他与宋九没什么来往。

刘昌言更好玩了。

他曾是陈洪进手下得力干吏。陈洪进归朝刻意将他带过来,后来考中进士。赵普重视,钱俶上表力荐,由是成为西京通判,赵普病重,府政悉委于赵普,赵普死后,刘昌言感激赵普,主动替其经理家事,护理后事。赵匡义以为其人忠,由是重用。然而其人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其母妻皆在泉州,刘昌言发迹后不迎接,却另娶一美艳的旁妻。赵匡义下诏让泉州给钱办装,所过县续食,将其母与原妻迎到京城。又替其隐饰,诏曰光禄丞何亮家在果州,秘书丞陈靖家在泉州,皆不迎其亲,因此父母在剑南,峡路,漳泉,福建,岭南,皆令迎侍,敢有违者,御史台纠举以闻。

有的人眼红,想用这件事做文章,然而看到这份诏书,傻眼了,谁还敢再说啊!

这个不管了。

但他才真正是赵普的人!

赵普临终前与宋九示好,宋九也不错,从河东返回来时,刻意去了巩县,先拜祭赵匡胤,后拜祭赵普。然而宋九与赵普之争,谁人不知。

也就是西府没矛盾的,宋九多少有些避讳,不需要避讳的,都与宋九有矛盾。

但西府几个宰相无所谓。

宋九这一回还呆西府吗。况且从人数上来看也不对啊,东府是三个人,西府是四个人。宋九到东府,正好一样多,到西府,东府三个人,西府变成五个人,也不合理啊。

然而让他们大出意外。

宫宴开始。

赵匡义又问了具体的北边情况,宋九一一交待。

宴后,赵匡义下旨了。

宋朝此时不算危机。

若无巴蜀的事,可以说即便有些小难题,面对这样超级大捷,也不算什么。

可是眼下却有点儿小头痛,巴蜀在造反,规模大的怕人,国库空虚,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还要防止辽国举国之兵来报复,北方继续要用钱……因此赵匡义不顾北方边境事情还没有结束,便将宋九召回来。

患难识知己,扳荡知忠臣。

国家需要一个能臣忠臣,将眼下的小难关渡过去。

至于王小波的几十万起义兵,呵呵,真没有人当作一回事,若是比较人数,那早就收回了燕云。

并且宋九不居功,反请罪,让赵匡义很是满意。

于是下诏,以宋九以太保侍中昭文馆大学士的身份任平章事,位于群臣诸王之上。

柴禹锡松了一口气,心道,果然。

但一点也不果然,宋九立即说道:“陛下,巴蜀之乱,臣有严重失职之罪,陛下不罚反赏,何以明天下?”

“这个罪的……”

“陛下,若不相信,可以问李继隆,臣去年就曾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

“那时张玘还没有与两贼在江原会战,臣就说过一句话,来得不是时候啊。”

赵匡义有点儿明白了,可听着怎么不是滋味,难道还想它来吗。

宋九继续说道:“实际巴蜀主户豪绅形成了利益链,因此朝廷明知其弊,却无法处理。反正已发生了,陛下应看到好的一面。经此叛乱,巴蜀将不会再出现罪恶的旁户一词,广大贫困百姓也终于有了一份生机。但不当在这时候发生!”

“这个……”

“陛下,巴蜀乱要平,北境虽暂时大捷,却要防备辽国大兵反扑,若是陛下宽恕臣之罪,还是让臣去西府吧。要么让臣去三司。”

柴禹锡、刘昌言与赵镕一起傻眼了,就连魏羽也傻眼了,你老大哥干嘛与俺争这个破三司使的位子啊。

“朕不准卿无理取闹,是罪就是罪,是功就是功。”赵匡义也不乐意了。

宋九索性挑明了,问:“陛下,诸葛亮之后,何人能接手蜀国之重任?无他故,诸葛亮谨小慎微,事必躬亲,省怕误了先主之遗托,固定美名传之于千古,然而将自己活活累死了,手下无人得到磨练。再说,先帝之时,赵普离开相位,若无卢多逊勉强维护,陛下于开封辅佐,何人能接手之?为何卢多逊与赵普一不在相位,陛下选相如同走马灯一般。也是这个道理。陛下,群臣治国,是群臣辅助陛下治国,而非是某一两人,这对国家只有害而无一利也。吕蒙正卷土重来,再度为相,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端走南下北,对全国各地情况熟悉,气度宽大。皆赫然有名相风采。陛下为何不重用之?”

宋九说得有道理。

但不能这么听。

柴禹锡苦笑。

这是宋九指两府人才的,东府人数少,可个个管用。西府人数多,可不大管用。因此宋九才主动请求继续呆在西府。

然而,然而宋九来到西府,自己还有好日子过么?(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