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百炼成锋 > 第一卷浴火 第四十七章这玩意也算武器吗?

百炼成锋 第一卷浴火 第四十七章这玩意也算武器吗?

作者:赤虎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0 23:11:56 来源:笔趣阁

第四十七章这玩意也算武器吗?

飞艇之所以悬停于这座深坑上空,是因为安锋手头上的金属探测仪显示,此地有大量金属物质存在。

安锋拧开飞艇上的探照灯,在探照灯雪亮的光柱下,这处戈壁深坑周围明显的爆炸痕迹清晰可见——圆坑直径十余米,深度五六米。飞艇螺旋桨吹开深坑边缘覆盖的浅浅黄沙,露出的戈壁土上有明显放射状黑褐色条纹,条纹颜色深的部位在灯柱下亮闪闪的。

“就是这里”,安锋再度检查了一下手中的金属探测仪,又复核了一遍gps定位仪,最终确认:这里就是此行终点。

民用gps定位装置误差在6米左右,六米范围内再无别的深坑,加上金属探测仪的确认,这里无疑就是老佣兵嘴上的黄金车位置。

阿盖尔就是个搬用工,如今的他,稍稍复杂一点的活儿干不了,安锋亲自动手,开始释放热气球中的氮气,随着气囊内的气体逐渐放空,飞艇慢慢下降。与此同时,安锋在吊舱内奔波不停,忙碌着将吊舱外悬挂的物资以一卸载。

气囊瘪了,最终落在大坑底部的,只剩下吊舱部分。而气囊在瘪瘪的覆盖在坑表面。

从吊舱内爬出来,安锋手一挥,阿盖尔立刻手脚灵活的爬出吊舱,顺着深坑边缘爬出大坑。这时,硕大的气囊已严实的蒙在坑顶,阿盖尔只能掀开气囊摸索地爬到一边,等他重新见到天日,立刻开始折叠飞艇的气囊囊体。与此同时,安锋开始搜查深坑。

拧开蓝色的荧光灯,仔细观察着所处地形。精通摄影式记忆法的安锋眼睛一扫,周围环境便一一映入脑海:深坑的坑壁一周,同样有明显放射纹。那些放射纹用手一搓酒会发现,高空中见到的闪亮放射纹其实是一种玻璃质物体,光滑而坚硬,但质地很脆,手上稍一用劲,玻璃体迅速碎裂,分解成细碎的玻璃渣。

深坑的底部覆盖着一层黄褐色砂砾,这层砂砾很细很均匀,但砂土层很厚,连续几铁锹下去,发现沙子下面还是沙子。

再度检查了金属探测仪,安锋满意的爬出深坑,这时阿盖尔已掀起囊体的一角,头顶无限的天空重新出现——这是个无月的夜晚,阴天,云彩很厚,天空上没有星星。

安锋跟着跳了出去,从七号空投箱里拿出一捆篷布……可惜,这具幼小的身体实在力气小,那捆篷布不过五十公斤,安锋却恨不得用牙齿咬着走。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篷布搬出空投箱,阿盖尔嘿嘿傻笑着走了过来,他轻轻一抓,将篷布像稻草一般拎着,扔到安锋所指定的位置……呜呜呜,伤自尊了。

没办法啊,这时的安锋身高不过一米三,体重只有三十公斤,年龄九岁。而那捆篷布的重量,超过其体重1。5倍。

暗夜中,安锋无限郁闷的看了看自己的小胖爪。无数次他在大人面前侃侃而谈,丝毫不在乎年龄的差别,但这一刻他不得不承认:目前他还是个孩子。

黑夜里看不清手指,安锋郁闷的挥挥手,说:“你忙你的去吧,我伤心一会儿就好。”

阿盖尔从不能分辨那些是客气,那是些真心话。安锋让他忙自己的,阿盖尔憨憨的走到一边,继续折叠飞艇气囊。安锋蹲在原地伤心了两秒钟,他只有两秒钟伤心时间,就必须开始工作。

从刚才的箱子里摸出一支射钉枪,安锋提着相对他而言较为沉重的射钉枪,徒步绕着圆坑走了一圈,走几步打一颗钉子,等到坑边密布了长长的圆钉,安锋开始笨拙的展开那捆篷布。

这捆篷布是战术伪装纱网,网眼很细密,站在稍远处几乎看不到网眼的存在。篷布表面刷了一层吸收电磁波的土黄色胶质,如果在天空看,它几乎跟大地是同一颜色,如同灰扑扑的戈壁、沙漠。

将这捆战术伪装篷布蒙在坑顶,这是件力气活儿,安锋累的贼死,最终还是在完成手头工作的阿盖尔帮助下,才将篷布蒙好,而这时,阿盖尔已经将飞艇气囊收进了箱子里。

时间紧迫,两人顾不得寒暄,匆忙地重新钻进深坑内,安锋帮阿盖尔发动了强力吸尘器——这是一种柴油动力的、管道作业用的吸尘器,通常用来排出管道内的积水。长长的排风管可以用来排出深坑底部的风沙泥水。

将这根排风管甩到坑顶——这时的大坑已经蒙上伪装篷布,排风管正好甩到篷布边。当阿盖尔操纵强力吸尘器,吸风口对准坑底砂砾时,排风管口立刻飞起黄沉沉的沙雾,细细的砂砾本来就是被沙漠风暴吹到这里的,稍稍一点风力就可以迎风飞扬,飘散出十余公里才落地……

两分钟后,沙雾越来越大,篷布边缘稍稍掀起一角,钻出一只像老鼠般灰扑扑的小人——这是安锋。

这时的安锋已经换上一身沙漠伪装服,带着防风镜与口罩,他迈动小短腿奔波于坑边,将飞艇上抛下的箱子一一堆放在坑边缘,而有些箱子则直接退入坑中,完全不管是否砸中里面的阿盖尔。

这个活儿很累,对于幼小的安锋来说,做起来非常吃力。但分门别类整理物资,从来不是阿盖尔的长项,安锋只能用幼小的肩膀担起这项责任。等物质堆好之后,再将排风管管口对准这些箱子,不一会儿,所有的箱子掩埋在沙土之中。

附近戈壁滩上,类似这样的深坑地形很多。刚才两人从高空俯视,方圆十余里的地面上全是类似大小的深坑,这是密集轰炸造成的,但也许是“密集阵”火控雷达制造的一次射击效果——由分布在周围十余里的上百个战斗单位,在雷达指引下向目标区域进行的一次覆盖性射击。

像大多数沙漠边缘的正常戈壁坑一样,过不了多久,这处深坑会被沙漠风携带的泥沙填埋,最终变成一处普普通通的戈壁地面。或者。这处戈壁最终会被移动的沙丘覆盖,成为沙漠的一部分。

这里,其实是沙特境内。

当初,伊拉克军队撤退的时候,伊军士兵把所有能丢弃的都扔了,只保留的了方向感。“一路向北”是他们溃散时的唯一的意识。恰好沙特与伊拉克两国交界处,是大片茫茫的戈壁,数千里渺无人烟,于是,这片戈壁就形成了逃亡的数万条道路。

然而不幸的是,他们的对手恰恰是世界上最不爱节省炮火的军队,为了封锁一头猪,他们不惜倾泻万发子弹;三五人的目标,可以让一整支直升机小队兴奋地从周遭百余里赶来围殴,并将十余架飞机携带的所有炮火,倾泻在这三五人所在区域……

于是,这场战争进入后期,已经不能称为战争了,那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虐杀。为了阻止伊军士兵逃亡,在这片戈壁滩上,那伙不知道节省弹药为何物的混蛋,倾泻了394万枚贫铀弹,普通弹药加上贫铀弹,总计300多万吨钢铁留在这片土地上,而战果也是明显的,120万军队崩溃,数千辆坦克,数百架飞机,共54万士兵被围歼,被俘者高达17。5万人,联军的战斗死亡人数为2人(非战斗死亡为146人),至于伊军伤亡嘛……去问这片沙漠戈壁吧。

战争后果是:在靠近科威特边境地带,处处可以见到类似的爆炸坑。有的爆炸坑是贫铀弹造成的,有的是普通弹药炸出的。前者有轻微辐射,后者暂时是安全的。

那支黄金车队是在440公里外被直升机小队阻拦的,当时是夜晚,他们慌不择路下四散逃亡,在运输车油料耗尽后,押运者故意将车开进爆炸坑中,而后引爆周围的泥土用来填埋车辆。随后,在沙尘暴的作用下,戈壁坑逐渐被砂砾填埋……如果再晚几年过来,这里最终会是一处普通沙坑。

天渐渐的亮了,阿盖尔手中的强力吸尘器变得滚烫,于是他们不得不停下手头工作。安锋重新钻入篷布内,与阿盖尔对着晨曦吃完早餐,等吸尘器可以重新使用,阿盖尔恢复了工作进度,安锋四处转悠着,检查坑壁的状况,同时开始在坑内架设遮阳网。

身小体弱的安锋架设的遮阳网很不齐整,五块同样大小的灰布依据坑壁架设,中间留些一块空地透光,等他气喘如牛的干完这项简单工作,太阳已经升到头顶——早晨八点了。

深坑的泥土还没见底,安锋打了个手势,阿盖尔随即停工——这处深坑是贫铀弹炸出来的,即使过了一年,坑底依然有轻微辐射。安锋与阿盖尔都穿着厚厚的防辐射服防尘服,在沙漠阳光下作业,消耗的水量实在太大,因此八点钟后是休息时间。

睡觉,当然不能躺在辐射坑里睡。

两个小人浅浅收拾一番,对坑底做了伪装,将工具丢在原地,爬出深坑后,安锋再从尘土中摸出十一号箱子,这箱子里面放着两个西瓜,五公斤水,外加两套沙漠徒步服装,以及两支手枪,两个背囊。

脱下防辐射服,将衣服浅浅的埋在沙堆里,换上沙漠徒步服,背起旅行背囊,扛着两个西瓜,安锋与阿盖尔各自别上一支手枪,安锋取出指南针,随意定了一个方向,两人像普通沙漠探奇者一般,在沙漠中跋涉起来,唯一遗憾的是,这两位沙漠探奇者年龄太小太小。

其实,这一刻并没有人在空中在地面盯着安锋看,但……细节决定一切。大多数秘密被曝光,源于对细节的疏忽。所以这一刻虽然没人注意,但两个小人依旧认真的、把所有沙漠探奇者做的,都做了一遍。这样,即使他们偶然被人撞破,也容易被这套完整的探险动作所迷惑所误导。

沙漠中,一个人一天能走多远——八公里,仅仅八公里。

沙子是软的,人走在沙上,脚下吃不住劲,一走一陷。而且沙漠中空气非常干燥,旅行者极其容易脱水,故此,没走一公里都需要歇歇,一天能走八公里,那已经是体能强悍了。

在戈壁上,人行走的距离稍远点,毕竟戈壁的泥土很坚硬,很多泥土覆盖着盐碱壳,那上面甚至可以行走坦克……但它照旧是酷热的,人即使站着不动都要大口大口喘气,以散发身体热量。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很容易被热昏,但这种“热昏”其实是过度脱水造成的昏迷。这样昏迷的人如果没人在一旁解救,三小时后,他就成为一具沙漠干尸了。

在沙漠中睡觉也是件危险事,有的人睡下了就再也没醒来,这也是因为过度脱水。因为沙漠中的空气比烘衣机内更干燥,正午时刻,两三小时就可以把人烘成“人干”。经常在沙漠中旅行的人,西瓜是必备武器,睡觉前把西瓜吃完,半个西瓜皮扣在脸上,才能防止“睡昏迷”。

阿盖尔与安锋前进了四公里,只走了将近两小时,便感到阳光过度强烈,两人随即找了一处低洼地,用携带的工兵铲浅浅挖了一个洞,铺好遮阳网,缩进地穴里……吃西瓜。

一人一半西瓜吃好,阿盖尔的脸大,半个西瓜皮只能扣住了鼻子与嘴,但他已经不在乎这些了,躺倒在地就陷入梦乡。安锋还不能睡,他将西瓜皮扣在脸上,然后打开随身听……可怜的小人,他没有时间听音乐,他听的是阿拉伯语著名演讲——这录音还是他从大英博物馆搜罗来的资料。

这时代,国内随身听多是用录音带的,而vcd技术将于明年诞生。不过,国际上首款激光影碟机是于1978年上市销售的,1980年日本先锋公司收购了discovision的版权,并推出ld技术的“先锋”碟机,到了这一年,ld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鸭蛋大小的光碟能录制一小时声频或者影像。

一面光碟播放完恰好一小时,光盘完了后安锋起身提醒阿盖尔喝水,放完第二面光盘后,他再度提醒后者喝水。而后轮到他睡觉了,同样,阿盖尔两次提醒他喝水后,轮到后者重新睡觉。

热哄哄的白天慢慢度过,整个白天沙漠上死寂一片,没有人活动,没有动物,天空中甚至没有苍蝇与鸟,以及飞机。等到日落之后,沙漠温度开始下降,乘着日落后的余光,安锋与阿盖尔收拾行李,重新回到了深坑边。

这一晚工作进度很快,沙漠中,太阳即使落山也有两三小时余晖。阿盖尔已经有了经验,加上光线很亮,于是,等到暮色苍茫看不清地面时,吸尘器吸口下已经出现一块铁板——这是集装箱运输车的顶盖。

见到目标,大家的动作更快起来,安锋像小老鼠一般爬上爬下,将坑边的空投箱搬进坑中,阿盖尔则奋力移动吸尘器,加快清理着车顶泥沙。接近午夜时分,坑底摆满了十余盏荧光灯,蓝幽幽的光线下,一辆车头倾斜向下的集装箱运输车完整的露了出来。

不,也不能算完整露出,因为车辆还在坑底,阿盖尔只是清理出一半倾斜的车顶,车体两边还埋在泥沙中,而车尾的集装箱门也照旧半掩在土中……这就够了。

空投的弹药箱里有一枚美军制式八磅炮弹,这是一枚舰载快速机关炮炮弹,军舰打出这种炮弹是为了形成弹幕墙,阻止并提前引爆导弹的。这枚炮弹是一位军事爱好者的私人收藏品,绝对军方,绝对正版。

安锋切去弹头倒出弹药壳中的火药,将火药松散地堆在车顶,用简单的定时器引燃火药堆,引燃之前两人远远地躲在一边,见到坑内火光一闪,巨响平息许久后,他们才悠闲的靠近深坑,不急不慌的钻入篷布中。这时候,车厢顶已经烧出一个大洞——即使用最精密的仪器来检验,也会确认这是由美军弹药造成的弹洞。

当然,如果要进一步分析弹道,这种伪装终究会曝光。不过,这样精细的分析,需要把车顶整个抬进实验室内……对于后一种情况的出现,安锋果断不予评论。

这时的深坑,除了火药味外,还有一种奇怪的腐臭味,但对于带了呼吸面具的两个小人来说,这味道变得很淡,还可以忍受。于是,安锋当先穿过火药洞跳进车厢内,阿盖尔比划了一下洞口大小,决定还是待在车外面。

车内的货物很杂乱,运载的货物有纸箱有木箱,还有军用塑胶弹药箱,以及四口密封的高压锅。车辆的突然倾覆使得货物都挤到了车头前段,木箱破裂纸箱压扁,唯有军用弹药箱与高压锅还保持完好。有两个军用弹药箱甚至撞破车厢板,冲入驾驶室内。其中一个箱子砸在司机坐上,将司机的身体挤成两节……大约,刚才的腐臭味就来自这里。

而车头部位的另一个弹药箱,箱身已经冲出车窗,半截留在车内、半截在车外。

除了司机外,车厢部位有八位被货箱砸死挤死的尸体,不过这些尸体无一例外的变成了木乃伊。车子的副驾驶位上敞着活口,车门半开着——这辆车的唯一幸存者,大约就是从这里逃生的。

八名车箱内的死者共携带了八支全自动步枪,四具火箭发射筒,两挺机关枪,外加短枪无数,手榴弹无数——不过他们都身穿平民服装,因此这些人就是某台最喜欢说的“(武装)平民”……看来美军袭击“平民车辆”的罪恶真是罄竹难书。

将车里的枪支规整到一边,安锋开始清理那些货箱,先搬他能搬动的纸箱。这些纸箱里装的基本上是画作,而大多数纸箱已经挤压变形,少数保存完整的纸箱,又因为绝对的干燥,里面的画作变得很脆,轻轻一拿就变成粉末。

所有的纸箱清理完毕,只能找出完好的两幅画作。这两幅画作放在尸体边,画布染上了浓厚的臭味,但还算完整……这些破碎纸箱被安锋用包装步裹成一个个小包,吊出车厢外。

木箱里装的是各种器皿,有阿拉伯风格的铜器锡器金器银器,以及中国古瓷器。然而,大多数瓷器都已破碎,剩下的瓷器价值并不高。

整整一夜安锋都在清理木箱,阿盖尔则一趟又一趟,背着碎纸箱中清理出的杂物,将那些包裹扔到附近三百米外的另一座弹药坑中,而后照样用火药将这些碎片点燃,焚烧后掩埋。

第二天,两人照样出去躲避辐射,同样晚上回来继续清理。这次他们开始清理弹药箱。

车里的弹药箱总共有24具,大多数弹药箱装的都是子弹与火箭弹,还有两具弹药箱装的是食物。这些塑胶弹药箱基本保持完整,有的甚至锁具齐全,至今仍然密封着——其中十具弹药箱是这样。

一块银行金砖有多大——为了防止银行抢劫犯进行精密计算,所有的银行都不公布这个数据。但一块银行标准储备金砖重量为27。4磅,约12公斤半。一只正常的lv钱箱可以装140公斤黄金,而一只正常弹药箱……大约装640公斤黄金。五吨黄金也就能装满八只弹药箱——所以黄金就在那密封的十只箱子里。

安锋轻轻提了一下弹药箱,果然箱子重的要死。这倒让他想起古代国人的防盗措施:将银子铸成数百公斤的大银锭,银锭称之为“莫奈何”,因为盗贼来了搬都搬不走,只能对着银锭感慨说“莫奈何”。

不过,安锋很悠闲,即使他的飞艇运不走五吨货物,他依然不慌不忙,安然的将目光转向那……四口高压锅。锅里装的是什么?

今天的工作比较清闲,阿盖尔腾出手来,开始清理堆积在车厢门部的泥沙,强力吸尘器嗡嗡地响着,安锋一手按在高压锅盖上,另一手握住锅把,心里剧烈斗争着——打不打开这口锅?怎么打开?

谁能想到伊军武装平民会携带几口高压锅上阵,这玩意也算武器吗?

全未料到的安锋此次并未携带相关工具,他手头没有微孔摄影机,无法从高压锅排气孔处,窥探锅内的构造。他甚至不敢敲击锅壁,深怕里面装的是炸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