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百炼成锋 > 第一卷浴火 第三百一十一章 雪地潜伏预演

百炼成锋 第一卷浴火 第三百一十一章 雪地潜伏预演

作者:赤虎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9:01 来源:笔趣阁

第三百一十一章雪地潜伏预演

在黑夜里,在茫茫的大海上,要想维持低空飞行很艰难,好在这架飞机原先就是美国货,经过计算机小猫一番伪装后,这架飞机发出的敌我识别信号,让人误以为是一架空军的夜间训练飞机……

当然,事后他们会发现当地军方没有相应的训+划,因此,这架军机的出现非常诡异……但这些事后事宜安锋不会过多在意,他这次行动是在情报机构高层内部挂过号的,如果空军机构开始严查这架未知的、诡异的低空飞行飞机,最终情报机构会出来遮掩。

某些手机即使不装手机卡,也会发出属于自己的定位信号。安锋在船上加载芮恩的假身份,目的就是为了这个。他的资料加载过程很短暂,手机发出的信号并不明显,但信号终究是发出去了,事后情报机关会根据信号判断,安锋当时就出现在附近海域……

然后附近海域多了一架诡异的、不在训+划的空军战机,那么,情报机关还会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借助这架战机离开附近海域,是想依仗它的超高速,以及强悍的远程飞行能力,这种超高速以及远程飞行能力,是民用飞机远远比不上的。

一个小时的飞行,安锋已经飞越了墨西哥,向着中美洲方向快速的飞过去,因为是全速飞行,油表上的油料针以肉眼可查的速度缓缓下降着,等一个小时后,安锋飞越了厄瓜多尔,油料已进入告警位置。

是时候了。安锋冲阿盖尔打了个手势。

这架飞机上没有什么需要带走的个人物品,除了两人需要携带的两只装文件的小皮箱,而两只装假身份的小皮箱,已经在阿盖尔一错眼的工夫被安锋收进“时间门”内,所以两个人什么也没拿,直接背着降落伞跳下飞机,而那架飞机在两人跳伞后,有按照设定的飞行程序继续向前飞着——它的油料还够飞二十分钟,然后这架飞机将坠入大海。

降落伞接近山峰时,沿着山坡吹上来的外切风很强烈,即使是特种兵使用的方形伞也很难控制住降落方向,等他们好不容易降落到地面,安锋与阿盖尔的落地距离至少相差了十公里。

幸好降落点只有海拔三千余米,十余公里的距离还容易走,当天实现汇合不成问题。

安锋用仪器记录下这一点记下了——即使两个技术精湛的空降兵,在山区降落,落点的精确度也在十公里范围。

当天晚上,安锋与阿盖尔汇合在一起,这时候安锋已经背上了一个七十公斤的旅行背囊,手里还拿着一个九十公斤的旅行背囊,后者是给阿盖尔的。阿盖尔没有问旅行背囊是哪里来的,他扛上背囊,默默无语的尾随着安锋开始攀登。

安锋是从大西洋上空进入安第斯山的,他选的是阿空加瓜山作为攀登目标

“阿空加瓜”在瓦皮族语中是“巨人瞭望台”的意思,这座山又绰号“美洲巨人”。它地处阿根廷门多萨省西北端,临近智利边界,海拔59米,是亚洲之外最高的山峰,公认为西、南半球最高峰。山峰坐落在安第斯山脉北部,峰项在阿根廷西北部门多萨省境,但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圣地亚哥以海岸低地。该山脉附近有多座海拔六千米以上的山脉,足够作为高山练习使用。

安锋手里拿着多功能登山仪,这个步话机大小的登山仪既可以当做高度表使用,又能作为计步器记录人行走的步数,还可以当做气压表、步话机、经纬度表等等。拿着这玩意,人往山上走,一起会自动记录高度变化,以及因高度而带来的行军速度变化…记录下的资料被仪器自动存储后,将交给计算机小猫进行分析。

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度,太阳坠落的比较晚,当地平线上最后一丝阳光消失,整个山区已经变得朦朦胧胧,这时候安锋与阿盖尔找个背风处,开始整理自己的背囊。

首先取出一件克什米尔羊绒制成的羊绒衫,据说这种羊绒衫一件相当于两件羽绒服的保暖程度……好吧,按国际标准,这件羊绒衫的保暖系数是

把身上这套衣服全部脱下来,贴身换上羊绒衫,以及羊绒衫织成的短裤、长裤,这些羊绒制品是为高寒地区特制的,根据测试,人体主要的散热点在裆部与腋下,所以裆部与腋下的羊绒衫采用了加厚处理。

羊绒衫外套一身速于衣,这层速于衣是为了透气的,防止因为汗水淋漓,从而体温快速丧失。速于衣外再套上一身抓绒衣,这件抓绒衣也是特制的,属于紧身弹力抓绒衣,而这层衣服是为了行动方便而设置的。

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度,这样的衣服已经可以达到保温系数u以上。

接下来安锋与阿盖尔拧亮蓝色荧光头灯,他们开始测试夜间行军速度,以及记录夜间行军可能遭遇的问题。

夜间行军,主要的困难是视距太短,看不清远处的目标,看不清周围的地形,以至于无法作出预判,无法分辨自己所在的位置。但有了卫星导航仪,以及相应的微光夜视装备,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麻烦的是,采用夜视设备行军,需要背沉重的电池……但现在有了计算机小猫设计的高能核电池,体积大小与手机电池相仿,一块电池能提供身上所有电力设备的供电,而且持续使用一年,都不用担心电池缺电。

天亮时分,安锋与阿盖尔行进到海拔五千米高度,两人找了一个背风处,开始扎帐篷准备休息——等他们到了巴基斯坦山区,大约也必须采用这种行军方式夜里赶路,白天睡觉。

到了五千米高度,这才真正的感觉到寒冷,安锋与阿盖尔又从背囊中掏出另一件衣服,开始记录自己增加衣服的海拔高度。而这件新取出的衣服是加热服,衣服外表用凯芙拉丝织成,具备轻微的防弹作用,各个关节处采用了松紧装置,保证在翻滚的时候,衣服不会钩挂不会碍事。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士兵穿的军服是空调服,需要制冷装置的空调服比较沉重,而单纯制热,只需要把一些金属电阻丝编织在衣料中就行。对于人体来说,制热无需采用太高的温度,四十二度即可,温度过高皮肤会感觉到烫伤的灼痛,在红外线望远镜里,这样的目标会亮得闪瞎人的眼。

雪地服刂热服)采用微芯片控制,手腕脚腕脖颈等衣服敞口处完全封闭后,衣服里的温控装置会自动根据体温调整加热功率,这套新衣服同样需要电池供电,对于一般的美军士兵来说,他们携带的高能电池可能会很沉重,而且使用持续时间最多只有一天。而中情局为特工配置的电池,体积比普通士兵的小,使用时间可以持续到七十二小时。

不过,安锋现在有了核电池。一副核电池带起了加热服,同时带动战术眼镜,带动所有随身携带的侧能仪器,依然举重若轻的——这副电池能让安锋持续使用五年时间。

安锋携带的帐篷外面镀有一层哑光铝箔,这种帐篷扎在雪坳中,几乎跟冰雪融合在一起,不走近了仔细看,感觉不到帐篷的存在但这具帐篷还不是特工的顶尖设备,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全隐身帐篷,帐篷的表面涂有一层类似变色龙皮肤的变光涂料,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让它模仿周围的地形。

这种模仿不是简单的模仿周围的地形颜色,它是根据立体化原理增加了光线的明暗变化,以至于人走近了帐篷,哪怕脚踩上帐篷,眼中看到的视觉偏差,也会让对方分辨不出帐篷的存在。

这种变色隐身帐篷,安锋的“时间门”里同样储存有,不过因为是训科目,安锋并没有取出隐身帐篷来——越是价值昂贵的设备越是娇贵,安锋可不希望因为意外,导致昂贵的隐身帐篷报废。

扎好帐篷之后,安锋在帐篷底部铺好隔潮系数达到8的特种防潮垫,再铺好一层保温系数达到4的雪地毯——这两件东西同样是压缩物体,抽走里面的空气,卷巴起来,他们只有雪茄烟粗细,而一旦拧开充气孔,垫子开始自动充气,垫内的无数小充气囊依据毛细远离吸饱了空气后,整个垫子达到五厘米厚度。

在这样的厚度下,即使雪地上存在一些冰凌,或者鼓起的岩石,躺在垫子上的人,也不觉得身下硌得慌。

阿盖尔钻进睡袋里开始休息,休息前他给自己的手表定好两小时闹钟——这种手表也是特制的,它表盘侧方有五个电子按钮,每按动一次电子按钮,手表就变换一种功能,既是相互之间的敌我识别器,也能散发微弱的定位信号,同时还能用震动方式响铃,叫起酣睡的士兵执勤。

安锋在帐篷外游曳着,既是为了从各个方面观察帐篷,实地考察帐篷设定的位置,同时也为了在帐篷外布置警戒器,这些警戒器被特工们称之为“眼”,它由地面震动感应器,以及红外线信号感应器组合而成,一旦体积超过一立方,体重超过十五公斤的生物靠近帐篷附近,感应器发出的信号会让两人手上的手表发生震动。

为了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感应器需要设立在距离帐篷一公里的位置,安锋在周围布置了五只“眼”,这一大圈子绕下来,已经花去了两个小时,而在他如此动作的时候,虽然山岗上没有人观察他,他还是严格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每一步行动都竭力隐藏自己的身形。

等安锋回到帐篷的时候,阿盖尔已经被手腕上的闹钟叫起,他开始接替安锋的哨位,同样出去四处游荡着,检查周围的地形……其实“眼”布设好之后,阿盖尔正确的动作是蹲在帐篷里潜伏,防止被别人发现活动的痕迹,但现在是演练。

阿盖尔也需要通过实测检验自己高山潜伏的能力,所以他也向安锋那样四处绕了一圈,挨个检查了“眼”的布置,并在自己认为是漏洞的位置,增加了几个“眼”。

两个小时后,安锋苏醒,轮到阿盖尔睡觉了,整个白天他们一人睡了四小时时间,八小时过后,这两人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腔,渴得两嗓子冒烟。这是因为高山地区缺氧,人体内的维持体温,又需要大量的消耗能量,所以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饿,容易渴,但又吃不下去饭——消化功能也需要消耗大量氧

安锋看了看自己的行动记录仪,而后用这个记录仪测试了他与阿盖尔的脉搏、体温等体能情况,这时,他才从背包内取出食物,两人开始各自进食——高山上的能量食品,就是巧克力,以及蕴含丰富可可脂的汤料。

按规定,士兵在野外,在高山环境下,每顿饭至少需要进食四百六十三克高热量食物,而高山环境内,有时候人一天需要吃六顿饭,甚至八顿饭,其中两顿饭是在夜间。因此,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人在高山环境下呆一天,光是需要的食物就要背四公斤,同时还需要背约三公斤的水幸好安锋有时间门存在。

当然了,真正到了巴基斯坦山区,那些沿途布设的补给点将是安锋的掩饰,那些补给点要不了多久会被积雪掩盖,或者因为高山寒冷,里面的电池无法对定位装置进行供电,从而失去空降箱的下落。

巧克力在冰冻状态下硬得像砖头,而野外单兵食粮充分考虑到了这点,每份单兵食粮外都带一个加热包,加热包内装着两份化学药剂,捏起拳头猛捶加热包,加热包内的药剂混合在一起,会立刻发出高热,这份高热会瞬间将加热包加热到二百摄氏度,然而这份高热却不能让加热包的外包装烧化或者变红。

这些加热包是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加热包填满随身携带的野外行军锅,再将需要加热的袋装食品埋在加热包里,五分钟过后,食物包外表开始冒出丝丝热气,安锋与阿盖尔开始手快脚快的撕开食物包,狼吞虎咽的进食——在高山环境之下,每一丝热量都是珍贵的,而加热的食物晚一点吃进肚里,这些食物会迅速变成冰棍。

一份巧克力吃下去,加上一杯热热的可可脂,虽然胃囊依然感觉空空的,但身体需要的热量已经足够了,而胃囊之所以感觉到饥饿,是对高山寒冷环境的应急反应,只要不去理睬它,便没有关系。但如果非要每顿吃的个饱,那么等安锋下山,绝对增胖了数公斤——高山上的动物都是在这种应急反应下,变得肥胖,变得笨拙的。

按理来说,安锋与阿盖尔不能同时进食,至少有一个人需要在帐篷外放哨,但因为是体验旅程,这些小节方面就无关紧要了。按道理安锋与阿盖尔还要继续潜伏,直到山中太阳消失,两人才能重新上路,但安锋的行程安排的满满的,他需要在两天之内翻过海拔六千米的山顶,抵达山的另一侧,所以两人饭后便收拾了行李,开始继续攀登。

接下来的行程,每隔两小时两人中途休息一下,吃一点食物,补充一下体能,到了这个海拔高度,两人的靴子已经换成了特定的雪地靴,战术眼镜也变成淡褐色以防止高山雪盲症。这时候,他们头上戴的头灯也变成一种暗红色,这种红色在雪地上不反光,行动起来不容易被人察觉,唯一的缺陷是视距不远,但有战术眼镜的作用,视距不远也可以原谅了。

高山缺氧环境下,攀爬岩石的工作会非常吃力,安锋的时间门内储存有氧气瓶,但为了检测自己的体能,他没有拿出氧气瓶与呼吸面罩,两人一路攀登,全凭各自的身体底子,这一夜过去,他们已经接近了山顶,感觉自己的体能还有剩余,两人在黎明时刻也没有休息,一鼓作气的翻越了山岗,进入安第斯山顶部。

下山的行程两人走得很快,他们花了一天时间抵达半山中的一个小村,这时候两人已经到了智利境内。安锋出手买下小村里唯一一辆双排货车,他跟阿盖尔换了装束,驾着双排车赶往附近小镇——在安锋预先租下的一辆飞机,那架飞机就停在约定的小镇上。

傍晚时分,两人赶到了小镇,这时候两人实际上已经三十小时没有睡觉了,不过这没有什么,两人都有点兴奋,这是从高山环境上下到平地而产生的“醉氧”状态,伴随着“醉氧”状态,两人还有点微微偏头疼,但这些都没有什么,现在他们最需要的是尽快赶往马约特集体领地。

小镇上没有夜航设备,没有性能良好的飞机场,但这都不是障碍,安锋在一片茫茫黑夜中驾驶着飞机腾空而起,趁着夜色他驾机翻过安第斯山,几乎重走了刚才登山的路,等翻过南美洲狭窄的陆地后,印度洋已经在眼前,飞机飞行了三小时后,在最浓重的深夜里,安锋降落在马约特自己所属的小岛附近。

预先停泊在那里的小快艇已经加满了油,安锋与阿盖尔驾驶着快艇来到马约特小岛侧方的悬崖边,快艇平缓的钻进悬崖边的岩石缝,进入岩石中的熔岩洞——悬崖边的这条小岩石缝,水上部位只是一条宽约两米的缝隙,水下部位却非常宽广,能够容纳下大型船只进入,但可惜,水下部位常年被海水淹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