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超级帝国 > 第四百二十九章:苏联战场的局势

重生超级帝国 第四百二十九章:苏联战场的局势

作者:末日游侠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6:53 来源:笔趣阁

然而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这么一点,因为斯大林他们还不知道苏道的中华帝国战争潜力到底有多大?更不知道中华民国会不会参战。

虽然中华民国那里有不少的军官都是出自伏龙芝军事学院,甚至还有他们的同党阵容,但是请不要忘了,现在中华民国并非后世那般局势。

他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在政府内也获得了一定的席位,但大权还是在蒋委员长的手中,打内战的话有苏道这个不确定因素在一旁虎视眈眈的,他们也不敢开打。

这种情况下,一旦蒋委员长以收复之前被沙俄侵略的土地为由,直接宣布开战,再派那些将领到前线去,他们该怎么办?

所以说,苏道是眼前可以直接威胁到他们的人,中华民国却是潜在的敌人,因为蒋委员长不可能放弃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再不济也要把外蒙给收回去,甚至沿着外蒙的边界,把在东边失去的土地搞回去点。

这些都在斯大林的思考范围之内,朱可夫的建议的确是解决办法的建议,但这个建议有些太过于大胆,而且漏洞还有很多,斯大林渐渐的也明白了朱可夫的心情。此时也没有了收拾他的心思,而是一股脑的想着解决的办法。

既然东线不能放松,那么西线呢?斯大林只觉得脑袋疼的很,东线不能丢,西线也同样的不能丢,德国的战争潜力还在,部队的实力还在。他们目前还没有消灭多少德军士兵。

一旦将重心放在东线,那么德国这边肯定会抓住机会对苏联再次发起攻击的。而且苏联的经济,政治重心也都在西部。一旦这些地方全部都被德国占领,那后果将更不堪设想。

到底该怎么办?斯大林这一次也陷入了两难,手下的一帮高级将领也不知所措,就连救火队员也不再提出什么意见,因为他已经没有意见可提。

遥远的东方,锦西,

这本是一座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县城,可自从苏道的九十九军来了之后,这里的一切都变的很不平凡。几年的时间,突然崛起,城市规模已经超过了锦州,沈阳等地,一举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最大的城市。

其规模仅次于上海,广州等地,随着各项条件的放开,工商业更是繁荣的很。整个城区的外围被划分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城内也被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等等。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而生产自锦西的商品,也不短的贩卖到全国各地,甚至还出口到朝鲜。日本等地,而这就给苏道带来了不少的税收。

当然了。想要抢馒头的人永远都是无处不在的,已经有人就盯上了锦西这块大蛋糕。特别是当他们知道苏道跟蒋委员长签订了一个十年协议之后,便更加疯狂了起来。

甚至有些激进者建言直接武力收回锦西,一个可以跟上海和广州这两座国际化大都市相比的城市,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条完整的产业聚集区,一旦这些工厂什么的落入他们手中,国内的工业水平将会提升一个台阶。

而最吸引他们的无疑还是那些利益,一个城市即便是收了回来,利益也不是他们的,但他们却可以根据这个城市所带来的好处,例如工业的发展等等,从这些方面间接的去吃拿卡要。

届时这些先进的设备和生产经验肯定是要引进内地的,他们这些人自然有的是机会把手伸过去。不过畏惧于苏道的实力,蒋委员长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他们的建议。

并且直言告诉他们,这件事情想也不要想,东北地区在苏道手下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这才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发展成这个样子?若是在多交给苏道几年的时间,到时候他们能获得的可就比现在多的多。

到时候交到他们手中的将会是更加先进,更加富裕的东北,甚至可以与江浙财团相比。

其实蒋委员长也不是没有动心,只不过他却忍了下来,他希望通过苏道这个种树人把树给养大,然后他可以拿现成的,一个江浙财团可以让他立足于国内,到时拉拢一批东北财团,蒋委员长就更加有信心了。

东北,北集团军群司令部内,苏道从医院出来之后便直接来到了这里,现在因为他的身份特殊,加上见过他照片的人也不少,长时间呆在外面的话肯定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现在是战争期间,苏道来东北本就是秘密前来的,所以抛头露面的事情自然是少一些最好。

苏道站在北集团军群司令部的作战会议室内,看着墙壁上硕大的地图,再看看中间那被插满了小旗子的沙盘,不由得想着一些问题。

可能是由于个人生长的环境,所以中华帝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反正也不可能出现了,苏道倒也不介意直接给剽窃过来。想一个新的国旗也挺麻烦的,况且这个国旗苏道也看惯了,看起来也比较的顺眼。

“如果三月份之前部队进攻到贝加尔湖一线之后,那就停止进攻,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休整,如果到了三月还没有进攻到这里,那就进行一周时间的休整,等到部队进攻到贝加尔湖一线之后,在进行一周的休整。

我刚刚跟蒋委员长商谈好了移民的事情,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一次速度也会快很多,到时候从那批移民中直接挑选一些符合条件的送到你这进行整编,等补给部队上去之后再继续进攻。记住,我们的目标是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继续进攻。”

苏道拿着指挥棒,在巨大的地图上,沿着贝加尔湖直接划出了一道南北线。

苏联的国土实在是太大了。即便苏道早有准备,但是到了现在也依然有些力不从心。三百万的军队扔进去根本就起不到什么重要的作用,说句不好听的。可能也就刚刚能看见一个水花罢了。

答应蒋委员长的航母正在建造中,当然了,这也只是名义上的建造中,其实还得等着苏道去兑换,而苏道却给出了明确的答复,三年之内交付中华民国使用,并且签下了书面协议。

但是紧接着,苏道却再次向蒋委员长提出了移民的要求,可以说是威胁。也可以说是作为交换,这一次苏道直接表明移民三千万人,40岁以下的人要占至少百分之六十五以上,50岁以上的人最多不能超过百分之五。

而苏道提出的条件也很让人心动,两艘重巡,两艘护卫舰,两艘驱逐舰,外加两艘u型潜艇,共计八艘舰艇。

之所以继续增加移民的数量。无非也就是随着战争的开始,苏道也渐渐地意识到了兵员不足的问题,现在国内的征兵已经陷入了疲惫,征兵的速度也是越来越慢。一月下来全国上下也就只能征收不到十万人。

而且每一天报名的人数都在下降,而且还是快速下降,若是按照这个趋势。一个月之后,他们每个月就只能征收五万人左右的士兵了。

所以苏道不得不急了起来。所以才会再次找到蒋委员长,并且注明了要求。舰队什么的给蒋委员长他并不担心,航母编队的核心在于舰载机,没有一款优秀的舰载机,航母编队也只能是表面上的东西。

况且苏道也不是什么老好人,他打算给蒋委员长的航母以及其他的军舰中,苏道已经打算偷偷的拆下来点先进的装备。至于电台什么的也就懒得拆了,给他们也无所谓,反正没有长波台,想用也用不了。

给部队划一条进攻红线,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兵员的不足就限制住了他们进攻区域的大小,所以在新的部队上去之前,他们只能先采取防守的态势,反正按照计划的话,若是三月份冰雪融化之后。

那时候部队的行动什么的都会很难,苏军也不太好进攻,趁着这个时候赶紧休整一下,等修整好了,后方的预备役部队也就差不多上去了,届时是攻是守就很随意了。

“好的,本来我就想着看什么时候向国内请求增兵,现在好了,有目标了。”

刘令呵呵一笑,应了下来。

苏联的领土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贝加尔湖以东的地区,三百万兵力就想彻底的拿下来,刘令也觉得有些难度,现在若不是有空军和装甲部队在前面大头阵的话,部队的进度根本就不可能这么快。

距离三月份还有三个多月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按照现有的区域再向西推进个五百公里左右,应该不是什么难题,前提是空军和装甲部队的数量在增加一些。

“增援会有的,五百万的部队能够打下苏联一半的领土就算是人品大爆发了,至于三百万的部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极限也就是刚刚够打到贝加尔湖一带。”

苏道点了点头,说道。

从战争一开始苏道就有增兵的打算,只不过还要防备着美国,又要派一个集团军到沙特,所以国内的兵力也不是太充足,但是后来的征兵人数越来越少,这才不得不动了继续移民的念头。

而目前的情况也就只能等那批移民完成之后,从移民中在挑选出一两百万的人加入到部队里去,所以目前的北集团军群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稳住局势,等待援军的到来。

一旦新兵被送到了东北,那么在东北待命的一百万预备役就可以投入到战场上去,就算先不采取攻势,那么最多等个三个月的时间,等这批部队再投入战场之后,他们的兵力就很充足了。

到时候苏联人依然很难抵挡,况且德国人那边苏道也一直没忘记煽风点火,况且小胡子那种性格,即便没有苏道,他也不会轻易地放过苏联。

所以不管最终的结果怎样,只要苏道能在苏联战场上投入五百万的兵力,那么就可以保证他们的不败之地,贝加尔湖以东的地区,苏联人是别想轻易的拿回去,再加上东北地区待命的一百万预备役。

全部投进去就是六百万,苏联人至少要投入一千万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拿回去,问题是,他们有一千万的兵力吗?他们能放弃西线战场,把一千万部队投入到东线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