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日在地球 > 第六章.和平万岁

日在地球 第六章.和平万岁

作者:扭曲着抽筋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6:47 来源:笔趣阁

前言(关于某贴的回应):苏联内政,关于尤里行为招致的后果,我确实是参考了史实的发展,区别只是一个没做而被污蔑,而尤里是把事情做绝了而已——反正名声也好不了了。至于核武器,你把苏联战略导弹部队的节cāo看的太低了。

——————正片开始——————

“啪——”

“他为什么投降!他怎么能投降!”

“萨尤季斯”主席,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愤怒的摔掉了手中的咖啡,飞溅的液体打湿了皮鞋,却没能引起气头上的他一点关注。

他的手,不能自控的发抖,久久无法平静。

直到秘书端上温水。

“我们的……支援……在哪里。”兰茨贝吉斯摇着牙关,一顿一顿的询问办公室内的一位绅士:“谢菲尔德先生,你们美国人许诺的支援呢?你要让我们的孩子用血肉之躯去挡住那个光头杂碎的钢铁洪流吗?!”

年轻,英俊,至多只有三十岁,却在脸上写着刚强的男人当然不会在意这种程度的质问。

“冷静下来,尊敬的先生,自.由.世.界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盟友,尤其是这种至关重要的时刻。”

他面sè如常的安抚这位急上火的领导人:“相信我们的信用,没有人希望这个世界出现又一个斯大林。我们的小伙子会办好接下来的工作。”

“盎格鲁萨克逊人的信用,哼。”

——————分割线——————

1990年3月11rì,当选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兰茨贝吉斯宣布立陶宛独.立,造成苏联举国振动,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随后,苏联对立陶宛施加单方面经.济.制.裁,但并没有使他们屈服。

几个月前的政.变期间,苏联军队曾在立陶宛采取军事行动,爆发流血冲突。一直以来以强硬派民族dú lì领袖的形象示人的兰茨贝吉斯毫不退让,宣布“处于同苏联进行战争的状态”。迫于国内外巨大政治和舆论压力,苏军的行动草草收场。

这些事情都是有利在收拾局面期间才知道的,而且他很诧异、或者说……惊喜的发现,随着戈尔巴乔夫倒台,自.由.派的溃散,这份“战争宣言”居然奇迹般的没有取消!

大约是政.变时的乱局让莫斯科上下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一直没有给予正面回应。尤里如获至宝的把这件事情压了下去,为了铲除和苏.共.中.央斗了几十年的波罗的海三国,这可是一个“完美的借口”。

只不过他没料到的是,拉脱维亚紧跟着乌克兰跳出来拉仇恨。

苏联的内战在尤里意料之中,经济危机导致被压下的民.族.矛.盾爆发,大量外部势力的渗透甚至直接参与挑拨仇恨,还有人民长期对苏共的不满,这些东西需要一个爆发点予以释放。尤里也需要借此机会为今后写作改革读作独.裁的统治扫清障碍。

他最初的计划就是直接荡平白俄罗斯的反抗,从明斯克北上直插立陶宛,铲除这个最先宣布独.立的刺头,给予分裂势力最惨痛的教训;随后发动当地的俄罗斯族,为统一摇旗呐喊,私底下进行些民.族.清.洗之类喜闻乐见的活动。镇压波罗的海独.立大本营后,经过考验的战士们将南下,与羽翼丰满,自.由.派扎堆的希望之地乌克兰进行最后的决战。

当尤里得知卢卡申科的声明是,第一句话就是:“他怎么能投降!”

随即觉得此句不妥,匆匆略过话题。

两rì后的12月30rì上午8点,苏联红军镇压部队前锋装甲部队在雄壮的《苏维埃进行曲》中开进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

由于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在大兵压境之际选择火线“起义”,响应伟大的**者尤里.马林维护苏联统一的号召,旗帜鲜明的加入苏共zhōng yāng一方;出于对首位投诚者的优待,主要装甲部队没有进城。

在没有通知莫斯科当局的情况下,尤里准备用一场阅兵式来宣传此次军事行动“和平巡礼”的意义。当然,尤里英明神武令加盟国心悦诚服对比苏.共.中.央酒囊饭袋离心离德是一定要大书特书的。

下午一点……

“亚历山大,别紧张,”伊姆兰.扎卡耶夫拍了拍身旁年轻人的肩膀,示意他放松下来,附耳说道,“别让那些戎狗发现了动静,我们的对手非同寻常。”

年轻人哆嗦一下,感受着背后轻抚的手掌,深呼吸几次。

“我们会成功的是吗?为了天堂中的朵斯提(注1)。”

这是个年轻的过分的小伙子,根本算不上男人。他挤在人群中,和大众一样缓缓摇曳着苏联的国旗——这是谢洛夫少将传达的要求,为了迎接那位大人。

“是的,我们一定会。”

扎卡耶夫,这个有着酒糟大鼻头,留着络腮胡子的汉子信心十足的说道。

“我保证……”

他深深凹陷进去的双目yīn狠而有力,微微有些谢顶的头部让他看起来有种异质的味道;不同于苏联数之不尽的光头,他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气质就足以让人铭记。

只不过此刻他表现出的坚定并不是无懈可击。和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不同,扎卡耶夫恐怕是现在最了解尤里恐怖的人。

三个月前,他在车臣当地领导的一个不起眼的民.族.独.立.运.动组织受到了“贵人”的关注,有了充裕资金支持,加上长期经济不振的消极影响,这个打着伊.斯.兰.民.族.独.立旗帜的组织很快就扩大开来。虽然在不久后,由国防部和内务部主导发放了天量的生活物资,遏制了这股势力的抬头;但此时,凭借着杰出的才能,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扎卡耶夫已经有了一批忠诚而狂热的手下。

他知道自己背后的主子肯定不止支持了一个势力,要出人头地,必须拿出点显赫的成绩。所以,当被要求重点关注的尤里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以来,每每都有忠诚的成员前往“瞻仰”。为了防止被察觉,这种侦查行动都没有携带武器。即使这样,他们派出的人手统统都是一去不回,悄无声息的消失。

只有一次,某成员在远距离拍下了一位勇士参加集会,并在一小时后高呼着“伟大领袖尤里”回到藏匿点的过程。那个人嘴里含糊不清的喊着“领袖……是对的!没有神……我们错了……”等词汇,随后把一发子弹灌进了脑子。

见识到这盘录像带内容的扎卡耶夫毫不犹豫的处决带回它的“叛徒”,罪名是“打击动摇胜利的信心”,并在组织内部下令封口。但他从此对尤里这个人物充满了恐惧,那已经不是凡人的魅力了,仅仅是一次演讲就让一位忠诚的伊.斯.兰.战士背弃了真主,并选择了自尽。

所以,当有人暗示他,需要遏制某个光头征服波罗的海三国的时候,他是最积极的那个。

“没事的……没事的……”

扎卡耶夫嘟囔着,压低了脑袋。

白俄罗斯的管弦乐队奏起了《牢不可破的联盟》,镰刀机甲两两一组整齐的走上明斯克的大道。威武的军人目不转睛的平视前方,原本浮动的呼喊声在这些兵器露面后奇迹般的沉寂下去。

寒风在吹拂,旗帜在飘扬。

“老大……”亚历山大看了看身旁的扎卡耶夫,收到了一个鼓励、赞赏的眼神,士气一震。他拍拍胸脯,“为了真.主,我去了。”

他头也不回的往人群外钻去,仗着个字小巧,又狂热的挥舞着旗帜,人人都当这个孩子是为了看到阅兵式的威武场面。

隆~隆~

磁暴步兵打头,领着一个赤红的方阵,仰着头迈着步子走来。

苏维埃战神的真面目并没有让市民感到惊奇,他们的目光都被随后的巨大存在吸引。

轰~

轰~

每一步都让大地颤动,超过千吨的钢铁之躯迈着沉重的步伐,双刃直升机的螺旋桨音与之相比不值一提。

“rǔ齿象”,这个地球有史以来最大最强陆地兵器正用一种特异的方式向民众公开展示肌肉。尾部8个粗犷的排气管喷涌着多余的热量,带着灰sè杂志的高温气体拉出长长的胃烟,为低空画上压抑的泼墨。

它的yīn影遮住了天空,它的伟岸压迫心灵。

这就是苏维埃,不可战胜的伟大联盟的力量!

“不错吧,这里的风景?”

尤里一手扶着铁栏杆,向着下面仰视的群众挥舞着单臂,一边向身边的卢卡申科说。

卢卡申科是唯一获准登上“卡尔.马克思号”——顺带一提,这来自尤里的灵机一动——的白俄罗斯领导人。他一头灰黑的头发和阳光下显得油亮的光头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绝对不会认错。

他此刻的心情难以言表。毕竟被强硬的邀请上来并不是他的本意,面对这个报道中可以毫不犹豫屠.杀上千示.威.者的冷血屠夫,他并不像普通人那样反感或者恐惧。着是因为尤里主导的戒.严行动和之后恢复生产,投放生活物资平抑物价的举动确实起到了极大效果。卢卡申科对这样一位有能力又果断,并且切实改善苏联社会状况的强硬人物相当欣赏。

“确实不错。”卢卡申科附和着,同时向另一边的群众挥手。

“很高兴你们的选择,和平才是大多数人期待的;如果不是某些人某些团体的一意孤行,我们也不会付诸于军事行动;现在的情况参杂了太多外部因素,大部分苏联人民是被少数野心家绑架了。”

尤里转过身子,苍白的脸sè依旧,他疲惫但依然神采奕奕的眼睛盯住了卢卡申科。

他停止向民众致谢,伸出右手掌:“为了和平。”

卢卡申科几乎没有犹豫,配合了尤里的行动;他双手握住尤里的手掌,双方用力摇了摇。

这一幕被早就预备好的摄像机拍下,全国各地电视台几乎同步着播放这和谐的画面。战争的yīn影似乎瞬间消失,兵器之上的两位领导在和平的名义下达成共识,联盟牢不可破!

掌声,

一片片掌声,

足以让人牢记的掌声。

在道路两边观望的群众,自发的为尤里和卢卡申科鼓掌,他们避免了战争,避免了一场灾难。

在这经久不息的浪涛中,尤里志得意满的展开双臂,犹如神祇俯视着凡人。

奔流的思维中突兀的出现不和谐的波动。

“为了……”

什么?

尤里从震撼人心的掌声中感受到了不同的呼喊。心灵的感应瞬间放大,眉头紧皱。

危险?!

“下地狱去吧,魔鬼!!”

一个渺小的影子从人群中挣脱出来,飞快的窜向rǔ齿象,直到没黑暗的投影遮盖住。

那瞬间,数亿双眼睛集中到那个微小的凡人身上,尤里的jīng神扫过他单薄的身躯,扫过那些凸起的炸药。

哼,区区炸药而已……

光头眯了下眼睛,淡定的说道:

“踩过去。”

小伙子盲目的视线中出现真.主的光辉,但是马上就被一片巨大的yīn影遮住,魔怪铺天盖地的爪牙残忍的撕碎了天堂的美景,只留下的机械的纹路向着他碾压下来。

“真主啊~~~!!!”

他在最后一刻按下起爆按钮。

噗嗤~

据KGB事后调查,发动自杀.式炸弹攻击(未遂)的恐.怖.分.子名为亚历山大.安布罗休.米哈伊尔洛维奇,15岁,是1991平叛军事行动中第一位死者。

——————分割线——————

注1:这里是伊.斯.兰.教称呼教友的名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