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犬 > 第二百九十九章 面圣(上)

明犬 第二百九十九章 面圣(上)

作者:小九儿许云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3:57 来源:笔趣阁

事实上,崇祯皇帝这几天依然在关注着《崇祯英烈传》的新故事,因为京城现在已经有人以此为生了,专门提炼了宋庆讲故事的方法,把之前京城大战的段子也编了出来,目前刚说到圣主崇祯爷上城的故事,把他一阵好夸。

作为一个皇帝,而且是基本明白这职业是怎么回事的皇帝,每天接受大臣的奉承没什么意思,况且明朝这帮子文臣为了彰显自己特有风骨,基本上也不怎么奉承皇帝,赶上皇帝性格柔弱些,不那么喜欢杀人的,倒是有不少大臣整天找茬儿跟皇帝硬顶,就为了结结实实的挨上一顿廷杖,传出去自己俨然就成为清流人物,彪炳史册了,因此就更加没意思。

不过对于市井间的那些传闻,以及百姓发自内心的赞美,皇帝还是很乐见其成的,因为那是百姓的声音,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大明都是他朱家的产业,但他同样也知道,普通百姓过日子其实求不到他什么,双方地位相差太大,百姓根本就接触不到他这个层面,因此说的话反倒更加容易让人相信,至少比那些大臣的话真实的多。

新版的故事也都是京城各处说书人专门琢磨出来的,比起宋庆那版本也不差,某些方面甚至更加完美,因此崇祯看的很上瘾,前几日一直没什么时间,好不容易有了工夫。就把这段日子里攒的更新一口气全都看完了,也就是因为这个,让他忽然之间想起。自己好像还约了宋庆见面,如今人家已经到了好几日,自己却一直都没召见,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虽说作为一个皇帝,他完全有权利这么干,让宋庆这个千户等上几年,甚至在京师终老都没问题。可他自己却不这么想,他觉得宋庆年纪跟自己差不多,除了能征惯战够忠诚之外。本身也是个很有趣、性格很开朗的人,他不想让这个很有趣很开朗的家伙在京城吃瘪,京城毕竟是他的直属地盘,宋庆在这里过的不舒服。让他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

甚至在内心深处。崇祯把宋庆当成一个可以聊聊天的朋友,尽管这种想法他自己都觉得荒谬透顶,可作为一个年轻人,于是这种荒谬的东西,反倒是越能够激起他的兴趣来,甚至让他有点迫不及待。

第二天的朝会,崇祯依然非常认真仔细,这是个有办公强迫症的皇帝。哪怕自己心里头有事,甚至达到了抓耳挠腮的程度。可在处理政务上面却绝对不会耽误分毫,依然集中了全部精力,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全都处理干净。

散朝之后,原本一脸疲态的崇祯突然间精神了,对一直伴在身旁的王承恩道:“大伴,那宋庆到了吗?”

“已经在外面候着了,只等皇爷宣他。”王承恩之前派人去看过宋庆,得到的结果非常满意,此时也是笑道:“这位宋将军还真是个知礼的,从打到了地方,就一直站在大风口那里纹丝不动,算是很不错了。”

王承恩和崇祯的关系非常奇怪,首先肯定是奴才和主人,但崇祯幼年生活并不幸福,生母刘氏得罪,被其父光宗朱常洛杖杀,将他交由庶母西李抚养,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

因此崇祯基本上是没感受过父爱的,虽然这种父爱同样不能在王承恩身上感觉到,但王承恩毕竟自幼看着他长大,两人之间的感情远远超过了主奴,加上王承恩此时虽然有些贪财,却很少去揽权,让崇祯也放心的下,通常开口评论几句官员品行如何,崇祯都是会下意识相信的,就比方说今日候在保和殿外的宋庆,已经赢得了第三轮的好印象。

没错,就是第三轮,第一轮的印象是当初在京城时候那短促的接触,第二轮则是在《崇祯英烈传》里头,这两次的印象中,宋庆是个堪称忠义无双,勇猛无敌的将军,如今又要加上知礼,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武将毕竟是粗人,哪怕你读过几本书,在这年代依然被人认为是粗人,粗人自然也就基本上不懂礼数,历朝历代的皇帝除了李世民那种绝对的大胸怀、大气魄之外,其他皇帝在喜爱某个武将的时候,都是会加上几分小心的。

毕竟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给各位当皇帝的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哪怕朱元璋和赵匡胤这种雄才大略的皇帝,同样要在天下大定之后,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对付昔日麾下最为倚重的大将们,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礼数的问题。

这个礼数不是指的单纯的礼貌问题,而是一个臣子的心态问题,多少开国大将都因为心态不对路,多了几分不该有的想法,最终一顶谋反帽子扣上,全家直接拉出去挨刀子,因此皇帝都十分重视这些东西。

皇帝重视的,臣子们自然也就需要重视,还在辽东的时候,孙承宗就给宋庆讲过这些东西,宋庆也是真往心里去了,今日跟随太监进了紫禁城,一直就是副老实巴交的模样,各处该给的孝敬也是一文不少,力争做个懂礼数的好将领。

王承恩之所以对他有这个印象,说白了就是手下小太监所说,小太监可都是拿了宋千户红包的,说几句好话再正常不过,何况他们也不是撒谎,宋庆确实是表现的非常不错,就在规定处老老实实站着,那地方宫里人都知道,实实在在是个风口,可不管那些拿了银子的小太监怎么劝说。宋庆也不肯挪个背风的地方,堪称是面圣武将中的典范了。

小太监们也很崇拜宋庆,若是论整个紫禁城中最喜欢跑出去听听书。看看热闹的人,肯定就是他们这些身份低微的小太监,大明虽然有内书房的惯例,可这内书房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进去的,一般的太监想都不要想,因此文化程度也不算高,最是喜欢那些演义故事。这几日京城上下都把宋庆传成半神了,他们心中自然也对本主儿格外好奇。

今日一见还真是名不虚传,宋庆身高在上辈子都算是绝对高度。最多在篮球场上算个矮子,否则走到其他地方都能算是鹤立鸡群,加上浑身筋肉匀称,虎背蜂腰。长相也很不错。多少场大战打下来,又自有一番肃杀英武之气,将原本因为年龄问题导致的青涩全部冲散,俨然一副国朝名将的模样,让小太监和听闻消息,前来围观的宫女们都看傻了。

外面百姓看皇宫威严,皇宫内的人却觉得无聊透顶,这地方任何角落都要带着规矩。哪里比得上外头自在,今日好不容易有个热闹可瞧。又是这几日的风云人物,顿时都凑了过来,隔老远围着宋庆等人指指点点。

“瞧见没有,最高那个就是宋庆,《崇祯英雄传》上头一号英雄,听说是追着建奴大汗跑的!”

“那个大胡子就是薛五,看着力气就大,难怪是用大锤的!”

“那两个年轻的哪个是王坚?哪个是洛小北?”

“最老那个该是胡捷吧?听说也是邳州卫那边的指挥使,手上功夫不错的!”

宋庆这人其周围事物非常敏感,很快就察觉到了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基本上就是关在笼子里的珍稀动物,一帮没见过什么市面的太监宫女,似乎都在围观,多少觉得有些尴尬。

不单单是宋庆,薛五等人也是如此,这帮人都是头一次进皇宫,还不像宋庆上辈子游览过清故宫和西安汉唐宫殿之类,一切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绝对的新鲜体验,同样也是紧张体验,薛五几个年轻的还好,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老老实实跟宋庆站在那里,没多会儿也便缓和过来,胡捷却一直都处在紧张之中,内心深处的兴奋同样是久久无法平息。

宋庆看出不妥,生怕这位大爷紧张夹杂兴奋,最终变成癫痫,再来个君前失仪什么的,赶紧小声道:“胡大哥,稳当些,等会儿见了陛下,一切看我眼色行事。”

“好,老哥知道了。”胡捷深吸一口气,开始努力平复自己心情,片刻之后总算稳当下来,过来领人的小太监也到了,又仔细交代了几句,便领着人往保和殿走。

到了殿外,小太监叫众人等在门外,自己弯着腰走了进去,没多会儿又走了出来,将几人带到保和殿中,低眉顺眼道:“启禀万岁,宋庆等人带到了。”

宋庆也知道该磕头了,赶忙领着众人跪下道:“微臣统制徐邳二处兵马宋庆,率部下薛五、王坚、洛小北,及邳州卫指挥使胡捷,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下去吧。”崇祯略有些低沉的嗓音适时响起,挥手让那小太监退下,跟着沉默了一阵,这才说道:“宋庆,咱们也是熟人了,不必这般拘礼,站起来答话吧,其余人等也都平身。”

“谢万岁!”

所谓入乡随俗,宋庆不排斥跪拜磕头,但也绝对不会对这事上瘾,闻言立刻站起身来,下意识打量下对面的皇帝,见崇祯穿着黑色的龙袍,也就是明朝皇帝的休闲装,心中对这次的赐宴也有了个基调,至少皇帝看起来是比较轻松的,那么当然也就能聊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崇祯虽然不是正德,但一来年纪还小,二来平时太忙,估计也不会排斥这些。

心中有了基调,宋庆胆气壮了几分,抢先说道:“陛下气色要比当日好得多了,不过却是清减了几分,微臣在徐州时,也曾听闻陛下勤政乃本朝之最,便是唐宗宋祖也不过如此,只是政务是做不完的,还望陛下多多保重龙体才是。”

“唉……”崇祯重重叹了口气,顿时有点找到知己的感觉,可又觉得这做派未免太过颓丧,忙又打了打精神道:“朕也不是不想休息,可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些,本以为诛了魏忠贤,就能江山永固,海晏河清,谁想到还是有出不完的事情,做不完的政务,也就是今天你要来,朕才能偷得半日光阴,否则这会儿怕是还在批改奏折呢!”

这话宋庆听着还没什么,身旁伺候的王承恩却是很在意,崇祯这话听起来平常,却是透出一种很家常的味道,可宋庆一不是皇亲国戚,二不是世代功勋,只是个刚刚冒出头来的将领而已,只听皇帝的口风,竟是有点将此人当做家人的意思。

他素来细心,知道有了这种印象之后,宋庆只要自己不作死,将来前途光明是没跑的,干脆做个好人,凑到近前道:“皇爷,您看宋将军他们一路风尘仆仆,又在外面候了不少时候,是不是该给个座位?”

“嗯?”崇祯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见宋庆还在站着,虽说身材魁梧看着很威风,但同样也有很大压抑感,笑笑道:“若不是大伴提醒,朕几乎忘却,来人呐,赐座!”

皇帝赐座,自然有几个小太监过来侍候,搬了几把不知道多名贵,但看起来挺不错的椅子,宋庆再次领着几人谢过了恩,临坐下时还朝王承恩那边望了一眼,轻轻点头,王老公也是眨了眨眼皮,一切尽在不言中。

坐下之后,崇祯再也耐不住性子,开始问起大凌河之战的事情,虽说这几天他快把《崇祯英烈传》的文稿翻烂了,但从当事人口中再说一遍,意味却完全不同,何况宋庆的能说会道也给崇祯留下过深刻印象,因此忙不迭的开始问话。

这些东西宋庆早已经烂熟于心,否则也写不出那么演义化的故事,当即从到达辽东开始说起,将一段几乎可以说是狂风巨浪般的战事,更加艺术化的加工了一遍,不光是崇祯停住了,连老于世故的王承恩也停住了,旁边伺候的侍卫和小太监们,更是集体进入呆滞状态,都支棱着耳朵,生怕错过一星半点的精彩内容,整个保和殿进入宋庆评书模式。(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