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弄臣 > 526、指点江山(二)

大唐弄臣 526、指点江山(二)

作者:盐焗鸡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1:46 来源:笔趣阁

“我们要发展江南,那自然要让江南能够反过来让我们获得利益。如果不能够让我们获得利益,那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发展江南了。而首要利益,就是各种钱财作为体现。而我们自然不可能把所有投资都平均撒下去,这样我们根本无法能够让发展。而有些地方,发展条件不好,那我们不管怎么样撒钱下去,都不可能能够让他们成为我们想要的,而且这样也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我们不妨设立几个地方中心州郡,这样我们也就可以利用这些州郡来发展周围的州府。我们可以把主要资金投入到几个重点的地方,让这些地方带动周围州郡的发展。”

长孙无忌听了这些理论,不由得也觉得这个理论有些水平啊!虽然长孙无忌也是有这个粗略的想法,可是他却没有景文说的这么透彻。长孙无忌也知道朝廷的投资花费不可能平均撒下去,那必须要集中来用。可是用到哪里,这个也就有讲究。长孙无忌也能够粗略的知道,如果在一个地方竖立一个发达的州郡,这样可以带动周围的发展。而自古以来凡是一个国家首都周围的州郡,经济都是比较发达的。而古代之所以设立几个陪都,其实也就是景文这种竖立地方经济中心的思想延伸。只不过,古代这种对于经济的发展,只是可以意会,如果要让他们总结出一套套的理论,那恐怕还真的做不到。他们只是知道特意把几个城市发展起来,然后就可以带动周围发展。现在景文居然能够明明白白的说出来地方中心城市。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啊!即使长孙无忌都不得不说,景文这个理论可以说是把他心里面那些东西串成了一串,彻底豁然开朗了。

不过,长孙无忌绝对不会承认,这个是景文的能力。在他眼里景文也就是一个靠着一些小聪明上位的厨师,别的真正大智慧一点都不明白。可是现在这个小厨师居然能够如此直接的指点江山,这个让他这个多年名门世家出身的人感觉非常没有面子。如果一个厨师都能够随便指点江山,那还要他们这些人干什么?难道每一个厨师都是伊尹了?

“那你有什么方案吗?比如说选择那些州郡作为所谓的‘地方中心城市’,靠什么发展,如果你不能够说出来。那你就是无能的。只会夸夸其谈的家伙。”长孙无忌说道。

景文指着长江流域,大概是后世的湖南湖北一代,说:“这里,土地肥沃。能够种植水稻。水稻是一种粮食。口味比我们的粟米好吃的多。而且产量也更高。如果能够在这里都种植水稻,那对于我大唐粮食可以说是安全了很多。我可以肯定,只要这里一代的水稻能够全部成熟。我们大唐目前的人口,即使翻上两番,也足以够吃了。”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的目光睁大,显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们之前都没有听说过水稻这种东西,之前大唐的主要粮食都是粟米。而听景文说水稻不但更好吃,而且产量更高,那当然动心了。虽然长孙无忌和景文不和,可是他对于大唐,对于皇帝李世民还是忠心耿耿的。如果能够有这种粮食,并且能够在江南种植,那天下人口即使达到上亿,也都可以足够了?

而景文当然知道湖南湖北这一代可是风水宝地,粮食产量很多。古代有一句话叫做苏湖熟,天下足。后来还有一句话,叫做湖广熟天下足。而到了一千多年之后,湖广一代的粮食可以说是供应了几乎北方数千万人。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也都是华夏粮食的主要产区。所以说,景文第一条就是指向了这里,粮食是国家稳定的命脉,如果能够种植足够粮食,那国家兴盛指日可待了。

“就这么一小块地方,只要种植了水稻,那就能够天下都够吃了吗?”李承乾一阵激动的问道。

“当然,全部够吃不太可能,可是他却足以供应天下一半以上人口的粮食。而以大唐现在的人口数量,那足够供应全部人口了。”景文说道。

而李承乾抚摸着地图上这一小块地方,显然把他当做了宝地了。即使李承乾这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也知道,人饿了就要吃东西,而且粮食越多也就越好。不知道为什么,李承乾这厮对吃这方面非常有爱好。听到了能让天下人都吃饱的地方,那更是激动无比。

“不过,这里因为靠近长江,所以经常容易泛滥!所以,我们要拿出大量的钱财来兴修水利才行。而兴修水利,这才是最大的花费。不过只要把水利修好了,那这里就是我们大唐的粮仓。”景文说道。

李承乾连连一阵点头,马上显然同意了花钱在这里兴修水利的事情。而长孙无忌也不蠢,他当然知道兴修水利虽然花费巨大,可是只要修好了水利,那接下来可以说是收益万万年的一个粮仓。这种投资,即使投资再大也都是值得的。

“而且,我们可以征发民夫去修建水利,一旦修好了,可以就近安排他们在附近种田。而水利修建的水平是影响到他们以后种田的收益,所以他们一定会努力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把关中还有很多地方的土地置换出来,降低我们关中的人口压力。如果关中一直维持这么多的人口,我可以保证,不出四十年,我大唐就要迁都。”景文说道。

“什么?迁都?”李承乾惊呼。

“没错,如果还是维持这么多人口,到时候越来越多,大唐恐怕要迁都了。”景文说道。

景文研读过历史上,当然知道在李世民死了之后,唐高宗李治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把政治中心设立在洛阳。甚至,武则天时期都把首都设立在洛阳。这个其实何尝不是长安关中一带的人口压力太大了吗?对于古代来说,一个首都人口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首都人口太多,那再加上朝廷的官员,官员的家属,再加上无数驻军,都要和当地百姓抢夺粮食。可是古代更坑爹的是道路运输问题,道路运输很难以从外面调拨粮食。这样就造成了人口压力,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也就被迫迁都。虽然没有名正言顺的迁都,可是事实上已经把政治中心转移到了洛阳,已经是不迁都而迁都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