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弄臣 > 512、千古兴亡多少事(二)

大唐弄臣 512、千古兴亡多少事(二)

作者:盐焗鸡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1:46 来源:笔趣阁

两天后,景文准备去宫里面的政事堂,和那些小吏一起商讨一下自古以来兴衰的情况。而这次他们属于加班了,就算是皇帝都可以休息,可是他们却要工作。至于家里面的几个女人,对此也是有意见的,可是景文却一意孤行的去加班,这个让他们有些无奈。不过既然景文已经决定了,那他们也就要支持,不然他们怎么做景文的女人的。而景文身边也就是独孤欣服侍保护了,景文来到了比较冷清的政事堂。

“大人!”那些小吏来了。

“皇上到!”门口一个宦官的声音传来。

景文和各位小吏连忙去迎接皇帝李世民,景文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皇帝会到。

“见过皇上!”大家一起行礼。

而那些小吏一阵激动,他们原先都是在底层工作的小吏,他们平常根本没有能够有机会见皇帝。可是现在居然能够见到了,这个可是可以吹牛一辈子的事情。古代的封闭,底层百姓根本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样子,所以他们现在又机会见到那当然是相当激动的。

“平身!”李世民说道。

而景文马上说:“皇上,你不在宫里面休息,怎么跑这里来了?”

“朕听说你们要在政事堂讨论千古兴亡的事情,朕也就过来听了。千古兴亡,以史为鉴,这是应该的。既然你们来讨论,那朕也就自然要过来看看,从中学到些什么。可是,你们为什么选择一些小吏,而不是朝廷上面的各位忠臣呢?”李世民问道。

景文马上回答:“皇上,朝廷每一项政策,都是要落实到基层百姓身上。而这些小吏就是朝廷任何政策的执行者,所以他们才是对朝廷政策感受最深的人,也是对于朝廷政策变迁最熟悉的人。而自古以来朝廷政策关系到每一个百姓。所以我们打算从每一个政策来分析,这样就可以判断出政策的变化,对百姓的影响有多大,有什么影响,是往好处影响,还是往坏处影响。而他们是基层的小吏,也是最明白这里面道理的人。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政策”

“嗯,说得有理!”李世民同意了景文的见解。

“接下来,我们首先要分析弄清楚盛世的必然要素。而弄清楚这些盛世的必然要素,必然要找到自古以来有哪些盛世。而且是公认的盛世。”景文说道。

接下来,这些小吏一个个列出来了,自古以来的盛世,就连李世民这个皇帝也都开始参与。而大家很快就列出来了古代的盛世,有什么尧舜盛世,什么夏朝的少康中兴。而比较中期的也就是文景之治,汉武帝的武帝盛世。距离唐朝比较近的,也就是隋文帝杨坚的开皇盛世。

“那你们认为,这些盛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景文问道。

接着,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什么皇帝英明,什么大臣能力强,什么勤政爱民。什么百姓忠诚都说出来了。而景文听了这些内容,都是一个个的好听的话,并没有真正的深入分析。这些家伙不都是从史书上看到了一些好听的词语,然后再加上历朝历代的人对于盛世的笼统评价。所以也就是能够得出了这个理论了。这种评价太过笼统,而且没有触及到真正的核心。这个就是古代人的问题了,他们看历史上并不是从上帝视角来看的。而是把自己代入进去看的。而这种代入,却非常的要命。人家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他们偏偏反其道而行是,把自己代入进去。一旦把自己代入进去了,那看问题已经带有了自己的情绪,这样怎么能看得清楚呢?

而且,古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严重的缺乏。中国古代治理国家不重视经济,反而重视所谓的教化。反而有人认为教化百姓就能够让百姓不造反,这个显然是十分荒唐的。自古以来哪次百姓农民起义,不都是经济原因造成的吗?而古代的皇帝大臣对于经济学,却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虽然也许有一定的总结规律,可是这个都是建立在古代历朝历代的总结经验,知道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能够做的。这些并不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分析,只是一种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经验。而很多皇帝大臣都是靠着这种经验来治理国家,并不是靠准确的数据分析来治理国家。这个就和后世完全不一样,后世是靠着准确的数据,各行各业的发展,然后作为一个决策的数据,然后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国家发展情况。虽然后世也有些人大骂这些唯数据论,可是至少依靠数据比起古代依靠所谓的历史经验可靠多了。至少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唯数据论还是非常合适的。

“皇上,臣以为你们分析的都不太好,层次太过高了。你们都没有能够分析到这里面的具体原因。你们说皇帝贤明,可是皇帝怎么做,才算是贤明,这个恐怕没有统一标准吧?容臣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古以来很多人都骂商纣王是好色的昏君,可是我们却无法从任何一部典籍里面具体找到他好色的证据。不过,我们从他只有两个儿子来看,他的女人应该不多。可是还有传说周文王有一百个儿子。虽然也许有夸张,可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那周文王的儿子应该不少。那儿子多,那女儿也应该不少,那他得要多少女人来生?由此可见,他们的女人都是很多,可是为什么一个是贤君,一个却是昏君呢?所以,皇帝贤明与否,并不是有绝对相同的答案的。所以皇帝显明与否,我们无法从史书来判断。”

大家听到了景文居然敢哪君王来作为比较依据,这个已经领大家有些冷汗直冒了。君王是你一个臣子能够随便评价的吗?自古以来能够评价君王的,没有多少个。要么是身份特殊,也就是只有史官能够评价。或者是本身就是君王,这样才能够随口评价君王。可是景文一个臣子,也不是史官,居然都有胆子评价君王了,这个虽然不是什么绝对的大罪过,可是也是非常犯忌讳的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