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见鬼实录我和我身边人 > 第786章 “鬼东西”系列之鬼炮仗(七)

ps: 你见到鬼的第一眼后,第一件事情你会做什么?

这“封棺”算是勉强封好了,那就是要放在灵堂的朝南处,接受来自各方的亲朋吊唁。作为孝子方清易而言,他是最辛苦的,披麻戴孝,吃睡都在灵堂。(编者按:现在很多影视作品,在描述古代题材的时候,但凡主人公的家长去世了,只要出个殡就成,或许几天过后,就又可以行侠仗义或者谈情说爱了,其实这些都是扯淡。双亲有亡,披麻戴孝整三年,甚至还有“侍阴”的风俗,什么叫“侍阴”?就是在父母的坟墓旁打一个小棚,吃住都在那里,闲暇时就是对着父母的坟墓说说话聊聊天,每天帮父母的坟墓打扫一下,就是这样,得至少三年,当官的父母去世,也得回来守孝,官方的做法叫“丁忧”。)守孝第一天的深夜,方清易累了一天,点完一支“长眠香”后,就打起了瞌睡,也就在方清易半睡半醒之间,“噗”的一声沉闷之声从棺材里传了出来,方清易大惊,激动的跑到棺材旁,一边开棺一边叫道:“我妈没死,我妈没死,还活着,还活着......”跟着方清易一起守灵的有方清易的妻儿、兄妹和长辈,见方清易如此激动,甚至要开棺验尸,那还了得?有几个力大的亲朋赶紧上前将方清易给拉住,纷纷劝告人死不可复生的道理,方清易不愿意了,激动的喊道:“我明明听到棺材里有‘噗’的一声,说明我妈肯定还活着!”大家都以为方清易丧亲之痛,产生了一些幻觉,纷纷劝阻告慰,有一长辈。见方清易依旧不信,就主动的拉着方清易到棺材旁,然后对着棺材说了一句道:“大姐,外甥说你还活着,要验上一验,那你就再给个回复,如果棺材响了,我们立马开棺。”那长辈说完,立马在棺材上重拍了两下,然后大家凝神屏气。听着棺材里的动静,可惜的是,棺材里一点都没有任何其他的声响。方清易不甘心,执意要开棺,那些亲朋都觉得方清易疯了。赶紧的把其捆起来,那长辈连连说道:“这外甥实在是孝顺过头了。到如今还不能接受母亲死亡的现实。大家赶紧帮忙。带他去房间里休息。”好不容易在众人的努力下将方清易送进了房间,但灵堂这一阵闹腾,让很多人都隐隐感到这一次出殡绝对不可能会顺顺利利。

那方清易听到棺材里的声音是否确有其事?有。《南玄庸记》中的原文是用了一个非常诡异的词:羸声。按照现代文的意思来解释,那就是“轻微的声音”,或许比轻微声音还要弱小的声音。为何有这声音?那是因为方清易的母亲确实出棺了。当然,这不是方清易母亲元尊出棺。而是方清易母亲的亡魂——说到底,就是鬼。

那方清易母亲的鬼魂为何要出棺呢?其实很多人应该明白了,它得去找金望时。

再说一下另一头的金望时,给方清易家送完棺材后。就在巷口给四名苦力结算工钱。四名苦力拿到工钱,就再也没有走了,而是就地蹲在巷口,像是准备在这个地方揽活。金望时见状,觉得非常奇怪,说道:“我觉得你们这四位蛮奇怪的。今天城外没有苦力,就你们四个,你们倒一点也不上心。要换我,为了赚钱,我得赶紧的再去城外等活呀,那边要活的人可比这里要多得多。”那四名苦力似乎并不愿意搭理金望时,只是淡淡的说道:“我们爱怎么揽活,跟你金掌柜没有关系,金掌柜你还是早点回店铺去吧,保不齐有人找你做生意呢!”金望时被这四名苦力一提醒,就连忙告辞,径直往店铺里赶!而那四名苦力就在那巷口处“傻乎乎”的等着下一笔生意。

对于回棺材铺的金望时而言,这回家的一路上,似乎非常的不太平。每隔几百米,金望时就会莫名其妙的摔一个跟头。这就非常奇怪了,这路况金望时再也熟悉不过了,哪怕有这么一两次不小心,摔了一跤,那也断然不会每隔几百米就摔一跤的呀,这一路可把金望时摔得鼻青脸肿,好不容易回到了棺材铺,粗略统计了一下,这一路回来,金望时足足摔了十二个跟头。很多人不明白金望时为何会在回店铺的路上频频摔跤,《南玄庸记》在这里说了一句非常妥帖的话:“跌之数与省之数相当。”说大白话,这金望时省的那些“行炮”的炮仗都用在了摔跤之上了!

我想这情况金望时应该明白,毕竟方清易那边的买卖绝对不是金望时的第一笔生意,以前若有过,那金望时就必定省过“行炮”,那他肯定也摔跤无数,对于金望时而言,省钱远比自己摔跤要实在的多。

回到店铺后,金望时第一时间就是清点今天的所赚之钱,不多不少,赚了有一两多白银,这个收入即便是放到现今而言,二百多元的收入也是相当不错的了。但如果还要考虑到相应的通货膨胀率的话,那这个收入就如同我们现在可以请一家子下馆子大吃一顿,而后,来回都是出租车,最后到了家,算一下,还得剩的!

金望时基本上一个月卖掉三个棺材就算是不错的收入了,所以,今天指标超额完成,早早的就打烊了。金望时的棺材铺是和自己的家连在一起的,前门当门店,后院就是金望时的宅子,习惯了这个棺材的买卖,也就没有了那种老百姓应有的忌讳,天寒地冻的时候,打个棉胎都舍不得的金望时为了省钱,都会睡进棺材里去。棺材虽然是盛放死人的,那种暖和,或许只有金望时才能体会到。

回到卧室的金望时,把所赚之钱埋在了一个瓮中,那瓮放在了他床旁的那堵墙里,那个也算是小机关,等转一下他的枕头,那瓮就会出现在金望时的跟前。可以说,这个设计就为了金望时每日醒来的第一眼和睡觉前的最后一眼,都能看上一眼自己的钱。

金望时多年经营棺材铺,算是有点家底,只可惜他为人吝啬,镇上的人都知道,再加上从事的行业,没有哪个女的愿意跟他过日子。古时候可不像现在,千万不要以为有钱就一定有美女陪,我们可以细细想一下中国的历代名著中。很多有钱人,要找美女,都是带用强的,为何呢?古时候的物质世界可不如现今的物质,那时候的钱也就能买点好吃的。住大一点的宅子,大不了。还能雇上几个佣人。看几回堂戏,也就这样,远不如现在,金钱能买车、买奢侈品、旅行、养身......说到底,古时候的金钱魅力跟现在比起来,那是差太多太多了。所以,即便是金望时特别有钱,就那个样子,也没有哪个女孩愿意嫁给他!

一个人的金望时。倒也落得一个洒脱,一个人住这么大的院子,也算是有福之人了,再加上他本来就是做的跟死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也没有那么忌讳,也不怕半夜鬼敲门。

睡到亥时的时候,金望时听到有人敲店铺门,半夜什么敲门,大家或许会这么想,但对于金望时而言,这敲门是最为正常不过了,很多人都是晚上死掉,如果那家人恰逢笃信一些诸如“跳大神”的歪门邪道,那就得赶紧给死掉的那人按上一口棺材,这样才能确保尸体不会发生尸变。金望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太好了,又有生意上门了!”于是,在生意利益的趋势下,也没了睡意,直接披了一件外套就去开门。

门一打开,金望时有点意外,怎么呢?原来门口站着四个人,远处隐约还站着一个人。金望时的估计是这家人急于要棺材,所以把抬棺材的人都叫来了,但细细一看这站着的四人,恰恰是白天自己所雇的那四名苦力,金望时有点犹豫,“到底是这四个苦力过来找我重新算账的呢?还是别人雇来抬棺材的?如果是过来抬棺材的,那就太好了,自己又能做一笔生意,但如果是来算账的,那就坏了,深更半夜,四个苦力来敲门,那自己怎么说也是一个寡不敌众的场面呀......”

“哥几个,这么晚过来敲店铺的门,是有......”还没等金望时问完,那四个苦力就齐声说道:“来抬棺材的!”金望时一听这样的话,刚还悬着的半颗心顿时就放了下来,“果真是做生意的,这么深更半夜过来抬棺材,想必是急要的,那我正好可以坐地起价,不赚它个盆满钵满,誓不为人!”

“就来了你们四个?你们的雇主没来吗?谁付钱?”这金望时就关心这个谁付钱的问题。

“来了!后面的那位不就是吗?”那四名苦力指了指站在不远处的那个人,金望时借着月色看向远方,见那人向他走了过来,按照轮廓来看应该是一名老太太。

金望时连忙举着蜡烛迎了过去,内心喜悦但脸部表情却表现出极其的痛苦,走到哪老太跟前,一阵哽咽的说道:“大姐,节哀顺变呀!”

那老太太约莫四十来岁的样子,这个年纪在如今看来称之为“老太太”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在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这个年纪都已经是奶奶的年纪了,称为“老太太”还是已经比较妥当的。(编者按:在《南玄庸记》中,描写这个“老太太”用的是一个“姥”字,这是原文的意思,我没有说错!)

“金掌柜,深夜打扰,还望见谅呀!”那老太太所说之话虽然得体大方,但让人感觉比较诡异,你家中肯定是死了人才来买棺材,怎么没有一丝一毫的悲痛之情,反倒是气定神闲的跟我来套交情呢?枉是见多识广的金望时,也无法判断这个老太太到底是什么意思。就当金望时想抬高手中的蜡烛,仔细瞧清老太太的面目之时,也不知道哪里刮来一阵邪风,竟然把蜡烛给吹灭了,那老太背着月光,金望时只能依稀看到其轮廓,压根就看不清那老太太的脸面,心中好奇,但对于这老太太的客套,金望时也还是回话道:“哪里哪里!我这个地方谁都不愿意来找。真来找我的,也就说明已经万不得已了!我们还是开门见山为好,来,我来把蜡烛点亮,这样你能好好挑选。”

金望时说着,就转身走到柜台前,准备拿出点火石去点亮蜡烛。“金掌柜,不用这么麻烦了,我们就拿一口楠木棺材。”

金望时一听要楠木棺材,心中窃喜。“得......又是一个有钱人家,得好好的赚一笔。”心中这么想的金望时,连忙开口介绍道:“大姐,这也得让我给你点亮蜡烛,让你好好的挑一口呀!”

“金掌柜。真不用了!就拿一口楠木棺材就行了!”那老太太很实际的说道:

“大姐......”金望时心中有些没底,犹豫了一下问道:“你不要嫌我说的话不好听。我这里的楠木棺材。就大小规格就有很多种,有小孩的,有大人的,有女式的,也有男式的......就不知道大姐您需要哪一种?”

“就要今天上午方清易要的那种......”那老太太很笃定的说道:

金望时愣了一下,“怎么?这大姐在买棺材之前还去打听行情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也不要半夜三更来买棺材呀!”但想归这么想,金望时还是用生意人特有的口吻问道:“大姐,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也不跟你拐弯抹角了。跟你直说,这方清易是全镇闻名的大孝子,他母亲逝世,方清易就笃定要给母亲办最体面的白事,理所当然,选的这口楠木棺材也是本店最好的,要三两白银,二百个大钱,你看这价格你能接受......”

“肯定能接受呀!否则也不会跟你来开这个口,跟门外的那四个苦力说一下吧,那楠木棺材在哪里?我让他们抬去!”那老太太很悠哉的说道:

金望时见对方这么爽快,心想这也成,你挑我发财,我还能跟你多说什么呢?于是连忙招呼站在门口的四名苦力进店,随后又准备去点蜡烛了,那老太太见状,又阻止道:“金掌柜,何必还要点蜡烛呢?直接让四名苦力拿走就是!”金望时特奇怪这大姐为何不让自己点蜡烛,于是带着疑问问道:“大姐,这不点蜡烛不照明,如何让那几个苦力可以看清楚是哪口呢?”

“你不用担心,他们看得清楚!”老太太很自信的说道:

老太太这话刚一说完,那四名苦力连忙应和道:“对对对,不用照明,我们真能看得清楚!”金望时这个时候觉得有种被调戏的感觉,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心中打定主意,一定要点亮蜡烛,不管怎样,至少要认清这个大姐的真面目吧?于是金望时坚定口吻的说道:“大姐,不是我说什么,这蜡烛还是得点的,至少我看不清呀?还有,马上你付钱,我也要借着烛光清点一下吧?”

“付钱?借着烛光看清棺材......”那老太太有点犹豫,随后接着补充道:“金掌柜,你要点蜡烛,我们也不拦着你,但你点亮后,可不要后悔?”对于老太太这样的“提醒”,金望时一脸的郁闷,我点亮一个蜡烛,会后悔啥?难不成还怕我增加一支蜡烛的成本不可?金望时苦苦的笑了一下,随后拿起打火石,“嚓嚓嚓......”将蜡烛点亮,随后拿着烛台一转身,隐约看到那老太太的脸似曾相识,“大姐,我们在哪里见过吗?”

“金掌柜,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我们见过一面,你还送钱给我来着!”那老太太佯怒的说道:

“见过一面是可能的,那怎么可能送钱呢?”金望时心中想着,按照自己的脾气性格,不要说送钱给人了,即便是借钱给人,那也是绝无可能的。“大姐,你......是不是记错了?”

“记错?今天白天的事情怎么可能记错?”那老太太真的有点生气了!

“今天白天......”金望时被这老太太一说,脑海中似乎有了一点印象,“啊......你......你是方......方清易......的母亲......”

“这才想起来呀!”那老太太点了头说道:

金望时顿时傻站在那边,双腿发软,不知道是该跑还是该站,回头看着自己身后的那四名苦力,一时彷徨,不自主的朝四名苦力那靠近了一点,“大......大姐......你......深夜前来......”

还没等金望时结巴完,那方清易的母亲就迫不及待的说道:“我就是来要一口属于我的棺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