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奉系江山 > 第六百七十六章 继续忽悠

奉系江山 第六百七十六章 继续忽悠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9:38 来源:笔趣阁

旅顺的港口条件,地理位置,在远东都是少有的,港宽水深,终年不冻,只有一个狭窄的出口,里面却是宽阔平静的海湾,可供成百上千的船只停泊。

沙皇发现这里之后,就两眼血红,拼着老命,修建了中东路,把旅顺港拿到了手中,而日本人抢夺了旅顺之后,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市容市貌比起东北的其他城市,似乎还要领先不少,行进在宽阔的街道之上,两旁全都是打着彩旗欢呼的人群。

无数的年轻人都在道路两旁,好奇的看着这些装甲车辆,不断的指指点点,露出了吃惊的表情,中**队竟然会发展到了这个程度,比起日本人还要威严雄壮,这一亮相,就征服了大多数人的心。

旅大先后被俄日占领,老百姓处在压榨之下,是极度缺少安全感的,如果有了强势的军队,他们从心底感到了安全,欢呼的声音越来越大。

不过张廷兰在这种欢呼声中,听到的不光是兴奋,也听到了一丝担忧,毕竟旅大被日本人统治了多年,施行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奉天其他地区全都不相同,而且整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完全是殖民地模式,是为了日本服务的。

如果贸然改变,肯定会砸了不少人的饭碗,进而引起民众的反弹和失望。这在历史上并不少见,长期割占,然后收回来的领土,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抵触。

好在旅大被割占的时间还不长,没有到了民族性都发生改变的地步,不过张廷兰也暗自提高警惕,必须在旅大安排强有力的人手,建立高效清廉的新政府,尽快收复民心。

奉军开到了昔日的日本关东都督府的前面。上面象征着日本政府统治的膏药旗已经被换成了五色旗。

在都督府前面,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社会名流,各界代表,以及新闻记者,他们都迫切的想要知道这座城市新的统治者,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施政理念。有人高兴,也有人担忧,毕竟日本统治期间,他们和日本人有过不少的合作,新政府会不会清算。谁心里头也没底。

就在一些人惴惴不安的时候,张廷兰一身戎装,走上了演讲台,看了一圈热烈的人群之后,张廷兰缓缓说道:“今天是旅大回归祖国的好日子。欢呼庆祝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饮水思源。之所以能够回归祖国。全是无数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捐躯沙场换来的。为了这场胜利,一共有35042名士兵阵亡,在此刻,让我们为这些英勇献身的士兵默哀三分钟!”

说完之后。张廷兰带头低下了头,在场的众人也只能跟随,很多人满以为张廷兰会直接炫耀赫赫武功,大谈收复的意义。没想到竟然会为了士兵默哀,这让在场的将士都感到了十分的欣慰。

大帅到了什么时候,都把大家放在心上,没有忘了牺牲的弟兄!

三分钟过后,等到所有人抬起头之后,全场变得庄严肃穆了很多,张廷兰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旅顺是一座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优越的城市,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引来了宵小觊觎,甲午战争之中,旅顺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屠杀,五万多同胞,惨死日本人的屠刀之下。1898年,俄国人又染指旅大,强行割占中华神圣领土。随后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又攫取了旅大。回顾历史,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面的人们,有着满腹的酸楚!”

张廷兰的话引来了台下不少人的共鸣,大家忍不住偷偷的擦眼泪,想起这些年的委屈,不少老人都有痛苦一场的想法,而那些年轻人,则是死死的攥紧了拳头。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宣告,过去的苦难都过去了,旅大重新回到了中国的手上,迎来了新生,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旅大的未来势必更加美好!”

“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政府将向旅大注资两个亿,重点发展造船产业,把这里打造成北方造船业的中心,我们要有修建两座万吨级的船坞,我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人走向海洋的梦想,将在这里实现,强大海军的根基,就深植在旅顺的土壤之中!”

张廷兰这话说完之后,在场的民众全都忍不住欢呼起来,张廷兰所说的美好未来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三年时间,砸下两个亿,手笔之大,已经超过了日本人。而且造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配套工厂,这也就意味着以后旅顺的百姓就不用担心就业的问题,而商人也从中看到了机会,他们的眼睛全都瞪圆了,看来要马上做好准备,想办法分一杯羹才行。

至于不少外国记者则从这话中品出了不一样的伟大,这分明是中国人要大造海军,走向海洋的一封宣言书。

联想到这几天频频被提起的马肯森号问题,大家全都感到了一丝不妙,所有人都知道,旅大的确有不弱的造船基础。

旅顺的造船业始于满清,于1890年耗用139.35万两白银建成旅顺船厂,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大军工厂,有大、小船坞各1座,另有石砌泊岸、厂内铁路支线、起重铁架、铁码头、仓库、水电设施等,设9个生产车间,全厂员工近1000人。其大船坞当时号称东亚第1大坞,自来水管道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设施。

随后俄占期间,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1902年末,完成第1期建设工程投入生产的大连船厂,耗资198.7万卢布。工厂占地面积3.1万露坪,建有3000吨级船坞和栈桥码头各1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28栋,以及水电设施。

而到了日本控制期间,投资的力度又增加了不少,1908年,川崎造船所从满铁租借大连船厂后,立即着手对其进行扩建和改建。首先改建和新建了一部分水工设施,扩大了修船和造船能力。1913年3月,将3000吨级船坞扩建为5000吨级,新建小型系泊码头和旱坞各1座,生产车间增加到10个,并逐步配备了造船、造机、机关车和车辆制造所需要的设备。

翻开这些历史,确实可以发现,旅大的造船业基础,比起葫芦岛要强的太多了,最难得经过了满清,沙俄,日本连续的投资,使得船厂一直在延续和发展之中,几十年积累的技术,相当雄厚。

在日本统治期间,虽然也进行了投资,但是也有限制,主要的造船能力还保留在了国内,没有不遗余力的发展旅大。如果按照张廷兰所说,奉军是要坚定的发展旅大,凭着这些年技术积累,再加上充足的资金,建造万吨的船舶,并非不可能。

这一瞬间,大家对于奉军的雄心壮志,终于有了一个判断。如果按照奉军的发展速度,他们在三五年之内,或许真的能够达到目标,甚至速度会更快。而且有了马肯森号作为参考,就可以直接跨过大型军舰的技术难题,从而一步登天。

毕竟当时德国从海军不入流的国家,冲到世界第二的位置,也不过是十几年而已,有些东西往往就是水到渠成的。

连续击败了俄国和日本之后,没有敢怀疑奉军的坚定意志,或许远东的格局,很快就会因为奉军大踏步走向海洋,而发生彻底的改变。

张廷兰当然也注意到了一些记者惊恐万状的反应,心中头暗自高兴,想要把日本人忽悠住,光靠一艘马肯森号还是不足,一艘战巡而已,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必须让日本人相信,奉军有更大的野心,也有支撑野心的实力才行。

张廷兰在这个时候,释放发展造船业的信号,就是全盘忽悠计划的一个环节,当然发展计划是真的,可是奉军未必要建造战列舰,而是要大力发展航母。

不过在张廷兰的案头,已经放着一份精心炮制的发展报告,奉军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开工兴建两艘大型战列舰,五年之内,再开工三艘大型战舰。

日本人有八八舰队的计划,也就是八艘战列舰,八艘战列巡洋舰,而奉军则是针锋相对,要打造三三舰队。

别看双方数量差了一半多,但是凭着大陆作为依托,加上潜艇和空军的辅助,这支舰队已经有能力威胁到日本了。

而且奉军海上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而日本却要应付美英的压力,兵力分散,顾此失彼,相比奉军的优势会更加削弱。

当然这份文件已经通过秘密的间谍渠道,送到了东京,此时正摆在内阁和军部诸公的面前。

张廷兰发表讲话之后,各路记者全都忧心忡忡的关注着奉军下一步的动作,结果张廷兰到了下午,就亲自视察了造船厂,还和很多老工人谈心,要求仿效奉天等地,施行新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人的待遇。

随后又从葫芦岛造船厂调来了大批的技术人员,其中有不少的德国专家,摆出了整合两个船厂的架势,张廷兰也提出了建议,旅顺的基础好,以后要重点发展大型军舰,至于葫芦岛,则是要以潜艇为主。

与此同时,奉军的采购团也出动了,奔赴德国,意大利,美国,英国,法国,购买机器,采购技术,摆出了一副全力以赴发展海军的架势。各国全都被弄得一一日三惊,而张廷兰这个始作俑者,则是在海滩上舒舒服服的晒太阳。(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