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龙啸大明 > 第一三零章 苏州织造(一)

龙啸大明 第一三零章 苏州织造(一)

作者:木林森444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09:27 来源:笔趣阁

自宋代以来,苏州就是中国的繁华之地,与杭州并称为“人间天堂”。(.)由其是以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

这时商毅、林之洋、李格非、张庚秋等人沿着闹市走去,只见河叉密布,到处可见小桥流水,河道中船只来往穿梭,全是一副水乡古城特色。而且在河岸沿途尽是各种店铺,鳞次栉比,琳琅满日。更有唱戏的、演武术的、玩杂耍的、说书的、摆测字摊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商毅也不禁感叹,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古色古香风貌,和后世那种人工制造的仿古场景完全不同。

段鹏道:“我看苏州可比杭州热闹多了。”

商毅笑道:“杭州刚刚遭遇了叛军劫掠,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等再过几个月之后,风貌一定不会比苏州差了。”

林之洋也道:“自古以来,苏杭都是并称,自然是不分上下。”

商毅忽然见到一座庙宇前前空地上,一群衣衫褴褛的壮年人三五成群聚集在此,或者互相聊天或者东张西望,没有上百也有七八十号人。颇有些像后世等待有人雇佣的农民工样子。商毅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聚在这里,莫非是等人雇工吗?”

这时只见有一个人走到人群边上,大声道:“我要十个,家里有织机的人。”

立刻就有二十多人围陇了上来,纷纷道:“我家有织机,我家有织机,老板,就用我吧。”

程协祥道:“这些人都是本地机户散工,每日聚集到这里来,等着大户作坊来召唤他们做工。有些人家里还有些田产,只是为了挣些余钱补贴家用,但也有人完全靠做活挣钱,来维持生活。”

商毅道:“难到这些大户作坊都没有雇固定的织造工人吗?全是靠这样临时招募。”

程协祥道:“如果雇佣固定的工人,就必需屯积大量的生丝,保证他们每天都有活干,一天也不能窝工,但只有少数大户有这个实力,大多的中小作坊都耗不起,只能买来多少生丝就织多少丝绸,等买完之后,再购进生丝生产,不过也有的作坊是有钱也买不到生丝,因此也请不起固定工人,只能这么临时雇佣。而且就是大户也不会全用固定工人,总会空二三成空织机,临时雇人,这么一来久了,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规矩。”

商毅到有些奇怪,道:“有钱也买不到生丝,莫非生丝的供应量不够吗?”

程协祥道:“那到也不是。”左右看了看,又小声道:“这里生丝的收购和出售除了苏州织造局之外,就是隆兴堂说了算,织户想买到生丝,大半都要走隆兴堂的门路。但隆兴堂对生丝卡得很紧,因此不是隆兴堂的人,很难得到足够的生丝。咱们在这里开厂,以后只怕也会遇到这个麻烦。”

商毅点点头,笑道:“生丝又不是只有苏州才有,我们杭州也有不少丝农,隆兴堂管得了苏州,杭州他们可就鞭长莫及了,何况还有其他地方的生丝。我们刚到苏州,不要轻易和隆兴堂发生冲突。”

程协祥忙道:“是啊,是啊,还是和气生财为好,和气生财为好。”

商毅又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但如果他要欺负到我们头上来,那可就怪不得我们了。”

李格非也道:“大人说的有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咱们和和气气做生意,也不欺负人,但绝不会受别人的欺负。”

商毅又问道:“我刚才听那雇工的人说,要雇家里有织机的人。这些散户家里都有织机吗?”

王柏道:“这些散工又为分两种,一种人自家就有织机,只用从其他大作坊那里领了生丝,自己回家去织造。也有人没有织机,只能到大户的作坊里去用他们的织机工作。”顿了一顿,他又道:“不过家里有织机的散户是少数,而且家里多半都还算宽裕,因为一台织机可不便宜,少说也要二十两银子上下,一些上好的提花织机,达到六七十两银子也说不定。还有不少人本身自家就是小作坊,平时就家里几个人自己织造一些素织的丝绢,在没有活做的时候,也出来揽一些活做。”

商毅想了一想,又道:“现在苏州最大的织户一般都有多少台织机?”

王柏道:“一般的大户都有七八十台到上百台织机,只有江苏织造局才有近千余台织机,小的只有三四十台,我们现在谈好了三家作坊,如果全都买下来,可有一百多台织机,可以算是苏州最大的织户了。”

商毅笑道:“一百多台织机有什么用,咱们要做丝绸生意,那就做最大最好最强的。最好的织机也就六七十两银子,一百台也就只有六七万两白银,又算得了什么?”

李格非道:“大人说得是,小打小敲,做的有什么意思。否则我们也不用这么劳心费力,到苏州来开织造厂了。”林之洋和张庚秋听了,也都频频点头,但王柏和程协祥的脸色却都明显有些不自然起来。

商毅把他们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同时对自己的这五个合伙人也有了新的评估,林之洋到底是豪商家族出身,而李格非和张庚秋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也做惯大手笔,因此对自已的计划从一开始都十分支持。只有王柏和程协祥毕竟是內陆商人,目光窄浅,只看眼前的营头小利,而缺乏冒险精神,虽然他们嘴里没说什么,但心里一直在犯嘀咕,但心商毅把织造厂弄得大了,到头来不好收拾。当然这也是这个时代中国商人的通病,对他们还需要多加以引导。

而在另一方面,商毅也知道,这就是明末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荫芽状态。所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荫芽,其实就是指一种完全脫离土地的雇佣生产关系,织工全靠赚取工资而不是农业生产为生存,以经居有了一些早期工人的某些特征。当然这也是中国沿海一带的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不过尽管明末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但资本主义荫芽的发展却十分脆弱,苏州的织造业构成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大的织造坊也不过百台织机,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小型手工生产作坊还是占了大多数。而且纯粹靠工钱生存的织工并不多,大部的织工本身还有田产或是佃农,只是在农闲的时候才出来找活干。因此尽管淸朝的商品经济比明朝要逊色得,但资本主义荫芽却比明朝更为发达,就是因为淸朝的一些类似作坊的规模更大,而且靠工钱生存的早期工人也更多。

但从总体来看,无论是明淸两朝,资本主义荫芽的发展始终都十分弱小,起不到瓦解小农经济,家庭生产方式,促成社会分工,引发革命,建设新型生产关系的作用。也使中国始终徘徊在封建**的社会中,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

不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向后世一些人所说,是清军入关打断了中国的发展。事实上清军入关之后,在政治、经济上几乎全盘山寨了明朝的制度,只不过**更严厉,手段也更残暴得多。即使没有清军入关,按明朝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同样也无法取得突破性发展,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不过现在不同了,既然商毅来到了这个时空,致少也要尽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发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尽量让中国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尽管历史发展不是以个人的力量能够左右的,但也不能否认,个别的突出人物,能够在某些历史发展关建时刻,推动甚致改变历史的方向。

现在的中国,可以说以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社会发展以经初步俱备了资本主义发展革命,改变生产关系的条件,而另一方面,古老的传统和腐朽的封建**制度,又在阻碍看新生力量的发展。中国其实正在革新与守旧两端徘佪不己。只可惜在另一时空里的中国,最终还是选择在守旧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错过了这个历史的最佳时机。

但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人能够使一把力。把中国拉上另一条道路,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这也是后世一些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只不过商毅现在却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虽然不一定能够保证成功,但至少也要去试一试,就算是失败了,对中国来说,也并没有什么损失,大不了还是回到另一时空的老路上来。如果连试都不敢试一下,自己穿越这一次,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一次在苏州办织造厂,也就是商毅决定做出的第一次偿试,既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荫芽还很弱小,那么就尽自己的努力,使它尽力壮大,商毅相信,只要自己这次办厂成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效仿,必然会带来一次丝绸生产的大发展,造就更多的产业工人,并且还会带动其他的产业发展,那么自已的目地也就达到了。

这样想着,商毅忽然有一种自己和历史发生碰撞的感觉,如果自己真的能够在这个时空里取得成功,那么在这个时空的后世人们,又会怎样评价这件事情呢?会不会把这件事看成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拆点呢?

而就在这时,只听程协祥道:“各位,就是这里,我们以经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