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龙啸大明 > 第二一八章 另一位宗师(下)

龙啸大明 第二一八章 另一位宗师(下)

作者:木林森444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09:27 来源:笔趣阁

TXT电子书下载虽然坐了一个半月的牢,但案子这样了结了,顾炎武其实也非常满意,毕竟大明例律就是这样定的,而且叶家的欠款也终于要回来,叶方恒也受到了惩罚,这样的结果就算不错了**(

当然顾炎武现在也知道,能够得到这样的结果,完全是因为商毅将自己的案子先定好xìng,后来才一切迎刃而解因此在出狱之后,也赶到了南京,想让黄宗羲引见,当面像商毅表示感谢

而商毅己经见过了这三大宗师中的两位,当然不会错过这最后一位,也和王夫之一起,接见了顾炎武和黄宗羲这也是明末三大宗师的第一次聚集当然现在他们三人虽然都己经以学术而名扬天下,但还没有达到宗师级的高度,毕竟三个人的年纪都还不大,最年长的黄宗羲也不过才三十九岁、最年轻的王夫之只有二十九岁,顾炎武正好居中,三十五岁在另一时空里,三人都是到了晚年之后,才集学术大成

见面之后,商毅首先向顾炎武表示了歉意,认为是苏州府处理事情不当,才使顾炎武经受了一个半月的牢狱之灾而自己身为靖北王,也有失职之过,当然这只是一种表示姿态不过也让顾炎武颇有些感动,尽管他也知道,商毅是在故作姿态,但能做出这种姿态,也相当难得了,因此也对商毅再三致谢

双方都客气了几句之后,商毅才道:“我对亭林先生的学识素来崇敬,不知这这次亭林先生返回乡里,还有何打算呢?”

顾炎武苦笑了一声,道:“炎武己是前朝遗民,又还能有什么打算,不过是终老乡里、埋头治学,然后教徒授业,最后老死林泉之下,也就足矣了”

商毅也笑道:“亭林先生不是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言‘有亡国,有亡天下’如今明朝虽已亡,但天下尚在,‘保国者,其君臣ròu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亭林先生难到不是与有责焉耳矣吗?”

听到商毅引用自巳的话,顾炎武心里多少也有些得意,但依然道:“话虽如此,但炎武不过一介生,手无缚jī之力,又能有何用而王爷以一已之力,两挫清虏南侵之举,如今坐拥六省之地,沃野千里、带甲百万,有长江之险,海滨之利以王爷之雄才大略,必能北伐中原、收复失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因此只要是有王爷在,我汉族天下,也就不会有灭亡之险”

商毅还没有说话,一边的王夫之己笑道:“亭林先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易,但要做到四民平等、以天下为公,却是难事,以亭林先生之材,又岂能没有用武之地呢?”

商毅也点了点头,道:“不错,如果说击败清廷、恢复汉族天下,我至少有七八成把握,但击败淸廷之后,我们还要建立一个富强、开明、公正的国家,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治天下,因此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亭林先生,”又看了黄宗羲一眼,“还有南雷先生等人相助,才能实现这个目标难道说亭林先生只为守前朝遗民之节,而至天下于不顾吗?”

顾炎武沉yín了片刻,才看着商毅,道:“王爷要成立参政院的事情,太冲兄都己经告之于我,如果王爷不弃,炎武愿意自荐议员”

商毅也笑了,这本来也他的目地,把顾炎武也拉进参政院来,而顾炎武到是比黄宗羲干脆,不等自己邀请,就直接自荐了

黄宗羲虽然在明朝的官职不高,但却是出身东林正统,属于标准的根红苗正,因此正统观念要强得多顾炎武只进入过复社,而且从小就研究经世致用之学,连个举人都没考上,自然也沒当上什么官,一直到弘光朝廷成立之后,才由人推荐,出任兵部司务,一个七品小官,后来因嗣母病故,没当几个月就回家奔丧了

不过在南京城破之后,顾炎武还保持着明室的正统,因此并没留在浙江投靠商毅,而是也退到南方,先在隆武朝中出任兵部职方司主事;隆武朝廷灭亡之后,顾炎武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来回奔走,一面结jiāo朋友,一面寻找复国的时机,在绍武、永历朝廷中都有过短暂的为官经历但顾炎武很快就发现,三个南明朝廷都担不起复国的重任,因此也十分失望

而这时商毅倔起,收复南京、大败清军,抢占了长江两岸的六省之地,大有一举收复北方失地之势而且顾炎武的老家苏州昆山县,也正在商毅的统治之内,因此顾炎武在失望之于,也决定回到老家安居,顺也看一看商毅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因为在南方提起商毅,都说他是篡国夺位之贼但尽管商毅不是正统,毕竟还是汉族人,只是顾炎武也没有想到,回来之后,会摊上这一场官司

但顾炎武回到昆山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明显的感觉得到,这里和三个南眀朝廷有明显的不同,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兴气氛通过和亲友的jiāo谈,以及阅读报纸,顾炎武也知道了商毅的施政,和自已的政治主张有不少相似之处,而在出狱之后,顾炎武来到南京,又知道商毅成立了一个参政院,用于扩大民间参政议政、监督政fǔ施政的目地而黄宗羲等人也经过商议之后,决定接受商毅的邀请,进入参政院当议员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个人能被并称为明末三大宗师,不仅是因为其学术成就巨大,而且在经历、政治观点、思想上都有相同的地方

从经历上看,在明清战争期间,三个人其实参与得都不多,黄宗羲、顾炎武都在弘光朝廷灭亡之后,基本退出了这场战争,王夫之有在永历朝短暂的任职时间,但很快也罢了官,然后就再没有任何抗清的实质行动虽然后世有一些学者认为顾炎武可能从事过一些秘密的反清复明工作,但这种说法缺少史料证据

可以说和张煌言、李定国、郑成功这些一直坚持抗淸到最后的人相比,这三个人都是很早就放弃了复国的希望,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早就看穿了南明根本成不了成候,并沒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不过这三人终生都没有在清廷为官,也算是保持了前朝遗民的气节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其实都沒有为明朝殉死的想法

当然正因为他们三人都早早退出了抗清的战斗,埋头治学,也才使他们在清廷的统治稳固之后,并没有遭到清廷的迫害,都活得很长,因此也有足够的时间来从事学术研究,最终成就了一代学术宗师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人都没有为明朝殉死,也是中国的幸运,否则多了三个死节的忠烈,但少了三个学术宗师,未必就是好事

从思想上看,三个人都主张四民平等、发展工商业、并肯定sī有产财,这方面顾炎武做得最突出,因为在另一时空里,顾炎武曾经化名蒋山俑经商,主要是做布匹和yào材生意,居说还做得不错,赚了不少钱,在1668年,顾炎武游历山东时,曾借给别人一笔用一千亩地来作抵押的钱,虽然不知这笔钱的俱体数额,但肯定不少,数千两白银是有的因此在顾炎武中年以后可以不事营生,到处行走,还有仆从相随,晚年埋头治学、刊印出这都是需要一个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做到的

而政治上,对皇帝专权都提出一定的质疑,这一定在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表现得最为jī烈并且主张形成一种的君臣平等关系,反对皇帝一人独治,而是由皇帝和官员一起来众治国家尽管受时代的局限,三个人的政治思想都并未能逾越封建的藩篱,直接否定君权,但反对独治,主张众治这个思路无疑是正确的

另外在学术上,三个人都主张学问务实,经世济用,而反对空谈xìng命道学

尽管这些思想还没有脱离传统的束缚,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在维护传统社会的政治体系,虽然主张君主开明,加强君臣平等,但只是寄希望于明君自觉执行,而不是靠制度来维护,甚致都出现一些错误的地方,比如黄宗羲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主张减少赋税,但并没能提出减少的赋税部份,如何弥补但不可否认的是和前代相比,确实己经有了不小的进步绝大多数的主张方向,还是正确实的而且三人的思想并非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是基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而也加可贵如果能够按照这个方面发展下去,也未必不能取得突破

而商毅的许多施政措施,其实都符合他们的这些思想主张,也包括现在成立的参政院,黄宗羲就有过类似的主张,只不过他将这项功能jiāo给学校来完成因此顾炎武并没有多做太多的思考,也就立刻同意,加入参政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