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龙啸大明 > 第四十一章 洪承畴复职(上)

龙啸大明 第四十一章 洪承畴复职(上)

作者:木林森444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09:27 来源:笔趣阁

“老洪,现在的情况你应该都清楚,客气话就不用说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在洪承畴进宫参见礼毕之后,多尔衮挥了挥手,屏退了左右侍奉的太监宫女,然后单刀直入,奔向主题。

洪承畴现在也知道多尔衮的脾气,因此也不以为怪,道:“回禀摄政王,如今江南的局势,并非不可为,依然于我大清有利,当务之急,是先安抚吴、尚、耿三人。只要这三人安稳下来,那么我大清扫平江南,统一天下,也就指日可待了。”

多尔衮点了点头,洪承畴确实是一下说到点子了。因此道:“老洪,你说的很对,说实话这件事情是阿济格不对,做得实在有些太冒失了,不过依你看,要怎么样才能安抚住他们呢?”

洪承畴道:“依臣之见,吴、尚、耿三人所求,不过是想要掌兵,得地,自守一方,为封疆大吏,并无造反自立的野心,因此朝廷不妨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现在南方尚在大半未曾平定,而且拥立数名前明余藩为主,可以让他们带兵进剿征伐,以助我大清尽早平定南方。”

多尓衮沉默了片刻,道:“老洪,当着你的面,我也不隐晦什么,你说得办法我也想过,确实是一个可行之策,但万一这三个人占领南方之后,有了地盘,兵力,不仅是自守,而且还成为割据一方,那又怎么办呢?”

洪承畴微微一笑,道:“摄政王的但心自然不无道理。不过吴、尚、耿三人合则力强,散则力弱,我们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将其分化散开,亦不用害怕他们有异心。而且如今我大清的首要劲敌仍是浙江的商毅,其他人均不足为滤,就算日后三人都有割据自立之心,我们也可以将其逐个击破。”

多尔衮眼睛一亮,洪承畴说得确实有道理,现在吴、尚、耿三部合兵共有二十余万,确实不容小视,但把他们三个分开,兵力最强的吴三桂也不过就是十余万人马,对清廷的危胁也就大大降低了。而尚、耿二部都只有数万人人马,更是不足为虑。

洪承畴又道:“依臣之见,莫如让吴三桂提兵去收取四川之地。令尚可喜出兵,进取两广、福建,令耿仲明出兵进取湖广,使三将各自分散,不能合力,而且这三路之中,均派朝廷兵马协同,如此一来,就算三将夺占了地方,亦不敢有轻举妄动。”

多尔衮点了点头,洪承畴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想出来的办法也确实可行。他知道现在四川遍处西南,现在被张献忠的大西军占领,把三降将之中实力最强的吴三桂派去攻取四川,不仅是把他从江南战场调开,正好可以让他去和张献忠硬拼。虽然大西军的战斗力远不如商家军,但也比一般的明军强得多,而且这时张献忠在四川己经营近三年,立足己稳,拥兵不下十万,而又占尽四川的险要地利,未必可以轻易攻取。

一但吴三桂远征四川,在江南战场只剩下尚、耿二人,也就确实不足为滤了,虽然尚、耿二部合兵也有十余万大军,但他们军队的战斗力远不能和吴三桂相比。而且吴三桂部是以过去的关宁军为核心,不仅战斗力强,而且是吴三桂的嫡系部队,忠心可靠。如果吴三桂扯旗造反,他们也一定会跟随。但尚、耿二部的核心兵力却是由关外的辽东汉军和汉旗组成,老小现在都己迁到北京一带定居,假如尚、耿二人真的反判,他们也不会跟着。因此只要是把吴三桂和尚、耿二人分散开,尚、耿二人根本就不敢和清廷对抗,只能老老实实为清廷效力。

而吴三桂失去了尚、耿二人之后,也等于拆去了两臂,声势必然大跌,也未必敢轻易和清廷反目。同时清廷还可以派出一部份兵马,随吴三桂一起征川,可以趁机占领一部份四川之地,不让吴三桂独霸川中,进一步制衡吴三桂的力量。

因此只要以后清廷措施得当,再别做出阿济格那样的蠢事来,完全可以把三将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既满足他们掌兵据地的愿望,又可以把他们控制在清廷的掌握之中,同时又朝中的满州权贵也有所交待,毕竟三将只是在偏远地区,不是在朝廷的中枢。

而且洪承畴说的最有道理的就是,现在清廷最大的敌人是商毅,只要把商毅打败了,那么其他人那还不是手到擒来了吗?不过多尔衮却又有另一个担心,道:“如果他们几个和商毅勾结起来,又怎么办呢?”

洪承畴摇了摇头,道:“这三人都己是降清之将,商毅素以明室为正朔,未必能信任他们,而且三将也自知自己难以取信于人,也未必敢轻信商毅,因此就算他们几人和商毅勾结起来,最多也是互不相攻,但要说攻守同盟,恐怕难以形成。何况我们还可以从中挑拔取事,令他们互相攻击。因此并不足为惧。”

多尔衮一想也对,说穿了就是商毅和吴、尚、耿三人之间缺少信任,这也就没有深入合作的基础,因此就算是他们会连合起来对付清廷,但这种联盟也是不稳定的,清廷也完全可以从心挑拨离间,拆散他们的联盟。

洪承畴接着又道:“现在商毅困守浙江一隅,如果他想要扩大自己的实力,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沿长江北岸西进,收取湖北之地,二是沿海南下,攻占福建、广东。但无论他选择那一条路,都势必会和尚可喜、耿仲明发生冲突,因此他们根本也不可能形成联盟。而吴三桂虽然和商毅没有利害冲突,但一个在西,一个在东,远隔千山万水,就箅是结成联盟,也不可怕。

听完了洪承畴的讲话之后,多尔衮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其实在这段时间里,多尔衮也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处理吴、尚、耿三人的事情,他当然也倾向于对吴、尚、耿三人进行安抚,继续让这三人为清廷效命,但又不能对他们让步太多,让他们觉得清朝很好欺负,从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只是这个尺度多尔衮始终把握不准。但洪承畴的这一番安排确实是洽到好处,不仅给吴、尚、耿三人下好了这么一个大套,就连商毅也被计算在其中,果然不愧是老谋深算之人。

压了这么多天的心理包袱终于被搬开了,多尔衮也只觉得心情畅快之极,在笑了一阵之后,多尔衮又道:“老洪,那么你看南方的形势我们又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洪承畴听了,也不由精神一振。其实在洪承畴看来,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这三个人并不难对付,尽管他们手握重兵,但却缺少赖以生存的根基,而且三人都是从明朝降清的人,整个南方对他们都缺乏信任基础,因此他们一但脱离了清廷的支持,很难在南方求得一席安稳之地,现在的这些做法,只不过是在这乱世之中,趁机挟要,为自己谋取一些好处,因此对他们可以给一些甜头,但该严厉时依然要严厉,所谓宽严并济,到也不难控制。毕竟现在的清廷,可不比当初的明朝。

而让吴、尚、耿三人能够拥兵自重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在南方还有一个足以与清廷相抗衡的势力存在,因此三人才能够巧妙的利用双方互相牵制对持的矛盾,在这个夹缝中左右逢源。因此想要从根本解决的办法就是击败商毅的力量,致少也要先限制住商毅的势头。这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在山西、陕北办理屯田的时侯,洪承畴就是以江淮战役、南京战役这两次战役为基础,并且结合现在南方的战事进程,认真研究商毅的战术特点,揣摩商毅的战略布局,从中寻找应对的办法。从山西回到北京的路,洪承畴已经想出了一个成熟的方案来,因此洪承畴也自信,只要清廷按自己这个方案实施,一定可以击败商毅,攻克浙江,进而扫平江南,统一天下。

听多尔衮终于问到了重点,洪承畴立刻道:“回禀摄政王,现在南方的局势虽然混乱,但依然是对我大清有利,不过商毅其人,精通兵法战守之策,麾下商家军,骁勇善战,兼善于火器之技,而且在浙江深得民心,并非一战可取,因此不可操之过急,唯有循序渐进,方可取胜。”

多尔衮当然知道洪承畴这是话里有话,因为一次南征的时侯,洪承畴就曾经提出过反对意件,认为这次南征是无法扫平南方,应该缓推二三年进行,但自己没有釆纳,而结果却正如洪承畴预见的那样,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攻下了南京,但要说扫平南方,确实还无法实行。因此洪承畴再次提醒自己,不能急于求成。当然也是含蓄表示,如何要启用自己,就一定要依自己的步骤来。

不过占领了南京,灭亡了弘光朝廷和潞王监国,多尔衮的目地也达到了,扫平南方的事情,确实也不用急于一时。因此也点了点头,道:“老洪,你尽管直说,我会尽量按照你的耍求去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