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保安团 > 第三百八十五章 德国密使

抗日保安团 第三百八十五章 德国密使

作者:虎笼山人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0:07 来源:笔趣阁

“特大消息,特大消息,**在华北大举反攻,河北省府保定已经光复!”

“华北大捷,郑卫国将军再立新功,十万大军横扫平汉线!”

……

“快,给我来一份!”

“两个铜元,先生!”

“我要两份!”

……

平汉线反击作战以来迅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保定光复以后,极大地鼓舞了中**民的抗战热情。作为临时首都的武汉市更是如此,虽然日军的炮火日益临近,但市民们还是不顾危险纷纷涌向街头庆祝这次伟大的胜利。

由于前线物资紧张,汉阳兵工厂还没来得及撤离的工人们又通过简易设备加班加点赶制手榴弹等武器。很多市民也自发地给前线将士捐款捐物,或者到医院当义工,照顾伤员。尽管战事每况愈下,但各阶层的国人都在拼尽全力,展现了民族不屈的力量。

与此同时,在汉口某栋戒备森严的小别墅里,几名看起来很有派头的中年人正在聚会。桌上摆放着上好的红酒,还有平时难得一见的美味。

坐在首席上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颇为斯文的中年人。要是单看外表和气质,多半会以为是大学教授什么的。其实这位来头甚大,乃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副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周佛海。

其余各位也是大有来头,有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中央大学教授、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陶希圣,中央大学和中央政治学校教授、国民党中央法制专门委员会委员梅思平,前北大教授、国民政府国防参议会参议员胡适等人。

周佛海优雅地举起酒杯,说:“诸位,今日鄙人请大家来,主要是为了给适之兄饯行,请大家共饮此杯,谨祝适之兄此去美国一帆风顺。”

胡适忙举杯道:“这一杯应该是我敬诸位才对!由于赴美事重,委员长催得急。我也没有时间准备,不能一一辞行。就以此杯向诸君告别了!”

众人闻言纷纷叫好。一起干了一杯,然后说些趣事,聊得非常开心。

酒桌上这几位都是民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团体——“低调俱乐部”的成员。除了他们几个之外,还有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等军政大佬也是圈子内的。因为政治理想相似。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议论时政。胡适不久之前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中国驻美大使。所以周佛海就借着这个由头把大家招集起来,名为饯行,实则共商国是。

亚洲司司长高宗武说:“适之兄此去美利坚国。可是要替国家争取外援?”

胡适摇头说:“难,难,难!依我拙见,英美绝对不会为了中国跟日本开战。”

梅思平教授也赞同说:“适之兄所言极是,委员长把希望寄托在英美诸国,未免太一厢情愿了。汪先生多次在会上强调,抗战必败,抗战必亡,可委员长就是听不进去!唉,前次淞沪会战,连累南京三十万同胞惨死,现在又搞武汉会战。我看……”

他们正讨论地起劲,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与日寇抗争到底!”

“热烈庆祝保定大捷,郑卫国将军万岁!”

……

胡适等人忙放下酒杯,走到阳台上。外面的街头正走过一支庆祝保定光复的游行队伍。游行的人群里,不管是青年学子还是普通市民都非常激动,队伍里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口号声。一些人还在街头向路过的市民们进行即兴演号,宣传抗日的必要性,鼓动市民为抗日出人出力。

“哼,幼稚!” 参政员陶希圣嗤笑一声,扭头回到了客厅。其他几位也懒得再看,纷纷回来继续品尝美味。

高宗武摇头说:“收复保定又怎么样,不过是钻了日军的空子罢了!到时候日本援军一到,还不是得乖乖地吐出来。一来一去,不知道白死了多少中国人!”

胡适感慨地说:“打一场胜仗就称万岁了,这样下去就算赢了也是遍地的土皇帝,所以我是坚决反对抗日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我就说了,与其任由局势糜烂,不如承认满洲国,与日本建立正常邦交。现在倒好,东北没要回来,华北、华东、华南也丢了,眼见国将不国!”

梅思平愤恨地接口说:“可惜庙堂诸公不明白这个道理,只知道一味主战。可主战的结果是什么呢?一个是丢,一个是烧,丢不了也烧不焦的地方,都给了gc党的游击队。gc党以游击战争回避对敌作战,人称‘游而不击’,他们是想借抗战保全实力,待**消耗光了,他们就可颠覆政府。”

周佛海则说:“其实委员长本人也不是真心抗日,只是被gc党、桂系以及一切失意分子给逼的。那些人都很明白地知道,抗日是倒常的唯一手段。他们因为要倒常,所以高唱持久全面的抗日战争。常先生本想以更高的调子压服反对他的人,而这些人就利用常先生自己的高调,逼着常先生钻牛角尖。调子越唱越高,牛角就不得不越钻越深。当抗战到底的调子高唱入云的时候,谁也不敢唱和平的低调了。”

胡适听了甚合口胃,举杯道:“周老弟此言大妙!来,来,来,我们再干一杯!”

“干!”

“干!”

……

酒过三巡,胡适又问道:“高司长,听说汪先生准备与日和谈?停止七七事变以来的战事。”

高宗武点点头说:“我们确有这个想法,只是困难重重。民众对我们不理解。一说起和谈就骂汉奸。”

胡适摆手说:“民众目光短浅,怎么看并不重要。现在国家屡战屡败,大半国土沦丧,再奢言抗战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梅思平插嘴道:“适之兄大才,汪先生也是这认为的。汪先生说主战有主战的道理,不过主战的目的是什么呢?为的是国家能够独立生存下去。如果能达此目的,和日本言和也不失为一种手段。”

陶希圣说:“那些一味主张焦土抗战的、唱高调的应该再坦诚一点,要说老实话。依我看来,日军占领区日益扩大,重要海港和交通路线大多丧失。财政又日益匾乏。在战祸中喘息着的四万万国民,沉沦于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再不求和,追悔莫及啊!汪先生和高司长若能玉成此事,必然是民族英雄!”

见大家都一致表示支持。高宗武也感到有些振奋。表示将努力追随汪副主席实现中日和平。他还神秘地透露了一下好消息。说:“诸位,外交部长的张部长今天跟我说,有人打算调停中日战事。实现远东和平!这对于我们的行动无疑大有好处!”

众人忙惊讶地问道:“是谁?英国人,还是法国人?”

胡适猜测道:“难道是美国人?”

高宗武摇头笑道:“都不是,来的是希特勒元首的特使,冯?戈宁先生!”

“德国人?”胡适奇道:“他们不是调停失败了吗?怎么还不死心!”

高宗武也有些摸不着头脑,迷惑道:“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据说跟刚打了胜仗的郑卫国有关。”

胡适嗤笑道:“郑胡子?就他!切,一个土包子军阀怎么可能搭上德国人的线。”

高宗武也哂笑道:“谁知道呢?算了,不说他了。适之兄,来,我再敬你一杯。”

胡适忙举起酒杯,说:“干!祝你和汪先生早日成功!”

武昌,珞珈山半山庐,委员长官邸。常凯申委员长和夫人正在招待一位来自远方的贵客。这个人就是高宗武提到的希特勒元首特使冯?戈宁。除了委员长夫妇亲自接待以外,还有桂永清和韩香梅负责配同,并充当翻译。

历史上这位冯?戈宁特使也曾来过中国,不过不是今年,而是39年,为了替日本说降而来。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英美法执行绥靖政策,苏联和日军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日本以为中国已经走投无路,就改军事攻势为政治攻势,企图利用国际压力迫使中国投降。

而这次却有不同,用冯?戈宁的话讲,他是为了“中德友谊”而来的。友谊自然只是托词,是幌子,真要有友谊就不会坐视中国被日本欺压多年了。

冯?戈宁首先恭恭敬敬地给委员长行了一礼,然后叽里呱啦地说了几句德语。

韩香梅翻译说:“常元帅,首先我得向您转达希特勒元首的问候。其次我个人要向您表示歉意,因为我不会说中国话。”

委员长笑道:“这没什么,更能体现希特勒元首的诚意。嗯,也请戈宁先生代我转达对元首的问候。”

冯?戈宁又从身上掏出一封密信,解释说:“这是元首的亲笔信!”

委员长接过又让韩香梅翻译,在信中小胡子元首表示念及长期的德中友谊,不希望常元帅遭灭顶之灾,将出面斡旋,中日缔和,结束战争。具体举措是向日本施压,迫使他们放弃七七事变以后侵占的中国领土,然后双方建立正常邦交,并与德国结盟,成为世界轴心的一部分。

小胡子承诺必要时德国甚至可以派军队前来调停,但是需要中国的配合。为此,元首还提了几个小小的条件,第一,任命郑卫国将军为中国驻德大使;第二,建立中德联合矿业公司,全权管理中国钨矿开采及进出口,该公司还可以收购其它资源,比如桐油和猪毛;第三,元首特别喜欢中国的西藏,打算派一支科考队去实地考查,要求中国政府予以支持,最好驱逐那里的英国人。

常凯申听完,眉头微皱。疑惑道:“小韩,你是不是念错了?德国人需要钨矿我是知道滴,但是跟郑卫国和西藏有什么关系?”

韩香梅忙重新看了一遍,摇头说:“委员长,信上就是这么写的!”

宋小妹也懂一点德语,拿过来看了看也是大惑不解,只好又递给“德国将军”桂永清。桂永清忍不住对冯?戈宁说:“戈宁先生,如果德国愿意伸出援手,一点钨矿和猪毛不算什么。只是为什么要郑卫国将军去担任驻德大使呢?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但并非外交官。至于西藏。也请戈宁先生解惑。”

冯?戈宁耸耸肩说:“噢。这没什么,只是元首的个人兴趣而已。郑将军前段时间出售了一种药品,元首非常满意,想邀请他到德国去参加一个学术研讨。”

桂永清又追问道:“那西藏呢?贵国想得到这块土地?”

冯?戈宁忙道:“我以上帝的名义保证。绝无此意。你们可能知道。元首不仅是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画家。他只是对世界屋脊的风景有些着迷,如果贵国能满足这个小小的要求,元首一定会非常高兴。”

常凯申见问不出什么。就说:“这样吧,戈宁先生一路鞍马劳顿,请先下去休息。至于这三个条件我们需要讨论之后才能答复。”

冯?戈宁又鞠了一躬,说:“如您所愿!”

等他下去之后,常凯申哼一声,怒斥道:“娘西匹,鬼话连篇!”

桂永清则劝道:“校长,从表面上看这三个条件并不过分,就算用西藏换华北和华东也是值得的。”

常凯申突然想起上次林蔚“卖药”之事,那一回德国人也是对西藏有着非同寻常的关注,甚至把白药当成了神药。

“率真(桂永清的字)!”常凯申好奇地问道:“你在德国留学那么长时间,知道希特勒元首为什么关注西藏吗?”

桂永清一愣,想了一会儿,脑子突然灵光一闪,说:“我好像听雨庵(邱清泉的字)提起过。他跟国社党的人来往较多,据说什么雅利安人就是从西藏迁移到德国去的。”

常凯申忙道:“去,把雨庵、蔚文(林蔚的字)、席乃尔(德国人,志愿者,陆大教官)……请来!”一下子把在武汉的大批“德国通”都招集了过来。

大家分析了半天,最后还是席乃尔教官道破实情。原来,在欧洲长期流传着一个关于亚特兰蒂斯(大西洲)的传说。在传说中,亚特兰蒂斯大陆无比富有,那里的人是具有超凡能力的神族。有关它的文字描述,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于公元前350年撰写的《对话录》中。

柏拉图说,在一次大地震后,这块大陆沉入海底,一些亚特兰蒂斯人乘船逃离,最后在中国的西藏和印度落脚。这些亚特兰蒂斯人的后代曾在中亚创建过灿烂文明,后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向西北和南方迁移,分别成为雅利安人和印度人的祖先。

于是一些纳粹专家宣称亚特兰蒂斯文明确实存在,并认为雅利安人只是因为后来与凡人结合才失去了祖先的神力。纳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也对这个神话传说深信不疑,他相信,一旦证明雅利安人的祖先是神,只要借助选择性繁殖等种族净化手段,便能创造出具有超常能力的、所向无敌的雅利安神族部队。

而且纳粹还打探到西藏有一个叫沙姆巴拉的洞穴,据说那里隐藏着蕴含无穷能量的“地球轴心”,谁能找到它,就可以得到一种生物场的保护,做到“刀枪不入”,并能够任意控制时间和事件的变化。

委员长和部下们听得面面相觑,忍不住问道:“真的有地球轴心吗?”委员长心想,如果有的话,娘西匹,管你哪国人,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到手。到时候,嘿嘿,一定要抢先干掉广州国民政府的宣传部长,统一中国。

席乃尔摊开双手笑道:“不,委员长阁下,您怎么会相信这种无聊的东西呢?”他虽然是德国人,但是对纳粹的那一套非常反感,这也是他不惜背负叛国的罪名也要留在中国的原因。

委员长和部下们也有些尴尬地笑了起来。

一般来说,那些位高权重的人要比普通人看得更远,看得更深。可事实上,这些大人物也经常被蒙骗。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死于“长生不老药”,委员长相信挖祖坟可以灭掉对手的气运。希特勒也不例外,而且纳粹的理论本身是违背科学的,更容易陷入迷信。

历史上,在1938年和1943年,经希特勒批准,纳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亲自组建了两支探险队,他们深入西藏,寻找“日耳曼民族的祖先”———亚特兰蒂斯神族存在的证据,寻找能改变时间、打造“不死军团”的“地球轴心”。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后,内务人民委员会(“克格勃”前身)军官在德国帝国大厦的地下室里,就曾发现了一名被枪杀的西藏喇嘛。

而在这个时空里,林蔚苦心孤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白药推销给了德国人。这种神奇的草药制剂更加深了德国人对西藏的神秘感。于是,一支探险队已经秘密出发。至于征求中国政府支持云云,不过是障眼法罢了。

常凯申想了一下,说:“如果只是这个原因的话,让德国人去探探险也无妨。”

桂永清心中一动,建议道:“校长,我建议咱们也派些人跟着去,如果真有世界轴心的话……”

常凯申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斥责道:“荒谬!”吓得桂永清一缩脖子。

林蔚微微一笑,又问道:“委座,那跟郑卫国将军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看这里面肯定也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众人也感到奇怪,纷纷猜测起来,甚至认为郑卫国跟德国人有勾结。

常凯申想了一下说:“郑总司令一心为国,大家就不要瞎猜了。蔚文,你直接跟他联系一下,但是德国密使前来调停的事情暂时不能外传!”(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