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保安团 > 第五百一十四章 华北混战

抗日保安团 第五百一十四章 华北混战

作者:虎笼山人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1:57:50 来源:笔趣阁

围场,第二战区临时指挥部内的发报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一道道命令正从此地以电波的形式飞向华北各地。

郑卫国以战区司令长官的名义宣布了此次会战的战略——对华北日军分割包围,若敌军脱离控制区(不管是要逃跑,还是要进攻)则坚决消灭之,否则暂不攻打,以地方部队长期围困。同时集中战区全部主力北上,与关东军展开决战!

根据美方提供的国际战情通报,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与日军第2师团会师在即。苏联西伯利亚方面军和中亚方面军虽然进行了极为顽强地抵抗,但是寡不敌众,失败是迟早的事情。

不难想象,一旦德日完成在西伯利亚的会师,关东军主力肯定会大举返回东北,到时候郑胡子再想反击东北可就没有现在这么容易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北上,并多次与美军第五舰队和第八舰队交手,眼下双方都试探得差不多了,决战在即。美军希望郑胡子能尽快进入东北,打乱日军的部署。为此,美军承诺提供全部所需油料——用b24直接给郑胡子空运过去!

“命令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立即率所部主力东进,其作战目标,其一务必攻克包头;其二压制大同之敌第26师团;其三向东压迫敌骑兵第四旅团、驻蒙军司令部和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需尽快完成任务,并与我战区主力汇合!”

“命令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于学忠立即率所部主力北上。切断华北方面军直辖部队(河北)与敌第十二军(山东)之间的联系,然后全力北上,与我战区主力汇合。”

“命令晋南之第五集团军立即结束休整,由总司令郭寄峤亲率主力北上,协助晋绥军区彻底切断大同日军与太原日军的联系。完成任务后立即东进,与我战区主力汇合。”

一道道命令迅速发出去了。

现在第二战区除了郑胡子的直辖部队(第49军、53军、63军、97军、装甲骑兵师、新编骑兵第三师、骑兵第四师)以外,还有五大“旁系武装”。

包括:

代表老东北军系统的第三集团军(这个番号本来是韩复榘的),总司令于学忠。不过于学忠个人没什么野心,部队也被郑胡子和八路渗透得厉害,算不上一个山头。

代表中央军旁系出身的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郭寄峤。郭在军事或许称得上天才。政治上就一般般了,而且部队同样遭到渗透。可怜委员长几次试图夺回部队的控制权,都以惨败告终。

代表晋绥军系统的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

十二月事变搞掉阎老西儿之后。晋绥军的遗产就被山西新军和傅作义瓜分。山西新军拿到了晋西南的地盘和大量装备。傅作义则得到了大量番号和实打实的部队。

随后。傅作义所部从第八战区划到了第二战区任副总司令,并兼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一职,下辖第19军(军长楚溪春)、第35军(军长董其武)、第61军(军长陈长捷)、骑兵第一师(师长赵承绶)以及炮兵、装甲兵、辎重兵、卫生兵等各一部。

这股力量是第二战区唯一不受“刚性”控制的部队。因为他们有地盘、有实力、有好长官、有纽带(山西老乡),上下关系全靠郑胡子与傅长官的个人交情和民族大义。

不过大义这个东西很微妙,不一定靠得住,交情就更靠不住了。特别是随着傅系力量的极速壮大和抗联、马占山的先后调出,渐渐有些失控。

代表延安的第十八集团军,这个不说大家也知道,虽然是自家人,却受延安直接指挥。

代表西北军的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马法武、副总司令高树勋。本来是第二十四和三十九两个集团军,硬生生被郑胡子揉在了一起,但具体战斗时却是分开使用。一方面西北军的战斗力极强,是郑胡子所急需的,但同时他又不希望这支部队形成晋绥军那样的山头。

很快,各大“山头”纷纷回电了。

“报告,傅作义长官回电!”

“念!”

“呃,电文有些长,司令员您还是自己看吧!”

“那就捡紧要的说!”

解沛然无奈,只好将电文通读了一遍。其实电文也不长,只是傅长官在电文中明确表示反对将其主力调出绥远,认为轻敌冒进是兵家大忌,最好先光复包头,再逐次向东、向南推进,光复绥东、绥南、察哈尔、晋北大同,然后集中兵力攻取太原。

傅长官认为这样可以使战区形成一个稳固的后方,特别是太原盆地拿下之后,就不用为军粮和兵源的事情发愁了。而且他麾下的三晋将士都想着光复家乡,不愿意去东北。

然后还列举了一大堆理由,总之就是一句话,他想去抢占山西,不想跟郑胡子去东北玩了。

“回电,告诉傅宜生,第一,第七集团军主力必须东进,这是命令!如果他不愿执行,可以申请退出第二战区序列!”

“第二,光复山西必须服从第二战区的统一部署,不是谁想去就去!”

“第三,将士们光复家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成为抗命的理由!如果都只想着光复自己的家乡,那我呆在河北干什么?第五集团军呆在山西干什么?”

……

“好了,就这样给傅宜生发过去!”郑胡子逐条批驳之后,便让副官处长解沛然回电。

解沛然听得冷汗直冒,忙劝道:“总司令。这个内容是不是太强硬了些?”

郑卫国冷哼一声,说:“还能怎么办?要是按他们的路子来,要不了多久第七集团军就得跟晋绥军区和山西新军打起来!”

解沛然一想也是,真要这样,那不管谁输谁赢,郑胡子好不容易弄成的华北军政一体化立马就得分裂。到时候别说反攻东北,华北说不定也得搭进去。

“那总司令,语气是不是和缓一些?”

“不用!这又不请客吃饭,犯得着说那么多客套话吗?就这样给我发出去!”

……

很快,刚刚率部抵达包头城下的傅长官就看到电报了。不过气得当场拍了桌子。并立即召集众将领议事。

第61军军长陈长捷怒道:“这个郑胡子欺人太甚!副总司令,我看咱们别理他那一套,先打下包头,再分头攻占归绥和大同!大不了一拍两散。咱们有委员长撑腰。怕他作甚?”

第35军军长董其武则低头不语。他这个人很重感情,讲义气。前几年他们窝在绥西五原一带,缺吃少穿。没枪没弹,是郑胡子帮他们一点一点儿恢复元气的,他觉得现在把人家一脚踢开有些忘恩负义。

可是傅作义也对他有知遇之恩,让他反对傅长官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干脆装聋作哑。

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19军军长楚溪春是傅作义的同学,也是晋绥军大将中除了傅作义以外最能打的一个。历史上他曾奉命镇守太原,让解放军吃了大亏。不过他这个人经历得事情一多,也变得有些滑头,因此吭吭哧哧说了一大堆,却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话。

傅作义无奈,只好又看向其他将领。

参谋长鲁英麟见傅长官看了过来,忙摆手道:“副总司令,额,这个,额还要再想一想!”

这鲁英麟也是晋绥军中一号人物,外号鲁蘑菇,也是傅作义的保定同学,而且还是结拜兄弟。

他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磨蹭,连人家成亲送什么礼都得琢磨好几天。当然,对于参谋长这个职务来说,爱琢磨那是优点。历史上傅作义能纵横绥西,鲁蘑菇功不可没。不过他这个人决断能力有问题,独当一面就不行了,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因错失战机而兵败自杀。

除了这四员大将,其他将领有要求独立门户的,比如孙兰峰、郭景云等人,但大部分人都不吭声。傅作义这个人军事上确实厉害,但只要一涉及到政治,脑袋就不够用了。

这也是郑胡子敢放“胜负手”的原因,在他看来,傅作义多半会退让。如果真的野心膨胀,那提早清理也是好事。

不出所料,傅作义见麾下的将领们意见不统一,那点儿野心立马就动摇起来。犹豫了一天,傅长官终于决定还是顾全大局,但他同时向郑卫国提出了一个要求——让董其武率第35军在绥远看家。

郑胡子在肚里好笑,你主力都离开巢穴了,留一个军有什么用?于是二话不说就批准了,并命令第35军扫清大同外围,对大同实施严密封锁政策——人员、物资均许出不许进!

好不容易摆平这个大山头,山东的林师长又给郑胡子出难题了。作为八路军第一大将,林师长这些年就看见郑胡子攻城掠地,愣是从一个小小的保安团长爬上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要是一点儿不眼红是假的,可林师长也有他自己的骄傲,那就是他一手带出来的第115师——现在已经发展成七个师,并且初步完成正规化了。

不过这七个师还缺乏在大规模战役中的经验,101这个人,熟悉他的都知道,最是推崇一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不说一定要十分把握,没有八分胜算他是绝对不会动手的。

可这样拖下去他也不甘心,凭啥你郑胡子都快反攻东北了,我还得猫在山东啊?于是左思右想,决定放下面子,向郑胡子“借兵”!

说白了,就是看上于学忠的第三集团军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第三集团军已经发展成下辖三个军(51、57、67),拥有大量技术兵种的庞大部队。第115师之所以能成发展得这么快。与第三集团军吸引了日军第十二军绝大部分注意力也有关系。

而且第115师和第三集团军平时合作得也很愉快,相互之间互派干部,互相交流,林师长心想咱们还分什么彼此呀,干脆合成一股得了!

“沛然,你怎么看?”郑胡子也显得有些犹豫。一个集团军倒没什么,就怕其他老总也跟着学,那他的部队可不够分的。而且他现在事实上也是一个大山头的头头,有些事情不能不给手下的弟兄们考虑。

除了解沛然,身边也没有能帮忙出主意的人。

解沛然想了一下。说:“总司令。依我看山东位置重要,这个时候把第三集团军调走确实不妥当。万一他们一走,日军或者汤恩伯派部队来抢地盘怎么办?而且我们现在已经抽调了近六个集团军了,后勤压力极大。冀热辽地形复杂。部队事实上也摆不开。”

郑卫国沉吟片刻。点头说:“那你的意思是就把第三集团军划归山东军区?”

解沛然摇头说:“那也不好,第三集团军是野战部队,跟山东军区平级。这调过去人事怎么安排?而且厚此薄彼,其它军区只怕也有意见!”

郑卫国为难道:“就是这个理儿啊,那你说咋办才好?”

解沛然笑道:“林师长不是要借兵吗?咱们可以答应,不过要定下一个期限,期限一到第三集团军必须归建!而且咱们也不能白借,得让后勤部定一个价,借多少天,给多少粮食和棉花!”

郑卫国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唔,这个方案最好!”

……

林师长接到电报一看,不禁埋怨道:“嘿,这个郑胡子,官越当越大,人却越来越扣!兄弟部队打个配合也要粮食?真是,亏我去年还给了他一个中队的坦克呢!”

那一个中队的坦克也挺有意思的。有一次日军扫荡山东根据地,八路军边打边撤,然后在一个村庄里设伏。

日军仗着有坦克随行,根本不把土八路放在眼里,一头就扎了进来。山东八路军也没有反坦克作战的经验,逼急了只好放火。没想到竟然歪打正着,全歼了这个坦克中队。而且车辆没有一丝损坏。

原来,山东自古多响马,各村各寨都修有围墙,各家各户还有院墙。坦克一进村,就只能在高墙之间的狭窄街道前进,等于是进了一个狭谷地形。

八路军在街道两头一放火,顿时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和其它有毒气体,而且限于地形,这些气体根本无处扩散,全部堆积在这个街道上。二氧化碳在低浓度时是无毒的,但累积到一定浓度立马变得要人命!

日军开始没放在心上,等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吸入大量有毒气体的坦克乘员们很快失去知觉,就连掀开顶盖逃生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活活憋死。

(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也是在山东,不过当时八路军实力弱小,也不懂得驾驶坦克和破坏,又让日军囫囵抢回去了)

林师长当时大喜,可是他没有合格的坦克乘员(不光是要会开),也没有那么多汽油,便故作大方地给郑胡子,让装甲骑兵师师长廖耀湘同学高兴了好几天。

罗政委劝道:“算了,人家也有人家的难处!反正这点儿粮食和棉花对我们来说也不算什么,能换近二十万大军助我作战,值!我们还是赶紧考虑一下,接下来这仗该怎么打吧!”

一听打仗,林师长顿时来了精神,忙把师部几名将领全叫了过来,又从桌子下面扯出来一张地图,把自己的分析和意见说了一下。

当时驻守山东的是日本第十二军,司令部设在济南,其主力分别驻守徐州(第21师团)和兖州(第32师团),此外青岛有一个独立混成第5旅团,泰安有第59师团,临沂有第63师团。不过后面两个师团是从独立混成旅团扩编而成,实力有限。

“只要把第21师团或者第32师团任意敲掉一个,就等于砍掉了小鬼子一条胳膊,以后山东的局势就将大为改观!所以咱们的攻击重点。就要放在这两个师团身上!”

参谋处长王秉璋质疑道:“可是徐州和兖州城墙高大,工事坚固,只怕不好打!而且郑司令坚决反对在现阶段进行大规模攻坚作战,认为损失大,耗时长,给平民百姓带来的伤害太大。我担心这个计划在战区通不过啊!”

林师长笑道:“谁说消灭这两个师团一定要攻坚?我要打的是这里!”说着冲济南的位置戳了戳!

众人恍然大悟,还是老办法,围点打援!

随后不久,北中国一下子爆发三场大规模战役。

第一场是第97军、63军沿着辽西走廊如入无人之境,连下十余城。然后在锦州与日军第25师团残部展开了决战。日军虽然顽强。但也难逃全军覆灭的噩运。锦州随后光复,东北的大门彻底敞开。

目前,第63军的先锋部队已经抵达黑山、大虎山,兵锋直逼沈阳!

第二场则是山东军区和第三集团军联手唱的好戏。林师长派麾下骁将杨得志突袭济南。几度攻破城门。吓得第十二军司令官饭田贞固中将慌忙调泰安的第59师团增援。

这个第59师团是由独立混成第10旅团扩编而成的。兵源虽然扩充到一万二千人,但技术装备和部队并没有增加,战斗力当然比不上真正的师团。

结果第59师团刚过泰山山区。就被山东军区两个师头尾夹住。一番激战下来,虽然侥幸突围而出,但是损失惨重,只能选择固守泰安城区。

饭田贞固没有办法,只好又调兖州的第32师团赶来增援,并命令徐州的第21师团收缩防区,调其主力增援山东腹地。又命令青岛的独立混成第5旅团和临沂的第63师团也向济南靠拢。这一下,等于是第十二军全线动员了。

就在这时,第三集团军终于亮剑了,以三个军的主力突然对行进中的第32师团展开“向心合围”,分割包围在宁阳一线。八路军则分散牵制其它各路日军,使其无法及时增援。

激战将近三周,第32师团终于全军覆灭,敌第12军也被全线收缩,龟缩在两点一线,即济南和青岛两个点,以及胶济公路一线。第115师终于掌握了梦寐以求的战略主动权。

当然,规模最大的还是发生热河草原的大会战。

日军第35师团主力和华北方面军直辖炮兵部队,会同伪治安军主力共三万余人出蓟县、兴隆,直逼承德。

郑卫国亲自指挥第40军、新编骑兵第三师和白凤翔部迎战,并且得到了美国陆军第16航空队的空中支援。

不过日军也不是吃素的,冈部直三郎派来的方面军直辖部队,后勤补给相对良好,士气也比较高昂。

两军激战正酣,伪治安军各团(都是郑胡子以前安插进去的,还记得清河陆军学校么)突然哗变,杀死了前来督的日军将领和“顾问”,并引领第二战区大军杀向日军纵深。

日军终于崩溃,在逃回北京的途中又被闻讯赶来的装甲骑兵师伏击,最后在通州八里桥外全军覆灭。

另一路,驻张家口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则被李守信的伪蒙军死死拖住,随后不久,二战区新五军及时赶到,并迅速投入到了战斗。日军寡不敌众,最后惨败。张家口随后也被骑四师和新五军一部袭占。

然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终于有坏消息传来了——德日两国的军队于42年10月7日在秋明会师。据可靠消息称,两国约定将以乌拉尔为界,正式瓜分苏联。

此时,郑胡子已经返回永清。周参谋长忧心忡忡地说:“听说日军从德国人手里弄到大量新式武器,其中就包括德制云爆弹!”

郑卫国一听,心里也有些发毛,听说德国在云爆剂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威力惊人,连毛子都被炸趴下了。尼马,那挨一下可不是开玩笑的!(未完待续。。)

ps: 六千字大章,今天更得够早吧,呵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