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保安团 > 第四百七十四章 苏联的危机

抗日保安团 第四百七十四章 苏联的危机

作者:虎笼山人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1:57:50 来源:笔趣阁

“总座,您找我?”周参谋长右臂下夹着一着大公文包走了进来,神情显得有些疲惫。这也难怪,冬季大练兵主要是参谋部在搞,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可不少。而且最近开始的点编部队也是很不好搞的事情,很多问题亟待处理。

郑卫国点了点头,伸手道:“坐!”又问道:“老周,听说最近将士们有很多请战的?”

周参谋长笑道:“何止是多?光第四十一集团军的请战书就有一麻袋了,我专门安排了两名文员处理,还是忙不过来。听说还有不少人把请战书递到政治部去了。”

郑卫国点头说:“是啊,刚才老程还找我说起这事儿呢!我的看法是,既然军心可用,而且现在大雪连天,日军的机动部队很难调动,我们是不是趁这个机会搞个冬季反攻什么的?”

周参谋长笑道:“哦,是这样,我明白了。只是不知总座是准备大打,还是小打?”

郑卫国笑道:“这我倒还没有想好。具体怎么打由你们参谋部来决定吧!”说着看了看参谋长手上那个大包,问道:“你这是?”

周参谋长拍了拍皮包,笑道:“我也有一大堆事情要向总座汇报呢!”

郑卫国点头道:“嗯,那就一件一件来吧!”

周参谋长沉吸一口气,面色凝重地问道:“总座,您近段时间有没有关注苏联的情况?”

郑卫国奇道:“怎么啦?”

周参谋长一脸忧虑地说:“我看老毛子怕是要亡国啊!要是这样的话,德日法西斯可就连成了一片。对我国的局势大为不妙啊!”

“啥,老毛子亡国?”郑卫国哂笑道:“这怎么可能呢!不就是丢了莫斯科和远东地区么?远东又没有多少产出,就算丢了对苏联的国力也影响不大,甚至还能暂时甩掉这个包袱,减轻驻军和运输的压力。至于莫斯科,当年拿破仑不是也打下来了吗,可结果呢?”

说着,他镇定地摆手道:“放心吧,苏联是不会亡的,我估计俄国人会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国人打一场决定性地大战。”

周参谋长忙反驳道:“拿破仑那是什么年代?跟现在不能比啊!据可靠情报。苏联在莫斯科足足丢掉了一百五十万大军。里面很多都是有战争经验的老兵。再加上之前的损失,苏联的兵源再充足只怕也是不够用了。”

“而且总座也不能小看日军在东线的攻势,近段时间虽然没有大动作,但那只是因为天气寒冷。我估计日军近期肯定在大肆向远东地区运输物资。开春回暖之后肯定还会发起攻击。到时候德国再从西面进攻。只要再打下几座重要的大城市。俄国的实力就会急剧萎缩,内部多半也会出问题。”

“唔!”郑卫国也开始意识问题的严重性了。在此之前,莫斯科的沦陷虽然让他有点儿意外。却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还有些暗爽,但现在看来,苏联确实出问题了。而且鉴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场中的重要地位,后续影响将直接危及到中国。

历史上的莫斯科保卫战,苏军损失虽然很大,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暂时性损失,比如负伤,又比如被俘之后又在反攻阶段被营救。但现在却不同了,苏军直接一败涂地。据德国联络人员(联络组还在冀中,回不去了)透露,会战结束后至少有七十万俄国俘虏被运到德国当苦力工人,剩下的八十万人中有超过六十万人死亡(包括阵亡、逃跑被枪毙、冻死、饿死、病死等)。这种残酷的损失,也就是俄国了,其它国家,哪怕是中国也承受不起。

和中国的情况有些类似,莫斯科沦陷之后,苏联的兵源也开始出问题,因为以往能征兵的地方大都在德国人手里。俄国,说实话凭啥跟德国人拼,不就是靠天冷、地大、兵源多吗?可现在已经是42年2月了,天气马上就将回暖。失去了这三个优势,苏联还能稳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盟军的援助。历史上,英美两国为了使苏联能够撑下去,援助了大量物资。其中仅食品就占到了苏联粮食总产量的3%,注意,援助的是食品,从粮食到食品还有一个转换率的问题,还需要大量充足的人手和时间。所以这个3%足以支撑上百万大军的消耗,仅此一项就为苏联提供极为可靠的后勤保障。

可是现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都被德国人占去了,援助物资虽然还能抵达苏联,却变得很不安全了。就算苏军能够阻止德军进一步深入,但德国人的飞机却可以轻松地轰炸这条重要的国际物资援助通道。

郑卫国脑子里面转得飞快,脸色也渐渐变得难看起来。本来苏联亡不亡不干他的事,但是德国和日本打通陆路交通可不是一个好消息。这两个国家有很强的互补性,一旦联合起来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更可怕的是,没有苏联牵制德日,这两个国家就能放手去打,到时候整个欧洲、亚洲都有可能被他们侵占。真到了那个时候,还能指望靠美国翻盘吗?恐怕不行!别的不说,要是英国一亡,美国就休想再进攻欧洲,最多在非洲跟德国人争一争,而且输的可能性极大。

“总座,总座!”见郑卫国陷入了沉思,周参谋长忙喊了一声。

“唔!”郑卫国焦虑道:“你提醒得很对,苏联确实危险了,连带着我们也处在危险之中。唉,看来当初给的油田资料太多了些!”

“唉,谁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呢?”周参谋长也显得有些懊恼,又提醒道:“而且德国人似乎对您之前提出的一些武器构想也开始重视起来。这个苗头也不好,非常不好。”

郑卫国有些吃惊地问道:“什么东西?”

周参谋长扳起手指说道:“这可多了,自动步枪、火箭筒、雷达、导弹、火箭炮、直升飞机、喷气式飞机、云爆弹……”念了一大串,又补充道:“那个云爆弹威力真的很大,很惊人!”

郑卫国奇道:“云爆弹都搞出来了!”不过转念一想,冀中这个破条件都能搞得出来,德国的工业实力有啥搞不出的?而且以德国人的脑子,只要提出一个空气炸弹的概念,只怕他们立马就能推导出来。于是又赶紧问道:“你从哪儿搞到的消息,可靠吗?”

周参谋长点头道:“一准儿没错儿!”又解释说:“那个云爆弹已经在战场上出现过了。我听苏联人说。莫斯科会战俄国就是吃了这个大亏!”

云爆弹被称为准核武器,而德国人又最喜欢造“响动大的”,造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是平安县兵工厂的小打小闹可比。不难想象,当俄国人看到巨大的蘑菇云后。心里的恐慌和绝望。怪不得以苏军的坚韧。也不得不落得惨败的下场。要是日本有这个东西的话。那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郑卫国一听,顿时惊了一身冷汗,忙道:“看来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阻止德日在西伯利亚会师!”

周参谋长赞同道:“总座说的对,要是让日本人得到这个玩艺儿,咱们还怎么打?”又显得有些忧虑地说:“可是我们的实力还是太弱,只怕在这种级别的战争中使不上劲啊!”

郑卫国微叹一声,心想确实很麻烦,想了一下,又问道:“那苏联方面是怎么考虑的呢?”

周参谋长脸色有些怪异地说:“斯大林要求我国提供两百万劳工,表示愿意用武器装备交换。重庆政府现在还在考虑,不过看得出来,委员长是有点儿动心了。”

“哼!”郑卫国愤怒地说:“老毛子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是想让中国人去当炮灰吧!”又有些好奇地问道:“前段时间他们不是说没有武器卖给我们吗?怎么现在又可以拿出换人头的了?”

周参谋长哂笑道:“不是刚在莫斯科丢了一百多万大军吗?剩下的枪肯定不少。而且苏军虽然战败了,但是缴获也不少,加上战前购买的,十几万条七九口径步枪是不成问题的。另外,用不上的陈旧大炮肯定也是不少。”

郑卫国冷哼一声,骂道:“都快亡国了,还不忘算计我们一把,真是活该灭亡。”

周参谋长感慨道:“要是没有日本侵华战争这件事,能除此强邻也是华夏之福。可现在不行啊,唇亡齿寒。”

郑卫国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你的意思。说句不好听的,我们现在和苏联人好比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苏联人要是完了,我们也跑不了。不过苏联人的情况比我们要糟糕,想拉我们垫背也是休想。”

周参谋长有些兴奋地问道:“总座是不是想到什么法子了?”

郑卫国说:“我琢磨了一下,现在各大强国都是精疲力竭,唯一有余力的就只剩美国,所以这篇文章还得从美国人身上着手。”

周参谋长眉头微皱,忧虑地说:“可苏联现在两头挨打,没有很可靠的物资运输通道。咱们中国倒是能从缅甸获取物资,可是滇缅公路的运输能力有限。每个月就那么一点儿,还不够咱们自己用的呢!”

郑卫国从抽屉中翻出一张世界地图,也是缴获的日本货,指着位于中国东北方向的阿拉斯加说:“老周,你说有没有可能从美国的阿拉斯加,到俄国的堪察加半岛,然后径西伯利亚到中国这样一条物资补给路线?这条路线要是能成的话,不光是老毛子,咱们也能沾点儿光!”

周参谋长质疑道:“阿拉斯加听说很荒凉吧,美国人能开僻出这样一条通道吗?”

确实,阿拉斯加一直到2011年也才72万人,共计十六个市镇,跟中国一个县差不多。而且这72万人中还包括近8万名军人和他们的家属。现在才1942年,只怕居民更少。究竟能运多少物资过来,还真要打个问号。

而且不光是美国的问题,还有俄国的问题。如果走白令海峡,就到了俄国最荒凉的西西伯利亚地区,条件恐怕比阿拉斯加还要差,想把物资顺利地运到亚欧大铁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就算美国人和俄国人都搞定了,已经占据了整个俄国远东地区的日本人会眼睁睁看着物资顺利地运到俄国吗?显然不会!日军又是出了名的吃苦耐劳,切断堪察加半岛只怕不费什么劲儿。

郑卫国有些心虚地说:“呃,多少能运一些物资进来吧?就算老毛子看不上,咱们也用得着啊!”

周参谋长笑道:“搞了半天。总座还是在惦记美国援助。”

郑卫国嘿嘿一笑。说:“那么大一笔物资,谁能不动心呢!说句不自夸的话,只要美国人给我们百分之一的份额,咱们就足以在中国展开反攻了!”

周参谋长问道:“那怎么保证把这批物资运到中国呢?”

郑卫国解释说:“我有一个初步的设想。就是把抗联部队派出去。在外东北地区(即西西伯利亚)扎下根来。这样不仅可以就近接收美国援助。还能从北面牵制日军。”

周参谋长点头道:“这倒是,不过就怕苏联人不怕答应。老毛子一直把远东地区盯得死死的,只怕不放心我们中**队进入该区域。”

郑卫国点了点头。笑道:“嗯,不答应就不答应吧,咱们先耗上一耗,看谁耗得起。”又道:“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增强美苏的实力,我想把我们近段时间的技术储备,还有一些没成型的武器构想都告诉他们,用不用得上,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周参谋长犹豫了一下,问道:“云爆弹也要说吗?”

郑卫国叹了口气,说:“一起吧,反正德国人先搞出来,必须得有制得住他们的。”

不出所料,苏联人很干脆地拒绝了郑卫国的出兵要求,坚决不同意中**队进入远东地区。用苏联远东军区司令的话讲,宁愿把远东丢给日本,也不能让中**队占据。不过苏联人对抗联这支部队倒是很感兴趣,直接向延安要求把这支部队调到苏联境内作战。但不是像外东北那样的“敌后战场”,而是要求与苏军“并肩作战”,并视情况调到西线去与德军交手。这样的要求延安方面当然不能同意。何况苏联还是一毛不拔,凭空就想拿走一支几万人的大军。

另一方面,美苏对于冀中提供的武器样品,还有几种未成型的作品倒是很感兴趣。特别是云爆弹,现在德国正在大规模生产这种廉价的武器。上个月空袭伦敦时还用上了,给英国人造成了极大恐慌。

以美国的实力,造出云爆弹当然不难,难的是对于这种武器的原理一无所知,就是想仿造也无从着手。现在经冀中方面一语道破天机,上万科学家和工程师立即开始了工作。而且郑卫国直接告诉了美国人最好的云爆剂——环氧乙烷,省去了大量功夫。可别小看这种东西,要是造出来,实际上已经是云爆弹的改进版——温压弹了,只是制造难度比较大。像平安县兵工厂就造不出来,只能用最初级的硝酸铵和硝酸铝的液态混合物来代替。

不过让郑胡子感到很开心的是,这个时候的美国还比较有节操的。虽然郑卫国表明了是白送,但美国人还是老老实实地给了五百万美元的专利费。

以美国的生产能力,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威力恐怖的大炸弹就会成堆成堆地在日军头上开火。什么瓜岛、硫磺岛,嘿嘿,不知道日本人能不能像历史上那样能撑。

和美国人相比,俄国人就显得流氓多了,只给了一些火箭筒和火箭炮,而且还是郑胡子之前提供的技术。双方当时合作时,苏联表示会在量产后给郑胡子分一份,但德苏开战之后立马就把这茬给忘了。现在肯给,不是为了报恩,而是想郑胡子能在日军腚眼儿狠狠地捅上一刀,以减轻苏军的压力。

在与美苏洽谈的同时,第二战区的“冬季攻势”终于开始了。然而在开战前,不甘寂寞的常凯申委员长又跳出来,干了几件让人添堵的事儿。

先是要把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调到河南去,因为军统报告,这支部队里面的地下党实在太多了。常凯申一怒之下,就要把这支部队调走清算。本来政党之争没什么好说的,但这样做对于中条山的防务却是一个极大的破坏。历史上中条山之所以惨败,与第四集团军被调走有很直接的关联。

其实第四集团军装备、训练、技战术等方面不算太好,但他们都是陕西子弟,深知保卫中条山就是保卫陕西的道理,所以打起仗来不要命,被称为中条山的铁柱子。**其它各部队就没有这种觉悟了。当兵的扛枪吃粮,当官的不是喜欢倒卖物资,就是克扣军饷,像历史上损失最大的第三军,干脆种起了鸦片。

郑卫国本来想破坏这起调令的,操作起来也不难,只要煽动部队哗变就行,到时候不容军委会不妥协。但转念一想,这样做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好处呢?要是其它部队以后争相仿效,军委会还谈何威严,还怎么调动部队,最终吃亏的还是中国,受苦的还是中国人民。所以权衡再三,在和延安方面商讨之后,郑卫国还是咬牙认了。

不过委员长可不是一个见好就收的人,一招得手之后,他又下了一道调令,将和郑胡子关系较好的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调到西安西北行营当办公厅主任。

周参谋长赶紧跑来报告,说:“总座,冬季攻势的计划可能要变动一下,到时候中条山方向恐怕不会配合。”

郑卫国忙问道:“怎么回事?”

周参谋长就把卫立煌即将调走的事情讲了一下。

郑卫国又惊又怒,赶紧问道:“那换谁来接任一战区司令长官?”

周参谋长答道:“蒋鼎文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汤恩伯为副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