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三百四十一章 铁路通车

1908之钢铁雄心 第三百四十一章 铁路通车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9:24 来源:笔趣阁

第三百四十一章铁路通车

在暮色的夕阳下,上千名土耳其人正穿着破烂的军服,排着散乱的队伍沿着大道朝埃尔祖鲁姆的方向行走着。而在他们的两侧,数百名手持着毛瑟步枪甚至是麦德森轻机枪的远征军士兵则负责着押送任务。

“去,告诉这些家伙,让他们的动作都麻利点…”

端坐在马背上,看着这些行动缓慢的土耳其战俘,一个少校军衔的陆军军官对着一旁的翻译道。

而一旁的翻译官在听到军官的话后,则一脸谄笑的道。

“我马上就去…”

说着翻译官跑到了俘虏面前,耀武扬威的用土耳其语将军官的话喊了一遍,搁在外人的眼里,一股狐假虎威的味道是怎么也去不掉的。

不过这一表现,土耳其人眼里的愤恨自是不必说了,可是搁在少校和周围的远征军官兵眼里却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了。

甚至于,看着这个狐假虎威的翻译官,在场的远征军官兵没有一个人有厌恶或者是轻视的感觉,会这样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

这个翻译官是个亚美尼亚人…

亚美尼亚人,是亚美尼亚的主体民族,自称哈伊,又称阿尔明尼亚人。另有部分散居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伊朗、黎巴嫩、土耳其、叙利亚。属欧罗巴人种西亚类型,使用亚美尼亚语,分成许多方言,属印欧语系亚美尼亚语族,信奉基督教,部分信奉天主教。

信奉这两个宗教(当然,顶头boss都是一个人),如果是在欧洲,或者是在其他几个地区的话,或许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覆盖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可是在中东地区…

要知道,这里可是穆斯林的地盘,在这个地区信奉另两个宗教,而且还是和伊斯兰教有着长期冲突的宗教,想要什么好待遇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伊斯兰和穆斯林的区别就是,伊斯兰是宗教,而穆斯林则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人)。

因此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根据伊斯兰教的齐米(dhimmi)制度,作为基督教徒的亚美尼亚人可享受有限度的自由,例如信奉原有宗教的权利,但是待遇有如二等公民。基督教徒及犹太人不被视为与穆斯林平等,前两者指控穆斯林的供词不会被法庭接纳。基督教徒及犹太人被禁止携带武器或骑马,他们的房屋也不能高过穆斯林的房屋,宗教活动也要顺从穆斯林的规定,此外还有其它法律上的限制。反这些法令的人可被处罚,轻则罚款,重者可被处死。

同时,后世比较出名的有亚美尼亚大屠杀,但是在历史上此类的屠杀其实曾经发生过许多次。譬如说甲午战争那段时间曾经发生过的哈米德大屠杀,根据欧洲人的记载当时差不多有10到30万亚美尼亚人遭到屠杀。

稍后在1909年的时候,再次发生了阿达纳屠杀,这次屠杀有15000到30000人被屠杀…

当然,和稍后发生在1915年至1916年的亚美尼亚大屠杀相比,这点人数就算不得什么了。在持续一年多的正常大屠杀当中,生活在土耳其境内的200万亚美尼亚人,被屠杀了100到150万,剩下的不是藏匿了起来,就是逃到了其他国家,一时间在亚美尼亚地区,作为原住民的亚美尼亚人几乎销声匿迹。

这也是为什么,远征军和俄国人在亚美尼亚地区会得到亚美尼亚人的全力配合。而看到亚美尼亚人这样,远征军的官兵也不会有什么异常的心理…

200万人,只剩下50多万,在场的远征军官兵自问如果遭到了这样的事情,恐怕早就跑到一边去问“能不能借挺机枪使使”了,与之相比狐假虎威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现在在高加索的战事总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司令恐怕就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美索不达米亚了吧…”

这么说着,军官看向了远处的夕阳,在远处,缓缓落下的太阳不但将大地映的火红,就连天上的云彩也像是被烧着了一般…

“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呢…”

——————————

此时已经是1916年的7月末,距离1月时已经整整过去了半年多。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也让原本就惨烈无比的战事再多添增了几笔血债。

1月初,北上的德土联军在摩苏尔城前小挫一阵后,明白单凭现在兵力根本无法夺回摩苏尔的德国人,向在西线的恩维尔.帕夏发了份电报,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援军。

在接到这份电报后,明白巴格达那里的确无法抽调更多兵力到摩苏尔的恩维尔.帕夏,思前想后最终还是从其他的地方抽调了三万余兵力到摩苏尔——————此时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已经结束,就算不动用在西线的近三十万兵力,恩维尔.帕夏手中的兵力依然很富裕。

只不过虽然兵力已经达到了五万余,但是因为缺乏重武器的支援,最终德土联军依然拿在摩苏尔的南元超有什么办法。

而在南部城市库特,虽然摩苏尔的南元超吸引了土耳其第六军团两万余的兵力,外加其他方向三万余兵力,而这时的英国人也已经带着两个印度师抵达了外围,并且开始为被困在库特的英国汤森师进行解围。

在1月,英军将军f.j艾尔默率2个刚刚抵达的印度师徒劳无效地攻击土军严密的围城工事。稍后,由于艾尔默未能替汤森部解围,最终由g.f.戈林奇将军接替艾尔默,在3月7日夜间进攻底格里斯河南岸,但被精明强干的73岁的德军老将军k.冯德戈尔兹指挥的土军第六军团击退。随后英军进行了突围但没能成功,对库特的食品供应已没有了,饥饿正在接近。而此时俄军从波斯向巴格达不太积极的进军也已停了下来(当时俄国将领n.n.巴拉托夫指挥约2万俄军携带38门火炮在波斯。3月12日,他到达卡林德并宣布其目的是向巴格达进军。4月29日,即他出发的那一天,库特陷落…),最终汤森率2070名英军和6000名印度殖民军向土耳其军队投降。

没能解围的英国人损失惨重,虽然南元超在摩苏尔替他分担了一些压力,但这些最终都未能挽救汤森师的命运。不过损失惨重的并不仅英国人一方,因为在被围困的期间,在被困在库特的汤森师投降前,负责指挥土耳其第六军团的德国老将k.冯德戈尔兹就已经因为霍乱而死,接替他的是一个叫哈利勒.帕夏的土耳其人。

伦敦的英国人得到投降的消息后很沮丧,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整个战斗部队全体投降的情况寥寥无几。不过英国人还是称赞了汤森,因为他在库特已经坚守了196天。

虽说已经彻底解决了在库特的英国部队,不过哈利勒.帕夏却不敢抽调兵力北上去解决在摩苏尔的联军,因为虽然汤森师在库特投降了,可是英国人在波斯湾的威胁依然存在,而巴士拉这个美索不达米亚第二大城市也依然在英国人的手中。

不管怎么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战争总算是告一段落,无论土耳其人和英国人是否对结果满意,想要发动下一阶段的战役,双方都需要在等待一段时间…

而这时,在亚美尼亚西线的埃尔祖鲁姆。

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后,在6月份,恩维尔.帕夏计划的两路突击终于得以实现。在恩维尔.帕夏的命令下,维希普.帕夏率第三军团沿黑海沿岸地区进攻,艾哈迈德伊兹姆.帕夏则率领新组建的第二军团向比特利斯推进并迂回尤登里奇的左翼。

面对土耳其人发起的攻势,蒋百里在经过一连窜的思考和分析后最终于于7月2日以其特有的快速性和判断力开始机动,在埃津兼分割了土军第三军团,并在7月25日将其彻底击溃,土军损失34000人。随后尤登里奇转身攻击土军第二军团。

整场战役进行的一直很顺利,唯独没有让蒋百里预料到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凯末尔,这个达达尼尔的英雄,土耳其的未来国父。当时的凯末尔已经是军一级的指挥官,并且在整场战役中为土耳其夺得了一定的胜利。

8月15日,凯末尔率军攻取了木什和比特利斯,得知两地丢失的蒋百里大吃一惊,随即便让张绍曾率军回攻,在经过了近十日的激战后,因为大局已无可挽回的关系,在8月24日张绍曾终于夺回了丢失的两地。

战役到了这一步总算是告一段落,在这场由恩维尔.帕夏发起的战役里,土耳其人固然是损失惨重,可蒋百里统领的高加索联军也未必就是毫发无伤,因此在战役结束后双方也是早早的就进入了休战状态,准备熬过了今年的冬天再说。

当然,在这场战役里蒋百里也是得到了不菲的好处的,那就是夺下了埃尔祖鲁姆地区。夺下埃尔祖鲁姆,显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因为夺下了埃尔祖鲁姆就等于在未来的战役里蒋百里能够处于一个比较优势的状态。

“来来来,喝一杯!”

一个俄国将领拉过了一个中国将领,在将酒杯塞给了这名将领后,这名俄国将领用结结巴巴的中文如此道。

此时的联军总司令部内,已经完全陷于了一片喜庆的气氛当中。因为在挫败了恩维尔两个军团的进攻后,短时间内恩维尔已经是无力在发起进攻了。而在场的诸位,也总算是能过一段时间的安稳日子了。

说实在的,虽然刚刚才在埃尔祖鲁姆获得了一场胜利,但其实最近一段时间联军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

因为在东线,虽然尼古拉和尤登里奇等将领已经上任,并且努力的范围局势,但是因为俄军和德国相差太远,以及俄皇对尼古拉的钳制过多的关系,最终在东线俄军还是连战连败,整个场面仅能说比历史上要强上一些…

连战连败,这对俄国人而言显然是已经有些无可忍耐了。因此在东线俄军遭遇惨败的同时,在俄国境内暴乱也是接连发生,而在幕后,得到严光资助的俄国镰刀锤子党显然也是出力不小…

当然,这么做肯定也是付出代价的,譬如说后勤补给…

原本对高加索联军,俄国方面还是能提供一定援助的,可是自从俄国境内暴乱频发后,俄国人对联军的支援已经少到了极点。不止是弹药上的补给,甚至就连一般生活物资的补给也都少了不少,到最后,在高加索的俄军甚至是和远征军共同分享一些生活物资。

只是单靠一条西伯利亚铁路,双方的日子过的都很紧巴…

而且为了防止西伯利亚铁路上运送的物资遭到袭击,每次列车上都要搭载至少一个营的士兵进行防卫,实在是苦不堪言…

这也是为什么刚刚那个俄军将领要上前,对着一个中国将领敬酒的原因。

在过去,俄国的补给还没有问题的时候,这些俄军将领都是喝伏特加的,可是自从国内的生产出现了问题后,少数的伏特加都供给了东线的俄军将领,而他们这些二线的,就只能和远征军的将领一起喝国内运过来的中国酒了…

不管怎么说,总司令部内的气氛还是很不错的,毕竟他们刚刚打了一场胜仗,不但俘获了不少的土耳其战俘,而且还缴获了不少的物资,也让他们的生活能够富裕一些…

不过就在司令部内的中俄将领互相敬酒,享受着这个难得的喜庆日子的时候,一名远征军的将领突然一脸激动的拿着一份电报走了进来。

“司令!”

在司令部的角落里,蒋百里正和其他几个远征军的将领浅酌着。

到不是他不想和将士们一起庆祝,只是蒋百里这个人平时比较好静,因此也就带着几个同样比较好静的部下自己在一旁浅酌。

而司令部的其他将领,因为也知道蒋百里好静的习惯,所以也很识趣的没有凑上去向蒋百里敬酒,而是一个个聚在一起喝个痛快——————要知道蒋百里可是很反对无度饮酒的,真要是凑上去了,万一要是被训了一顿不但丢了面子,也会败了性子,实在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过虽然没凑上去,却不等于他们没关注蒋百里那边,毕竟蒋百里可是他们的上司,所以在看到一个远征军将领一脸激动的拿着一份电报走过去后,全场的联军将领几乎都望了过去。

然后,他们看到了非常让人吃惊的一幕…

“好!”

在角落里,正在和同僚、部下们浅酌的蒋百里,在那个远征军将领凑到耳旁耳语了片刻,并且将电报交到蒋百里手中后。只是随便的扫了几眼,蒋百里已经是一脸激动的拍着桌子大声的叫好道。

“?!”

看到这一幕,在场的联军将领几乎都是一脸的好奇,要知道,在往常蒋百里可一直都是一副相当镇定的样子,哪怕恩维尔.帕夏的派出的两个军团,近二十万人进攻的时候,蒋百里也是一如既往的镇定。

可现在,仅仅只是一份电报就让他这么激动,这实在是太少见了…

蒋百里并没有理其他将领心中的好奇,只是自己拿着那份电报在场中激动的转了半天,一直等到司令部内的将领几乎全部都围了上来后,蒋百里才将电报上的内容公开了出来。

“国内刚刚发过来的消息,迪兰铁路已经和中亚铁路通车了…”

这么说的时候,往日里一向都不把心情展露出来的蒋百里也激动了起来,手中的电报更是快要被他握成了一团。

而听到了蒋百里的话,在场的其他将领也都激动了起来。

“真的吗!”

“铁路真的通车了?!”

“太好了,这样一来国内就可以有更多的援军过来了!”

“物资,还有物资啊,这段时间老子的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铁路通车,可算是能犒劳一下老子的这张嘴了!”

不止是远征军的将领,在一年多的接触下来,其实不少的俄军将领都粗通了一点中文,因此在场内会中文的将领将蒋百里的话转述了一遍后,场内的俄军将领也都激动了起来——————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中亚铁路和迪兰铁路通车的重要性了。

自从达达尼尔海峡被土耳其给封锁住了后,英法对俄的输血线被掐断,对俄的物资供给也被停止,这也使得俄国的整体经济陷入了困境,也是俄国境内暴乱频发的原因之一。

而今,既然迪兰铁路和中亚铁路已经通车,那也就代表着除开达达尼尔海峡和海参威的西伯利亚铁路外,俄国总算是有了第三条重要的物资供给线,而且和路途遥远,贯穿了整个西伯利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不同,已经通车的迪兰铁路不但车道要比西伯利亚铁路多,最重要的是路程也要近上许多。

虽说铁路运输肯定不能和海运相比,可是迪兰铁路的通车,依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俄国的压力。何况迪兰铁路和中亚铁路的通车,也能让中国派遣更多的远征军前往高加索地区,分享俄国人在高加索的压力。

要知道,最初的时候中国可是承诺过派遣至少三十万,至多五十万的远征军到高加索。而前段时间发生在埃尔祖鲁姆的战役也表明了,中**队的战斗力要高于土耳其军队不少,和俄军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要超出一些,如果中国真的能派出五十万的远征军到高加索,那么配合在巴士拉的英军夺取整个美索不达米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只要占领美索不达米亚,那么对俄的输血线就可以再多一条了,毕竟底格里斯河也是一条很不错的输血线——————而在过去,限制着这一点的,就是中国远征军的后勤问题,在过去因为只有一条西伯利亚铁路的关系,虽然中国国内每个月都会派一个步兵师到高加索,可是在部队超过十五万后,远征军的后勤就已经是很紧张了,不过如今迪兰铁路和中亚铁路的通车,代表着这一问题的彻底终结…

不过事实上,本来迪兰铁路是不可能这么快就通车的,毕竟迪兰铁路的路程不但遥远,而且沿途的地势也使得这条铁路并不容易修筑。

迪兰铁路和中亚铁路会这么快的通车,主要是有三点原因。

一是因为,自中国决定参战,并且将自己准备将迪兰铁路继续向俄国中亚地区修筑,一直到和中亚铁路通车的意图表达出来后,不止是中国开始努力修筑迪兰铁路,俄国人也开始努力将中亚铁路向新疆境内延展,而且因为俄国有不少的土耳其战俘的关系,所以修筑进度一点都不慢于中国。

事后中国还在新疆、外蒙等地区抓捕了大量的叛乱分子,并且不惜人命的去让这些叛乱分子从事极端危险的,至少十万的叛乱分子,在铁路通车后已经只剩下两万多一些的数量,这就是第二点…

至于第三点,就是英国人对这条铁路不惜财力的支持。

英国人的感觉还是很敏锐的,对俄国境内的一些情况也了解的很清楚,在发现俄国境内的暴乱频发后,英国人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俄国很可能快要不行了。

而如果俄国不行了的话,那么德国便有可能从东线抽调大量兵力到西线,在这个西线双方僵持的情况下,如果德国人能抽调大量兵力回来,那么在西线协约国即便能支撑得住,恐怕也会付出极为惨烈的代价。

因此,给俄国新增一条输血线就是很重要的事情了,于是在察觉到了俄国的内部问题后,英国不但给中国提供了一笔两千万英镑的战争贷款,而且还提供了一千万英镑的资金,供中国修筑迪兰铁路使用——————这一千万是不用还的…

也正是因为这三点,迪兰铁路才能如此快的通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作者的金手指在起作用…

不管怎么说,迪兰铁路的通车始终是有着莫大的意义,而且还是能改变世界的那种。甚至于在一些国家眼中,迪兰铁路的意义要比中国参战本身还要大一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