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七十章 武昌起义

1908之钢铁雄心 第七十章 武昌起义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9:24 来源:笔趣阁

“鼎寒,现在外面怎么样了。超快稳定更新小说,uu234!”站在窗台上,看着渐渐有了人气的外面,严光问着立于身后的宋鼎寒。

“各种物资已经流入城内,相信很快就可以恢复秩序了。”宋鼎寒回答道。

“这样啊…”

半个多月前,秦载赓和龙鸣剑的东路保路同志军进攻成都,虽然因为实力的关系没能攻克,但也将成都团团围住。

团团围困之下,除了水尚且能用水井河流解决外,食物却是一点也运不进来。

眼见着城内的粮食一点一点减少,外面的粮食却压根运不进来,城内谣言四起,甚至有不少人想起了过去战乱时,因为没有充足的粮食城内百姓不得不人吃人的事情来。

这时由于严光事先就已经准备了大量的粮食物资,所以公司内部并没有出现问题,但公司内的职员和士兵几乎全都是成都和成都附近的,如今外面一片混乱,家人尚且不知如何,长此以往很难保证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好在没过多少时间,外面的东路保路军便已经主动退却了,宋鼎寒等人也是呼出了一口气。

“老板,端方已经带着湖北新军第八镇的第三十一标和第三十二标进川了,张人骏也已经派兵出击镇压保路同志军,我们是不是现在就提前发动?”

清末新军是一镇、二协、四标的编制,其中镇相当于师、协相当于旅、标相当于团。

第三十一标和三十二标加起来就是两个团,相当于一个旅或者是半个师。

而且诸省新军当中,唯一能与北洋新军想媲美的就只有湖北新军,1906年秋天,南北新军进行大演习,时人对北洋新军的评价是“以勇气胜”,对湖北新军的评价则是“以学问胜”。

(当时的湖北新军有两个镇的编制,虽然最后仅仅编成了一个镇(第八镇)和一个混成协(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但湖北新军还是成为了除北洋新军外最大的军事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湖北起义,就只能让袁世凯上的原因之一…)

湖北新军与北洋新军相比或许还是不足之处,但是却绝非四川新军这种勉强成军的新军可以相比。而保路同志军在成都只有四川新军和巡防营的情况下尚且无法攻克,等到武汉新军抵达后,恐怕…

如果等到四川新军和武汉新军将川乱平定了,那可就真的是万事皆休了。

然而听了宋鼎寒的话,严光却仅仅只是摇了摇头。“时机还是不成熟。”

“还不成熟?”宋鼎寒吃惊道,他可是无法想象四川还能发生什么事了。

“再等等,再等等就可以了…”

——————————

在经过了皇族内阁,保路运动和成都血案后,四川确实是没法再发生什么事了。

然而四川没有事情,却不代表湖北不能有事情。

早在1911年的5月,湖北的两大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便举行了秘密会议,准备合并成为一个团体然后进行起义,而为首的便是日后“首义三武”当中的两个人,蒋翊武和孙武。

其中蒋翊武是文学社的社长,而共进会则是以孙武为首。

(这里解释一下,共进会算是同盟会的外围团体,而文学社则是独立革命团体,成员5000多人绝大部分都是新军士兵,虽然有些无语满清政府对4000多士兵喜欢文学这么诡异的事情毫无察觉,但实际上武昌起义出力最大确实是文学社。)

虽然两者都是革命团体,而且都有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推翻满清政府,但是在进行合并会议的时候双方还是有着很大的纷争,这个纷争的焦点就是合并以后谁当老大。

在场的虽然都是闹革命的,但是闹革命的也不都是圣人,辛辛苦苦拉出来的队伍转手送人自己当小弟,任谁也不会同意的。(同盟会成立时,若不是黄兴主动让位给孙中山,恐怕同盟会的成立也不会顺利。)

按照文学社的说法,文学社声势大成员多,在新军发展多年,4000多号新军全都是文学社的成员,所以理应由文学社为首,而他们推举的领头人就是蒋翊武。

按照共进会的说法,他们是同盟会的嫡系,而且资金充足,日后革命活动都需要他们提供资金,所以应该由共进会来做老大,而他们推举的领头人就是孙武…

就为了谁当老大的问题,双方一连争执了几个月,最后还是一个叫邓玉麟的共进会成员提议。“我们双方都是革命同志,也没必要争个你高我低,现在革命形势紧迫,我们这样再争下去,反清事业何时才有个结果?这样吧,我们成立一个指挥部,双方的领导都加入,大家都不再用旧名称,各位觉得如何?”

大家争了这么久,也觉得不是办法,最后一致同意了邓玉麟的提议,1911年9月24日组成革命指挥部,双方统称为“武昌革命党人”,不再用文学社共进会的旧称,推举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孙武为军政部长,而共进会的另一位领导刘公则为总理。(搞宣传出身的蒋翊武做军事指挥,军校出身的孙武却是军政部长,看来枪杆子确实比钱袋子有用…)

同时会上决定,在10月6日发动起义,这一日是旧历的八月十五,取的是当年元朝末年明教“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典故。

只不过就在文学社和共进会开会的时候,湖北新军的一些士兵正准备退役,于是便在军营里面喝酒,这个时候排长刘步云过来干涉,双方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兵营里的革命党人乘机发动,拉出大炮就要起义。谁知这些大炮没有炮栓,放不响,没办法,只好一哄而散。

这次乱七八糟的起事,实在是打草惊蛇之至,湖广总督瑞瀓马上宣布旧历八月十五当日全城戒严,官兵不得离营,弹药严格控制,除值勤士兵外,弹药一律集中存放管理。连中秋联欢会都要提前进行。

好在出于稳定军心方面的考虑,瑞瀓和张彪将这一次“兵变”定性为一般的士兵闹事事件,没有再大规模追查幕后策划人。有人提出要把楚望台军械库的新军工程营调走,也遭到混成协协统黎元洪的反对,并未获得通过。

清军戒严,革命党人10月6日起义的难度就太大了,大家开会一商量,决定推迟到10月11日起事。

八月十五平安渡过,湖北清政府方面稍微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的防范措施有效,“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闻并没有发生,大步跨过。却不知革命党这边还在密锣紧鼓,抓紧筹备。

本来一切顺利,眼看着就要到起义的日子。谁知好事多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了起义前夕,孙武这边又出问题,而且这次还出了个大问题!

10月9日晚,孙武在他的住宅内**,准备在起义时使用。不知是哪个环节出了毛病,总之忽然“轰”地一声巨响,炸药误爆,现场一片狼藉,孙武本人也严重烧伤。

孙武的住宅在俄租界之内,俄国警察的效率很高,一听到爆炸声响,马上派人前来查探,一时间里面鸡飞蛋打,外面警笛乱响,孙武等几个革命党人来不及收拾现场,只好迅速撤离,这么一来,住宅里面的炸弹原材料,共进会文学社文件,革命党人花名册,一次性曝光,被俄国巡捕房搜出并转给了当地清政府。

这一次炸药误爆事件,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一声巨响之下,连锁反应接连而起,终于引爆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

——————————

求收藏和推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