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三百七十九章 华盛顿海军条约

第三百七十九章华盛顿海军条约

我反复阅读新闻报道,在战争中付出极少代价获得了极大利益,并借此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和过去相比,这是一个新生的中国。书mí群4∴⑧0㈥5

我身边的一位绅士和我说:“孩子,你可以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我也有此同感。

中国国力的增强令我们欣喜不已,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而总统,则是这一伟大时代的领导者和保护者。

——————日本nhk电台纪录片

第三部

(1921—1931)

——————————

随着高尔察克的逝去,国社政fǔ终于结束了最后一场对外武装冲突。

战争的结束令国民的民众喜悦,因为这代表着他们在军队服役的家人不会在因为战争而遭到伤害。

至于高尔察克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会死,普通民众没有兴趣知道。

随着伊尔库茨克冲突的结束,就连贝加尔湖也被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这才是他们唯一感兴趣的事情。

当然,国社政fǔ将势力范围扩张到贝加尔湖这件事,也令苏俄和英美十分愤怒。

只不过因为高尔察克行军时将西伯利亚铁路的桥梁和隧道等都破坏的关系,短时间内苏俄是没有能力将手探到西伯利亚中部和远东部分的。至于英美?就让外jiāo部去和他们扯皮吧。

反正落到严光嘴里的东西,就算是用撬棍撬也别想拿出来。

不过就在外jiāo部和英美扯皮的同时,顾维钧也在和英国人谈着修建bō斯铁路的事情。因为国社政fǔ拿出了价值数百万的军械的关系,被好处收买的艾卡扎尔王朝已经同意了国社政fǔ在bō斯修建铁路的请求——————反正这类事情,bō斯人早就已经习惯了。

只不过bō斯虽然不是英国的保护国,但bō斯受到英国人的控制这点却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无论国社政fǔ想要做什么,最后都是要和英国人去谈的。

虽然因为高尔察克的事情,英国和国社政fǔ的矛盾很深,但是外jiāo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一码是一码,因此就算是在北边英国和中国正在闹着矛盾,但是在西边双方还是坐下来谈了起来。

对于国社政fǔ在bō斯修铁路的理由,英国人还是能理解的。

但是鉴于中国在土地上的贪婪,英国人还是有些接受不能。

毕竟中亚、西亚什么的也就算了,要是伊朗也被中国拿下的话,那中国的国境可就和印度接壤了。而失去印度,就是英国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了——————虽说在19年的时候,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已经击败了英国殖民者,使阿富汗彻底的从英国的笼罩下摆脱了出来。

面对英国人的疑虑,顾维钧很快就表明了中国对bō斯毫无兴趣的态度,并且愿意和英国签订各种条约进行保证。

简而言之,就是只要能让我在bō斯修一条连接伊拉克的铁路就行了。

面对顾维钧诚恳的态度,最终英国还是妥协了,不过在妥协的同时英国也提出了许多项条件。

比如说不许在bō斯驻军(顾维钧:我本来也没想过。),不得和bō斯王国签订任何条约等等,不过最重要的是,在维持现阶段范围的同时,不许国社政fǔ在向俄国境内扩张一步。

伴随着国社政fǔ向西伯利亚地区的不断扩张,英国白厅已经开始担心中国人会不会趁着俄国虚弱这个百年难逢的大好机会,彻底的将西伯利亚吞并下来——————如果能够将西伯利亚吞并的话,中国和俄国的国境线也就能缩小到乌拉尔山脉和伏尔加河一线,能使中国未来的压力大大缩减。

英国人可不相信中国没有这么考虑过,要知道如果将国境线推进到乌拉尔的话,中国可就不用在漫长的国境线上和俄国排兵对峙了。

的确,现在英国最不爽的就是俄国的布尔什维克苏俄,可这并不代表英国人就喜欢中国。何况搞掉一个苏俄,换来一个更强的中国,只要想想中国 上西伯利亚后的面积,英国人就是一阵心寒,何况中国还有四亿多的人口,就算是拿下西伯利亚也绝称不上地广人稀。

因此限制中国在领土上的扩张,已经成为了英国人的共识。

所以顾维钧现在找上mén来,多少也是给了英国一个机会。

而因为很清楚在战后自身的威慑xìng已经下降了许多,所以为了保证条约的有效xìng,英国还准备拉上日法美三国和中国共同签订被命名为

的新条约——————英国到不怕日法美不出面,毕竟限制中国是四国共同的愿望。

事实也的确如英国所想的一样,在得到英国人的提议后,日法美也的确很愿意出面,和英国一起同中国签订一个这样的条约。

对三国而言,一个吞并了西伯利亚后的中国,实在是太可怕了。

然而让四国想不到的是,他们提的这些条件正中顾维钧的下怀,顾维钧甚至只是装模作样的提出要向北京询问的姿态后,就答应了四国的条件。

认真的讲,国社政fǔ内并不是没有人考虑过吞并整个西伯利亚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在国社政fǔ内部相当的有市场,毕竟中国和俄国的国境线实在是太长了,而想要减少压力的最好办法就是缩短国境线。

只是这个提议一直被严光人为的压制着,因此也就一直都没有实现。

至于伊朗(还是叫伊朗吧,一直bō斯bō斯的太不习惯了)什么的…

拿下伊朗或许会很简单,但是国社政fǔ连新占的地盘都有些顾不过来,实在是没有那么闲心去想伊朗的问题,何况无论是政fǔ还是军方都不想太过刺jī英国人。

甚至如果没有严光的提议,政fǔ都不会想修什么伊朗铁路。

这倒不是说伊朗铁路就真的没用,只不过在未来十年内俄国都无法成为威胁的情况下,去修一条会刺jī到英国人的铁路在军方和政fǔ看来实在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虽说顾维钧在签订条约的时候,表现的十分苦恼。

但是英国人还是敏锐的察觉到,顾维钧并没有因为

而有任何沮丧的情绪出现。

“难不成中国人本来就没打西伯利亚和伊朗的主意?”

坐在顾维钧面前的英国外jiāo官如此想道,只是想想过去几年里中国对他国土地表现出来的贪婪,外jiāo官苦笑着摇了摇头。

“果然还是我想多了吗…”

不管怎么说,最后在日法美三国的见证下,顾维钧还是在德黑兰和英国人签订了

不过这项条约里除了一条允许中国在伊朗修建铁路外,剩下的几条几乎都和伊朗没什么关系,这样的条约在世界历史当中也算是很少见的。

不过也没什么,毕竟中国本来就没有贪图,或者说是至少在现在还没有贪图伊朗的心思。等到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在国内也没有引起什么bō澜。

毕竟伊朗过去实在是和中国没什么关系,国内超过90%的民众甚至都不知道伊朗在什么位置,硬要说有影响的话,也只有限制中国向西伯利亚继续蚕食这么一条而已。

不管怎么说,既然条约签订了,那事情也就算是结束了。

条约签订的同一时间,在伊拉克和高加索的驻军也将原定要送给伊朗的价值几百万的军械送入了伊朗国境。

拿到武器的伊朗人表现的很兴奋,也难怪,虽然因为是二手的,所以让这批军械的价值有些贬值,但却都是标准的德式武器,而且数量也足够武装几个师了,对伊朗还是很有价值的。

一个多月后,在伊拉克修建巴格达的施工队派出了一支队伍进入了伊朗境内,开始了初步的勘探工作。

与此同时,在兰州军区一个师兵力的护送下,自高尔察克手中夺来的一千多吨黄金,也成功的被送进入政fǔ所有的金库里。只是考虑到金价的问题,所以目前政fǔ仅仅只是拿出了部分黄金,用于缓解政fǔ在财政上的压力。

不过说实话,在路上的时候严光还真怕那一千多吨黄金被人打劫了。

毕竟一千多吨黄金的价值,绝对能让任何人垂涎yù滴。

虽说在贝加尔湖附近的区域内,绝对没有任何势力能够威胁到国防军。

“这就是高尔察克的黄金了吗…“

当护送黄金的部队抵达北京的金库后,站在金库大mén前等待许久的严光看着从卡车上卸下的黄金,用一种复杂的口wěn问道。

没有人能够想象,当一千多吨黄金堆在严光面前时,严光的心情究竟是如何的。

如果不是周围还有数不清的国防军士兵在,严光甚至有一种想要扑倒黄金上去打滚的**。

好在严光多少还能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所以只是强忍着扑上去的**,轻咳了两声后开口道。

“把这些黄金都运到金库里去吧…”

不明白严光内心的挣扎,此时护送黄金的国防军官兵都在用一种崇拜的目光看着严光,而在听到严光的命令后,官兵们则都用自己最大的声音回答道。

“明白!”

就在官兵们搬运的过程中,一名负责统计的会计也走到了严光的面前。

“总统,黄金的数量已经统计出来了。”

“哦?是多少?”

会计看了看手上的表单后回答道。

“一共是一千一千三十五吨,相当于三亿两千万英镑…”

“三十二亿吗?”

“没错…”

会计点了点头。

“比我国去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出十二亿来…”

“这么说的话,还真是大丰收呢…”

说着严光也跟着队伍走进了金库。

这座足以装下一千多吨黄金的巨大金库,是在严光盯上高尔察克的一千多吨黄金后就开始修建的,整个金库全部都用钢筋hún凝土修建,虽说没法防核弹,但是抵御一般的大口径重炮轰击还是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当初设计的时候,这个金库是可以装下全部一千六百吨黄金的,而现在却只到手了一千一百多吨,让这座金库显得空旷了许多。

“不过也没办法,算了,能到手这么多也算是不错了。”

再加上那些huā出去的五百多吨黄金,也都被高尔察克拿出来买武器和其他物资,这么想的时候严光的心里多少也舒坦了许多。

严光在金库里站了几个小时,一直等到全部的黄金都被送入金库后,严光才从金库里走了出来。

当然在临走前,严光还是顺手从堆放好的黄金里chōu了一根金条出来以示安慰,虽说这根金条的重量没有仔细称量过,但是少说也在20公斤左右。

而严光的这一举动虽然有不少人都看到了,但是最后这些人却全都是一副什么也没看到的样子。

虽说一根20公斤重的金条绝对称得上是价值不菲,但是对众人来说,严光临走的时候拿走一根金条又算的了什么呢?

当严光一行离开金库的那一刻,金库的大mén被把守的士兵重重的关上了。从今日起,在金库及金库周围把守的部队,将达到一个团两千多人的数量,守卫等级上和国立的博物馆一样。

而且为了避免金库里的黄金被一些像严光一样的人监守自盗,从金库大mén关闭的那一日起,凡是大mén打开都需要有严光的手谕才行。

——————————

在高尔察克和伊朗铁路的事情都解决了以后,时间很快就进入了1921年。

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高尔察克的事情和伊朗铁路算是一桩,另外在欧战期间占领的领土,也被国社政fǔ宣布成为中国的合法领土。也就是不打算还的那种。

同时因为国土面积变化太大的关系,在原有的七大军区的基础上,也另设了两个军区。分别是管辖整个中亚的哈萨克军区和管辖着伏尔加河南部、高加索及美索不达米亚的高加索地区。

陆军原有的一百二十一个师的编制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动,在将动员后的兵力取消后,新增设了四十四个骑、步、炮兵师,使得陆军的总兵力达到了一百六十五个师,近二百万人的程度。

当然,算上海军和空军的人数后,整个国防军还是很轻松的超过了二百五十万,毕竟海军多少也算是一个很庞大的兵种,何况现在的空军也在蓬勃发展着。

在增设了四个集团军的兵力后,在人数上现在的国防军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了。只不过庞大的人数,在军费上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尤其是快十年过去了,许多装备的xìng能已经开始落伍,也到了新一轮的换装期…

种种原因相加,给政fǔ的财政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何况在新的占领区内,也时常会有零星的反抗发生,虽然因为新占区都是属于地广人稀的那一种,所以反抗并没有成规模,但还是带来了多余的财政压力。

好在有高尔察克贡献的一千多吨黄金,使得政fǔ的财政情况还算良好。

不过战争的结束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土地,但是因为战争结束的关系,中国也无法在像过去那样发战争财了。

该怎么说呢,虽然战争是在18年末才结束的,但是中国的战争财却一直发到了20年,没办法,谁叫当时还有高尔察克这么一个冤大头在呢。

然而等到世界范围内,较大的冲突都已经结束后,原本一直是靠着战争发财的国内企业和工厂利润开始大幅下滑。

好在这个时候外部的需求虽然开始减少,但是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国内的需求却大幅增高,再加上政fǔ一直在大力投资基础建设(不是房地产,而是公路、铁路、排水系统和其他方面等),因此国内的gdp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10%左右,这也使得因战争而遭到惨重损失了英法等国嫉妒不已。

也就是在英法日美等国的嫉恨当中,在美国的华盛顿召开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

会议。

会召开这种会议的原因,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海军强国都设计了规模和火力更强大的战列舰,主炮口径上升到16至18英寸。由于战列舰的建造和维护费用极其高昂,这种耗费高昂的军备竞赛在战争结束后显然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再加上欧战的教训等等…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在历史上签订

的主要国家仅有英法美日意五国,所以在历史上

也被称为

然而这一次却由于中国的参加,使得条约的参与国从五国变成了六国…

因为本次条约关系到未来十几年世界和平的缘故,所以虽然条约的筹备工作在21年就已经展开了,但是一直到21年末的时候,中国代表团才抵达了华盛顿。

“这就是美国了啊…”

和只要一坐船就范头晕的严光不同,已经年近七十的徐世昌在下船后只是做了做伸展运动,整个人依然显得十分jīng神抖擞。

由于华盛顿条约的其他五个国家,并没有像凡尔赛合约时那样派出主要领导人参加,所以这次商议和签订华盛顿条约的代表团,主要是由作为国务院总理的徐世昌领队,而顾维钧这个外jiāo部长则作为副领队,协助徐世昌在华盛顿期间的工作。

虽说徐世昌已经快七十岁了,不过严光还是很信任他的,何况还有顾维钧在一旁负责协助,因此对这个阵容严光十分的放心。

就在徐世昌和其他没有来过美国的代表,在港口处十分好奇的看着四周的景sè时,一队美国官员已经走了过来,带头的一位官员走到徐世昌的面前后更是握着他的手道。

“徐先生,欢迎您到美国来…”

“哪里…”

这些美国人自然就是负责迎接其他五国代表团的,只不过因为距离的关系,其他四个国家的代表团已经先后抵达了华盛顿,就只有中国代表团因为距离最远,所以也是最后抵达华盛顿的。

(英法意只要穿过大西洋就可以了,日本和中国则需要穿越印度洋,然后在穿过巴拿马运河…)

在和顾维钧一起乘上了一辆福特的t型车后,徐世昌发现周围美国百姓的目光似乎都在用一种好奇的目光看着自己一行。

也难怪,虽然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中的一员,但是因为《排华法案》的关系,在美国对中国的歧视依然根深蒂固。

毕竟距离排华法案的取消,仅仅只过去的三年的时间,三年的时间,可是无法让人忘记许多事情的,而想要美国或其他白人国家取消对中国的歧视,则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

“一代人吗…”徐世昌摇了摇头。“或许我等不到那一天了吧…”

毕竟徐世昌已经快要七十岁了,而一代人至少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虽说像徐世昌这样地位的人,平时里也称得上是养尊处优,但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毕竟是不如后世,何况这个时代还有那么多的

存在,因此徐世昌无论如何也不敢妄想自己能活到90岁…

然而事实上,徐世昌却是一直活到了39年…

虽然没能活到九十岁,但也有八十多岁了…

——————————

由于华盛顿条约将会奠定未来十几年的世界局势,参与的六国都不得不慎重考虑条约的内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六国才会早早的就到了华盛顿,为的就是在条约签订前进行详细的探讨,务求得出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条约出来。

毕竟军备竞赛什么的,英法都已经厌烦了,而像欧战那样的战争,则是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避免着的。

因此在徐世昌抵达了华盛顿后,除了开头的几天开了几场宴会外,剩下的时间里六国就开始了无休止的会谈。

而这,就是条约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