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二百二十一章 潜江

1908之钢铁雄心 第二百二十一章 潜江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1:53:09 来源:笔趣阁

第二百二十一章潜江

在确定北洋和鄂军是真的退出荆、宜两地而非耍什么花样后,严光命令彭修部的第十步兵师留守巴东,第四步兵师入住荆门。杨山和朱庆澜的第二、三、七、八步兵师进军荆州,至于严光则是亲率近卫一师坐镇宜昌。

同时何文君的四川水军也入住荆州县港口,防止敌军对起到生命线作用的长江水道进行袭扰…………国社军的后勤补给和兵员输送都是靠着长江水道维持,如今长江水道的重要性甚至要比完工过半的川汉铁路还要重要。

与此同时,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也通过川汉铁路的武汉、荆州段将北洋陆军第二师的王占元部、第四师的杨善德部、第五师的靳云鹏部、第六师的李纯部和后期抵达的北洋陆军第二十师张绍曾部和第二十三师的孟恩远部运往潜江,黎元洪的两个师也移动到了凉山和天门防备国社军从侧翼袭击,仅留下直隶混成旅、奉天混成旅和鄂军的一个师两万人留守武汉。

自此形成了国社军四个师近五万兵力和北洋军六个师七万余人对峙的局面…………这也是黎元洪他们不相信鄂军,害怕他们在出现一个马邦德这样的人物,所以才会让鄂军的三个步兵师分别驻守在凉山、天门和武汉…

“不到五万人,要对付七万人,而且还都是北洋的精锐,这场仗恐怕不太好打啊…”

站在巨型沙盘前,冯难神色轻松的道。

严光笑了笑,脸上的表情也很轻松。

“如今湖北已经聚集了我们国社军的全部主力,袁世凯也一样,过半主力都在潜江,只要能打垮这过半的主力,不但可以掌握至关重要的京汉铁路,毁掉北洋军的士气,同时也可以让那些处于观望状态的各省督军重新站队…”

各省督军会取消独立或归附袁世凯,本来就是迫于他的军势,只要严光能在湖北击溃北鄂联军,各省督军自然就会重新考虑应该站在哪一边…………严光相信这其中也一定会有蔡锷…

蔡锷会选择支持袁世凯,是因为他相信只有袁世凯才能整理中国的乱局,可如果袁世凯被自已击败?北洋也一蹶不振了呢?恐怕蔡锷就要重新再做一次选择了。至于过往的一些摩擦,至少在严光看来蔡锷并不是那种为私人恩怨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人。

听了严光的话,冯难等人也都赞同的点了点头。不过看着沙盘上的两军军势,冯难还是皱眉道。

“只是没了水军的炮火支援,恐怕潜江不会那么好打啊…”

不过听冯难这么说,在看了看旁人的脸色,严光确实十分轻松的道。

“别忘了,我们还有机枪啊…”

虽说国社军因为严光的缘故都很重视机枪的作用,但是机枪这种武器的威力究竟能有多大,国社军内恐怕只有严光一个人最清楚。

“索姆河…”

正是那一战,让机枪一跃成为最具威慑力的陆战兵器,尤其是像马克沁这样的重机枪,在欧洲战场的风头甚至比大口径火炮更盛

如果说火炮是战争之王的话,那机枪就是割草机,收割生命的割草机…

虽说在潜江北洋军的七万人比己方整整多出了两万多,而且在单兵素质上北洋军也要高于己方,但是在近2000挺轻重机枪面前,单凭北洋军装备的少量马克沁和75口径轻炮,严光根本看不出己方有输掉的可能。

何况北洋军和世界其他各国依然在使用散兵线战术,而国社军却已经开始尝试突击群战术(渗透战术)。如果北洋军的统帅一时头脑发热选择主动出击的话,那么每个机枪手都将成为最勤劳的农夫…

——————————

就在严光和冯难等人正对着沙盘指手画脚的时候,作为亲自坐镇潜江的主帅,一身陆军中将服的冯国璋也在视察着外围阵地工事的进度。而那些在阵地上光着膀子埋头苦干的北洋士兵,在看到了冯国璋一行后也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双腿一并敬礼道。

“大人…”

“冯大人…”

“将军…”

看着手下这些健壮的小伙子,冯国璋也笑着点了点头。

等到一行人走到一处战壕的时候,随行的人似乎看出冯国璋想下去看看,于是杨善德和李纯等人纷纷跳进战壕,然后做出要接冯国璋下来的姿态。不过已经50多岁的冯国璋却是摆了摆手,然后自已一个人蹦进了2米深的战壕里。

“怎么样?我还没老吧?”

跳进战壕后,冯国璋豪爽的对周围那些将校军官笑着道。

不过看到冯国璋这么做,一向清楚老上司老当益壮的王占元等人到是没怎么吃惊。

注意到几个部下都没有吃惊后,冯国璋撇了下嘴,用手摸了摸身旁2米深的战壕。

会将战壕挖到2米深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此时除非是条件不允许(地质问题),否则的话战壕普遍都是2米多的深度(分很多种,也有不到2米深的胸墙什么的)。像巴东那种情况,纯粹是马邦德的那群手下自已偷懒,不然的话也不会在第一次炮击的时候就伤亡了近千人。

冯国璋这次带领的都是北洋军的精锐,可以说除了留守直隶的第一师和第三师外,如今北洋的精锐都已经集中在了湖北。像此等精锐,自然是不可能犯鄂军曾经犯过的错误,何况北洋上下都听说过国社军炮兵的厉害,所以战壕自然是越深越好,工事也是越坚固越好。

不过战壕挖到2米深后也有一个麻烦,那就是如今中国人的平均身高仅有160左右,170的已经算是高个子,像严光这种185的人在此时已经和巨人没什么两样了,所以在跳进战壕后,就算北洋军的士兵踮着脚也没办法把脑袋露出来,只能是踩着一个小板凳解决一下身高问题…

只是七万多个板凳也不是那么好找的,所以北洋军的士兵就在战壕前侧挖了一个半米高的台阶,平时可以坐在台阶上休息,或者拿台阶当桌子用,等到战时就站在台阶上开枪射击…

“行,不错。”

在检查了工事的质量后,冯国璋笑着对负责该地段的一名营长点头道。

看到冯国璋如此对自已,那个营长也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拍了拍那个营长的肩膀,冯国璋带着人又巡视了一下其他几处工事,发现工事都完成的很好,看到这里,冯国璋也放心了许多。

等到一行人回到充作临时指挥部的潜江县衙后,落座的王占元对冯国璋笑着道。

“大人,您也太慎重了,就算没有您的巡视,难道下面的那群家伙还敢马虎不成?”

“是啊。”一旁的靳云鹏也笑着道。“冯诗经的大名谁人不知,哪人不晓?有您老人家亲自坐镇还用担心什么?”除了王占元比冯国璋小不了几岁外,杨善德、靳云鹏和李纯等人都30多岁,最大的杨善德也不过39就岁,比冯国璋要小上十几岁,所以称他老人家到也不怕被人说是讨好冯国璋。

至于靳云鹏称冯国璋“冯诗经”则是因为冯国璋是直隶河间西诗经村人。在近代中国,对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人们都喜欢用他们的籍贯和出生地来作为他们的称呼。会这么做,既是为了尊敬,也是为了表明地以人为贵,哪里出了名人,哪里就跟着名人名扬天涯。

如李鸿章就被尊称为“李合肥”,张之洞被尊称为“张南皮”,还有一个袁世凯,除了袁宫保外,他也会被称为袁项城,因为他是项城出身。

本来冯国璋也已经被人叫做“冯河间的”,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人这么叫,不过那些和冯国璋关系亲近的朋友、同僚却都喜欢用“冯诗经”这个称呼来称呼他,冯国璋本人也以诗经村为荣。(毛派诗人毛苌曾在此讲学,会叫诗经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毛苌在这里发现了一块风水宝地,对朋友说这里是古沙龙盘踞的地方,有朝一日必有龙飞于天,后来这块风水宝地就被人称作黄龙湾。n多年后,冯国璋的祖先迁居到这里,那块黄龙湾不知道怎么的居然成了他家的祖坟。在冯国璋生前,有人说他能位居人臣,全是靠的这块风水宝地,冯国璋一生迷信,自然也就喜欢上了冯诗经这个名字…)

在座的都是冯国璋的同僚和老下属,和冯国璋的关系亲近,自然也就喜欢用“冯诗经”这个称呼来称呼冯国璋。

不过在坐回座位后,冯国璋却是长叹了一下。

“不能不慎重啊。”说着冯国璋面色严肃的看向了诸人。“你们也都知道因为宜昌和荆州的事情,现在各省督军已经开始用另类的眼光看我们了,如果这一仗我们出了什么问题,恐怕不久就会有麻烦找上门了…”

“麻烦,您是指?”

“还能是什么。”听杨善德这么说,仅比冯国璋小两岁的王占元在旁冷声道。“无非就是湖南的谭延闿和福建的孙道仁,只是不知道浙江的朱瑞到时候会不会也跟着跳出来,那家伙可是个滑头,哪边有利就站在哪边。而且江西、江苏和安徽的**党都已经被我们打垮,如果我们不能在湖北赢下这一仗,恐怕那个姓严的就能轻而易举的接收这三个省了,到那个时候,哼哼…”

听王占元这么说,杨善德、靳云鹏等人也都沉默了下来。

第二百二十一章潜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