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田园大唐 > 外十章 喜欢添堵总有人

田园大唐 外十章 喜欢添堵总有人

作者:田园如梦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9:10 来源:笔趣阁

王一条条念着,大部分时间是看向张小宝和王鹃。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每每念到得意处,还会摇头晃脑。

对此,朝堂上的文武官员理解他,忝为户部尚书,王是真的忝为。他每每行事皆心忧纰漏。他怕被人挑出毛病,他只要出点问题,别人会首先想到若是小宝和鹃鹃在会如何如何。

王所承受的压力太大,他做好本职工作,得不到褒奖,哪怕他把事情做得再完美,光环依旧要放到张小宝和王鹃的头上;反之,他出问题,责任必须由他来承担。

多时的压抑,今天他看到张小宝和王鹃出现,觉得露脸的时候到了。他想让二人看看,即使没有你们在,我自己一样可以做到。我是户部尚书,说起钱的问题,我不比任何人差,尤其是不比你俩差。

张小宝二人静静地听着,不时点点头,他俩没想压谁一头,大家全能做好本职工作,他俩何必去操心,怪累的。

他俩无所谓,王却心中较着劲,见二人只听不语,愈发得意。把手上的本子翻一页,念:“江南东道,苏州府,海盐县扩建码头,需钱九万又三千贯,然,查其与昆山无暇矿业合作,故只拨付七万六千贯,实报实出,无纰漏,又……”

“王尚书,请等一下。”终于,张小宝蹙着眉头打断王的话。

“哦?张都督,何以教我?”王心中兴奋,终于等来了,反击的机会,证明自己比张小宝强的机会,就这样来了。

张小宝思忖片刻,问道:“海盐县要扩建多大的码头?需要拿出来七万六千贯?还实报实出?”

“扩建前,年吞吐量十二点五万吨,扩建后,年吞吐量十七点五万吨。”王这下根本没看本子,张口便来。

张小宝还是很满意的,增加了五万吨,他不能要求现在大唐的码头吞吐量跟往后的比,何况海盐的小码头不大,一般用以短途运转,从外面的大量货物是在其他码头卸货,如陆州港、泉州港等。

但有个问题,在海盐扩建五万吨,怎会需要七万六千贯,合一千五百二十文成本的一吨基建费用。虽说具体设计不同,可明显比其他港口的比例要大。

他问:“正本如何计算?”

王答:“昆山无暇矿业于困山陆路运输码头所用石头与水泥厂原料,运输成本,高于其他地方,海盐本地以养殖、种植、海盐出产、制造业为主,矿业资源不足。”

王站得比较靠近李隆基,张小宝和王鹃站下面了,没穿官服,所以跑到底下。他居高临下,好像在俯视一般。

张小宝根本不在乎对方的态度,笑了笑说道:“昆山无暇矿业给海盐县输送扩港物资,就一定需要从昆山当地采矿?”

“自然,周围还有更好的地方?”王反问。

“海盐隔杭州湾,对面有个余姚,盛产花岗岩和高岭土,一为建筑直接使用材料,一为水泥烧制材料,以船来往杭州湾,其途甚短。海盐当地建水泥厂,放着余姚的资源不用,偏偏跑去昆山陆路运输原材料,王尚书,您信吗?昆山无暇矿业,是典型的虚报实收,或者是跟当地官府勾结,虚报虚收,多出来的钱,哪去了?”

张小宝根本不用看地图,杭州那里多出名呀,各个地方的资源什么的,他一个诈骗犯,怎会不去了解。

“呃!”王被问愣住,眨眨眼睛,想想也对呀,昆山离海盐的距离按照地图上来看是比余姚近。不过考虑到运输速度和便捷程度,以及矿物含量,余姚无论从哪方面俱都忧于昆山。

张小宝又说:“尤为重要之处,在于余姚矿产采挖,熟练工人甚多,修码头,雇佣人力,加工搬运石头,未从余姚借工?”

“这个……那个……”王被问住,文武官员一同看向他,他的汗,顺着额头往下淌。

“呵呵。”李隆基笑了,他倒是不在意这点小问题,底下的人哪有那么干净的。

听到皇上的动静,王咬咬牙,愤愤道:“他娘的,该死的,骗我,还陆路运输?查!”

王没反驳说什么昆山无暇矿业的人不知道情况,如果他们不知道情况,那么海盐当地的官府也不知道?他们分明是做套,从中牟取更大的利润。国库的钱就是这样流出去的,看官府账的话看不出毛病,必须还要看昆山无暇矿业的,以及昆山当地的账。

王知道怎么看,无暇矿业不是从昆山本地采的东西么,那么本地的财政收入的税必然包含这一块儿,拿不出来,就是个问题,能拿出来,当地官府除非自己把这个税顶上去。

还有物流的账,昆山无暇矿业本身没有物流,他们用不起物流,会增加成本。除非他们专门建一个物流公司,然后不仅运送自己的东西,还接别人的活。

最后要查的是余姚衙门的财政收入,他们同样需要政绩,难道昆山无暇矿业能把三个地方的官府全部收买了?跨州收买官员,成本需要多大?

王这个气呀,生自己的气,为什么没查出来问题;生海盐当地官府的气,骗吧,把我给坑了;最后生怎么又没比过张小宝的气,张小宝一天都在忙啥?他不是盯着新药研发和工业研究所呢嘛。

看着王为难、尴尬的样子,张忠不忍心,他觉得王王尚书很倒霉,为什么总撞到自己儿子手上,精神可嘉,行为却不能鼓励,总输,会影响工作的。

“小宝,既然你知道,那么那部分钱呢?”张忠帮着王问一声。

“我哪知道?”张小宝摊摊手,回答。

宇文融追问一句:“大唐钱庄一直归你管,官府走账一律经过大唐钱庄,你怎会不知道?”

“大唐钱庄覆盖的地区多了,业务也多,每天的出入额度超过超过一亿贯,我总不能盯着海盐那个小地方吧,何况拨过去的七万多贯又不是一次性支出。按照工程进度来算,我估计大部分钱还在海盐县官府的账上。”

张小宝实话实说,七万多贯,确实很小。他更没给王使绊子,说什么钱没了。

王使劲一拍手,说道:“好,对,按工程进度来算,大部分钱还在账上,封,给我封了他们的账,包括什么昆山无暇矿业,把他的账也给我停了,我要看数据,看看他把钱支出给谁了。”

张小宝无所谓地说道:“下文件吧,文件下了,钱庄就封,出了问题,谁下的文件谁承担责任。至于说查昆山无暇矿业的账,单纯查他查不出来,他可以把钱给一个物流,也可以把钱给昆山那边的某个矿场,到时一转就行。而那物流要看是注册在哪个官府,覆盖网络有多大,足够大的话,他们会把账做平。”

“那也给我封,我派人……小宝,我户部再派人,耗费财力和人力。总归你知道了,你动动手,成不?”

王态度变了,他发现自己从京城直接派人过去的难度太大,路途遥远不说,当地还会抵制,真要查出个结果,不知道需要多久。

他知道张小宝和王鹃控制的谍报遍布各地,不但国内有,国外也有,简直吃无孔不入,若对方愿意帮忙,动动嘴便可。

张小宝却摇头,拒绝道:“不行,我上哪动手去?”

就在王气愤时,张小宝又说道:“王尚书可以把事情反应给大唐九人巡查使嘛,他们有巡查地方的责任。”

王这下高兴起来,对,直接让张小宝动手不行,即使知道他家谍报系统厉害,直接干活也是把他架在火上烤,无名无分的,谁敢直接有谍报人员?人家那时商业人员,仅仅是帮自己家收集商业情报的,对自己的产业进行监管,不针对官府,也不盯着钱庄。

换成小贝他们则不一样,都是那套谍报系统,小贝他们是为朝廷办事,用了是名正言顺。

“多谢!”王朝张小宝拱拱手,高兴了。

张小宝这时从带来的包中拿出一大摞的纸,也不交给太监送过去,直接向上走,一直来到李隆基的旁边,把纸往桌子上一放,说道:

“随着我大唐的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事情总会出现。最近这段日子,我和鹃鹃又查了查大唐的律法,很不错,加进去了不少条例。但是,还是有所欠缺。我们两个抽空针对目前形势,罗列出一些个提纲,需要礼部的同僚们费心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行政方面的规范。尤其是官府出资建设和采购这一块儿。要更公开透明化,还要求资质等级,以及垫资方面的内容。不过这样一来就又增加了大唐钱庄的权力。还需要加强钱庄监管部门的人力,以及对钱庄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督。

我和鹃鹃现在提供的东西并不完善,只能管管眼下的事情。随着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增加,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多样化,还得继续补充。”

说完,张小宝又溜达着走下去。

李隆基没看桌子上的纸,而是看着张小宝的背影。他知道张小宝和王鹃尽量不想参与朝政上的事情,但看到问题了,又不想让朝廷的官员们走弯路,不得不出手。

本打算封他俩一个王爷当当,划出一片地方,他俩还不同意。说是以后大唐是个整体,包括现在海外的所在地方,将来全要归到大唐版图中,真正的大唐治理之地,而不是名义上的。

同时还要把所有的封地全部收回,无论是名义上的,还是实际上的,这样才能减少以后或许会出现的分裂弊端。

那么怎么奖赏他俩呢?似乎赏无可赏,按照史书上的情况来看,赏无可赏应该杀。问题是杀也杀不了,除非是让大唐动荡、民心尽失、烽烟四起。

还是就这样吧,他俩愿意做什么就让他俩做什么,反正他俩又不要皇位。

李隆基一直目送着张小宝走回去,没提赏赐的事情,更不曾夸赞。

文武官员也沉默着,目送张小宝下去,他们也懂史,知道现在的情况很复杂,当然,也很简单,历史上没有他俩这样的存在,明明可以号令天下,反而关心起其他的事情,明明功高震主,主上不愿意杀,又不能杀。

即使很多被剥夺了贵族和世家优势的官员们心中也清楚,张小宝和王鹃的存在不仅仅对朝廷有用,对百姓更是一种信仰。看看那所有地区的百姓,每天要进行一次给两个人的长生牌位上香的活动,比起那个什么要进到大唐的教的礼拜,可谓有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俩若是出了事儿,对百姓来说就是天塌了。所以现在的样子很好,他俩还年轻,能保持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而张小宝和王鹃也没多呆,把东西送上去,他俩转身离开。先要去工部的研究基地,看看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度。

比如说船用的蒸汽机了,还有多组的柴油船用机了。船舶的发展模式两个人没想改变,人力到帆力,帆力到蒸汽动力,整齐动力到柴油机动力,接着再回到蒸汽动力,最后是核动力。

“小宝,还得加税呀。”走在路上,王鹃看着街上往来的行人,说道。

“加房产税,遗产税不行,跟民众现在的文化传统不符。”张小宝说了一下。

他知道,经济发展越快,钱的流动趋向性就越明显,即使是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就业培训,两极分化也会加重,那么只能继续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来缩小差距。

从第一次加税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三次税率调整,但被增加税收付出的人还接受了,并没有表现出多么强烈的反对,这说明现在是他们行业的发展黄金期,他们知道自己赚的钱有多容易。

等将要度过一些行业的黄金期后,还得**新的扶持和补偿方案。

“是呀,现在很多人喜欢买房子,买完了在那放着,别的人过来没有房子住,只能扩建,很多经济危机都是从住房开始的,咱不能等到控制不了的时候再后悔。”

王鹃跟着说,她太知道那个时代所经历的事情,似乎那百年之间,所有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危机都在围绕房产,谁让它能带动所有行业呢。

“等天暖和了,咱们去旅游。”张小宝不愿意现在就考虑这么多的问题,换一个话题。

“等小贝他们回来咱就去,出国,外面有暖和的地方。享受享受人生,别总呆在京城,然后等转一圈回来,再把李隆基叫着在国内转,他也怪可怜的。”

王鹃一听旅游,眼睛亮了,现在很多地方的风景还保持着原始风貌,组成的舰队出去,到美洲逛逛,或者去澳洲,有商人已经去澳洲了,还带着考拉回来养。

到了外面看风景,看动物,吃美食,顺便再弄点大宝石回来,非洲那里就不错,地方也知道。

还有现在的尼罗河、莱茵河,相信也别有一番风光。

“还有地中海也要去,再感受感受那里的气候。”张小宝也充满了向往,他才不想一直在大唐玩,世界这么大,应该到处看看,看看现在的风貌。

两个人一边说着一边走,不时地比一比见识。

******

小贝这边也终于起程,雪停了,路确实不好走,但总不能一直呆在这个地方,然后等着雪化。

队伍行进的速度很慢,但也很坚决。

时间就在大家忙着各种事情的时候悄然走过。

在很多天气不是很寒冷,并且没有冻土的地方,张王两家的人正在修飞机场,修个简易的飞机场。

飞机性能不行,续航能力弱,还需要飞机及时飞往各个地方,那么只剩下一个办法,多修飞机场,然后培训维修人员,还有零件以及油料运过去。

等着有需要的时候,飞机无论从哪里起飞,经过中转都能很快到达目的地。

这下子又却工人了,大唐急需更多的人口,除了自己生,慢慢养大,唯一的办法是从别的地方带人过来。

一道紧急的命令传递下去,要求进行远洋贸易的船队带更多的人回来,有战争冲突的地方就抓努力。有那种人家本地人知道你厉害,不给你打的,只能用金钱和利益来引诱。

但有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搞破坏,他们即使明明知道无法阻止大唐发展,却也坚持着在各个方面给大唐添点堵儿。

在他们自己无法攻打大唐,或者是攻击大唐船队及在别处的商人时,他们游说那里的当地人,尤其是形成了宗教和国家雏形的种族,他们很喜欢把目标放到这样的人身上。

游说的方法简单,他们不停地跟对方说大唐如何好,里面的人生活得怎样幸福,买哪种东西便宜,平时吃的是什么。

说完这些,当本地人充满了向往后,他们再告诉本地人,本地的东西拿到大唐价格多高,而大唐的商人们是怎样压低价钱的。如此一来,本地人就觉得相互交易的时候,他们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